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

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

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

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

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

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

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

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

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

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

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

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

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小组讨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计划?

2、小组汇报,教师综合意见,分配实验任务

3、开始实验、汇报结果、及时点评

4、小结结论: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

明我们刚才提出的假设是成立的。我觉得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具有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四)运用方法,自主实验

1、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距离我们已经知道与坡度有关以外,还可

以研究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条件讨论你们小组的实验计

划。

2、汇报计划、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五)总结方法,提出希望

同学们,科学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

下我们在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我们是怎样来进行整个实验的?(发

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研究科学要有一丝不苟的

探索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让我们学会科学地想事情,科学地去做事

情。同学们祖国的明天将属于你们!

反思:

做科学

名称: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我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

拉力小车运动的时间

(用垫圈的个数表示大平均时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小)间

结论(我的发现)

2、玩滑梯的启示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本课通过玩

滑梯的启示,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

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

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

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教学中力求体

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一猜想一设计方案一实验探究一得出

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本课恰当运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

率。

四、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

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

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设计

一、导入部分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

糙)。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

哪一组会赢?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

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

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

进。)。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经常在什么时

候玩?为什么平时不玩?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为什

么?

2、教师演示:用手在桌子上搓。提问: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试一

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

力有大小”。

摩擦力无处不在,但里面的知识也不少。这节课你想研究与它有关

的哪些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处理,归结到研究“摩擦力的大

小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

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

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

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

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

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

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

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

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

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你能帮她想个办

法吗?课后思考、交流。

反思

做科学

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我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

光滑粗糙

接触面光滑

较光滑较粗糙

程度

很光滑很粗糙

轻重

被拉物体的

较轻较重

重量

很轻很重

结论(我的发现):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磨擦力?

3、跷跷板

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

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

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

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

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

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

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

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

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

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

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

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

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

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

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课后札记:这节课学生不光了解了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还学会了以轻

压重的方法,相信在生活中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做科学

名称:杠杆尺的平衡

我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

杠杆尺左边杠杆尺右边

次数

格子数钩码数格子数钩码数

1

2

3

结论(我的发现):

生活中的科学

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弹簧中的学问

教科书说明

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

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

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

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

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

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

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

制作弹力玩具。

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

望。

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

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

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

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

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

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

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探究过程:

2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

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

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

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

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

这就是弹力。

2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

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

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

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板书设计:

弹簧产生力

课后札记:同学们对设计“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的效果并不很理想。这跟同学平时的练习太少有关,今后要加强

动手能力的培养。

做科学

名称:利用弹簧做游戏

我的方案:

我的游戏记录

物品名称游戏方法现象

弹簧拉力器

弹簧

橡皮筋

弹力球

结论(我的的发现)

生活中的科学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有趣的磁铁

有趣的磁铁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

册《游戏里的科学》单元的第五课。引领学生经历研究磁铁性质的各

项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

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判断磁铁的

南北极,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观察、

研究的活动中,能够体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

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及乐于、合作交流等工作方式是进行科学研究最

基本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科学学习还比较陌生,但学生对磁

铁并不陌生,许多学生都玩过,也有一些了解,只是很少有学生能系

统的对磁铁进行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到磁铁的磁性;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

相关的解释;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

作与磁铁有关的小玩具;初步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2.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

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有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磁力

有大小、两极的磁性大等性质;知道生活中磁铁的一些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各种式样的磁铁及有磁铁的物品,准备制作的材料,如指南针、大头

针、铁屑、曲别针、小铁圈、剪刀、纸板、泡沫芯板、蜡笔、水槽等,

学生搜集有关介绍磁铁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师:游戏:钓鱼比赛。“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言:

为什么我们钓不起鱼来,它的里面有什么机关?。

2、师:“谁想上来揭开这个秘密?”

学生发现里面有磁铁。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出示课题)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望,有利于下一步开展探究活动]

〈二〉、探究环节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师:“同学们都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

2、师:“谁能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有多大?

学生讲述各种磁铁。

3、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种形状的磁铁,老师把它归纳起来,

可以分为这么几类。(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4、师:谁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学生发挥想象给这些磁铁起名字。)

同学们给这些磁铁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非常的形象、具体,有些名

字还富有创意。那么,在科学书籍中,这些磁铁的标准名字叫什么呢?

(课件出示各种磁铁的名称——条形磁铁、蹄型磁铁、环形磁铁……)

5、学生看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将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得

认识。]

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有这么多的磁铁,你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能用到?用来干

吗?”

2、师:“大家对磁铁了解得真多,对于磁铁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我想知道磁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我想知道磁铁是谁发明的?

我想知道磁铁都能吸引哪些东西?

我想知道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

3、“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后的

科学学习中会陆续解决,今天我们先一起解决刚才同学们争议较大的

问题:磁铁到底吸引哪些物体?

[将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炼有价值的

研究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

4、”要研究清楚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怎么做?”

5、师:“老师在科学工具包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你观察一下这

些材料,认为那些会被磁铁吸引,那些不会?

6、师:请大家先用工具包里的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发现记录在

科学文件夹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还可以在教室里寻

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7、师:刚才大家都研究得很认真,相信大家肯定有不少的发现,请

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刚才探究的发现整理一下。

8、“现在我们开始汇报,进行汇报的同学要组织好自己汇报语言,其

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被人发言结束后补充、质疑。

学生汇报:磁铁能吸引铁的东西,对其他的东西是不吸的。磁铁有两

极,相同的两极不能相吸……

(三〉、巩固延伸

1、师“看来同学们对磁铁都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好吗?”

2、师讲解游戏方法:“看,杯里有一颗铁珠,我们来个,杯中取针、

听好要求:第一、不准把水倒掉;第二、不准用手伸进去直接取。时

间是一分钟。听明白了吗?现在,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

法取针。”(学生讨论取针的方法。)

3、学生开始分组游戏。

4、引导学生总结游戏结果,分析为什么有的组取的快,它们用了什

么方法。

[再次用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利用磁铁的性质可以设计很多玩具,要求每个同学会价值做一个磁性

玩具,下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谁又有新的发现。

<五>学生自我评价

完成个人评价表格

[让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自我的习惯,引导学生从能否提出可研究的

问题、是否能参与研究以及所采用的探究方法等方面对自己的表现进

行合理的、恰当的评价。]

五、课后反思:

做科学

名称;磁铁的性质

我的方案:

我的游戏记录

玩法发现

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吸引物体

指示方向

靠近收音机

结论(我的的发现)

生活中的科学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青岛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地球的外衣

三下教材2009-02-2223:21:53阅读28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

单元说明: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它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了解和认识大气层是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单元就是以〃空气在哪里〃

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

的有关性质及其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另外,学生对自然界中

的风虽然已有较丰富的感知,但对风的形成及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没

有形成深刻的,整体的认识.为了让学生关注大气层及风与我们生活

的关系,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情况和地球上风的成因,通过观察,实

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研究蕴藏在其中的科学道

理.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

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设计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分别是——科学探究

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

制作,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

标准: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科学是不

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

新产品,新事务;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

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等.

本单元由《空气在那里》,《热气球上升的秘密》,《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从哪里来》,《地球的面纱》等五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

热空气,风,大气层等内容.教科书抓住空气的存在,热空气比同体积

的冷空气轻,风的成因,大气层的结构等知识点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猜

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打好方

法基础.

10空气在那里

教科书说明

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但空气的这些性质不能

直接用眼睛观察到.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

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的现实缺乏

认识,缺少生动具体的实际认识.本节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至IJ,用耳听至加用手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以

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编写思路: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空气重量的研究——瓶子里

空气存在的研究活动——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能用简单

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能对探究过程和解国

际逆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

更好地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气球,杯子,塑料袋,纸团

教师准备:天平,烧瓶,水槽,火柴,集气瓶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所有生命力不了,它是谁"

学生猜谜.

谈话:你们可真棒,对这位隐形朋友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师: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这些问题都会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了解到,

今天就让我们从〃空气在哪里〃开始研究吧.

探究活动

活动一:我们想办法找空气.

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空气,可是这位引申的朋友究竟藏在哪儿呢你

有没有办法找到它试试看,比比谁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方法.

活动二:空气有质量吗

师:刚才大家看动脑筋,想了许多办法,找到了我们的朋友一

一空气的踪迹,那么它有重量吗学生根据经验猜测.

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份研究方案

吧!

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这些想法予以整理.使者来执行你

的方案,并在书上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设计,

也可以写在这里学生交流

自由活动:

活动一:我们怎样知道瓶子里有没有空气

师:我这儿有一个瓶子,里面有没有空气呢(学生猜测)

你能设计一种既简单又科学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吗

活动二: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

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方案设计,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仅仅只有一种方

法.

活动三: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如何伙伴们对你又是怎样的评价呢让

我们来交流一下.

拓展活动:

师:谁里面有空气吗其他星球上有空气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针对这

两个问题继续开展我们的探究活动.

课后札记:

学生对司空见惯的空气了解的确实不多,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遇

到了一点点麻烦,学生们的思维被禁锢住了,没有发散出去,因此,对

空气的质量的探究实际上变成了老师在教给他们,今后课前准备工作

还需要做细一点.

6.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自主设计简单实验;

2、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能用一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活动准备:气球、塑料袋、塑料瓶、天平、烧瓶、水槽。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粉笔、砖块、风车、试剂瓶、塑料瓶、塑料袋、脸盆、

气球、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

2、配乐朗诵。(录音):“如果没有你,风车怎能轻盈地转动,如果

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弹起……"让学生猜猜诗中的你是谁?

3、讨论:虽然到处都有你,却为何找不到你的足迹"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空气)

4、谈话:虽然到处都有空气,可我们却看不到它。要想认识空气,

首先要做什么事?(寻找空气)

二、学习新课:

1、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猜一猜。(板书:空气在哪里)

(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着空气?

(2)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存在?

(3)大自然中呢?

(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师随机板书,猜一猜:

粉笔、瓶中、教室里、砖块•….)

3、谈话: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了空气可能存在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生

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猜测只是一种假想,不能让人确信,那么怎样才

能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实验)

4、讨论并汇报: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5、谈话:做实验时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认真、仔细观察外,最重

要的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下面各小组先讨

论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

空气存在哪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方案)

6、汇报讨论结果(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分别把砖块、粉笔、

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没有气泡,斜放有气泡。

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气装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挤、可

以拍.…风车的转动也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存在.…学生汇报时,教

师有意识地分成看到、摸到、听到、感受到的几个层次让学生汇报。

并板书范例如下有助于学生学会记录:

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粉笔中有空气

7、实验: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

I己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时注意与预测的现象比较是否相符合,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

学习方法,同时注意特别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边汇报边演示,

以便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9、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10、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空气无处不在。(板书:空气无处不

在)。

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课外延伸:

1、“风车有了空气就能轻盈地转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没有气泡冒出”你认为这是为什么?你能设计

实验来证明吗?

7、热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

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

材进行实验并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等问题的重大影响;

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

升的性质。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

录像(热气球升空)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

师问:认识这是什么吗?(热气球)

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

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

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

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

有哪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

吗?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讲述:这节课我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1、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

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2、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

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质疑及补充,教师

给予适当的指导。

3、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现象。

(2)、及时做好记录。

(3)、注意用火安全!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

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

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

7、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

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呢?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谈话:热空气为人类做了许多事情,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热空气及热气球的资料。

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的玩具

1、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个热空气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照有

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

来试一试吧!

2、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

3、课堂讲评:这节课你的收获大吗?你认为自己制作的玩具怎么样?

哪位同学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并完成星级表格。

五、拓展活动

谈话:课下让我们自己也试着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热气球帮助我们

继续研究。这有热气球的制作方法,你可以进行参考。(出示热气球

制作步骤图)试飞的时候可要注意用火安全!

板书设计: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8、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各种工具动手制造风,感知风的存在。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在实验中理解自

然界中风的成因.

3、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猜测——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归纳

结论——进行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蚊香、鸡毛、气球、泡沫液

等。每人一把扇子。

教学过程:

一、现象入手,直奔主题

师: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你都在哪些方面

发现了风?又从哪些方面看到了风?

教师引出科学问题: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一一这些都是风的作用,

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则狂奔乱舞,拔树倒屋。

那么,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不想解开这个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风从哪里来(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科学探究:

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发现风形成的。

1、造风、感受风的存在。

探究引导:我们教室里有风吗?你能不能利用你周围的材料制造出

风?学生造风:用嘴吹气球、吹鸡毛、吹泡泡,用扇子扇、开窗引风

等。

继续引导:刚才的造风活动,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示范:吹、扇。吹

的是什么?空气。空气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猜测感受: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与什么有关?

师: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

条件有关系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把你

认为最主要的条件写在记录上。

小组讨论:风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同学们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这种猜想的理由。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设计实验: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利用这些材

料设计这个实验呢?小组同学先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谁来交流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时,教师示范)。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然后

小组开始探究实验、科学观察、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1)香靠近小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烟向箱子里冒)这说明

有没有风?(有风)

(2)风是怎么来的?点燃蜡烛后,箱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箱内外

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3)实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风?(有冷热不同时)。

我们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你认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

成的?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

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一,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

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三、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所收集到的有关风的资料,从中找出自己认为

有价值、最感兴趣的问题,如:什么是山谷风、海陆风?月球上有没

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回事”等等,以此引领学生,在全班交流,让

学生在争论中辨明问题,在研讨中澄清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

的。

有关风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

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9、地球的大气层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

2、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3、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

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

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及其

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

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在我们周围有什么?

空气

这个空气的厚度大约有多大?

这一层空气只是地球周围的一部分,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千米,宇宙火

箭很容易就穿越过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

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

面。

二、学习新知

1、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裹着地球的蓝色面纱,是由稠密的空气组成的,

是阳光在其中散射的表现。

2、小组交流资料:

3、全班交流

问: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三、研究大气层的圈层

看大气层的污染图片交流有关大气污染的知识。认识臭氧层对地球生

物的保护。

四、板书:地球的面纱

大气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氮和氧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逃逸层

分享到搜狐微博

11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科书说明

当看到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翱翔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会在脑子里冒出一个个小问号:〃气球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空

中飞来飞去“我能不能让气球也升上天呢〃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空气

存在的基础升,进一步扩宽有关空气的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制作,认识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膨胀,重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同时

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编写思路:接触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研究一一表达与交

流——生活中的应用——制作玩具——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

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

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

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

的性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

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热气球)

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

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

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

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

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

题)

活动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

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

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

小结: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

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

活动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

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活动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

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

一试吧!

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

拓展活动: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

高,飞的时间长.

板书设计: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课后札记:在这节课中,用蜡烛点燃不如用酒精的效果好.

10、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

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纪

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来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

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

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点:

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里有什么,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土壤标本、放大镜、粗细不同的筛子、水、透明塑料瓶、小木棒、酒

精灯、烧杯、滤纸、玻璃片、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的交流活动:

1、教师谈话:今天,老师收到了许多同学采集的土壤,老师真高兴,

你们能够积极、认真的完成任务。现在,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是在什

么地方采集的土壤?(学生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

2、师:是呀,花草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高粱小麦等农作物的生

长也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土壤,好吗?

3、师:你们现在最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

4、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土壤中有什么?

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二、探究活动:

(一)土壤里有什么

1、师:科学家在研究问题之前,一般要先进行假设和推测,让我们

也像科学家那样先来猜想一下:土壤中可能有什么呢?(你为什么会

这样认为呢?)(板书学生说出的土壤成分)

2、师:刚才,都是同学们的猜想和推测,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证

实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呢?(观察与实验)

3、师:探究科学的方法很多,首先,我们通过观察法来研究土壤。

请同学们将土壤放在白纸上,充分利用我们的观察器官,认真观察,

也可以借助放大镜、小木棒等工具,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观察,汇报结果。

(二)设计实验继续研究

1、师:通过观察,我们只找到了刚才猜测的一部分土壤中的物质,

还有一部分没找到,只有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之前,让我们先来

制订一份研究计划。第一:确定准备研究的问题(出示表格),你认

为土壤中可能有什么成分,将你的猜想填写在“我猜想的土壤成分”

一栏,每组选择2——3种;第二步:设计方法去研究,也就是说你

们组准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研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

进行记录。好,各组开始讨论制订你们的研究计划。

2、、学生讨论制订计划,汇报(详细)。

3、提实验要求:一会儿,你们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听好要求:

在研究的过程中小组同学注意合作,认真观察,如果你们组有什么新

发现可以记录下来。研究完毕将桌面清理干净,物品放回原位。

4、学生进行研究土壤的实践活动。

5、汇报: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6、师:观察和实验,你们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呢?

7、总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砂、黏土、水、空气、

腐殖质、无机盐等物质构成的。

(三)交流资料,补充信息

1、师: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查阅了有关土壤的资料,关于土壤中

有什么,谁还想通过资料进行一下补充说明。

2、学生交流资料。

三、拓展活动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

成资料卡。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水、空气、腐殖质、无机盐

11、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实验记

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

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

果。

3、知道土壤的种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教师准备:

每人观察材料:三类土壤各1包,放大镜,三张白纸,一杯清水。

小组观察材料:去底瓶3个(瓶口用布蒙好),瓶中各有同样多三类

土壤,支架3个,烧杯3个,水适量。学生准备:塑料布或废旧报

纸儿张,擦手纸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请你们到大自然中去采

集样品,不知道你们的收获怎么样?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

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研究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研究吧!

让学生用各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如:对土壤进行捏团、颜

色、颗粒大小、气味、加水搅拌后沉淀等比较。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活动二:我们给土壤分类

师:刚才,各小组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不同土壤有许多不同

的特点,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数量等

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老师在学生汇报结论时进行归纳,在归纳中得出“人们习惯上按照土

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沙质土;

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板书

活动三: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为了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

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猜测,试着说出理由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漏斗、水、杯子等材料。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其它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实验方案。(在三个漏

斗中按顺序装入不同的土壤,再把水缓缓的倒入土壤中)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

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

性就差,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你们几点提示(出示课件):1.要做这个

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

水速度。并且倒水的时间同时开始。2.小组合作认真观察,讨论并完

成实验记录单。

土壤保水性(强、弱)

砂质

黏质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壤±

师: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黏质土的

保水性最强,砂质土的保水性最弱。)

师: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不同,你们知道是什么原

因导致每种他们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总结:由于砂质土的含砂量多,颗粒

大,所以它的渗水性就强,而渗水性强的土壤它的透气性也强。三类

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出示课件)

三、实践拓展活动:玩一玩我们自己带来的各种土壤。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你自己带来的土壤,根据含沙量的多少

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类的?

学生活动。

四、谈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砂质土

黏质土

壤土

12.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

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

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愿与合作交流;能从

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

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准备:

1、查阅关于植物与土壤的图文资料和赞美土壤的诗歌等资料

2、让学生自己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种植

物,分别栽种在装有三种不同土壤的花盆中,做出标记,记录它们的

生长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3、老师查阅有关资料和栽种植物,为课堂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交流搜集来的关于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再展示课本上的资料卡。这样学生查阅的资料、生活经验、

老师查阅的资料、教科书的资料等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充分地展示

在学生面前。

活动二:

先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然后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

性。重点放在让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上,无论学生提出的

实验方案是否可行,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从中

自由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自由结合学习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

果,并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由于这项

实验的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因此,教师要提示学生有进

行中长期的科学探究的思想准备,要有坚持性。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

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

自由活动:

在交流资料中感受土壤的伟大,像母亲一样,从而让学生从心底激起

要赞美土壤的这种感情。教师可以先展示赞美土壤的诗歌或散文,然

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活动。

最后,让学生从自评与他评两方面展开评价活动,主要从资料搜集、

方案设计、猜想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展开。也可将评价活动贯穿

于活动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价,从而体现评价的过程性与多元性。

拓展活动:

为了配合活动二的内容,拓展活动安排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长

期的观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进行科学探究

的科学精神。

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新科技方

面的资料,并在适当时机,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使活动落

到实处。

13.认识岩石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观察、比

较、分析的能力,及用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欣赏美石中体验美。

3.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

是否与酸反应、纹理、形状、颗粒大小等特征。

教学重点:

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

标本。

提问: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做成标本?

学生交流。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1、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岩石,想别人介绍以下所带的岩石。

2、学生交流、介绍。

(1)>提出问题:你准备怎么研究岩石?谁有好方法?

(2)、小组讨论:提出观察方法,如看、摸、亥IJ、滴盐酸等,提出

需要的材料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滴盐酸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溅到手上、

衣服上,尤其不能降到眼睛里。

(3)、小组交流: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案。

(4)、师生小结

(5)、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岩石,进行分类。

(6)、学生交流、交换岩石。

三、自由活动

提出研究内容:岩石有什么用途?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研究分工合作。

四、拓展活动

外出旅游时,注意考察一下当地的岩石主要属于哪一类。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准备下节做岩石百宝箱,做一名出色的小

地质学家。

板书设计: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1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

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

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教学重点:

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的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

标本。

提问: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做成标本?

学生交流。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岩石,想别人介绍以下所带的岩石。

1.学生交流、介绍。

2.学生分组观察桌上的岩石,进行分类。

3.学生交流、交换岩石。

三、制作岩石百宝箱。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岩石百宝箱,小组研究以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

/jn昆te、.

什么问题呢?

1.学生交流、讨论。

2.学生研究分工合作。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

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

学生进行展示。

(1)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

(2)岩石的特征是什么。

(3)我是怎么做的。

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的怎样?在刚才的制作

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制作如何?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

如何?

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一名出色

的小地质学家。

板书设计:

分享到搜狐微博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

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

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

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

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

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重点是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

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通过比较不仅

复习巩固了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进一

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

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

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

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

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饲养一种小动物。

2、运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动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种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三、单元重点难点:

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四、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4课时完成。

19、蚂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

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

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一一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

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

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

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

和我一样(穿没穿)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长)头发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女生)的同学。

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

学生游戏:多组。

第一条:和我一样(戴没戴红领巾)的同学。

第二条:和我一样(穿没穿校服)的同学。

第三条:和我一样是(单眼皮双眼皮)的同学。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

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

结的集体。在中国,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是互敬互爱的一家人。在全

世界,我们所有的华人华侨也是团结一起的一家人,你们看过08年

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吗?,我们看到每到一个城市,都会有大量的华

人华侨高举五星红旗在热烈欢迎祥云火炬。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

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

二、、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

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

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三、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

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

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

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

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

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

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

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

笔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