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川绵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川绵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川绵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川绵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海南省川绵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海南省川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D.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答案〗C〖祥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详析】A、害虫有多个物种构成,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不属于任何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是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错误;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D、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2.如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a和c都具有一层膜结构B.b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图示说明溶酶体能够消化损伤的细胞器D.囊泡的融合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祥解〗分析图获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溶酶体发生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详析】A、据图可知a,c分别表示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具有一层膜结构,A正确;B、b表示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据图可知,溶酶体将损伤的细胞器分解了,C正确;D、囊泡的融合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并未体现出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D。3.下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为用不同物镜观察玻片标本。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D〖祥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详析】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越短,故正确组合是①④⑥,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如图所示),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B.该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C.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大于细胞膜D.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答案〗C〖祥解〗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脂类物质分子的双层,形成了膜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详析】A、药物甲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药物乙位于空腔中,因此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A正确;B、该脂质体具有流动性,能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B正确;C、细胞膜表面有多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而该脂质体没有,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小于细胞膜,C错误;D、由题图可知,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C。5.实验室中用台盼蓝染色来判断细胞死活,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功能或特性是()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流动性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答案〗D〖祥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详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选择透过性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6.图甲、乙分别代表菠菜叶肉细胞、人的心肌细胞,阴影部分表示它们具有的共同结构,这些共同结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答案〗C〖祥解〗人是高等动物,水稻为高等植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详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阴影部分表示动植物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这些共同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B.科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植物及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祥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析】A、1665年,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木栓组织中的细胞是死细胞,A错误;B、科学家施莱登提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此后,魏尔肖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所有生物,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8.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2、25、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一定共有N原子94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肽键数目会减少9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多肽的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剩余有机物中的氧原子数目减少1个A.①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B〖祥解〗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析】①由于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现肽链中共有氨基6个,因此其中有5个应位于R基团上,所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88+5=93个,①错误;②由于含有5个甲硫氨酸,在中间的有4个,所以中间水解掉一个甲硫氨酸就少2个肽键,而水解掉最后一个甲硫氨酸仅少一个肽键,所以去掉甲硫氨酸得到的肽链中,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②正确;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5个甲硫氨酸,会形成5条短肽和5个甲硫氨酸,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这些短肽与原来的多肽相比,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1=4个,③错误;④结合②可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需要破坏9个肽键,即需要9个水分子参与,故会增加9个氧原子,又因为5个甲硫氨酸中,每个甲硫氨酸有一个羧基-COOH,带走了5×2=10个氧原子,故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O原子数目与原来的多肽相比数目减少1个,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答案〗C〖祥解〗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详析】A、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中合成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面,放射性先后出现在核糖体(a)、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A正确;B、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C、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小泡联系,故膜面积变小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先增加后减少,而细胞膜面积则增大,C错误;D、35S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故选C。10.内共生学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是蓝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与其共生进化成为现在的叶绿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被吞噬的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叶绿体中的DNA与蓝细菌中的DNA均为环状C.叶绿体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叶绿体所需蛋白均由自身的DNA编码〖答案〗B〖祥解〗内共生学说内容,①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②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详析】A、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错误;B、叶绿体中的DNA与蓝细菌中的DNA均为环状,可以作为叶绿体形成的内共生学说证据,B正确;C、叶绿体中不含染色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错误;D、叶绿体所需蛋白主要由核基因编码,自身的DNA编码少数蛋白质,D错误。故选B。11.自2022年5月以来,欧洲多国爆发由于感染猴痘病毒(一种含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引发的疫情。人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皮疹等症状。84消毒液、75%酒精等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猴痘病毒在体外环境可存活数月,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一个猴痘病毒和一个大肠杆菌同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C.猴痘病毒化学组成有核酸、蛋白质、脂质等D.75%酒精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病毒蛋白的肽键〖答案〗C〖祥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包膜中含有脂质;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接种天花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猴痘;体积分数为75%左右的酒精具有杀死猴痘病毒的作用。【详析】A、猴痘病毒在体外环境可存活数月,只是处于未侵染状态,但其增殖过程,即生命的体现离不开细胞,A错误;B、猴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猴痘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中还含有脂质,C正确;D、75%酒精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病毒蛋白的空间结构,未破坏蛋白质的肽键,D错误。故选C。12.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膜上的受体B.①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有不同于图中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D.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答案〗A〖祥解〗1、图1中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2、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的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3、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详析】A、不是任何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B正确;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图中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C正确;D、图1表示细胞间的间接交流方式,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D正确。故选A。13.下图是“克隆牛”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甲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细胞骨架C.重组细胞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克隆牛的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答案〗D〖祥解〗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详析】A、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甲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细胞骨架,B正确;C、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含有O元素,脱氧核糖不含O元素B.ATP和RNA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二者都含有腺苷C.氨基酸均含有S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人体内Na+过多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答案〗B〖祥解〗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2、无机盐的功能有: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详析】A、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含有O元素,1分子脱氧核糖比1分子核糖少了1个O原子,A错误;B、ATP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且二者都含有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B正确;C、许多蛋白质含有S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但只有少数几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C错误;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故选B。15.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种子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大量食用米粉B.菜籽油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其一般不能用于高温烹饪C.健康人可适量摄入胆固醇,若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血管硬化D.糖类和脂肪可大量相互转化,因此高脂饮食可以满足人体对脂肪和糖类的需求〖答案〗C〖祥解〗1、大多数植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2、在糖类充足的情况下,糖类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当糖类代谢障碍时,脂肪可以分解供能,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详析】A、水稻种子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淀粉可被人体水解为葡萄糖并吸收,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米粉,A错误;B、菜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健康人可适量食用含胆固醇的食物,但若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血管硬化,C正确;D、人体内的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16.证明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1)方法步骤:①将_______________玉米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②将一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另一组玉米幼苗放在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预期:甲营养液中玉米幼苗正常生长;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验证镍一定是必需的无机盐,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答案〗(1)①.长势相似的②.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③.将两组玉米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实验结果(2)乙营养液中玉米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或表现出缺素症)(3)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原来异常的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病症消失)〖祥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镍,带出现相应的症状后,为了增强说服力,还有对缺少镍元素的实验组在做添加镍元素的实验组,形成实验的前后自身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其它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小问1详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一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则另一组玉米幼苗应放在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然后将两组玉米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实验结果。【小问2详析】甲营养液中玉米幼苗正常生长,乙营养液中玉米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或表现出缺素症),则镍可能是必需的无机盐。【小问3详析】要确定不能正常生长的一组确实是因缺镍导致的,要进行二次实验,应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能否恢复正常生长。17.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分别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分别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__________(填标号)。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__。(2)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观察得到图2中的四个图形。其中物镜与玻片距离最远时观察到的一组图形应是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视野最暗的应是图2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答案〗(1)②③600倍(2)C(3)DC(4)D〖祥解〗1、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详析】(1)①②无螺纹,为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故②的放大倍数大为15倍,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5×物镜放大倍数40=600倍。(2)A.物镜有螺丝螺在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正确;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离载玻片的距离越近,B正确;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暗程度,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C错误;D.调节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平面镜可以调整通光量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故选C。(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观察得到图2中的四个图形,据图分析可知C的物像最大,D看到的细胞数最多,故其中物镜与玻片距离最远时观察到的一组图形应是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是图2中的D。视野最暗的应为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应为图2中的C。(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反光镜,故选D。三、综合题1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M、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4)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氨基酸③.D④.磷脂双分子层(2)①.E②.糖蛋白(3)①.M②.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4)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祥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图中A是糖类,B是蛋白质,C是磷脂分子,D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E表示糖蛋白,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M表示细胞外侧,N表示细胞内侧。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小问1详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由图中各物质形状可知,C为磷脂分子,B位于磷脂分子层内部,B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可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小问2详析】图中A为糖链,其与B蛋白质分子可构成糖蛋白E,糖蛋白常作为信息分子受体,因此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E糖蛋白。【小问3详析】由上面分析可知,E为糖蛋白,由于E糖蛋白只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M是细胞膜的外侧。【小问4详析】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能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分离开,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并且具有保护作用;细胞膜还能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进而导致外界环境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别较大。19.下图中A与B表示人体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占细胞干重含量____________(填“最多”“较多”或“最少”)的有机物,写出其基本单位a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中组成A的a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但在细胞内每种a的数目成百上千,a分子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a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A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千差万别,因此A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从而在细胞中承担多种功能。(3)人体中组成B的b有__________________种,B一般都是以双链结构存在,其主要存在的结构为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最多②.(2)①.21②.空间结构(3)①.4②.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祥解〗题图分析,图中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图中B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为核酸,因为在人体中,故B为DNA,b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因碱基的不同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小问1详析】A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小问2详析】目前认为,人体中组成A的a有21种,但在细胞内每种a的数目成百上千,a分子形成多肽链时,不同种类a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A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A分子的结构极其多样,从而在细胞中承担多种功能。【小问3详析】图中B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为核酸,人体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故B为DNA,b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因碱基的不同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由于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0.农民在储存麦种前,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摊在地面上暴晒一段时间后,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晒麦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小麦会产热以至霉烂。根据科学研究,小麦的产热与种子消耗氧气量成正比。播种小麦时,农民又将麦种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逐渐变“甜”了,种子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请根据上述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上问题:(1)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水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2)晒干后的种子内所含的水主要是____________。如果将晒过的种子再用火烘烤,失去的是___________水。抗旱性强的植物体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____________,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___________,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________。(3)播种前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麦种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_________,它是由种子中的_________大分子初步水解后生成的。(4)细胞中结合水较多对植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答案〗(1)自由水(2)①.结合水②.结合水③.高④.低⑤.转化(3)①.麦芽糖②.淀粉(4)抗逆性强,适应不良环境〖祥解〗细胞中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有关,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结合水与抗逆性有关。【小问1详析】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的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晒种子使种子的自由水含量低,代谢水平也偏低,有机物消耗少。【小问2详析】晒干后的种子内所含的水主要是结合水;如果将晒过的种子再用火烘烤,失去的是结合水。抗旱性强的植物体细胞代谢减缓,此时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高,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降低。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小问3详析】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麦芽糖,它是由种子中的淀粉吸收水进行水解后生成的。【小问4详析】结合水含量与细胞抗逆性有关,细胞中结合水较多可使植物体的抗逆性强,可适应不良环境。【『点石成金』】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晒干种子过程中丢失的水的种类,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海南省川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D.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答案〗C〖祥解〗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详析】A、害虫有多个物种构成,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不属于任何层次,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是同一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错误;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D、一片松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2.如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a和c都具有一层膜结构B.b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图示说明溶酶体能够消化损伤的细胞器D.囊泡的融合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D〖祥解〗分析图获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溶酶体发生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详析】A、据图可知a,c分别表示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具有一层膜结构,A正确;B、b表示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据图可知,溶酶体将损伤的细胞器分解了,C正确;D、囊泡的融合利用了膜的流动性,并未体现出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D。3.下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为用不同物镜观察玻片标本。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D〖祥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详析】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要越大,物镜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越短,故正确组合是①④⑥,ABC错误,D正确。故选D。4.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如图所示),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B.该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C.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大于细胞膜D.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答案〗C〖祥解〗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脂类物质分子的双层,形成了膜的基本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详析】A、药物甲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药物乙位于空腔中,因此药物甲、乙分别是脂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药物,A正确;B、该脂质体具有流动性,能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B正确;C、细胞膜表面有多种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而该脂质体没有,该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小于细胞膜,C错误;D、由题图可知,该脂质体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C。5.实验室中用台盼蓝染色来判断细胞死活,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功能或特性是()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流动性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答案〗D〖祥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详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选择透过性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6.图甲、乙分别代表菠菜叶肉细胞、人的心肌细胞,阴影部分表示它们具有的共同结构,这些共同结构是()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答案〗C〖祥解〗人是高等动物,水稻为高等植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详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阴影部分表示动植物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这些共同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到活细胞B.科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植物及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祥解〗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析】A、1665年,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木栓组织中的细胞是死细胞,A错误;B、科学家施莱登提出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此后,魏尔肖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所有生物,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故选D。8.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2、25、56、78、88,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一定共有N原子94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肽键数目会减少9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多肽的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生成的剩余有机物中的氧原子数目减少1个A.①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B〖祥解〗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析】①由于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现肽链中共有氨基6个,因此其中有5个应位于R基团上,所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88+5=93个,①错误;②由于含有5个甲硫氨酸,在中间的有4个,所以中间水解掉一个甲硫氨酸就少2个肽键,而水解掉最后一个甲硫氨酸仅少一个肽键,所以去掉甲硫氨酸得到的肽链中,肽键数目会减少2×4+1=9个,②正确;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5个甲硫氨酸,会形成5条短肽和5个甲硫氨酸,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这些短肽与原来的多肽相比,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1=4个,③错误;④结合②可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需要破坏9个肽键,即需要9个水分子参与,故会增加9个氧原子,又因为5个甲硫氨酸中,每个甲硫氨酸有一个羧基-COOH,带走了5×2=10个氧原子,故生成的若干肽链中的O原子数目与原来的多肽相比数目减少1个,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答案〗C〖祥解〗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详析】A、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中合成后,依次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面,放射性先后出现在核糖体(a)、内质网(b)和高尔基体(c),A正确;B、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其中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与之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正确;C、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小泡联系,故膜面积变小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先增加后减少,而细胞膜面积则增大,C错误;D、35S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正确。故选C。10.内共生学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是蓝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与其共生进化成为现在的叶绿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被吞噬的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叶绿体中的DNA与蓝细菌中的DNA均为环状C.叶绿体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D.叶绿体所需蛋白均由自身的DNA编码〖答案〗B〖祥解〗内共生学说内容,①关于线粒体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②叶绿体也是双层膜,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光合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叶绿体。【详析】A、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错误;B、叶绿体中的DNA与蓝细菌中的DNA均为环状,可以作为叶绿体形成的内共生学说证据,B正确;C、叶绿体中不含染色体,不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C错误;D、叶绿体所需蛋白主要由核基因编码,自身的DNA编码少数蛋白质,D错误。故选B。11.自2022年5月以来,欧洲多国爆发由于感染猴痘病毒(一种含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引发的疫情。人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皮疹等症状。84消毒液、75%酒精等家用消毒剂可以杀死猴痘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猴痘病毒在体外环境可存活数月,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一个猴痘病毒和一个大肠杆菌同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C.猴痘病毒化学组成有核酸、蛋白质、脂质等D.75%酒精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病毒蛋白的肽键〖答案〗C〖祥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包膜中含有脂质;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接种天花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猴痘;体积分数为75%左右的酒精具有杀死猴痘病毒的作用。【详析】A、猴痘病毒在体外环境可存活数月,只是处于未侵染状态,但其增殖过程,即生命的体现离不开细胞,A错误;B、猴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猴痘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中还含有脂质,C正确;D、75%酒精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病毒蛋白的空间结构,未破坏蛋白质的肽键,D错误。故选C。12.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两种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膜上的受体B.①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有不同于图中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D.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答案〗A〖祥解〗1、图1中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2、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表示的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就是细胞膜直接接触。3、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详析】A、不是任何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B、图2表示的是细胞膜直接接触,①是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②是膜上接收信号的受体,B正确;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图中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C正确;D、图1表示细胞间的间接交流方式,a细胞是发出信号的细胞,b细胞是接收信号的细胞,D正确。故选A。13.下图是“克隆牛”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甲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细胞骨架C.重组细胞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克隆牛的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答案〗D〖祥解〗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详析】A、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B、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甲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与细胞运动有关的细胞骨架,B正确;C、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1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含有O元素,脱氧核糖不含O元素B.ATP和RNA的组成元素相同,且二者都含有腺苷C.氨基酸均含有S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D.人体内Na+过多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答案〗B〖祥解〗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2、无机盐的功能有: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详析】A、核糖和脱氧核糖都含有O元素,1分子脱氧核糖比1分子核糖少了1个O原子,A错误;B、ATP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且二者都含有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腺苷,B正确;C、许多蛋白质含有S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但只有少数几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C错误;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故选B。15.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种子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大量食用米粉B.菜籽油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其一般不能用于高温烹饪C.健康人可适量摄入胆固醇,若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可能导致血管硬化D.糖类和脂肪可大量相互转化,因此高脂饮食可以满足人体对脂肪和糖类的需求〖答案〗C〖祥解〗1、大多数植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2、在糖类充足的情况下,糖类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当糖类代谢障碍时,脂肪可以分解供能,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详析】A、水稻种子中的淀粉含量较高,淀粉可被人体水解为葡萄糖并吸收,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大量食用米粉,A错误;B、菜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健康人可适量食用含胆固醇的食物,但若人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则可能导致血管硬化,C正确;D、人体内的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故选C。二、实验题16.证明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1)方法步骤:①将_______________玉米幼苗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②将一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另一组玉米幼苗放在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预期:甲营养液中玉米幼苗正常生长;__________________。(3)为进一步验证镍一定是必需的无机盐,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答案〗(1)①.长势相似的②.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③.将两组玉米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实验结果(2)乙营养液中玉米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或表现出缺素症)(3)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原来异常的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病症消失)〖祥解〗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镍,带出现相应的症状后,为了增强说服力,还有对缺少镍元素的实验组在做添加镍元素的实验组,形成实验的前后自身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其它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小问1详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原则。一组玉米幼苗放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培养,则另一组玉米幼苗应放在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然后将两组玉米幼苗放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数天,观察实验结果。【小问2详析】甲营养液中玉米幼苗正常生长,乙营养液中玉米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或表现出缺素症),则镍可能是必需的无机盐。【小问3详析】要确定不能正常生长的一组确实是因缺镍导致的,要进行二次实验,应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能否恢复正常生长。17.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分别标有“5×”字样和“15×”字样,物镜分别标有“10×”和“40×”字样。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__________(填标号)。此时放大的倍数为__________。(2)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观察得到图2中的四个图形。其中物镜与玻片距离最远时观察到的一组图形应是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视野最暗的应是图2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答案〗(1)②③600倍(2)C(3)DC(4)D〖祥解〗1、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详析】(1)①②无螺纹,为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故②的放大倍数大为15倍,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5×物镜放大倍数40=600倍。(2)A.物镜有螺丝螺在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正确;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离载玻片的距离越近,B正确;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暗程度,不能调节视野的大小,C错误;D.调节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平面镜可以调整通光量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故选C。(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观察得到图2中的四个图形,据图分析可知C的物像最大,D看到的细胞数最多,故其中物镜与玻片距离最远时观察到的一组图形应是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是图2中的D。视野最暗的应为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应为图2中的C。(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反光镜,故选D。三、综合题1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M、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4)经分析人体细胞内外成分,发现细胞内外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别很大,这说明细胞膜具有哪些生理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氨基酸③.D④.磷脂双分子层(2)①.E②.糖蛋白(3)①.M②.M侧有多糖与蛋白质形成的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4)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