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下列与古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塞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D.“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组成群落〖答案〗D〖祥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无系统这一层次。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生物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种群,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组成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理,叫作生态系统。【详析】A、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白鹭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桃树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C、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C正确;D、群落是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D。2.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C.若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D.两侧液面高度持平时,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答案〗D〖祥解〗渗透作用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详析】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进行跨膜运输。前者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而后者需要水通道蛋白协助(不是载体蛋白),A错误;B、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可在低浓度溶液与高浓度溶液之间双向运输,B错误;C、若处于图中液面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图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C错误;D、两侧溶液存在渗透压差,若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运输,使两侧溶液出现液面差,若施加人为压力使两侧液面持平,则说明此时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D正确。故选D。3.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1.1(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改变细胞质的pH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C.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态氮D.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转运蛋白的构象会发生变化〖答案〗D〖祥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详析】A、由图可知,硝态氮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B、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H+的转运,同时影响硝态氮的运输,B错误;C、由图可知,NRT1.1可以运输硝态氮和H+,C错误;D、转运蛋白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中构象会发生变化,以便转运物质,D正确。故选D。4.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B.核膜上的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与囊泡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D.为了加快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相对较大〖答案〗D〖祥解〗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的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析】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仁与构成核糖体的rRNA的形成有关,故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A正确;B、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比如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C、细胞膜与细胞器膜、核膜等组成生物膜系统,故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与囊泡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D、细胞体积越大,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生物体内的各种糖类只作为能源物质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答案〗C〖祥解〗生物体中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淀粉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脂肪和糖类元素组成均为C、H、O,蛋白质主要元素组成为C、H、O、N。【详析】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比如血红蛋白、抗体等,C正确;D、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课外小组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在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新鲜黑藻作材料,观察绿色原生质层的位置C.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D.鉴定样品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NaOH溶液〖答案〗B〖祥解〗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无需加热。【详析】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以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B、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新鲜黑藻作材料,通过观察绿色原生质层便于判断其位置,B正确;C、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错误;D、鉴定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制造碱性环境,震荡后再加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含细胞壁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祥解〗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详析】①细菌也有细胞壁,①错误;②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②错误;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比如肌肉细胞含有的线粒体较多,③正确;④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④错误;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比如蓝细菌,⑤正确。综上所述,③⑤正确,共两项。故选B。8.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了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B.增加图甲各温度的实验组数,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C.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答案〗B〖祥解〗1、分析图甲:在所给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剩余量减少,说明酶活性增强,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故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2、分析图乙:在60℃下,底物一定时,随时间延长,生成物的量逐渐增加,直至稳定。【详析】A、由图甲可知,温度较高时,底物的剩余量减少,故酶活性较高,说明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B、甲图各温度的实验组数,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故不能得到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需要再增加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度,才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B错误;C、由于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故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确;D、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与底物的量无关,故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故选B。9.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Rab家族蛋白参与外泌体的运输,它们在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和结合GTP的活性状态之间转换,在活性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泌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1分子GTP含有1分子鸟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C.Rab家族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化为活性状态会释放能量D.外泌体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修饰后转移回患者体内〖答案〗C〖祥解〗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由图可知外泌体的形成需要通过囊泡运输,而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密切相关,故可能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A正确;B、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B正确;C、Rab家族蛋白由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转化成结合GTP的活性状态需要吸收能量,C错误;D、外泌体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故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D正确。故选C。10.紫杉醇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对照组脂质体药物组游离药物组药物浓度(mg·kg-1)020352035肿瘤重量(g)1.3790.6960.3910.631死亡肿瘤抑制率(%)/49.471.650.1死亡A.紫杉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抗肿瘤作用B.紫杉醇不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C.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D.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答案〗B〖祥解〗1、纺锤体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当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受到影响时,能引起细胞分裂异常,实现抗肿瘤的作用。2、据表分析,实验的对象是肝肿瘤模型鼠,实验的自变量有药物浓度和药物是否由脂质体包裹,因变量是肿瘤重量和肿瘤抑制率。实验结果中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对应的药物抗肿瘤效果最明显。【详析】A、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影响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抗肿瘤的作用,A正确;B、脂质体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药物紫杉醇存于脂质体内部,,该药物可借助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紫杉醇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B错误;C、据表中数据,药物浓度为35mg·kg-1的脂质体药物组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所以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C正确;D、药物浓度都是35mg·kg-1,脂质体药物组有明显抗肿瘤效果,但是游离紫杉醇药物组小鼠死亡,说明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D正确。故选B。11.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团队历时六年科研攻关,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⑥表示相关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不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糖类,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B.该过程④⑤⑥类似于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C.该过程实现了“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D.该过程能更大幅度地缓解粮食短缺,同时能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答案〗C〖祥解〗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途径模拟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因此利用的是光合作用原理,而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详析】A、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不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糖类,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A正确;B、该过程④⑤⑥过程形成有机物,类似于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B正确;C、该过程实现了“光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C错误;D、该研究成果将来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可以节约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D正确。故选C。12.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通道活性随ATP浓度升高而被显著抑制。体外重建实验中,若该蛋白含量高,线粒体会发生肿胀;若该蛋白含量低,则线粒体基质紧缩,嵴内腔变大。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响B.该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跨膜运输C.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D.该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答案〗B〖祥解〗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其活性受ATP浓度的影响,故该蛋白的功能受到线粒体内ATP含量的影响,A正确;B、由题意可知,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着一种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蛋白,该蛋白帮助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由题意可知,该蛋白含量高低都会引起线粒体结构发生变化,而此蛋白是钾离子通道蛋白,会影响钾离子的跨膜运输,故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该蛋白功能减弱后,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故该蛋白功能减弱后,很可能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正确。故选B。13.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细胞分裂、凋亡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详析】A、由图可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即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A正确;B、细胞分裂、凋亡是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B错误;C、若某细胞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C正确;D、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D正确。故选B。14.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详析】A、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能量来源于太阳能,A正确;

B、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

C、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甲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植物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C正确;

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D错误。

故选D。15.为探究何种色膜有利于棉花叶的光合作用,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光环境下的光照强度,然后将长势一致的棉花植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通过不同遮光处理一周后,测得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处理光照强度(μmol/m2·s)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作用(mg·g-1)无遮光处理(A组)1292.740.925.4红色透光膜(B组)410.340.010.7蓝色透光膜(C组)409.939.613.2黄色透光膜(D组)930.742.121.2A.导致四组棉花叶片净光合作用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的波长B.将处理后的D组棉花再分别置于不同遮光环境中,黄色透光膜下的棉花叶光合速率最高C.将处理后的四组棉花同时置于红色透光膜下,叶绿体中生成NADPH最多的是D组D.雾霾天气下,选择黄色人工光源进行补光比红光和蓝光更适合棉花的生长〖答案〗B〖祥解〗本题的自变量是不同的遮光环境,因变量是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可知,黄色透光膜处理组,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作用强度均高于红色和蓝色透光膜。【详析】不A、同的透光膜透过的光的波长不同,光照强度不同,进而导致了净光合作用不同,故导致四组棉花叶片净光合作用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光的波长,A正确;B、将处理后的D组棉花再分别置于不同遮光环境中,无遮光处理条件下光照强度最大,棉花叶的光合速率最高,B错误;C、不同的处理条件下,D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高,故推测将处理后的四组棉花同时置于红色透光膜下,D组吸收的光能最多,光合作用最强,叶绿体中生成NADPH最多,C正确;D、根据B、C、D三组实验结果可知,黄素透光膜下,棉花叶的净光合作用更强,故推测雾霾天气下,选择黄色人工光源进行补光比红光和蓝光更适合棉花的生长,D正确。故选B。1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发现玉米植株的叶片类型既有宽叶又有窄叶,让纯合的宽叶玉米与纯合的窄叶玉米杂交得到的F1均为宽叶,F1自交得到的F2中宽叶与窄叶之比为3∶1。该兴趣小组模拟豌豆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这一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让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的杂交后代F1,进行测交实验,并统计实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过程B.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F1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对其实验现象的解释D.让纯合的宽叶植株与纯合的窄叶植株杂交,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宽叶为显性性状的观点,这属于提出问题〖答案〗D〖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析】A、让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的杂交后代F1,进行测交实验,并统计实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过程,A正确;B、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F1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测交后代会出现1∶1的性状比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B正确;C、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是对其实验现象的解释,C正确;D、提出问题应该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D错误。故选D。17.为研究高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II、III、IV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光照强度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B.叶绿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高光照强度C.色素III、IV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C〖祥解〗光合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析】A、I为胡萝卜素,II为叶黄素,III为叶绿素a,IV为叶绿素b,由图可知,高光照强度导致了该植物胡萝卜素的含量升高,A错误;B、据图可知,与正常光照强度相比,高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叶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该植物抵御高光照强度,B错误;C、III为叶绿素a,IV为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有差异,C正确;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需要重复画几次,D错误。故选C。18.如图①~④是某一哺乳动物(体细胞核DNA数为2n,染色体数为2n)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⑤表示细胞在不同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④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以是精细胞,也可以是极体B.②③两图细胞所处时期对应⑤中BC段C.⑤只能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比值的变化过程D.①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答案〗B〖祥解〗据图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⑤中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D表示着丝粒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详析】A、由于题图是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分裂的图像且②是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为雄性,④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只能是精细胞,A错误;B、②③两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即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对应⑤图中的BC段,B正确;C、⑤不仅可以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比值的变化过程,还可以表示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该比值的变化,C错误;D、①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不是细胞质分裂,D错误。故选B。19.图1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D/d表示。对部分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出现杂交带,“一”表示未出现杂交带。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者人数相当B.若III8检测结果出现两条杂交带,则其为女性携带者C.I4、II6和III7基因型相同,I1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D.若III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B〖祥解〗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析】A、图1中5号和6号个体正常,9号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图2中III9只含有d基因,II5只有D基因,不考虑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于女性,A错误;B、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Y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故若III8检测结果出现两条杂交带,含有基因D和d,则其为女性携带者,B正确;C、图2中II6基因型是XDXd,其Xd基因只能来自I4,故I4基因型也是XDXd,II5基因型是XDY,III7基因型可能是XDXD或XDXd,基因型不一定与I4、II6相同,C错误;D、III7基因型是1/2XDXD、1/2XDXd,与正常男性XDY婚配,生出患病男孩XdY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故选B。20.下图1是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图2为某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B.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图2的ab段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D.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答案〗B〖祥解〗分析图1:乙在③中不存在,所以乙为染色单体;在①中甲:丙=2:1,所以甲为DNA,丙为染色体。①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析】A、乙在③中不存在,所以乙为染色单体;在①中甲:丙=2:1,所以甲为DNA,丙为染色体,图1中甲、乙、丙别代表DNA、染色单体、染色体,A错误;B、②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B正确;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图2的ab段,因为ab段可代表减Ⅰ前期,也可代表减Ⅱ后期,C错误;D、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若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此时的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B。21.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C.图⑤后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D.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端粒酶可以通过转录修复缩短的部位〖答案〗D〖祥解〗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详析】A、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的现象,因此该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基因的左侧或d基因的右侧,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同一个子细胞中;若发生断裂的部位位于D和d基因之间,则图⑤中D和d基因最后可能分配到2个不同的子细胞中,故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B正确;C、据题意“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而在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可知,发生断裂后,两条染色体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D、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端粒酶可以通过逆转录修复缩短的部位,D错误。故选D。22.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丁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高茎中,纯合子占1/4C.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C〖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析】A、丙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丁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丙可以揭示而丁不能揭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B、图丁个体产生的配子为YDr:ydr=1:1,因此自交后代高茎有1/4YYDDrr、1/2YyDdrr,纯合子占1/4÷(1/4+1/2)=1/3,B错误;C、甲、乙、丙、丁都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C正确;D、测交实验才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D错误。故选C。23.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F2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4/9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1/81〖答案〗C〖祥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表现为黄色圆粒豌豆,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F2中出现了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为双杂合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析】A、连锁的两对等位基因也都遵循分离定律,故不能依据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得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A错误;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往往多于雌配子总数相等,B错误;C、从F2的绿色圆粒植株yyRR或yyRr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1/3+2/3×2/3=5/9,故不同的概率为4/9,C正确;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只有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才会产生yyrr的绿色皱粒豌豆,故后代出现绿色皱粒的概率为4/9×1/16=1/36,D错误。故选C。24.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或ZW,依据鸡的羽毛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鸡和雄鸡,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利用纯合的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F1)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量相等,反交子代(F1)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雄鸡与雌鸡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aZaB.正交子代相互交配,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为1:1C.反交子代中芦花鸡相互交配,F2中出现非芦花鸡的概率为1/4D.正反交的结果中,鸡的ZZ型与果蝇的XX型表现的性别不同〖答案〗A〖祥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为纯合的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其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芦花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非芦花为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详析】A、亲本为纯合的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其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芦花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由反交子代(F1)均为芦花鸡,可推知,反交亲本纯合芦花鸡为ZAZA,纯合非芦花鸡为ZaW,由此可以推知,正交亲本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其子代为ZAZa、Za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A错误;B、正交亲本为ZaZa(非芦花雄鸡)×ZAW(芦花雌鸡),其子代F1为ZAZa、ZaW,F1相互交配,产生子代F2的基因型为ZAZa(芦花)、ZaZa(非芦花)、ZAW(芦花)、ZaW(非芦花),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为1:1,B正确;C、反交亲本纯合芦花鸡为ZAZA,纯合非芦花鸡为ZaW,反交子代F1为ZAZa和ZAW,它们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非芦花鸡基因型为ZaW,占1/4,C正确;D、鸡的ZZ型为雄性,果蝇的XX型为雌性,D正确。故选A。25.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在一只二倍体果蝇中,若X∶A=1∶2=0.5,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雄性;若X∶A=2∶2=1,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雌性。红眼果蝇(♀,XRXr)与白眼果蝇(♂,XrY)交配,子代中有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RXrY的果蝇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果蝇甲表现为红眼雌性,其性指数等于1B.果蝇甲的异常染色体组成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C.若亲本雄果蝇减数分裂II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D.若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答案〗C〖祥解〗子代中有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RXrY的果蝇甲,可能是异常雌配子XRXr与雄配子Y结合,或者雌配子XR与异常雄配子XrY结合形成。【详析】A、XRXrY的果蝇甲,X∶A=2∶2=1,发育成为雌性,且带显性基因R,因此为红眼雌性,A正确;B、果蝇甲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正确;C、若亲本雄果蝇减数分裂II异常,产生的异常配子为YY或XrXr,不可能产生果蝇甲,C错误;D、若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产生异常配子XRXr,与Y的雄配子结合,则可能产生果蝇甲,D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大题,共50分26.图1代表细胞进行主动运输的三种类型,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1所示的细胞膜结构,_____(填“P”或“Q”)侧为细胞外。(2)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种结合位点:一种与Na+结合,一种与葡萄糖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随之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1中______(填“a”,“b”或“c”)类型的主动运输。(3)小肠基膜上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据图2推测,Na+-K+泵的两种功能分别是________。(4)最新研究表明,若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葡萄糖主要通过载体蛋白(GLUT2)的协助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在协助扩散的同时,通过载体蛋白(SGLT1)的主动运输过程也在发生。但主动运输的载体(SGLT1)容易饱和,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比主动运输快数倍。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载体蛋白由相关基因控制合成)。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敲除了SGLTI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乙(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丙(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三组其他生理状况均相同。第二步: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______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培养适宜时间。第三步:检测三组培养液的______。实验结果:若________,则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答案〗(1)P(2)a(3)参与离子运输、催化ATP水解(4)①.相同浓度的高浓度葡萄糖②.葡萄糖浓度③.丙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祥解〗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图1中,a表示偶联转运蛋白参与的主动运输;b表示ATP驱动泵参与的主动运输;c表示光驱动泵参与的主动运输。图2中: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小问1详析】由图1可知,细胞膜上蛋白质结合的多糖链一侧为细胞外侧,即P侧为细胞外侧。【小问2详析】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与Na+相伴也随之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偶联转运蛋白参与的主动运输,类似于图1中的a过程,该过程中,葡萄糖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小问3详析】根据Na+-K+泵上既有Na+、K+的结合位点,又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可知,Na+-K+泵既可参与离子运输又可以催化ATP水解。【小问4详析】要验证当肠腔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葡萄糖既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又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协助扩散的速度更快,则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设置不同的运输方式,各组均创造相同的高浓度葡萄糖环境,比较各组葡萄糖吸收速率。如甲组敲除了SGLTI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只能进行协助扩散,乙组敲除了GLUT2载体蛋白基因的小肠上皮细胞只能进行主动运输,丙组正常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同时进行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将甲、乙、丙三组细胞分别置于相同浓度的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实验结果:丙组同时进行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最快,故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最小;由于协助扩散速率大于主动运输,故乙组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慢,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剩余量最多,浓度最大,即若丙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甲组,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小于乙组,则证明上述观点正确。27.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的意义,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通道。双子叶植物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肾形保卫细胞构成,如图1所示,请回答:(1)当保卫细胞渗透压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时细胞吸水,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伸长而向外扩展,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外移,导致气孔导度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黑藻固定CO2有两条途径(图2.1):①CO2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下直接与C5反应生成C3;②CO2先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四碳化合物),当C4储存到一定量时,分解释放出CO2参与暗反应。已知PEPC对CO2亲和力是Rubisco的几十倍。由图2.1可知,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黑藻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C3的还原需要_____提供能量。为了探究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检测了低浓度CO2处理前后黑藻体内两种PEP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2所示。由图可知,在低浓度CO2处理下黑藻固定CO2途径改变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答案〗(1)①.变大②.变大(2)①.吸能②.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③.ATP、NADPH④.低浓度CO2处理后,促进PEPC2基因大量表达,合成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四碳化合物),从而改变固定CO2的途径。〖祥解〗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2、题图保卫细胞是指植物茎、叶等的表皮上具有叶绿体而通常作半月形的两个相邻的细胞。保卫细胞间的空隙就是气孔。保卫细胞的膨压随着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的多少而有增减,也就影响气孔开闭的大小。当细胞膨压增高时,壁薄处向外伸展,壁厚处却很少伸张,整个细胞成相对弯曲状,两个细胞之间就出现椭圆形的裂口,这时气孔张开;膨压下降时,细胞收缩,厚壁靠紧,气孔就闭合;保卫细胞的构造、形状、数量、排列和位置,随植物种类和生活环境而异。3、分析图2.1: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黑藻细胞固定CO2的途径包括:CO2先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的途径,以及CO2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下直接与C5反应生成C3。【小问1详析】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即溶液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越强,故当保卫细胞渗透压变大时细胞吸水。气孔导度是指气孔张开的程度;由于较薄的细胞外壁(靠近表皮细胞一侧)易于伸长而向外扩展,但微纤丝长度相对稳定,于是保卫细胞内壁外移,气孔张开,导致气孔导度变大。【小问2详析】图2.1中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即丙酮酸转化为PEP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在图2.1中看出:黑藻细胞固定CO2的具体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CO2先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的途径),以及叶绿体基质(CO2在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催化下直接与C5反应生成C3);C3的还原需要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提供能量。分析图2.2:低浓度CO2处理后,PEPC2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大幅度提升,而PEPC1基因的表达相对含量甚至略有减少,故低浓度CO2处理后,促进PEPC2基因大量表达,合成丙酮酸羧化酶(PEPC),催化CO2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生成C4(四碳化合物),从而改变固定CO2的途径。28.下图中A是某二倍体高等雌性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期图。请分析回答:(1)以上A~F细胞有可能同在该动物的_____________(器官)中观察到。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的细胞是___________。(2)B细胞处于___________期,含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E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3)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___________种卵细胞。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依次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4)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请画出它们的染色体组成。

_____________〖答案〗(1)卵巢A、B、DD(2)有丝分裂后4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3)4A→D→E→F→C(4)【详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和卵细胞形成的相关内容。对于细胞分裂图像应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准确判断细胞类型和分裂时期。(1)只有卵巢中的卵原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以上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和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因此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2)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3)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22种卵细胞.由以上分析可知,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结束后,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A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依次是A→D→E→F→C。(4)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根据C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知,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为:29.某昆虫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其中亲本均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问题: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雌)×残翅截毛(雄)长翅刚毛(雌)∶长翅刚毛(雄)=1∶1雌:长翅刚毛:残翅刚毛=3∶1雄∶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3∶1实验二长翅刚毛(雄)×残翅截毛(雌)长翅刚毛(雌):长翅截毛(雄)=1∶1雌、雄∶长翅刚毛∶残翅刚毛∶长翅截毛:残翅截毛=3∶1∶3∶1(1)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____。由此可以判断长翅和残翅是由____上的基因控制的,截毛的遗传方式是____。(2)实验一F2中长翅刚毛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种,实验二F2中长翅刚毛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若让实验一F2中的长翅刚毛雌个体和实验二F2中的长翅刚毛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____。(3)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一F1雄个体与另一雌个体进行测交,请写出测交组合的基因型____。〖答案〗(1)①.反交②.常染色体③.X染色体隐性遗传(2)①.4②.AAXBY和AaXBY③.7/9(3)AaXBY×aaXbXb〖祥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反交。就翅形而言,亲本长翅×残翅,正反交结果相同,F1雌雄果蝇均为长翅,F2雌雄果蝇都是长翅:残翅=3:1,表型与性别无关,说明长翅是显性,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就刚毛和截毛而言,正反交结果不同,正交:刚毛(♀)×截毛(♂),F1雌雄全为刚毛,说明刚毛是显性。F2雌果蝇全为刚毛,雄果蝇刚毛:截毛=1:1;反交:刚毛(♂)×截毛(♀),F1刚毛(♀):截毛(♂)=1:1,表型与性别有关,说明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即截毛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此可推出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为:长翅刚毛♀(AAXBXB)×残翅截毛♂(aaXbY),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长翅刚毛♂(AAXBY)×残翅截毛♀(aaXbXb)。【小问2详析】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为:长翅刚毛♀(AAXBXB)×残翅截毛♂(aaXbY),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中长翅刚毛雌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有2×2=4种。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长翅刚毛♂(AAXBY)×残翅截毛♀(aaXbXb),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中长翅刚毛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Y,包括AAXBY、AaXBY两种。若让实验一F2中的长翅刚毛雌个体和实验二F2中的长翅刚毛雄个体自由交配。就翅形而言实验一F2中的长翅雌基因型为1/3AA、2/3Aa,实验二F2中的长翅雄基因型为1/3AA、2/3Aa,自由交配后子代长翅的概率为1-2/3×2/3×1/4=8/9。就刚毛性状而言,实验一F2中的刚毛雌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实验二F2中的刚毛雄基因型为XBY,自由交配后子代刚毛的概率是1-1/2×1/4=7/8,故自由交配后代为长翅刚毛的概率是8/9×7/8=7/9。【小问3详析】为进一步验证两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实验一F1雄个体(AaXBY)与另一雌个体,即aaXbXb进行测交,则测交组合的基因型AaXBY×aaXbXb。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下列与古诗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塞山”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D.“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组成群落〖答案〗D〖祥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无系统这一层次。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生物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种群,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组成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理,叫作生态系统。【详析】A、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B、白鹭和桃树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白鹭具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桃树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C、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西塞山”里所有的鳜鱼组成种群,C正确;D、群落是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西塞山”里所有的白鹭、桃树鳜鱼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D。2.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反渗透是指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的技术,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但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C.若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D.两侧液面高度持平时,施加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答案〗D〖祥解〗渗透作用是指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详析】A、水分子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进行跨膜运输。前者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而后者需要水通道蛋白协助(不是载体蛋白),A错误;B、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可在低浓度溶液与高浓度溶液之间双向运输,B错误;C、若处于图中液面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图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C错误;D、两侧溶液存在渗透压差,若不施加人为压力,水分子会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运输,使两侧溶液出现液面差,若施加人为压力使两侧液面持平,则说明此时人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侧溶液渗透压差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D正确。故选D。3.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NRT1.1(硝酸盐转运蛋白)会根据外界环境的硝酸盐浓度,通过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之间切换,来完成氮素的吸收,保证了植物细胞对氮素的需求,如图表示硝态氮的转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细胞外的硝态氮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改变细胞质的pH不会影响高亲和力下的硝态氮转运C.NRT1.1只能特异性运输硝态氮D.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中转运蛋白的构象会发生变化〖答案〗D〖祥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特点: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详析】A、由图可知,硝态氮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消耗H+的电化学势能,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B、改变细胞质的pH会影响H+的转运,同时影响硝态氮的运输,B错误;C、由图可知,NRT1.1可以运输硝态氮和H+,C错误;D、转运蛋白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中构象会发生变化,以便转运物质,D正确。故选D。4.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B.核膜上的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与囊泡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D.为了加快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相对较大〖答案〗D〖祥解〗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的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析】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仁与构成核糖体的rRNA的形成有关,故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较多,核仁较大,A正确;B、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比如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C、细胞膜与细胞器膜、核膜等组成生物膜系统,故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与囊泡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D、细胞体积越大,与外界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生物体内的各种糖类只作为能源物质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答案〗C〖祥解〗生物体中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淀粉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脂肪和糖类元素组成均为C、H、O,蛋白质主要元素组成为C、H、O、N。【详析】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比如血红蛋白、抗体等,C正确;D、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成分,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生物研究方法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课外小组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在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新鲜黑藻作材料,观察绿色原生质层的位置C.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D.鉴定样品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NaOH溶液〖答案〗B〖祥解〗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无需加热。【详析】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以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B、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新鲜黑藻作材料,通过观察绿色原生质层便于判断其位置,B正确;C、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错误;D、鉴定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制造碱性环境,震荡后再加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含细胞壁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祥解〗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有一定的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等,它们统称为细胞器。【详析】①细菌也有细胞壁,①错误;②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②错误;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比如肌肉细胞含有的线粒体较多,③正确;④植物的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④错误;⑤能利用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比如蓝细菌,⑤正确。综上所述,③⑤正确,共两项。故选B。8.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了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B.增加图甲各温度的实验组数,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C.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D.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答案〗B〖祥解〗1、分析图甲:在所给的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剩余量减少,说明酶活性增强,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故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2、分析图乙:在60℃下,底物一定时,随时间延长,生成物的量逐渐增加,直至稳定。【详析】A、由图甲可知,温度较高时,底物的剩余量减少,故酶活性较高,说明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B、甲图各温度的实验组数,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故不能得到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需要再增加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度,才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B错误;C、由于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故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确;D、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与底物的量无关,故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故选B。9.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Rab家族蛋白参与外泌体的运输,它们在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和结合GTP的活性状态之间转换,在活性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泌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1分子GTP含有1分子鸟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C.Rab家族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化为活性状态会释放能量D.外泌体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修饰后转移回患者体内〖答案〗C〖祥解〗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由图可知外泌体的形成需要通过囊泡运输,而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密切相关,故可能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A正确;B、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B正确;C、Rab家族蛋白由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转化成结合GTP的活性状态需要吸收能量,C错误;D、外泌体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故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D正确。故选C。10.紫杉醇为脂溶性抗肿瘤药物,可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利用肝肿瘤模型鼠开展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对照组脂质体药物组游离药物组药物浓度(mg·kg-1)020352035肿瘤重量(g)1.3790.6960.3910.631死亡肿瘤抑制率(%)/49.471.650.1死亡A.紫杉醇能够通过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抗肿瘤作用B.紫杉醇不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C.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D.与游离紫杉醇药物相比,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答案〗B〖祥解〗1、纺锤体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牵引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当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受到影响时,能引起细胞分裂异常,实现抗肿瘤的作用。2、据表分析,实验的对象是肝肿瘤模型鼠,实验的自变量有药物浓度和药物是否由脂质体包裹,因变量是肿瘤重量和肿瘤抑制率。实验结果中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对应的药物抗肿瘤效果最明显。【详析】A、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离移向细胞两极,而紫杉醇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影响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实现抗肿瘤的作用,A正确;B、脂质体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药物紫杉醇存于脂质体内部,,该药物可借助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紫杉醇能通过包在脂质体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进行运输,B错误;C、据表中数据,药物浓度为35mg·kg-1的脂质体药物组肿瘤重量最小,且肿瘤抑制率最大,所以浓度为35mg·kg-1的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抗肿瘤效果明显,C正确;D、药物浓度都是35mg·kg-1,脂质体药物组有明显抗肿瘤效果,但是游离紫杉醇药物组小鼠死亡,说明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对小鼠的副作用小,D正确。故选B。11.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科研团队历时六年科研攻关,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技术路径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⑥表示相关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不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糖类,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B.该过程④⑤⑥类似于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C.该过程实现了“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D.该过程能更大幅度地缓解粮食短缺,同时能节约耕地和淡水资源〖答案〗C〖祥解〗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途径模拟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因此利用的是光合作用原理,而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详析】A、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不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糖类,该系统与叶肉细胞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A正确;B、该过程④⑤⑥过程形成有机物,类似于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糖类的过程,B正确;C、该过程实现了“光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能量转化,C错误;D、该研究成果将来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可以节约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D正确。故选C。12.线粒体内膜上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