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1000字(论文)】_第1页
【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1000字(论文)】_第2页
【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1000字(论文)】_第3页
【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1000字(论文)】_第4页
【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2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问题及对策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77781.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的管理现状 2280711.1G商业银行简介 261111.2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和应用场景 239241.3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分析 4301651.1.2数字人民币业务管理 55211.1.3数字人民币客户管理 622304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8295712.1问卷调查设计 8298322.2组织架构难适应 10240162.3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12314302.4获客方式难度增加 1510282.5风险监控存在漏洞 1780052.6员工能力有待提升 2078755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的优化对策 23207063.1优化银行组织架构 238673.2优化传统业务转型模式 23138063.3科技促进客户业务增量 25322913.4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27244753.2.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2731043.2.2快速识别异常交易 28220713.2.3精准监控资金用途 284303.2.4保证数字技术安全 29143403.5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管理 291.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的管理现状1.1G商业银行简介\t"/item/%E5%B9%B3%E5%AE%89%E9%93%B6%E8%A1%8C/_blank"G商业银行成立于1984年,注册资金35,640,625万元,注册地位于北京,2006年10月成功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日挂牌上市,经营业务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国内外结算、零售、信用卡业务、企业业务、国际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金融债券等等。G商业银行以“成为中国最好的智能商业银行、世界领先的智能商业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科技领先、零售突破、业务卓越、企业卓越”的战略方针,建设深化零售和商业活动。同业资金活动“3+2+1”的经营策略促进了其业务的均衡发展。G商业银行致力于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夯实转型升级基础。G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创新。在经营战略上,G商业银行始终坚持“聚焦中小企业,面向金融贸易”的原则,始终将中小企业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第一客户群。.从1991年开始不断地发展和成长,G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综合竞争力较为强大。截至2020年12月31日,G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4683.14亿元,比上年增加了5292.44亿元,增长11.44%;负债总额41041.8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782.96亿元,增长11.2%;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为26736.62亿元,吸收存款为26959.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33.42亿元,净利润为289.28亿元。G商业银行2016—2020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18%、11.04%、10.88%、10.01%、9.26%,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533.4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利息净收入996.50亿元,同比增长10.8%,非利息净收入538.92亿元,同比增长12.3%;总资产净利润率为0.69%,同比下降0.08%,利润总额为367.54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净利润289.28亿元。2020年10月,G商业银行首次通过面向个人公众消费市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形式进行用户体验测试;2021年12月,G商业银行联通支付宝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发放1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正式开始推行数字人民币的运用。1.2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和应用场景1.2.1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G商业银行的DC/EP采取“中央银行—G商业银行-用户”的多重运营机制,G商业银行作为这一流通环节中重要的运营机构,向上连接这中央银行这一数字人民币发行机构,向下承接这广大公众用户群,这一流通模式使得G商业银行在DC/EP支付模式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重新发挥了数字人民币的重要作用。发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机构B)G商业银行(运营机构A)用户(数字钱包)用户(数字钱包)流通法定数字人民币法定数字人民币法定数字人民币法定数字人民币法定数字人民币流通流通准备金准备金存贷款存贷款图1.1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DC/EP)的运营体系1.2.2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G商业银行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结算、归集、管理等场景,跨境直联清算业务主要针对从事进出口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外向型企业。全球账户统一视图跨境资金归集主要服务于有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需求的跨境企业集团。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主要服务对象更为广泛,在跨境直联清算系统上线之后的同月29日由G商业银行上海分行推出,目的是为在全球实现一个主体一个账户,避免在世界范围内多个跨境账户的繁复交易。该项业务以网银和SWIFT系统为依托,结合自贸区FT账户,有很好的应用扩展性,可以有效解决客户在实际业务中的支付问题,主要应用场景的主要服务方案如下:表1.1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产品类型应用场景基础结算信用证、汇款、代收与托收特色结算星港通、夜间清算、全额到账等网上结算网上信用证与汇款、外汇交易跨境人民币归集跨境人民币现金池跨境外币归集外汇跨境划转、经常项目外汇轧差净额结算离岸现金管理境内、离岸、自贸区、海外分行账户跨境账户视图(GCM)全球一户通账户管理、跨境汇划、跨境归集、财富管理自贸区FT账户资料来源:根据G商业银行官网资料整理G商业银行将数字人民币应用于清算系统,实际上是在私有链场景下,把传统的业务部分基于数字人民币系统进行了整合,使呈现层和应用层保持不变,在业务层和数据层应用区块链技术。也就是说,在引入数字人民币以后,G商业银行的支付系统的底层架构发生了变化,而具体业务层则没有明显的改动。因此,数字人民币并没有完全颠覆G商业银行人民币的应用场景。1.3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现状分析1.1.1数字人民币应用系统管理G商业银行以自有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大脑”为主要引擎,建设人工智能模型中心和人工智能效率中心,智能机器人(RPA)应用场景和行业近800个,分行应用覆盖率超过80%。平均业务运营效率提高了20%以上。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持续引领行业,G商业银行区块链平台在国内率先通过中国信通院五项可信评估。区块链交易平台获中国人民银行授牌,升级为国家级行业平台。G商业银行数字化管理平台下共有3个线上数字人民币应用系统,分别是微信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三个渠道服务重点各有不同。(1)第三方支付系统,主要是支付宝银行小程序和微信小程序,主打查询和咨询等基础服务,其内置于微信和支付宝APP,具备较大的传播性和便利性,通过智能客服等技术进行自助办理和实时回复,微信、支付宝银行借助微信、支付宝流量可以实现轻型服务。目前G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数字人民币子程序,正在进行“G商业银行”小程序组网,使得大量数字人民币业务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简便办理。(2)PC端网上银行系统,PC网上银行主要提供大额转账、批量转账等对安全性有较严格要求的服务,网上银行是G商业银行最早利用金融科技搭建的平台,其服务较为完善但需要客户通过下载插件或使用U盾大额业务操作。(3)手机银行系统,手机银行服务较为全面,在办理基础存贷款和理财的同时,还包含出国等增值服务,是G商业银行线上业务的主要服务和经营阵地。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设备的更新,手机银行目前已经是G商业银行线上渠道中面向零售客户最为有效的服务方式,服务范围较为广泛。G商业银行手机银行APP已经发布了1.0版本。G商业银行对三个线上系统进行构建,分流不同需求人群,丰富服务方式,使服务范围越发广泛,服务的人力成本也降低,实现轻型营运体系的构建。1.1.2数字人民币业务管理2021年12月以后,公司和个人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交易全过程“零费率”,将资金提现到G商业银行的账户,实时结算成为可能。这两个优势不同于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支付渠道收取手续费的收单业务模式,对商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此外,红包测试中的终端改造由G商业银行接受并完成,这意味着未来所有数字人民币终端改造服务也很可能由G商业银行提供。作为相关服务的提供者,G商业银行将在收购结算及相关拓展领域获得业务发展机会。传统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在交易过程中沉淀数据来获取和积累数据资产,数据类型和结构相对简单,范围有限。数字人民币推出后,G商业银行数字M0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更直接、更方便地转换为企业银行账户的存款。数字人民币资金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运作和流通路径将以数据的形式清晰展现。在“央行-G商业银行”两级运营体系中,G商业银行通过与央行的数据共享,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真实数据,真正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实现清晰画像、精准营销、智能风控,为客户打造无感、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体验。在公司相关场景中,未来可以以数字人民币的形式进行员工工资分配、各种公共支付等支付活动。纳入其中的代理支付业务,不仅会拉近G商业银行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还会形成庞大的资金储备和大量优质客户。在数字人民币的运行中,G商业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等相关服务的提供者,将直接成为流量的入口。这将对G商业银行目前传统的线下获客模式和依赖外部合作引流的有限线上获客模式形成有力补充。这也是G商业银行学习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的契机。G商业银行通过数字人民币的运营直接获得的流量的具体规模将取决于数字人民币支付市场的发展情况。从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公开测试来看,数字人民币可以绕过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通过扫码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未来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将来自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一些电子支付市场,另一小部分将来自替代纸币和填补当前现金支付市场未满足的需求缺口。由于一些用户数字金融服务和场景融合不够,缺乏足够吸引人的生态系统,目前很多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不太活跃。G商业银行还需要在使用场景、营销、市场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来运营数字货币。1.1.3数字人民币客户管理G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依赖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它的集中管理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管理机构和业务机构实行分权经营。同时,人民币不计算数字利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这意味着不需要支付利息,相当于人民币,这和实际的人民币是一样的。通过数字化系统,G商业银行拥有每个客户的账簿,记载客户的账户信息。数字人民币可以简单理解成,G银行把一块账簿切了几块板,只需要把自己的这块板上的账记清楚,然后准实时同步给总行。G商业银行构建以数字钱包为源头的客户生态管理系统,从内部测试来看,出于技术成本和系统稳定性的考虑,数字钱包极有可能以虚拟形式存在于现有手机银行APP中。一旦数字人民币推出,G商业银行有望通过数字钱包逐步为客户提供至少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满足用户支付、转账等资金交易和结算需求,起到替代现金的作用。二是,对用户的身份识别和认证起到类似于数字身份证的作用;三是管理钱包中的数字资产,包括余额管理、钱包与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资金转换、资产增值等附加功能。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基础上,为实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生态系统”的目标,G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应用提供的机遇,采取驱动“高频量少的高端低频场景”,构建基于金融服务生态,盘活流量、掌握数据、留住客户。G商业银行通过增加特定版本的数字钱包客户端,推动金融机构的服务下沉,为普惠的目标群体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便捷金融服务。1.1.4数字人民币风险管理数字人民币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但同时也提高了风险,在数字人民币操作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缺陷或人为因素,存在操作违规或违规行为:错误操作可能导致交易失败、账户被盗、信息披露等问题。为了避免风险,G商业银行将部分业务和数字人民币连接,接入数字人民币网络,实现各节点共享。其他适合传统模式的业务不进行接入,这是因为接入数字人民币后需要接受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限制,遵循共识交易流程,相对于一些流程本就简单的交易过程,接入数字人民币反而会将其复杂化。应用数字人民币后,G商业银行数据层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核心交互数据库,业务层接入链上的数据将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数据互补、交换与备份,同时存储于数字人民币核心交互数据库,未接入区块链的业务数据则存入传统银行数据库,形成独立的数据。G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控,一是建立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人民币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背景数据分析、信息传递、风险防控等技术能力。二是做好数字人民币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工作,从小到大加大金融技术和海量数据分析力度,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第三,利用海量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防范人民币欺诈的数字模型,跟踪交易信息,提高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遵守反洗钱、打击恐怖融资等法规。4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问题的调查分析2.1问卷调查设计2.1.1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的问题,在有效性原则、简洁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此次调查范围主要在G商业银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G商业银行的客户,G商业银行的基层员工和G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对于G商业银行管理的看法,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挖掘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为G商业银行管理的优化提供相关建议。2.1.2调查对象及内容本次调查问卷分别给两类人群:第一类G银行的客户,第二类G银行的基层员工和G银行的管理人员,客户的选择采用随机选择的方法进行统计,要求银行及客户相应人员填写的问卷。通过深度访谈专家、银行管理人员,经过多次修改,本文设计了问卷的内容,本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性别、年龄、学历基本情况。二、对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现有组织架构的看法。三、对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法的看法。四、对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客户流量获取方式的看法。五、对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监管和交易管理的看法。六、对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数字金融应用能力的看法。2.1.3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次问卷通过微信群进行发放与回收,以G商业银行员工微信群,G商业银行客户微信群完成,使用微信群发布问卷的优点是访问速度快,而且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也不会产生额外费用。根据G商业银行的客户数据库,本次调查共向客户发放问卷5400份,回收5250份,有效问卷5000份,向G商业银行员工发出820份问卷,回收803份,有效问卷800份。表2.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研究收集的问卷客户有效率为92.59%,银行工作人员有效率为97.56%,有效率大于基本的样本量要求,利用EXEC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2.1.4信度与效度检验(1)信度检验笔者首先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测试,并利用SPSS22.0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信度检验结果采用Cronbach'sα。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结果,其Cronbachsα值为0.848,由此可以看出本次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2)效度检验随着笔者进行了效度检验,论文的调查问卷的各个题项经由相关专家团队反复审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结构效度是在SPSS22.0中是由KMO系数和巴特利特检验的结果所决定。通过代入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本次调查问卷的KMO系数为0.734>0.7,P值<0.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表明问卷数据的可靠性。本次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都较好,因此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2.1.5样本人口学统计从回收的问卷中,将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整理。表2.2样本的性别、年龄、学历项目客户/工作人员分类百分比性别客户男52.11%女43.89%银行工作人员男50.48%女49.52%年龄客户25周岁以下22.11%26-40周岁37.50%41-60周岁29.46%61周岁以上9.47%银行工作人员25周岁以下1.30%26-40周岁41.76%41-60周岁52.94%学历客户高中及以下0%专科27.68%本科71.4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0.89%银行工作人员高中及以下0.00%专科1.30%本科92.3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40%调查显示,在性别方面,就客户来说,男人占52.11%,女人占43.89%;在银行工作人员,男人占51.48%,女人占49.52%。可以看出,男性人数略大于女性,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说明参与调查的客户和银行工作人员中男性略多。从年龄来看,客户25岁以下人占22.11%,26-40岁人占37.50%,41-60岁人占29.46%,61岁以上老人占8.93%,除少数60岁以上的人外,其他年龄组的人分布相对统一,基本上以中青年为主。在银行工作人员中,25岁以下人占1.30%,26-40岁人占41.76%,41-60岁人占52.94%。大多数人年龄在41-60岁之间,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银行工作人员的年龄稍大。在学历方面,客户有27.68%的人毕业于专科学校,相反银行工作人员1.30%的人毕业于专科,客户本科的占比71.43%,而银行92.31%的人毕业于本科,并且还有2.4%是硕士及以上,说明银行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比客户要高。2.2组织架构难适应组织架构是G商业银行管理的前提,笔者对G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G银行工作人员对G商业银行现有组织架构的看法,结果如下:图2.1G银行工作人员对银行现有组织架构的看法通过调查发现,51%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数字人民币发展与现行组织架构存在矛盾,47%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现有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两者持平。2.2.1业务发展与组织架构存在矛盾图2.2数字人民币发展与现行组织架构之间是否存在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关于数字人民币发展与现行组织架构之间是否存在矛盾,27%和39%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数字人民币发展与现行组织架构之间存在矛盾。面对数字人民币的快速反应要求,G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如何与数字人民币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现有部门架构来看,G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存在上下管理不一致,总行设立数字人民币部门,分行却没有设立相应部门,导致上级下达的指令,分行没有机构执行。分支行业务传递分割,支行业务发展无法得到分行管理部门的支持。严重阻碍了银行政令通畅与银行行动能力。在各部门内部,各二级部机构未按照客户银行、流程银行的思路进行机构设置,前、中、后台在职责分工不清,支撑联动不足。前中后台业务传递上又分割严重,前台零售业务无法得到后台专业化支持。业务部分分割,缺乏协同性。对公和对私部门分割严重对公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优势。2.2.2现有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图2.3现有部门之间是否存在数据壁垒通过调查发现,认为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非常严重的银行工作人员占比17%,认为有一些数据壁垒的占比42%,两者相加为59%,说明大多数工作人员认为存在数据壁垒。目前G商业银行部门繁多、职能交叉、数据分割现象普遍存在。G银行有的部门只从自身职能上考虑问题,没有从整个银行角度看待问题,各个业务条线只负责本条线事情,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不能互相连接,数据、信息不能共享,整体效率较低、机制不够顺畅,因为数据存在壁垒,导致用户的数据信息无法从一个部门传到另一个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整合部门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2.3传统模式受到冲击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传统存款、贷款、结算业务,笔者对G银行客户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数字人民币对G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结果如下:图2.4G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对银行传统业务的看法通过调查发现,37%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G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冲击严重,63%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G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无法同步适应,同时24%的客户认为G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冲击严重,76%的客户G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无法同步适应,可能客户更加关系支付、结算业务,对银行负债的重视不高,因此出现这种差异,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无法适应问题严重。2.1.1负债业务冲击严重图2.5数字人民币对负债业务的冲击是否严重经过调查发现,18%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负债业务冲击非常严重,39%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负责业务冲击比较严重,两者相加为57%,说明数字人民币对银行复杂业务有一定影响,数字人民币导致G商业银行的债务成本将趋于上升,首先,活期存款规模的缩小,负债一方的低成本活期存款比例将趋于下降,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支付责任。其次,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排除部分商业银行通过提高活期存款利率来增加活期存款的吸引力,增加债务方面的成本压力。再次是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理财等其他产品之间的转换会更加频繁,导致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规模进一步减少,高成本的定期存款等规模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升整体负债端付息成本率。目前,社会公众之所以保留一定的活期存款账户余额,是因为需用于日常支付。但数字人民币发行以后,数字人民币将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银行活期存款账户发挥日常支付功能,那么社会公众就无需保留目前活期存款账户的余额水平,而将多余的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理财等其他产品,从而造成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下降,其他存款余额增加。为保持盈利水平的稳定性,商业银行负债端整体付息成本率的上行将迫使资产端寻求更高的收益水平,如此一来,要么助推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上行,要么使得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发生变化,转向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类资产,最终必将加大整个银行业的风险隐患。数字人民币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人民币数字表外存款、固定资产表外存款、理财产品等,降低了商业银行债务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当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和社会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较高且变化较大时,不同账户之间的转账会更加频繁。首先,这将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需要对进出口资金的流动性进行管理,对资产、负债、新情况和升值困难进行估算,增加了经营流动性的难度。其次,这将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管理的难度。资产负债结构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必须基本一致,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我们在负债方面加大不同产品的结构和规模,必然会削弱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结构的控制和操纵能力,增加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难度。2.1.2支付清算业务无法同步适应图2.6支付清算业务是否可以同步适应关于支付清算业务是否可以同步适应,通过调查发现,51%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适应,11%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完全不能适应。数字人民币影响支付清算结算和数字货币托管两类表外业务,在支付清算结算方面,银行提供多种借记、贷记支付清算结算工具,向收付双方收取一定手续费。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侧重小额零售支付服务,银行为其同业及企业间提供大额支付清算业务。当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大额支付清算场景,银行可在央行数字货各库之间转移资金,此时业务库起到了原先同业清算账户的银行支付结算业务规模将受影响,导致银行损失该类表外。对于G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根据G商业银行对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总行率先开展数字货币的支付结算业务和数据分析。由独立于商业银行的认证中心、注册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完成。因此,随着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清算结算业务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在大量数据的时代,这些企业的损失不仅是处理费用的损失,但更重要的是,根据数字元的身份隐藏需求,商业银行直接访问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和交易数据的用户,并检查这些庞大的数据,包括商业机会。数字人民币将削弱银行卡支付方式的作用。目前,无论是传统的POS卡支付、外卡支付,还是网银支付,都是基于卡或账户的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更为突出。而数字人民币侧重于对流通中现金M0的替代和补充,可以脱离银行、脱离账户、脱离网络实现价值转移,将对银行卡账户功能形成替代效应。特别是对于借记卡消费来说,客户使用借记卡和数字人民币都是用自己的钱支付、本质相同,且数字人民币具有低门槛、互联互通、支付方式灵活多样等特性,适用面更广,替代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对于商户而言,目前数字人民币没有回佣费用,更利于压降经营成本。因此理论上看,银行卡消费或将受到一定冲击,银行卡作为支付介质的作用将进一步弱化。数字人民币改变G商业银行传统银行卡支付清算模式,以卡组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商户为主体的“四方模式”成为银行卡支付链条的核心,形成了标准统一、流程成熟、分工清晰、多方受益的成熟产业生态模式,发挥了成熟的产业生态模式,具有明显的分工和多边优势,稳定了市场支付体系,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人民币时代,参与机构和角色发生了变化,“四方模式”的参与机构及所发挥的作用均发生了改变,商业银行在产业链条中承担的角色和作用也将发生改变——在支付过程中不再作为资金提供方和银行账户管理方,而是作为服务机构为个人和商户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和受理服务。这将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的账户支付体系,对传统的“四方模式”的利润基础产生更大的冲击。从业务本身看,G商业银行收入端由于数字人民币实时结算等特性高度契合商户需求,商户议价权进一步提升,预计回佣压力进一步加大;支出端商户前期市场推广、系统设备改造和后期维护均需要商业银行投入资源,收单成本压力继续增加。此外,来中国的外国人无需在中国大陆开设银行账户就可以在中国境内开户,还可以享受数字人民币提供的移动支付服务。这也将影响银行卡和外卡的收购。从整体利益来看,由于客户的资金直接转入公共数字钱包,无法转入商业银行内部账户,也无法形成经销商的存款,或将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发展收单业务的动力。2.4获客方式难度增加客户的获取对G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重大,只有更多的客户,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笔者对银行工作人员关于客户流量获取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2.7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流量获取方式的看法通过调查发现,47%的工作人员认为传统渠道获取客户流量难度加大,50%的工作人员认为银行线上业务拓展不足,工作人员表示受数字人民币,通过获取客户的方式不再适用。2.2.1传统渠道获客难度加大图2.8传统渠道获客难度如何关于传统渠道获客难度,通过调查发现,54%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获得难度增加,增加明显,28%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获客难度大幅度增加。数字人民币下数字金融将直接成为流量入口,金融技术的最新发展给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变化。新流量交易方式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谁占据流量,谁就有数据;谁有数据,谁就有客户,彼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因为所谓的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则意味着分量;用户聚焦之处,金钱必将随之。流量是任何业务的核心。只要在线产品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开始经历质量变化,从而产生价值或就业机会。然而,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快速发展,G商业银行传统渠道获取新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以网络聊天和支付宝为主导的外部电子支付市场,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提供支付服务获取流量,并相应地“拓展区域”。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作用只是一个融资渠道。在数字人民币运行机制中,商业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兑换、交易等一系列相关服务的提供者,将成为交通运输的直接入口。这将有效补充传统的非商业银行客户获取模式和有限的在线客户获取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商业银行从网络思维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学习。2.2.2线上业务拓展不足图2.9线上业务拓展情况如何通过对线上业务拓展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61%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线上业务拓展缓慢,14%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线上业务没有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冲击下,G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运营模式将受到一定冲击,倒逼银行拓展线上业务。近年来,电子支付迅猛发展对金融体系,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G商业银行主导的传统支付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G商业银行客户“去柜台化”进程加快,“离柜率”逐渐增高。相较于现金,数字人民币可以带给用户更加便捷顺畅的支付体验,能够满足更丰富的线上与线下支付场景需求,并且实现非接触式安全支付。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推出将导致社会上的现金需求进一步下降。同时,数字人民币具有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特点,持有人不必前往银行即可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银行网点承担的个人账户类业务也将进一步减少。此外,如果数字人民币导致商业银行账户内的“存款搬家”,人们对于G商业银行网点服务的需求也会加速下降。2.5风险监控存在漏洞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一方面为商业银行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加大了数字金融的监管风险和交易风险,笔者对G商业银行客户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2.10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对监管和交易风险的看法经过调查发现,37%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跨行跨区域交易发生冲突,41%的工作人员认为监管机制存在空白,与之不同的是43%的客户认为跨行跨区域交易容易发生冲突,可能客户存在多次跨行跨区域交易,对此比较关心,另外37%的用户认为银行监管机制存在空白。2.3.1监管机制存在空白图2.11数字人民币运行监管机制是否存在空白关于数字人民币运行监管机制是否存在空白,通过调查发现,72%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监管不健全,存在一定的漏洞,3%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几乎没有监管。面对央行数字人民币这一新事物,G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字货币的特有属性导致人民币数字化的监管机制存在空白。首先由于其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且缺少实际的物理载体,导致目前传统货币风险监管体制并不完全适用于数字货币。比如,关于伪造、变造人民币的传统法律规定,对于数字人民币来说,存在工作场景不适用问题。其次,数字人民币数据化的特点,致使G商业监管难度大大提高,造成监管机制空白。比如,持有人利用法定数字货币便携且易操作的特点进行违法犯罪,致使G商业银行在侦查方面的压力增大。数字人民币支持匿名交易可能会使得G商业银行难针对数字货币制定与跨境交易相关的监管法律。该货币的匿名性成为各国不断对其质疑的重要原因,容易导致监管部门难以针对数字人民币制定与跨境交易相关的监管制度,从而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当对数字货币的跨国交易进行追踪监管时,在没有预先说明的情况下,由于G商业银行未与其他监管机构并未实现数据共享,从而造成了反洗钱监管系统在各国间存在信息的滞后性和制定法律的不准确性,使对违法交易资金的跨境监察增添难度。2.3.2跨行跨区域交易发生冲突图2.12跨行跨区域交易是否发生冲突关于跨行跨区域交易是否发生冲突,通过调查发现,31%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有时会发生冲突,62%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经常会发生冲突。当数字人民币在不同领域进行使用时,容易因观念差异发生跨行跨区域交易上的利益冲突。因为每个银行对于数字货币的价值都没有一致的看法,国际监管要求也不一样,所以G商业银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观念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数字货币进行司法界定和金融观念宣传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在进行跨行跨区域交易时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例如,如果在不同场景用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时,针对在发生矛盾时如何认定各方之间的法律责任关系、如何保护各方的经济利益,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催发跨行跨区域交易冲突。目前数字人民币在每个银行不仅在发行规制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步调都不一致,而且在数字货币的立法标准和价值认同上欠缺一致性。在新型的数字支付体系被运用到不同国家的金融交易的情况下,这些原因就可能在G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使其金融交易体系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波动。例如,在制度编制能力低的新兴国际市场对数字人民币价值认同有差异并出现危机,甚至出现货币危机。2.3.3技术安全保障不足图2.13技术安全保障是否健全关于技术安全保障是否健全,只有10%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十分健全,26%的工作人员表示比较健全,而60%工作人员表示不太健全,有时会发生风险。目前G商业银行的数字金融系统安全防御能力有限,人民币数字化的技术安全得不到保障是因为网络技术存在着难以控制的风险。首先,数字人民币的系统化运行是必须得到技术保障的,而包括NFC技术和多样化存放技术等在内的现用网络技术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技术问题。例如在NFC技术的支持下,十厘米的“碰一碰”交易距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交易安全,但也不能避免不轨分子窃取资产的危险。其次,在数字人民币领域建设的基础设施还未能达到能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所必备的技术安全环境的水平。例如:现有的一些可以用于数字人民币上的一些技术并不一定绝对可靠,现有的一些金融基础设施也并不一定能实现数字人民币流通的连贯性、以及存储的安全性。2.6员工能力有待提升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数字金融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程度,数字人民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此了解不足,笔者通过对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2.14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对工作人员数字金融应用能力的看法通过调查可知,24%的银行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经营思维转化困难,65%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数字金融应用能力不足,同时37%的客户认为工作人员经营思维转换困难,62%的客户认为工作人员数字金融应用能力不足,由此可见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数字金融能力有待提高。2.6.1经营思维转换困难图2.15数字人民币经营思维转换是否困难关于数字人民币经营思维转换是否困难,通过调查可知61%和1%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G商业银行和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一样,其经营理念还是主要着眼于当前短期内经营目标的实现,采取的还是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比较保守。在当前数字经济大行其道的现状下,在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方面,数字人民币对出纳、柜员、金库保管员等传统业务人员的需求将持续下降,而对IT技术人员、金融科技人员、金融大数据分析师等的需求将上升。但是G商业银行大多数工作人员依然是传统的出纳、柜员、金库保管员,习惯于柜面和面对面交易、服务,存在人工依赖程度较高、实施干预能力不足、处理时效性不高、系统自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传统保守的经营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节奏,与数字金融的发展是相背离的。2.6.2数字人民币应用能力不足图2.16应用数字人民币能力是否熟练关于应用数字人民币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52%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太熟练,9%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非常不熟练。G商业银行于2018年月成立了大数据部,部分业务部门设置了数据分析团队或相关岗位,以提升数据驱动能力,形成了以系统开发部、信息科技部、大数据部为导向的组织体系。但是数据相关人才目前仍主要分布在大数据部及系统开发部的风险业务开发团队,其他各业务条线虽然也自主组织提升数字素养的培训,但是从总体来看,转型所需的专业性人才较为稀少,有经验的数据分析治理、模型开发人员尤为缺乏,尤其是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亟待补充。G商业银行的管理类和科技类员工占比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员工知识层次以及专业素质仍然有待提高。同时要积极引进管理类、科技类人才相对较为匮乏,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推广需要这样的人才。另外G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数据治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工作对账户的管理,对于反洗钱的甄别和判断方面还仅仅根据客户的交易习惯、客户画像等来进行判断,过度依赖于人工筛选与分析。5数字人民币下G商业银行管理的优化对策3.1优化银行组织架构3.1.1加快组织结构转型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货币,将大量替代现金,因此,将减少传统的现金业务、柜台存款业务,减轻商业银行在清点、运输和保管方面的人力物力支出。G商业银行应紧跟数字时代发展步伐,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动零售支付业务沿着“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的路径不断升级进阶。一是线上化。具体应把握好“去网点化、去介质化、去中心化”的三“去”原则。“去网点化”,不是指消灭网点,而是尽可能减少非网点不能办的业务,尽可能实现各类业务的线上办理;“去介质化”,不是指消灭介质,而是尽可能减少必须依靠介质(U盾、密码器、实体卡等)才能办理的业务种类,尽可能实现各类业务的无介质办理;“去中心化”,不是要助推金融脱媒,而是要扩大金融产品销售的场景和平台,努力扩大线上平台运营能力,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大流量平台的合作,实现信用卡产品营销的互联网式裂变增长。3.1.2加强工作制度流程转变数字人民币没有先例可循。技术路线仍不确定,工作规则不断更新,需要探索。在这方面,G商业银行既要正确处理好新旧利益的平衡机制,又要建立开放、合作、参与、共赢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在内部激励方面,应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数字人民币作为合法招标的数字化形式,是一种纯粹的非营利性公共产品。目前,它采用的是自由现金策略,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效益带来了双重挑战。建议进一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外合作方面,要加强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一是建立协同制度。G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数字人民币安全存储、保密和有效结算的研发投入,共同研究对现有基础信息系统的改造和更新,平衡技术稳定性和业务适应性,提高安全性、可扩展性、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制度。加强银行部门之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共同建设,推动建立公平、完整、统一、开放。G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支行与总行之间的数字人民币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以及共同向公众提供全面、全面的数字人民币服务的互操作性。3.2优化传统业务转型模式3.2.1重塑银行传统业务数字人民币改变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数字化MO提升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空间。利用新技术数字化的M0,能够基于价值属性衍生出不同于电子支付工具的新功能对基于账户紧耦合的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为基础的电子支付模式形成补充,提升应用场景覆盖、普惠金融、支付效率、用户隐私保护和匿名支付等方面的升级空间。从这种MO的发行模式看,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要求,只能由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尤其将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兑换和流通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资源和技术储备、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拓展兑换服务,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中间业务市场份额,拓宽业务空间。同时,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及相关机构一起,在人民银行监管下承担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并负责零售环节管理,不仅有助于避免金融“脱媒”,而且有助于实现数字人民币安全高效运行,包括支付产品设计创新、场景拓展、市场推广、系统开发、业务处理和运维等服务。首先,在对传统的银行存款账户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同时管理数字钱包。尽管在二元运行模式下银行账户绑定了数字钱包,但传体的银行存款账户与数字钱包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第一,两者交易记录的基础逻辑不同。传统电子支付记录交易信息是基于银行账户,电子支付系统通过修改交易双方银行账户额度来记录交易信息。央行数字货币支付体系记录交易信息是基于货币流转,由央行处理交易双方提出的央行数字货巾父易请求,通过应对请求更改货币所有者权属或面额。第二,两者的匿名程度不同。传统电子支付下银行账户必须实名登记,而央行数学货币支付体系中的数字钱包地址可实现匿名。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使得数字钱包的管理逻辑类似于中间业务管理思路,在银行账户上绑定的数字钱包可以理解为客户托管在银行的资产账户,显著区别于传统存款账户的负债管理逻辑。其次,负责数字货币钱包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兑换。二元运仃模式有直接支付和间接支付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直接支付,商业银行们不参与其中。持币者直接进入数字货币钱包端口将数字货币交付用米发送给央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进行后续处理。第二种是间妆付,通过调用银行账户来实现。持币者先进入银行账户,因为银行账户已与数字钱包绑定,所以持币者可借用银行账户调用数字货币钱包。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独立于原有电子支付系统,间接支付模式只是在端口接入方面兼容了银行账户,衔接传统的电子支付习惯。在使用银行账户调用数字货币支付时,需要输入银行账户密码,随后银行可定位到银行账户绑定的数字钱包。在央行数字货币二元运行模式中,通过银行账户调用数字货币钱包,不仅能够在保护账户隐私的同时实名交易数字货币,而且商业银行所扮演的数学货币钱包托管角色,能较好地利用现有银行体系内的T和安全保护系统,维护系统内的资金安全。3.2.2加快业务模式转型在业务模式上,数字人民币有义务加快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货币项目,商业银行将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海量数据存储、分析技术和安全技术,提高数字金融服务水平。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数字人民币开展数字金融领域的业务,形成自己的数字金融平台,并与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科技等科技企业合作。在当前的数字经济的时代,新一代的网络公民,如1990年代和21世纪之后,越来越习惯使用支付宝在线支付他们更喜欢使用网上消费贷款,而不是从商业银行信用卡或消费贷款。自2019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移动支付市场。在金融科技领域,传统银行业落后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兴科技平台。借助央行的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竞争中恢复竞争力。商业银行可以将数字资产组合作为重要的业务组合,建立数字客户群,进而推动消费金融等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其获得客户的能力。商业银行还可以研发智能合约,与数字货币相结合,建立基于数学货币的服务网络,形成庞大的生态系统。努力建设数字银行,依靠大量的数据技术,进一步深化内部基本数据的集成和耦合和外部输入数据的商业银行,并形成所有客户提供“数字人”形象,充分利用“数据石油”的价值,并提供准确的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同时,在组织合规的前提下,建立数字零售支付产品的特征矩阵,如数字信用卡的主流化、虚拟信用卡和虚拟信用卡的创新推出、数字人民币和传统银行卡、探索消费信贷业务和人民币数字账户。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互联与利用:数字人民币时代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采用嵌入式智能节点机制,在多种支付平台和支付方案消费场景下实现消费信贷。第三是智慧。在建设数字银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客户形象识别系统,实现从“以客群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千家万户、千计万策、更好的服务和严格的风控,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简洁有效的最终体验。3.3科技促进客户业务增量3.1.1科技赋能金融业务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企业相结合,推动G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合法数字货币的优势之一是数据采集的实时性、真实性和一致性。将法定数字货币和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数据可以实时更新,G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处理和智能管理,提供更准确、更合适的前端服务,对中后台的运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G商业银行必须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现有业务的影响,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构建多层次的智能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丰富信用管理的维度;模拟合法数字货币发行后人工智能投资数据和物联网的全过程,用于反洗钱系统的人工智能培训。反洗钱系统可以与合法数字货币顺利对接。G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跨境结算,加强国内外联系。加拿大和新加坡央行的相关实证结果以及蚂蚁金融的成功经验表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时,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将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使用,因为它取决于法定货币和银行的良好声誉。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数字货币发行方的法律地位,建立以分行为基础的跨行交易结算渠道,加强境内外从事跨境交易结算业务的分行。积极建立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开展电子代码相关实验。G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国家战略,可优先对“一带一路”沿线分支机构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使数字货币能够首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新的跨境交易结算。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民币在本地区的可接受性,拓展G商业银行在本地区的相关业务;另一方面,也可为最终实现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的全球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积累经验。3.1.2智能合约与金融业务相融合重视发展智能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创造有竞争力的支付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外支付平台的出现,支付宝和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易的重要工具。在电子货币的竞争中,G商业银行处于劣势。中央银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重组当前电子支付行业的一个机会。由于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关系,在基于合法数字货币的新型支付结算系统中具有优势。不仅发挥货币和商业银行账户安全的法律作用,还必须使用合法的数字货币,扩大消费金融的市场份额。如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支付平台,吸引消费者体验更好的消费场景和丰富的应用,智能合约的设计尤为重要。智能节点是用来报告、验证或执行节点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除了降低相关合约的成本外,其优点是整个网络可以知道一系列以数字形式确定的承诺,从而提高执行的透明度和效率。基于合法数字货币技术的智能合约在商业银行总账分销商中的重要性在于,G商业银行可以设计智能合约,简化物联网上长期而复杂的供应链内容。G商业银行客户也可以使用智能合约来跟踪和控制产品物流过程。其他业务。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合约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对此,G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规划,通过智能、透明、高效、安全的合同,丰富客户应用场景,吸引消费者使用组合的商业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电子货币。挖掘数字人民币的综合效益,G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支付链将收集大规模、高质量的客户和交易数据。将数字钱包引入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将这些数据转化为高质量数据的同时,成为数字业务的核心资产,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数据仓库。G商业银行应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数字钱包体系,加强商业银行信用卡等平台移动银行业务的研究、开发和建设,包括个人“存、汇、付”数字钱包。多层次开放数字钱包,开发独特功能,优化数字钱包业务处理、查询、管理等服务,全面提升数字钱包服务潜力,实现流量汇聚。在此基础上,G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强对潜在降水数据的清理、整合和分析,规范精准营销的基础,提供精准服务,利用流量和数据,推动“用户”数字钱包向零售商业银行“交换转化”,通过形成使用习惯,形成路径依赖和转化,从“流量”到“留存”,加快释放数字人民币推广带来的“外溢”效应,带动零售业务拓客、活客和黏客,实现全量客户的经营和发展。3.1.3实现全量客户覆盖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G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数字金融生态系统。为大量个体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依靠数字化实现精准营销、智能风控和良好体验。因此,零售业的升级和壮大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电子金融服务业转向了战略、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产品创新、营销渠道、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由数字金融,关注“客户第一次经历”为了促进产品创新,G商业银行必须使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集群技术,实现他们自己的数据和数据之间的互联与5G的基本驱动力。装配与数据协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基础信息与体验导向,加速产品创新,实现金融产品与生活场景的无缝融合,开发生产线,满足利率市场化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需求,考虑到便利性、专业性和包容性。G银行需要挖掘外部数据,丰富数据库,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建立实时、动态的客户数据控制系统,实现综合分析。多部门客户数据的聚类、划分和分类;积极营销,精准定位,智能支付,完善智能管理,精准平台,实现全渠道精准营销。3.4完善风险控制体系G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大数据构建监管机制的方法从而弥补监管机制空白,同时构造境内交易者跨境交易的监管机制从而规范跨境监管。通过制定这两点对策相信可以有效防范监管层面的风险。3.2.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G商业银行风控相关部门要运用法律规范人民币数字化流程,同时要充分结合大数据构建监管机制。首先,G商业银行要在当地的法律条款上规定发行流程的基础上,要针对数字货币在每一个流通的过程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进一步细化软硬件设备与保密措施的标准监管细节。例如,为了防止违法的数字人民币在市场流通,G商业银行必须用法律条款说明除国家授权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机构,其余任何渠道发行的数字货币都包括在违法行为之内。其次,G商业银行监管部门要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人民币动态监管。例如,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数字人民币的流动进行密切监控并进行有序的动态跟踪,把风险出现的概率最小化。3.2.2快速识别异常交易洗钱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银行体系,因此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工作被认为是一个基于KYC的检查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测试、检查等一系列功能。第一,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合法数字人民币,全面监控货币交易过程,G商业银行可以记录每一笔货币交易,有效解决了目前洗钱活动链条繁杂隐秘,需要大量人工进行甄别的问题。第二,加强G商业银行对洗钱活动的干预和效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责任,虽然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一经认定某账户法定数字人民币用于洗钱,央行则可以暂停该部分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功能,增强对潜在洗钱活动进行干预的能力。实现基于分组链的跨境支付,平均每笔交易3-6秒。第三,提高反洗钱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智能化。通过设计智能合约提高洗钱活动的处理和执行效率,及时解决处理问题。同时,基于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大数据和智能合约功能,G商业银行通过智能技术对法定数字人民币产生的大数据进行不断的训练和研究。可以利用洗钱活动的最新行为特征及时更新智能合约,从而提高反洗钱系统的自学习能力。3.2.3精准监控资金用途数字人民币具有的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诉模式,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分5类。第4类个人钱包是拿手机号就可以开立,第4种钱包就是匿名性质的,但第4种钱包的余额和支付限额都有控制。以最低限度的来保障相对应的最低限度的身份识别,只需要提供手机号就可以开立一个私人钱包,数字人民币就能满足公众对于小额匿名的需求。同时对于大额的资金,G商业银行要求数字钱包必须实名支付。实名认证之后才能够升级数字钱包。比如,第4类钱包升3类钱包,就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