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D.新细胞是衰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暗示了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答案〗A〖祥解〗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以前存在的活的细胞中产生。【详析】A、“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施莱登和施旺分别观察了部分植物和动物为材料,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的观点,A正确;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C错误;D、新细胞是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不是衰老细胞,D错误。故选A。2.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的是()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B.在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D.同一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含水量高〖答案〗A〖祥解〗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析】A、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有较高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不容易改变,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相对稳定,A正确;B、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C错误;D、同一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含水量低,D错误。故选A。3.西湖龙井茶密是我国著名茶叶,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成品茶封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泡茶时各种营养成分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C.茶树叶肉细胞中的结合水含量低于自由水D.成品茶叶中不含自由水,含有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答案〗C〖祥解〗在叶绿体色素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四种色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叶绿素a,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详析】A、制茶过程中,茶叶细胞已经被杀死,细胞膜已经失去活性,没有选择透过性,泡茶时细胞中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细胞,A错误;B、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是脂肪,B错误;C、茶树叶肉细胞中新陈代谢旺盛,其结合水含量低于自由水,C正确;D、成品茶中不含自由水,含有的氨基酸中有必需氨基酸,也有非必需氨基酸,D错误。故选C。4.有一种胞间连丝的形成是在高尔基体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时因被伸入其间的内质网膜阻止而形成的。图表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表示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肌肉细胞并被利用的过程B.图乙中③与特定受体相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图丙中的④表示胞间连丝,只能传递信息不能运输物质D.胞间连丝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答案〗D〖祥解〗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经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详析】A、图甲表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经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葡萄糖不属于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A错误;B、图乙中只有特定的受体才与③信息分子结合,体现了信息交流,没有物质进出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B错误;C、④表示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运输物质和传递信息,C错误;D、胞间连丝是形成高尔基体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时内质网膜阻止小泡融合形成的,从而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D正确。故选D。5.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内PH大约为5,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大量的质子泵(一种运输质子的载体蛋白)和其他载体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核酸酶的合成开始于游离核糖体,其泄露进入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失活B.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可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质子进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呈酸性C.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膜上较多的载体蛋白有助于将水解的产物运往细胞质基质D.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蛋白酶水解的作用〖答案〗B〖祥解〗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细胞内“消化车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详析】A、溶酶体内的核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由于溶酶体内的pH与细胞质基质不同,因此其泄露进入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失活,A正确;B、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可通过主动运输质子进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呈酸性,B错误;C、载体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其上较多的载体蛋白有助于将水解的产物运往细胞质基质,C正确;D、溶酶体中有较多的水解酶,能水解蛋白质,由此推知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蛋白酶水解的作用,D正确。

故选B。6.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能够抑制转运蛋白A的活性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答案〗D〖祥解〗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析】A、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的协助,该过程需要H﹢提供的势能,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说明H﹢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H﹢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而Na﹢的排出需要H﹢提供势能,故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题图显示,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C正确;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D。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下列哪项属于最直接的证据()A.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都有肱骨、桡骨和尺丹B.赫氏近鸟龙化石显示其后肢发达,善跑不善飞C.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和鱼一样出现鳃裂和尾D.猕猴与人的细胞色素c分子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答案〗B〖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都有肱骨、桡骨和尺丹是比较解剖学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C、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和鱼一样出现鳃裂和尾属于胚胎学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C错误;D、猕猴与人的细胞色素c分子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D错误。故选B。8.通常不建议食用发芽的马铃葬块茎,因为其中含高浓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龙葵素,龙葵素中毒者的腺体分泌增强,导致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已知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K+通道打开C.龙葵素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腺体分泌增强D.乙酰胆碱酯酶可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答案〗B〖祥解〗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析】A、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A正确;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错误;C、龙葵素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其控制的腺体分泌增强,C正确;D、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及时分解,从而避免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D正确。故选B。9.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和胰岛素发挥作用时,均会对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产生一定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可增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B.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均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C.胰岛素会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影响重吸收,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D.除上述3种激素外,人体内的其他激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A〖祥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详析】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Na+的重吸收,A正确;B、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也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B错误;D、胰岛素对肾小管集合管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不是由胰岛素作用于肾小管影响重吸收引起的,C错误;D、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A。10.对果树进行矮化栽培可提高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矮化果树分配至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减少,有利于果实增产B.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化基因,可选择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C.对果树进行“打质”去除其顶端优势,可培育矮化植株D.对果树幼苗施加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培育矮化植株〖答案〗D〖祥解〗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其原理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详析】A、矮化果树分配至营养器官(茎)的光合产物减少,有利于光合产物运输积累到果实中,实现增产,A正确;B、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化基因来培育矮化植株,可选择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矮化基因的细胞培育为植株,B正确;C、对果树进行“打顶”去除其顶端优势,可培育矮化植株,C正确;D、赤霉素可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施加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不能培育矮化植株,D错误。故选D。11.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篇“不违农时”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D.孟子的观念体现了现代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协调、整体等原理〖答案〗C〖祥解〗年龄组成的类型:①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②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③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详析】A、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等条件存在差异,“不违农时”即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作物,光照、温度等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数罟不入湾池”可避免捕捞过小的鱼类,其目的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欲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应使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水平,C错误;D、孟子的观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适时适当捕捞,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环境,体现了现代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协调、整体等原理,D正确。故选C。12.我国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使得森林落叶分解速度较慢,为加快其物质循环速率,某生物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①测定当地不同温度条件下微生物分解落叶的速率;②筛选分离出耐低温的落叶分解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实验①设置的不同温度可参考当地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B.实验①每个温度下可将含落叶的土壤均分为两份,一份灭菌一份不灭菌C.实验②可选择植被茂密落叶较多的区域,从土壤中取样进行筛选D.实验②中对落叶分解菌分离并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答案〗D〖祥解〗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析】A、为了更接近当地的自然环境,实验①设置的不同温度可参考当地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A正确;B、实验①每个温度下可将含落叶的土壤均分为两份,一份灭菌、一份不灭菌,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份土壤中的落叶剩余量,B正确;C、要筛选分离出耐低温的落叶分解菌,可选择植被茂密、落叶较多的区域(该区域的分解菌较多),从土壤中取样筛选落叶分解菌,C正确;D、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落叶分解菌分离并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D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B.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混合菌种,发酵工程菌种则较为单一C.传统发酵技术多为厌氧发酵,发酵工程则多为需氧发酵D.传统发酵技术的培养基为天然取材,发酵工程常根据需要添加化学试剂〖答案〗C〖祥解〗许多国家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另外,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详析】A、传统发酵技术通常仅做简单消毒处理,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A正确;B、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来自自然界中的混合菌种发酵,发酵工程通常接种经人工选育的较为单一的菌种,B正确;C、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均既有厌氧发酵又有需氧发酵,主要由菌种代谢类型决定其发酵是否需氧,C错误;D、传统发酵技术的培养基为天然取材,发酵工程常根据需要添加化学试剂,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科研人员开展了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实验,杂种经多代自花传粉选育,后代育性达到了亲本相当的水平。下图中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两亲本和F1都为多倍体B.F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形成13个四分体C.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类型为LM和MND.F1两个M染色体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答案〗AD〖祥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详析】A、由题意可知,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故两亲本和F1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四多倍体,A正确;B、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由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推知,F1可能产生M、LM、LN、MN、LMN等配子,C错误;D、根据C选项配子类型的分析,已经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可知,后代一定会获得两个M染色体,D正确。故选AD。15.现有体外培养的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株,且其数量与各时期的时长成正比,已知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分裂期(M期)的时长如下图所示。现对该细胞株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②维持12小时;③去除DNA合成抑制剂;④维持12小时;⑤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⑥维持7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只能抑制部分细胞的分裂活动B.可以确定操作④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C.理论上操作②后处于S期(非G1/S临界处)的细胞占7/19D.操作⑥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过程将同步〖答案〗BC〖祥解〗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G1、S、G2:①G1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②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③G2期:该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等。【详析】A、DNA合成抑制剂可抑制间期DNA复制,因此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活动,A正确;B、操作④去除DNA合成抑制剂维持12h后,细胞进入下一个周期,DNA未复制时,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由于G2+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1=12小时,所以理论上操作②维持12h后最初在S期和G2交界点处的细胞刚好最后到达G1和S期的交界点,而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仍停留在S期,所以处于S期(非G1/S临界处)的细胞占7÷(7+19)=7/26,C错误;D、若操作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维持7h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进程将“同步”,D正确。故选BC。16.某些细胞表面有气味受体OR5,该蛋白质由四个亚基构成。一般情况下,四个亚基间的缝隙中为468位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中。此时OR5的结构恰好允许阳离子顺浓度通过OR5离子通道关闭(左)打开(右)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的R基间发生了脱水缩合B.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OR5的运输效率C.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是OR5允许离子通过原因之一D.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答案〗CD〖祥解〗别构效应实质是指一个蛋白质分子与其他蛋白质(或其他物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应于生命活动的需要的一类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生物界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详析】A、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之间连接中心碳原子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而R基间没有发生脱水缩合,A错误;B、题中并未显示气味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增强未必有利于提高OR5的运输效率,B错误;C、题中显示,468位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发生旋转,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中,进而导致离子通道打开,据此可推测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C正确;D、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进而导致缝隙中的468位氨基酸残基换成了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离子通道打开,可见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D正确。故选CD。17.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000〖答案〗B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也是伴X隐性遗传病,这两种病均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连锁遗传。根据家系甲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Ⅰ-2个体基因序列正常,Ⅱ-1个体基因序列异常,将b表示DMD的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XBXB,Ⅱ-1的基因型为XbY,则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其母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分析家系乙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用a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详析】A、由分析可知,家系甲Ⅱ-1的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其致病基因可能是其母亲在产生卵子的时候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A正确;B、若家系乙Ⅰ-1XABY和Ⅰ-2XABXab再生育一个儿子,由于ab基因连锁,交叉互换的概率较低,因此,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高于患一种病的概率,B错误;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的基因型为XBY,家系乙中Ⅰ-1的基因型为XBY,Ⅰ-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Ⅱ-1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是1/2,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D、由于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DMD患者(XbXb)频率远低于男性(XbY),由题干可知,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即Xb=1/4000,则XB=3999/4000,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1/4000×3999/4000≈1/2000,D错误。故选BD。18.为了分析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患儿致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B.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答案〗BD〖祥解〗根据电泳图可知患儿从父亲继承了A4基因,从母亲继承了A2、A3基因。母亲为杂合子,说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2、A3所在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详析】A、本患儿含有来自母亲的A2、A3,如果发生染色体互换,A2、A3所在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A错误;B、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染色体互换后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B正确;C、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患儿含有三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不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错误;D、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四种,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高的两种是____,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2)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____(填序号)中。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O2含量减少,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C3)。(3)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制造葡萄糖速率之比为____。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P点的位置理论上的变化是____。〖答案〗(1)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②.蓝紫光(2)①.②②.③(3)①.10∶7②.右移〖祥解〗分析题图:图甲中,①是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②是叶绿体基质,③表示基粒;由于类囊体中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导致叶片呈绿色。图乙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表示NADPH,过程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图丙中,a、b植物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与b植物相比,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问1详析】用纸层析法对色素提取液进行分离时,距点样点远的色素扩散最快,这两种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根据纸层析的原理,扩散得快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高的两种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小问2详析】图乙为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图甲的②叶绿体基质中。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O2含量减少,则二氧化碳固定速度减慢,消耗的C5减少,C3化合物的还原速度不变,则C5生成速率不变,所以C5增加,C5与C3变化相反,③C3减少。【小问3详析】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分别是8mg.m-2.h-1、6mg.m-2.h-1,呼吸速率为2mg.m-2.h-1、1mg.m-2.h-1,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分别是10mg.m-2.h-1、7mg.m-2.h-1。由于a、b两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速率换算成制造葡萄糖的速率时换算关系是一样的,所以a、b两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之比就等于它们制造葡萄糖的速率之比,为10:7。25℃为a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所以若将温度提高到30℃,a植物的光合速率将下降,呼吸速率将上升,则要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从而达到与呼吸作用相等,所以图中P(光补偿点)要右移。20.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是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体内缺乏HGPRT会导致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出现智力缺陷、攻击性行为和肌肉痉挛等症状。HGPRT受对等位基因H/h的控制,下图表示有关HGPRT缺陷症的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H和基因h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2)Ⅱ-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3)该家族中部分成员的相关基因酶切电泳得到图2所示结果(2种条带各代表一种基因)。①图2中条带____是致病基因的酶切条带。Ⅲ-1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的____号个体。②根据图1和图2分析,HGPRT缺陷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依据是____。〖答案〗(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2)1(3)①.1②.4③.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④.Ⅰ-1和Ⅰ-2不患病,生育的Ⅱ-1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祥解〗图1中Ⅰ-1和Ⅰ-2生了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患病,则Ⅰ-1应为杂合子,与图2结果不符,所以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H和基因h的根本区别在于碱基对排列顺序的不同。【小问2详析】图1中Ⅰ-1和Ⅰ-2生了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患病,则Ⅰ-1应为杂合子,与图2结果不符,所以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患病,其基因型为XhY,其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所以Ⅱ-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小问3详析】①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患病,其基因型为XhY,所以条带1是致病基因的酶切条带。Ⅲ-1基因型为XhY,其致病基因来自Ⅱ-2,又因为Ⅰ-3正常,所以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4。②图1中Ⅰ-1和Ⅰ-2生了患病孩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患病,则Ⅰ-1应为杂合子,与图2结果不符,所以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图甲表示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基本途径与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性。在细胞内的____(填一种细胞器)上,氨基酸经过____过程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只有折叠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新生蛋白质的种类繁多,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其原因是____。(2)结合图示分析,囊泡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____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3)若上述分泌蛋白为胰岛素,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出生物膜具有____的特点。胰岛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____的功能。〖答案〗(1)①.核糖体②.脱水缩合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各不相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2)高尔基体(3)①.一定的流动性②.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祥解〗题图分析:根据甲图分析可知:题图表示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经过翻译形成蛋白质后,由于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的作用,有的蛋白质进入蛋白质转运的分泌途径,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分别被分泌到细胞外、进入溶酶体和质膜;有的蛋白质转入蛋白质转运的非分泌途径,形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过氧化物酶体中。【小问1详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小问2详析】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小问3详析】若上图中的分泌蛋白为胰岛素,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出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胰岛素可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只能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进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2.通过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真正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课本中涉及到的下表中四个实验或实践活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编号实验或实践名称主要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2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细胞质的流动4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1)这四个实验都需要利用显微镜,在显微镜使用步骤方面,不同于其他三个实验的是实验____(写实验编号),表现在____。(2)实验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一定要选择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光。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单层均匀分布的12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为____个。(3)在实验3中,必须将材料随时保持在____状态。(4)科学探究要选择合适的科学方法,有关实验与科学方法对应正确的有()A.细胞学说的建立——完全归纳法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显微观察法C.罗伯特森利用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研究细胞膜——建构物理模型法D.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差速离心法〖答案〗(1)①.4②.只需要低倍镜即可观察(2)①.低倍②.8(3)有水(4)BD〖祥解〗使用显微镜必需低倍物镜对光;蔗糖不属于还原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都为还原糖;叶绿体的运动标志着细胞质的流动。【小问1详析】这四个实验都需要利用显微镜,在显微镜使用步骤方面,不同于其他三个实验的是实验4,本实验全程只需要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到实验现象。【小问2详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一定要选择低倍物镜对光;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此时的放大倍数是100倍,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单层均匀分布的12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此时的放大倍数是400倍,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细胞数为128/(4×4)=8个。【小问3详析】该实验过程中,必须将材料随时保持在有水状态,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新陈代谢,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问4详析】A、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故用到显微观察法,B正确;C、罗伯特森利用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不属于构建模型,C错误;D、由于各种细胞器密度不同,故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用到差速离心法,D正确。故选BD。23.下图是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_____的功能。(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结构特点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溶酶体中被降解。(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进入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进入细胞核机理,设计了有关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______。综合上述研究,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_____(填“头部”或“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答案〗(1)遗传信息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流动性细胞质基质(3)放射性出现的位置尾部〖祥解〗据图可知,药物分子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也可穿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药物分子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水解,可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详析】(1)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贮存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2)根据分析可知,药物分子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部分进入细胞的药物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被分解为物质5。(3)用放射性物质标记亲核蛋白的头部和尾部,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水解,使之分散为头部和尾部,然后注射进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检测放射性是否会出现在细胞核中,可判断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机理。据图可知,当存在放射性的尾部时,放射性可在细胞核中出现。因此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可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观点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D.新细胞是衰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暗示了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答案〗A〖祥解〗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以前存在的活的细胞中产生。【详析】A、“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施莱登和施旺分别观察了部分植物和动物为材料,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的观点,A正确;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细胞水平,C错误;D、新细胞是老细胞分裂产生的,不是衰老细胞,D错误。故选A。2.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的是()A.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B.在细胞内,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D.同一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含水量高〖答案〗A〖祥解〗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析】A、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有较高的比热容,所以水的温度不容易改变,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相对稳定,A正确;B、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C、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C错误;D、同一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含水量低,D错误。故选A。3.西湖龙井茶密是我国著名茶叶,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成品茶封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泡茶时各种营养成分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C.茶树叶肉细胞中的结合水含量低于自由水D.成品茶叶中不含自由水,含有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答案〗C〖祥解〗在叶绿体色素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四种色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叶绿素a,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详析】A、制茶过程中,茶叶细胞已经被杀死,细胞膜已经失去活性,没有选择透过性,泡茶时细胞中的物质可以自由进出细胞,A错误;B、茶叶中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是脂肪,B错误;C、茶树叶肉细胞中新陈代谢旺盛,其结合水含量低于自由水,C正确;D、成品茶中不含自由水,含有的氨基酸中有必需氨基酸,也有非必需氨基酸,D错误。故选C。4.有一种胞间连丝的形成是在高尔基体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时因被伸入其间的内质网膜阻止而形成的。图表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表示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肌肉细胞并被利用的过程B.图乙中③与特定受体相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图丙中的④表示胞间连丝,只能传递信息不能运输物质D.胞间连丝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答案〗D〖祥解〗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经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详析】A、图甲表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经血液运输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葡萄糖不属于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A错误;B、图乙中只有特定的受体才与③信息分子结合,体现了信息交流,没有物质进出不能体现选择透过性,B错误;C、④表示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运输物质和传递信息,C错误;D、胞间连丝是形成高尔基体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时内质网膜阻止小泡融合形成的,从而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D正确。故选D。5.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内PH大约为5,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大量的质子泵(一种运输质子的载体蛋白)和其他载体蛋白,膜蛋白高度糖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核酸酶的合成开始于游离核糖体,其泄露进入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失活B.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可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质子进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呈酸性C.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膜上较多的载体蛋白有助于将水解的产物运往细胞质基质D.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蛋白酶水解的作用〖答案〗B〖祥解〗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细胞内“消化车间”,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详析】A、溶酶体内的核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由于溶酶体内的pH与细胞质基质不同,因此其泄露进入细胞质基质可能会失活,A正确;B、溶酶体上的质子泵可通过主动运输质子进入溶酶体,使溶酶体内呈酸性,B错误;C、载体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其上较多的载体蛋白有助于将水解的产物运往细胞质基质,C正确;D、溶酶体中有较多的水解酶,能水解蛋白质,由此推知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起到了避免被蛋白酶水解的作用,D正确。

故选B。6.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C.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能够抑制转运蛋白A的活性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故其不具有特异性〖答案〗D〖祥解〗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析】A、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Na﹢出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的协助,该过程需要H﹢提供的势能,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B、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需要ATP,说明H﹢在细胞内的浓度低于细胞外,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会影响H﹢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情况,而Na﹢的排出需要H﹢提供势能,故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B正确;C、题图显示,在高盐胁迫下,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C正确;D、转运蛋白C能同时转运H﹢和Na﹢,而不能转运其它离子,说明其仍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D。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下列哪项属于最直接的证据()A.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都有肱骨、桡骨和尺丹B.赫氏近鸟龙化石显示其后肢发达,善跑不善飞C.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和鱼一样出现鳃裂和尾D.猕猴与人的细胞色素c分子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答案〗B〖祥解〗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析】A、蝙蝠的翼和人的上肢都有肱骨、桡骨和尺丹是比较解剖学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A错误;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C、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和鱼一样出现鳃裂和尾属于胚胎学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C错误;D、猕猴与人的细胞色素c分子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不是最直接的证据,D错误。故选B。8.通常不建议食用发芽的马铃葬块茎,因为其中含高浓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龙葵素,龙葵素中毒者的腺体分泌增强,导致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已知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分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K+通道打开C.龙葵素可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腺体分泌增强D.乙酰胆碱酯酶可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答案〗B〖祥解〗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因此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析】A、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通常储存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A正确;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可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错误;C、龙葵素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进而导致其控制的腺体分泌增强,C正确;D、乙酰胆碱酯酶可促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及时分解,从而避免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D正确。故选B。9.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和胰岛素发挥作用时,均会对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产生一定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可增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B.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均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C.胰岛素会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影响重吸收,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D.除上述3种激素外,人体内的其他激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A〖祥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新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排出,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详析】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Na+的重吸收,A正确;B、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也会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B错误;D、胰岛素对肾小管集合管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糖不是由胰岛素作用于肾小管影响重吸收引起的,C错误;D、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A。10.对果树进行矮化栽培可提高经济效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矮化果树分配至营养器官的光合产物减少,有利于果实增产B.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化基因,可选择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C.对果树进行“打质”去除其顶端优势,可培育矮化植株D.对果树幼苗施加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培育矮化植株〖答案〗D〖祥解〗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其原理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详析】A、矮化果树分配至营养器官(茎)的光合产物减少,有利于光合产物运输积累到果实中,实现增产,A正确;B、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化基因来培育矮化植株,可选择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矮化基因的细胞培育为植株,B正确;C、对果树进行“打顶”去除其顶端优势,可培育矮化植株,C正确;D、赤霉素可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施加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不能培育矮化植株,D错误。故选D。11.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篇“不违农时”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D.孟子的观念体现了现代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协调、整体等原理〖答案〗C〖祥解〗年龄组成的类型:①A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大。②B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保持稳定。③C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详析】A、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等条件存在差异,“不违农时”即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作物,光照、温度等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A正确;B、“数罟不入湾池”可避免捕捞过小的鱼类,其目的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C、欲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应使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水平,C错误;D、孟子的观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适时适当捕捞,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环境,体现了现代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协调、整体等原理,D正确。故选C。12.我国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使得森林落叶分解速度较慢,为加快其物质循环速率,某生物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①测定当地不同温度条件下微生物分解落叶的速率;②筛选分离出耐低温的落叶分解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实验①设置的不同温度可参考当地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B.实验①每个温度下可将含落叶的土壤均分为两份,一份灭菌一份不灭菌C.实验②可选择植被茂密落叶较多的区域,从土壤中取样进行筛选D.实验②中对落叶分解菌分离并计数,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答案〗D〖祥解〗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析】A、为了更接近当地的自然环境,实验①设置的不同温度可参考当地不同季节的平均气温,A正确;B、实验①每个温度下可将含落叶的土壤均分为两份,一份灭菌、一份不灭菌,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份土壤中的落叶剩余量,B正确;C、要筛选分离出耐低温的落叶分解菌,可选择植被茂密、落叶较多的区域(该区域的分解菌较多),从土壤中取样筛选落叶分解菌,C正确;D、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落叶分解菌分离并计数,平板划线法不能计数,D错误。故选D。13.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统发酵技术通常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B.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混合菌种,发酵工程菌种则较为单一C.传统发酵技术多为厌氧发酵,发酵工程则多为需氧发酵D.传统发酵技术的培养基为天然取材,发酵工程常根据需要添加化学试剂〖答案〗C〖祥解〗许多国家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菌体,即单细胞蛋白。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能使家畜、家禽增重快,产奶或产蛋量显著提高。另外,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品质,使饲料保鲜,动物食用后还能提高免疫力。【详析】A、传统发酵技术通常仅做简单消毒处理,未严格灭菌,发酵工程则需严格灭菌,A正确;B、传统发酵技术常用来自自然界中的混合菌种发酵,发酵工程通常接种经人工选育的较为单一的菌种,B正确;C、传统发酵技术与发酵工程均既有厌氧发酵又有需氧发酵,主要由菌种代谢类型决定其发酵是否需氧,C错误;D、传统发酵技术的培养基为天然取材,发酵工程常根据需要添加化学试剂,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科研人员开展了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实验,杂种经多代自花传粉选育,后代育性达到了亲本相当的水平。下图中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两亲本和F1都为多倍体B.F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形成13个四分体C.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类型为LM和MND.F1两个M染色体组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答案〗AD〖祥解〗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详析】A、由题意可知,L、M、N表示3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故两亲本和F1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四多倍体,A正确;B、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C、由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推知,F1可能产生M、LM、LN、MN、LMN等配子,C错误;D、根据C选项配子类型的分析,已经图中选育产生的后代可知,后代一定会获得两个M染色体,D正确。故选AD。15.现有体外培养的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株,且其数量与各时期的时长成正比,已知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分裂期(M期)的时长如下图所示。现对该细胞株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②维持12小时;③去除DNA合成抑制剂;④维持12小时;⑤加入DNA合成抑制剂;⑥维持7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①只能抑制部分细胞的分裂活动B.可以确定操作④后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染色单体C.理论上操作②后处于S期(非G1/S临界处)的细胞占7/19D.操作⑥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过程将同步〖答案〗BC〖祥解〗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包括G1、S、G2:①G1期:从有丝分裂到DNA复制前的一段时期,该期特点是物质代谢活跃,迅速合成RNA和蛋白质,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这一期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下阶段S期的DNA复制作好物质和能量的准备。②S期:即DNA合成期,在此期,除了合成DNA外,同时还要合成组蛋白。③G2期:该期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期。在这一时期,DNA合成终止,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等。【详析】A、DNA合成抑制剂可抑制间期DNA复制,因此操作①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只能使部分细胞停止分裂活动,A正确;B、操作④去除DNA合成抑制剂维持12h后,细胞进入下一个周期,DNA未复制时,细胞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C、由于G2+前期+中期+后期+末期+G1=12小时,所以理论上操作②维持12h后最初在S期和G2交界点处的细胞刚好最后到达G1和S期的交界点,而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仍停留在S期,所以处于S期(非G1/S临界处)的细胞占7÷(7+19)=7/26,C错误;D、若操作⑥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维持7h之后去除DNA合成抑制剂,各细胞的分裂进程将“同步”,D正确。故选BC。16.某些细胞表面有气味受体OR5,该蛋白质由四个亚基构成。一般情况下,四个亚基间的缝隙中为468位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468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移动,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中。此时OR5的结构恰好允许阳离子顺浓度通过OR5离子通道关闭(左)打开(右)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的R基间发生了脱水缩合B.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OR5的运输效率C.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是OR5允许离子通过原因之一D.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答案〗CD〖祥解〗别构效应实质是指一个蛋白质分子与其他蛋白质(或其他物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它适应于生命活动的需要的一类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生物界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详析】A、形成肽链时467、468号氨基酸之间连接中心碳原子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而R基间没有发生脱水缩合,A错误;B、题中并未显示气味分子与受体的结合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增强未必有利于提高OR5的运输效率,B错误;C、题中显示,468位氨基酸残基(R基为非极性)发生旋转,使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转到了缝隙中,进而导致离子通道打开,据此可推测离子通道打开的原因是缝隙中R基极性的改变,C正确;D、OR5的另外一侧与气味分子(如丁香酚)结合,结合后局部结构发生旋转,进而导致缝隙中的468位氨基酸残基换成了R基极性的467号氨基酸残基,离子通道打开,可见该离子通道的开闭是由丁香酚或其他类似气味分子的结合控制的,D正确。故选CD。17.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000〖答案〗BD〖祥解〗分析题意可知,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也是伴X隐性遗传病,这两种病均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连锁遗传。根据家系甲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Ⅰ-2个体基因序列正常,Ⅱ-1个体基因序列异常,将b表示DMD的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XBXB,Ⅱ-1的基因型为XbY,则Ⅱ-1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其母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分析家系乙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可知,用a表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详析】A、由分析可知,家系甲Ⅱ-1的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其致病基因可能是其母亲在产生卵子的时候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A正确;B、若家系乙Ⅰ-1XABY和Ⅰ-2XABXab再生育一个儿子,由于ab基因连锁,交叉互换的概率较低,因此,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高于患一种病的概率,B错误;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的基因型为XBY,家系乙中Ⅰ-1的基因型为XBY,Ⅰ-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Ⅱ-1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是1/2,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D、由于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DMD患者(XbXb)频率远低于男性(XbY),由题干可知,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即Xb=1/4000,则XB=3999/4000,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1/4000×3999/4000≈1/2000,D错误。故选BD。18.为了分析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对该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患儿致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B.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答案〗BD〖祥解〗根据电泳图可知患儿从父亲继承了A4基因,从母亲继承了A2、A3基因。母亲为杂合子,说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2、A3所在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详析】A、本患儿含有来自母亲的A2、A3,如果发生染色体互换,A2、A3所在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同源染色体,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A错误;B、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染色体互换后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B正确;C、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患儿含有三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不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Ⅱ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错误;D、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Ⅰ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19.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四种,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高的两种是____,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2)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____(填序号)中。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O2含量减少,随之减少的物质有____(填序号:①C5②ATP③C3)。(3)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制造葡萄糖速率之比为____。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P点的位置理论上的变化是____。〖答案〗(1)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②.蓝紫光(2)①.②②.③(3)①.10∶7②.右移〖祥解〗分析题图:图甲中,①是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②是叶绿体基质,③表示基粒;由于类囊体中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导致叶片呈绿色。图乙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表示NADPH,过程①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图丙中,a、b植物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与b植物相比,a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净光合作用强度大。【小问1详析】用纸层析法对色素提取液进行分离时,距点样点远的色素扩散最快,这两种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根据纸层析的原理,扩散得快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高的两种色素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种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小问2详析】图乙为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发生在图甲的②叶绿体基质中。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O2含量减少,则二氧化碳固定速度减慢,消耗的C5减少,C3化合物的还原速度不变,则C5生成速率不变,所以C5增加,C5与C3变化相反,③C3减少。【小问3详析】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分别是8mg.m-2.h-1、6mg.m-2.h-1,呼吸速率为2mg.m-2.h-1、1mg.m-2.h-1,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分别是10mg.m-2.h-1、7mg.m-2.h-1。由于a、b两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速率换算成制造葡萄糖的速率时换算关系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