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四环节环教案设计_第1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四环节环教案设计_第2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四环节环教案设计_第3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四环节环教案设计_第4页
六年级第一单元四环节环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

使用人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北京的色彩》《我的百草园》《七月上天山》以及

一篇略读课文《鸟的天堂》和一组“积累与运用”本组课文以描景为主,文字及画面都

很优美。学习本组课文,同学们可以领略北京那炫目的色彩,百草园那无限的乐趣,天

山那迷人的风光,鸟的天堂那独特的景观,从中感悟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机以及无穷奥秘,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北京的色彩》这是著名学者型作家陈章武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文独辟蹊径,从“北

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课文先用“壮

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

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语言优美。

《我的百草园》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

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

的生活的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

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教材节选了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该部分描写了百草园

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处处表现出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

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

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

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是一篇略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

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

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

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积累与运用(一)包括六部分内容:“温故知新”“词语拾贝”“互动平台”“口语交

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温故知新”列出了学生学过的一些诗句,在积累

诗句的同时,注意积累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库。“词语拾贝”以接龙游戏的方式,

提高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互动平台”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注

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以怎样学好语文为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及

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又可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习作百花园”要

求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学习、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自主阅读园地”是放

手让学生自己自主阅读文章,学生可在自主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

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

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

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六年级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朗读和欣赏欣赏能力,应该让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让学生要热爱

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所要求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词语。

2、教师适当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流露在文中

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课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句子。

难点: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感受语言的美。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与小组交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0课时

1、北京的色彩...................................................2课时

2、我的百草园...................................................2课时

3、七月的天山...................................................2课时

4*鸟的天堂......................................................2课时

积累与运用(一).................................................3课时

1、北京的色彩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达到正确书写、灵活运用,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3、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

美,并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积累词语。

2、通过搜集资料的反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画面美。

3、借助多媒体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

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也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

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使学生受

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学习文章独辟蹊径的写法,能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体会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

作用。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乔”“绢”“裱”等要求会写的字,并灵活运

用。

2、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注意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请简单介绍一下好吗?(出示北京名胜古迹图片)

北京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我们心中的骄傲,历来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北京的色彩》一课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

了北京的美好,一定会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激发我们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乔”“绢”“裱”等要求会写的字,并灵

活运用。

2、我有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我可以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6

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得好。)

2、各小组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出示生字,集体订正易错的字。

乔绢裱褪猩赭柑砂

偏见征服和谐裱制拔地而起纵横飞扬

驱除凝结乔木灌木壮丽辉煌毫不犹豫

四、初读课文,感受色彩。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小组内交流。并找出文中首尾段中的

总起句和总结句。(5分钟后,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2、小组内交流北京“色彩”的句子。读一读,写一写。

3、小组汇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文章的结构: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北京城在“我”心目中有着色彩单调的印象。

第二部分(3—8自然段)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的壮丽

和辉煌。

第三部分(9-11自然段)抒发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第三循环

五、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自学指导(三)

字字入目,句句动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随时记下你

的感悟。

(提示:可抓一个字、一个词、一种修辞等来感悟。)

2、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3、反馈预设:

学生甲:第一自然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做了一片云。

学生乙:一个“飘”字,表现出“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学生丙:“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

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4、齐读1、2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布置

1、所画的词语写2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北京的色彩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

印象:色彩单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研读第二、三部分内容,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

北京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3、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一、听写词语。

偏见征服和谐裱制拔地而起纵横飞扬毫不犹豫

壮丽辉煌驱除凝结乔木灌木纷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研读第二、三部分内容,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

北京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

3、背诵第四、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心读3——8自然段,勾画出作者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的一个词。找

出哪些段落描写了北京色彩的“壮丽辉煌”?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8分钟后,

比一比谁读的认真,学得好。)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预设:

(1)“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

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

(2)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

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

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

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

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

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

“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

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

“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

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

(3)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

赭石……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

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

(4)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

词的再度照应。

学习第7、8段,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5)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

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

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

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

错,造型美观的样子。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6)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5、指导学生背诵第4、7自然段。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9——11自然段,找出文中与其相照应的语段。你是如何理解“大自然有的,

北京都有”这句话?

2、生自由读。

3、反馈

学生甲:1——3自然段与其相照应。

学生乙:说明北京色彩的绚丽纷繁,目的在于赞美祖国多彩的生活。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4、7自然段。

2、写一段话,描写一下你所熟悉的一处地方的秋色。(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

构写,要描写细致,语言丰富。)

板书设计:

1、北京的色彩

秋林(自然风光)

壮丽辉煌(总)(总)祖国多彩的生活

建筑(人文景观)

教学反思:

2、我的百草园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识记本课生字,理解意思;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

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课文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儿童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特征的方

法。

难点:学习课文如何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有关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的生平。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

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

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的生平。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本课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自己弄不懂的记录下来,在

小组内讨论。(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得好。)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各小组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出不生字词。

豆荚云霄窍门臃肿珊瑚

鉴赏竹筛桑甚攒成斑螯

枇谷书塾蟋蟀严厉脊梁

缘由传授缠络人迹罕至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

四、简介作者

1、课前生搜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进行交流。

2、师出示鲁迅的有关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

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

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

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

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

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

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

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

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

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

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

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

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

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

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

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

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

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

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

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

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

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

《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

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

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按作者的回忆可以将文章

分为几部分?(5分钟后看一看谁最用心学习了。)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

4、反馈。

(1)主要内容:写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

(2)按作者的回忆可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成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

然热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出示自学指导(三)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语句、段落。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理由。

(3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好.)

2、学生自读喜欢的语段,交流喜欢的原因。

3、小组代表发言。

4、将喜欢的语句、段落抄写在本子上。

七、作业布置

1、师所画词语抄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我的百草园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百草园的亲切感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对百草园时依依不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儿童情趣。

2、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一、听写词语

豆荚云霄窍门臃肿珊瑚

鉴赏竹筛桑甚攒成斑螯

枇谷书塾蟋蟀严厉脊梁

缘由传授缠络人迹罕至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精读课文,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儿童情趣。

2、我会从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段,请找出文中起连接作用的四个词。文中描写了百草园中哪些景物?

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顺序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8分钟后,

比一比谁学得好。)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预设:

第2段描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甚”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静物最有代表

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

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窜”的代表性动作来

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

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鲁迅这寥寥几十

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

来写。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油

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

孩子的乐园。从娱蚣、斑螯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

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4、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3、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捕鸟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并在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看一看谁学得认真。)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预设:

第3段写冬天的百草园。先指出它比较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又

先写不宜拍雪人,塑雪罗汉。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特点都写出来了。教学

“捕鸟”一情节时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

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1、生自由读。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在回忆了百草园的乐趣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引出了文章的第三部

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作者

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来加

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揣测和不信任。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

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

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

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

大家一起来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多读一读他的作品。

七、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第2、3题。

2、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2、我的百草园

生机盎然的百草园

乐园依依不舍

冬天可以捕鸟的百草园

教学反思:

3、七月的天山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

2、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

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

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思作旁批。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天山的画面

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天山,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表达的方法。

难点: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一、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

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

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

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

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

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

来。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6

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得好。)

2、各小组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出示生字,集体订正易错的字。

白缎山涧俯视马蹄溅起矗立

蜿蜒绵延离鞍飞泻无限撑开

枝丫萦绕矫健幽静白皑皑

涧水涡饮马溪戈壁滩

五彩缤纷重重叠叠五彩斑斓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文章可以分几部分?(5

分钟后,比一比谁认真思考了。)

2、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

4、反馈

文章按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骑马上天山的时间与原因。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绘了雪峰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莹而又充满动态美。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描写了雪峰下翠绿的原始森林。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描写了七月的天山繁花无边,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五、品读语言,尝试旁批。

1、出示自学指导(三)

自由读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佳句,在读中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尝试边读

边批。(8分钟后,比一比谁理解的深刻。)

2、生自由读。

3、小组内交流感受。

六、作业布置

1、教师所画词语各写两遍。

2、选自己喜欢的语段抄写在家庭作业本子上。

板书设计:

3、七月的天山

雪山森林花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

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

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一、听写词语。

白缎山涧俯视马蹄溅起矗立

蜿蜒绵延离鞍飞泻无限撑开

枝丫萦绕矫健幽静白皑皑

涧水涡饮马溪戈壁滩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七月天山雪峰高耸、水美、林幽、花艳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

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雪峰、雪水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并在

空白处作旁批。(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好。)

1、生自由学。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

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

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找画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天山森林的句子说一说天山森林

的特点是什么?随时在旁边作下批注。(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1、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2、反馈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

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

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

之富饶。

出示自学指导(三)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哪些描写表现了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实的春天”?

(5分钟后比一比谁学思考得好。)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

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

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

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

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

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

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

即景抒情。

六、作业布置

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板书设计:

3、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水生机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树

走进天山深处花繁华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理解重点句。

2、能力训练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

教育与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

的含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

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领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巴金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

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

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

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

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出示巴金的资料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1927

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出了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

底回到上海,从事创造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出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等

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

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看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

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

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欣赏鸟儿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我会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我可以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自学指导(一)

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作

者一共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见到的景象为什么不同?(6分钟后,比一比谁掌握

得好。)

1、各小组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及交流情况。

2、小组代表发言。

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

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两次之所以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是因为第一次

是黄昏时去的,第二次是早晨去的。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一看大榕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点词句

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6分钟后比一

比谁汇报得好。)

1、生自读。

2、小组内交流。

3、生汇报。

大榕树: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

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

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

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

(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

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

丽的南国的树。

4、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5、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

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6、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7、8自然段,看一看鸟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重点词句深

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6分钟后比一比

谁汇报得好。)

1、生自读。

2、小组内交流。

3、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

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4、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5、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

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3)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6、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六、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

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七、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语段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4*鸟的天堂

第一次路过:不见一只鸟儿的影子“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第二次路过:到处都是鸟声、鸟影“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一)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主动的积累成语。

2、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了解前后照应这一写法的作用。

3、能自主阅读文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能结合自我实践,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借鉴,汲取经验,共同提高。

5、结合本单元所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结合本单元课文,了解前后照应这一写法的作用。

2、如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难点: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描绘一处最喜欢的景物。

教学方法:

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听写词语。

2、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完了第一单元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

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会搜集含有成语的诗句,并对其产生兴趣。

2、我能在写作中运用前后照应这一写作手法。

学习“温故知新”“词语拾贝"''互动平台”这三部分内容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心读“温故知新”里的内容,注意带点的词语,聪明的你会有所发现。

(3分钟后,看谁的眼睛最亮。)

1、自由诵读。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我的发现:诗句中都包含着1—2个成语。

4、师出示含有成语的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有灵犀一点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生诵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用心读“词语拾贝”里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分钟后,看谁的发现最准确。)

1、自由诵读。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我的发现:后面成语以前面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开头。

4、练习。

各小组成员完成书本上的成语接龙。

5、师补充一些成语,让孩子接龙。(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小组接得好,师适

时奖励。)

三、出示自学指导(三)

各小组分角色朗读“互动平台”内容,想一想《北京的色彩》《我的百草园》这两

篇文章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其好处是什么?并讨论《鸟的天堂》是怎样前后照应的?

(3分钟后,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学得认真。)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北京的色彩》开头一句“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与

后面的那句“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前后照应,给人有始

有终的完整感觉。

《我的百草园》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