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七年级阶段性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一、单项选择(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京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6米。据此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北京人()A.已经学会了使用火 B.使用打制石器C.会建造半地穴房屋 D.掌握钻孔技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京人遗址有四层面积较大并且较厚的灰烬层,有的灰烬层厚达6米。”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而非使用工具的状况,排除B项;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的成就,排除C项;山顶洞人时期掌握了钻孔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2.该遗址距今约6000年,有半地穴式房屋和大量彩陶。其中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以鹿纹、鱼纹为多。由此可以判断该远古人类遗址属于()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未超、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距今约6000多年,能够制造出色彩艳丽彩陶的远古人类是半坡人,C项正确;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居住在山洞里,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居住在山洞里,排除B项;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子,排除D项。故选C项。3.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无据,下列能用来印证传说中黄帝能制造船只的考古发现是()A.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B.陕西出土的船形彩陶壶C.甘肃临夏出土铜刀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能用来印证传说中黄帝能制造船只的考古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船形彩陶壶”与船有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B项正确;骨笛与乐器相关,与题干信息“能用来印证传说中黄帝能制造船只的考古发现”没有联系,排除A项;铜刀与青铜器的刀子相关,与题干信息“能用来印证传说中黄帝能制造船只的考古发现”没有联系,排除C项;骨耜用来耕地,是生产工具,与题干信息“能用来印证传说中黄帝能制造船只的考古发现”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4.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的权力。材料描述的是()A.夏朝的“家天下” B.武王伐纣的历史 C.西周的统治现象 D.商汤灭夏的情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C项正确;夏朝的“家天下”与西周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武王伐纣,也叫武王克商,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排除B项;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5.下面四副历史文物图片中,能高度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灿烂文明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终的青铜器,能高度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灿烂文明,A项正确;B为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排除B项;图片C所示为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不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文明,排除C项;图片D所示为明代青花扁壶,不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6.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诸侯竞相效仿。该情况反映()A.各诸侯“尊王攘夷” B.周王室地位高 C.商鞅变法成效大 D.诸侯势力崛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诸侯竞相效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西周时的规定,九鼎只能周天子享用,但春秋时期诸侯享用九鼎,说明周天子权威衰弱,诸侯势力上升冲击周天子统治,礼崩乐坏,D项正确;“尊王攘夷”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强调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地方诸侯力量壮大冲击了周天子的权威,而不是体现周王室地位高,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春秋时期地方诸侯力量壮大和崛起,没有涉及商鞅变法相关的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7.某同学初步研究商鞅变法时期社会变革,他应首先搜集查阅的资料是()A.《史记·殷本纪》 B.《战国策·秦策一》 C.《汉书·食货志》 D.《旧唐书·崔融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研究商鞅变法时期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策·秦策一》是反映秦国的文献,B项正确;《史记·殷本纪》反映的是商朝的史实,排除A项;《汉书·食货志》反映的是汉朝的史实,排除C项;《旧唐书·崔融传》反映的是崔融的有关史事,排除D项。故选B项。8.“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来自()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选自《论语·颜渊篇》的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孔子的主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及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主张,A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坏狐狸,反帝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孟子主张“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C项;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9.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发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该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光武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发令由一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题干所述人物是秦始皇,B项正确;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君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制,二题干所述为秦始皇,排除C项;光武帝是东汉的开国君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经济强大 B.纪律严明 C.民心安定 D.重用人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吾能用之”等信息可知,刘邦重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最终夺取天下,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刘邦善用人才,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刘邦善用人才,使得他最终夺取天下,而不是经济强大,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刘邦军队的纪律问题,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安定民心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1.《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历史文献所指向的盛世被誉为()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汉书·景帝纪”“汉兴……至于孝文……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B项正确;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讲经图》,结合所学推论与该图匹配的主题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法治国,稳定民心C.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代画像砖《讲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因此材料所述图片的主题应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汉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确立其正统地位,而不是以法治国,排除B项;减轻赋税,发展生产是汉初黄老之学背景下的无为而治表现,与题干“讲经”无关,排除C项;分封诸侯主要体现在汉初恢复分封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透过文物,窥探光武中兴背后的隐忧。广州市麻鹰岗出土的冥器“陶院落”映射东汉衰亡最根本的原因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B.皇帝昏庸和不理朝政C.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后期时局动荡不安.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项正确;ABD项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原因,但是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4.读史明智,以史为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鉴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掠夺C.极大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了亚、非地区的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掠夺,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客观上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商周的甲骨及青铜器,到东周与秦汉的简帛,再到两汉的纸。由此可知千古绝作《史记》的撰写载体是()A.陶器 B.青铜器 C.简帛 D.蔡侯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文字载体的演变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商周的甲骨及青铜器,到东周与秦汉的简帛,再到两汉的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主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周与秦汉的文字载体是简帛,由此可知,《史记》的撰写载体是简帛,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陶器是原始社会的文字载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文字载体,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蔡侯纸是东汉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明朝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情节。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其直接原因是()A.该书所有历史故事无考证 B.“三国鼎立”中人物虚构C.《三国演义》系文学作品 D.历史上无“魏蜀吴”三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情节。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说中的历史信息并不一定完全真实可信,可能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其直接原因是《三国演义》系文学作品,C项正确;小说《三国演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史实,不能表述“所有历史故事无考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国鼎立”中的主要历史人物真实存在,而不是虚构,排除B项;“魏蜀吴”三足鼎立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7.东汉末年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当时黄河流域形成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促进祖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下列历史史事能印证该历史结论的是()A.匈奴人冶铁,杂居地汉人经营畜牧业 B.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C.八王起兵争夺中央政权 D.分封诸王不利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当时黄河流域形成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促进祖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可知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匈奴人冶铁,杂居地汉人经营畜牧业”也反映了民族融合,A项正确;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反映的是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排除B项;八王起兵争夺中央政权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分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某初级中学历史社团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中的科学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下列各项能最佳入选该主题的是()A.江南地区人民共同开垦荒地的文献记载 B.水稻直播变为育秧移栽的考古成果C.江南地区劳动者增加的现代研究数据 D.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的游牧解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中的科学技术”,选项中“育秧移栽”属于开发江南的技术成果,B项正确;垦荒属于开发的方式、劳动者增加也不属于科学技术,排除AC项;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的游牧解读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中的科学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力排众议迁都中原、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其措施的重大作用是()A.增强军事力量 B.打击鲜卑贵族C.加强皇帝权力 D.促进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迁都中原、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进行改革,主动学习中原地区先进文化,这促进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材料所述孝文帝改革时期的迁都、联姻及说汉语有利于民族交融,没有体现军事方面的措施,不能增加军事力量,排除A项;材料所述措施一定程度上打击鲜卑贵族,但不是其最重要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所述孝文帝改革措施有利于加强民族交融,不能加强皇帝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中,援引我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著作中的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佐证。又据察证,日本还藏有该书的残本。这部集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著作是()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物种起源》 D.《齐民要术》【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进化论的佐证,D项正确;《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的宋应星,排除A项;《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排除B项;《物种起源》作者是英国的达尔文,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材料题部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图片及文字摘自《全部甲骨文对照表》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甲骨文图片,分别辨认是什么字?(2)请列举两则这一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答案】(1)A:日。B:田。C:人。D:水。(2)列举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列举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

列举3: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列举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列举5: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列举6: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列举7:韩非。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解析】【小问1详解】辨字:本问考查的是甲骨文,需要结合所学甲骨文的知识结合教材图片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据此并结合教材中图片可知,A为日,B为田,C为人,D为水。【小问2详解】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本问只要从诸子百家中任意选取两位,并说明其思想主张即可。如:列举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列举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列举3: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列举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列举5: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列举6: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列举7:韩非。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时间事件时间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184年黄金起义爆发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220年东汉灭亡(1)请你列算式计算西汉建立到东汉建立的历史时间。(2)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两个事件,结合所学进行历史解释。【答案】(1)时间:226(年)。(2)关联: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与秦朝灭亡。

解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国家建立后,他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施残暴统治,最终被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灭亡。【解析】【小问1详解】时间:根据材料中“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25年,东汉建立”和所学知识可知,202+25-1=226年。所以,西汉建立到东汉建立的历史时间为226年。小问2详解】关联、解释: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选择大事年表中相互关联的两个事件,即秦灭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