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孝感市安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陆市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址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进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字母代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本卷上答题无效。3.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互联网查 B.考古发掘 C.神话传说 D.史书记载【答案】B【解析】【详解】历史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一手资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优点,考古发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属于第一手资料,B项正确;互联网查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项;神话传说属于没有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二手资料,排除C项;史书记载也是属于第二手资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大舜传位于禹 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C.汉武帝大一统 D.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王位,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正确;大舜传位于禹反映的是禅让制,排除A项;CD项发生在世袭制实行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3.“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 B.商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C.商朝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D.商朝后期出现国人暴动【答案】A【解析】【详解】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商朝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排除C项;西周后期出现国人暴动,排除D项。故选A项。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如下图)。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B.弱肉强食 C.由分裂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自西周至战国,国家的数量在减少,局部统一促进了大统一局面的形成,即国家逐步走向统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A项体现的是现象,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项反映的是国家减少的原因,不符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数量减少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而不是国家的数量减少反映的结果,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说明这是战国时期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上的一项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四川的成都平原的岷江上修建了综合性水工程都江堰,B项正确;郑国渠不在四川,排除A项;灵渠、大运河分别开凿于秦朝和隋朝,且都不在四川成都平原,排除CD项。故选B项。6.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A.全面否定 B.照抄照搬 C.全面超越 D.继承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把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具体的施政纲领,要求统治者改善民生,爱护百姓,D正确,ABC排除。故选D。7.秦始皇称帝后在全国实行残暴统治,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始皇亡”的民谣,这说明()A.秦始皇死后安葬在阿房宫内 B.秦朝徭役繁重,激起人们的愤怒C.秦朝的刑罚种类多而且残酷 D.阿房发动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秦始皇统治时,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始皇亡”的童谣,这说明秦始皇修建阿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徭役繁重,引起人民激愤。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严酷,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秦始皇死后安葬在阿房宫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的刑罚种类多而且残酷,排除C项;推翻了秦朝统治的是刘邦,排除D项。故选B项。8.“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诸侯割据一方 D.外戚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东汉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操纵朝政的是太后的哥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这属于外戚,这种现象被称为外戚专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宦官、诸侯掌握朝政,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9.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这条商路的开通()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B.有利于西汉王朝开疆拓土C.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联系 D.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有利于西汉王朝开疆拓土,排除B项;图片没有强调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10.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这充分表明()A.造纸的目的是为了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B.考古发现的这张纸是宦官察伦所发明的C.经济、实用、方便是古代造纸追求的目标 D.对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据“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出土了一张又薄又软的纸,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可知,这充分表明: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经济、实惠、轻便是我国古代造纸所追求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目前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项正确;造纸的目的是为了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物,排除B项;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芳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这首诗()A.批评了袁绍的刚愎自用 B.揭露了枭雄曹操的奸诈与狡猾C.赞扬了刘备的知人善用 D.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和惋惜【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三顾频烦天下计,”及所学知识,刘备曾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由此可见,这首诗与诸葛亮有关;材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12.“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的时代。豪强兼并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材料中的“长期动乱时代”是指()A.动荡不安春秋时期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东汉时期C.诸侯称雄的战国时期 D.政权并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20年,东汉灭亡,中国陷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乱,直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处在东周,是在东汉建立之前,排除AC项;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东汉时期是在“汉帝国崩解”前,排除B项。故选D项。1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记载“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这一材料反应了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生活方式,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B;AC是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排除;当时南方还没有开发,南方技术先进表述错误,排除D。14.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胜 B.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C.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 D.祖逖北伐,收复黄河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东晋时期统治相对安定的情况。由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中,东晋打败前秦,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这使东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C项正确;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B项;祖逖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与江南地区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瑰宝的中医药大显身手,为疫情的科学救治与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效果显著的“清肺排毒汤”便源于“医圣”张仲景的旷世之作。请问这部旷世巨著是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张仲景的旷世之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对我国中医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A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排除B项;《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的农学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6小题10分,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8分,共30分.)16.创新,通俗的解释为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井制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人”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材料二: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政变落后的状态。(2)材料二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对秦国后来的统一大业有何作用?材料三: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樊树志《国史概要》(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魏统治者面临矛盾焦点体现在哪里?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巩固周朝统治,扩大统治范围(2)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矛盾焦点: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通过改革,实行汉化(学生答出汉化具体措施亦可得分)【解析】【详解】(1)由材料“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可知巩固周朝统治,扩大统治范围(2)结合所学知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矛盾焦点:由材料“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可知矛盾焦点是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孝文帝通过改革,实行汉化。17.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体制,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疆土的统一,制度的统一,意识形态的统一。——陈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为了“意识形态的统一”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为了“中央方面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秦始皇是怎样“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的?(3)汉武帝除了在思想上加强统一以外,还在政治、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答案】(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中央集权制,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免(3)措施: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盐铁专卖,强化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西汉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使地方紧密隶属于中央”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免【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强化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五铢钱。18.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历代政府十分注重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给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人治理。”——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1)材料一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五,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功农桑。”(2)材料一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材料三:从西晋末年起,北方战乱连绵,中原人民“北顾而辞”,越淮渡江涌向江南。据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际,南徙的编户齐民约有90余万户。作为“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的士族,在支持东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