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2024-2025学年高三9月月考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全卷共两大题35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晰。2.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干脆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DNA的多样性均与其单体的排列依次以及自身的空间结构有关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他们功能出现差异的缘由是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愿定是糖类、脂肪、固醇D.在T2噬菌体中由A、G、C、T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依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蛋白质和DNA的多样性均与单体的排列依次有关,但DNA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无关,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但葡萄糖在数量上和连接方式上(结构上)不同,所以它们的功能出现差异,B错误;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小分子有机物不愿定是糖类、脂肪、固醇,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C正确;D、T2噬菌体是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T2噬菌体中由A、G、C、T四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只有四种,D错误。故选C。2.农谚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无机盐在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作物从外界吸取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B.农作物中的无机盐离子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行使生物学功能C.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D.活性蛋白失去结合水后会变更空间结构,重新得到结合水后不能复原其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困难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整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DNA和RNA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含有磷元素,故农作物从外界吸取的磷酸盐可用于细胞内合成DNA和RNA,A正确;B、无机盐离子具有多种作用,如无机盐可参加构成细胞结构,不愿定溶解在水中才能行使生物学功能,B错误;C、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变更,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C正确;D、蛋白质失活后,其活性不能复原,D正确。故选B。3.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其中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关于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苯丙氨酸、丙氨酸和半胱氨酸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0和5C.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至少须要5种tRNA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削减了74【答案】B【解析】【分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含有一个二硫键(—S—S—),所以水解产物中有2个半胱氨酸。题中每个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所以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组成。依据C原子守恒,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C,可知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2个半胱氨酸、1个苯丙氨酸和1个亮氨酸,4个氨基酸共含有8个氧原子,共含有7×2+11+13=38个氢原子。【详解】A、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含有一个二硫键(—S—S—),所以水解产物中有2个半胱氨酸,题中每个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所以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组成。依据C原子守恒,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C,可知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错误;B、由A可知,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2个半胱氨酸、1个苯丙氨酸和1个亮氨酸,4个氨基酸共含有8个氧原子,共含有7×2+11+13=38个氢原子,该多肽形成过程脱去3分子水,形成1个二硫键,所以多肽中氧为8-3=5,多肽中氢为38-6-2=30,B正确;C、该多肽中由3种氨基酸组成,形成过程至少须要3种tRNA,C正确;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时脱去3分子水和2个氢,削减18×3+2=56,D错误。故选B。4.脂蛋白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别大分子,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袱,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可以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下图是脂蛋白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水分子,在细胞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形式B.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蛋白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C.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于氢含量比糖高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淌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须要水的参加。(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需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输养分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详解】A、脂蛋白核心是疏水的尾部构成的,所以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脂质,A错误;B、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肪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脂蛋白不能用苏丹Ⅲ染色,B错误;C、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在水--空气界面上头部向下,尾部在空气中,铺成单分子层,C正确;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不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C。5.已知①酶、②抗体、③激素、④糖原、⑤脂肪、⑥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①②③发挥作用后都将被灭活C.①②④⑥都是生物大分子 D.④⑤⑥都是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核苷酸、单糖,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单体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因此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详解】A、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②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③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蛋白质或多肽等,A错误;B、②抗体都是蛋白质,其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细胞团或沉淀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③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引起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变更,而后激素被灭活,这也是机体内激素须要源源不断产生的缘由;①酶是催化剂,发挥作用后可以重复利用,不会被灭活,B错误;C、生物大分子是由很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多糖是由葡萄糖连接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氨基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核酸是核苷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糖原是多糖,故①②④⑥都是生物大分子,C正确;D、④糖原是人体细胞内的储能物质,⑤脂肪是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⑥核酸分为DNA和RNA,在人体中DNA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RNA是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故核酸不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C。

6.下列结构中不含糖类的是()A.细胞膜 B.核糖体 C.中心体 D.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中心体是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空间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四周物质组成,每个中心粒包含由蛋白质构成的若干组管状结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故细胞膜含有糖类,A错误;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含有核糖,核糖属于单糖,B错误;C、中心体由两个空间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四周物质组成,每个中心粒包含由蛋白质构成的若干组管状结构;故中心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没有糖,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含有脱氧核糖,脱氧核糖属于单糖,D错误。故选C。7.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以碳链为骨架B.研发针对FtsZ蛋白的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C.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D.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FtsZ蛋白不具备确定的空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FtsZ蛋白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详解】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是蛋白质,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B、FtsZ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为了防止研发出的FtsZ蛋白抑制剂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有抑制作用,所以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B正确;C、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通过抑制该蛋白的合成或破坏其空间结构从而抑制细菌二分裂,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C正确;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其蛋白质也有确定的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结构中均可以发生A-U配对现象B.a、b、d上进行的生理活动都主要由c供应能量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黑藻细胞不都具有的结构是aD.a、c、d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由图中结构体现的特点可知,a是叶绿体,b是核糖体,c是线粒体,d是植物细胞中的液泡。【详解】A、四种结构中均可以发生A-U配对现象发生在转录和翻译过程,液泡中不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B、d中发生渗透失水和吸水过程,该过程不须要线粒体供应能量,B错误;C、a是叶绿体,黑藻细胞有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C正确;D、d是液泡,是单层膜结构,D错误。故选C。9.酵母菌API蛋白是一种进入液泡后才能成熟的蛋白质,其进入液泡有两种途径。途径甲是在饥饿条件下,形成较大的双层膜包被的自噬小泡,自噬小泡携带着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质与液泡膜融合,以单层膜泡进入液泡;途径乙是在养分足够条件下,形成体积较小的Cvt小泡,该小泡仅特异性地携带API与液泡膜融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噬小泡的内膜与液泡膜融合后,API进入液泡B.苍老的线粒体可通过类似途径甲的过程进入液泡C.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动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D.酵母菌的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结构和功能相像【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①分布:主要存在动物细胞中;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④成分:内含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液泡:①分布:存在植物细胞中(根尖分生区没有大液泡);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调整细胞内的渗透压,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间坚挺;④成分:液泡内为细胞液,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色素(非光合色素)。【详解】A、自噬小泡携带着API蛋白及部分其他物质与液泡膜融合,以单层膜泡进入液泡,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液泡膜融合后,API进入液泡,A错误;B、途径甲是在饥饿条件下发生的,苍老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二、三阶段的代谢实力较弱,饥饿条件下为了更高效利用细胞内物质,可通过类似途径甲的过程进入液泡,B正确;C、细胞骨架不仅能够作为细胞支架,还参加细胞器转运、细胞分裂、细胞运动等,自噬小泡和Cvt小泡的移动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D、自噬小泡进入液泡,类似于动物细胞的自噬小泡和溶酶体融合,酵母菌的液泡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结构和功能相像,D正确。故选A。10.人体细胞内的运输系统是一个特别精密而又困难的系统。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甲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囊泡的运输机制。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一旦失控,会引起很多疾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质甲可能是性激素,该运输过程须要ATP干脆供应能量B.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C.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识别与结合依靠细胞内的膜上所含多糖的种类D.包被蛋白无法脱落将阻碍囊泡迁移导致囊泡运输失控【答案】D【解析】【分析】内质网的功能:蛋白质加工及脂质的合成。高尔基体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还参加细胞壁的形成。【详解】A、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不须要高尔基体的参加,A错误;B、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囊泡,说明膜具有确定的流淌性,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错误;C、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识别与结合依靠细胞内的膜上所含的受体蛋白,C错误;D、分析图示,包被蛋白脱落有利于囊泡迁移,所以包被蛋白无法脱落将阻碍囊泡迁移导致囊泡运输失控,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B.可用18O代替3H标记亮氨酸来探究消化酶的形成过程经过的细胞结构C.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D.颤蓝细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酵母菌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分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没有困难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细胞核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细胞质,A错误;B、3H具有放射性,而18O不具有放射性,无法依据元素的放射性进行合成途径的追踪,B错误;C、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C正确;D、颤蓝细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酵母菌相同,均为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有几项是正确的()①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附着分解葡萄糖的酶②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③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④原核细胞的拟核中的DNA不能和蛋白质结合⑤利用人鼠细胞融合试验探讨细胞膜流淌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1 B.2 C.3 D.4【答案】B【解析】【分析】1、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有关。2、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生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亲密相关。3、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详解】①线粒体不能将葡萄糖分解,葡萄糖须要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①错误;②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以及核膜构成生物膜系统,它们都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功能,②正确;③淀粉属于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在植物细胞中,淀粉可以作为储能物质,③正确;④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DNA袒露存在,不含染色体(质),但是其DNA会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发生复制,DNA分子复制时,DNA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④错误;⑤利用人鼠细胞融合试验探讨细胞膜流淌性的过程中运用了荧光标记法,⑤错误;故选B。13.跨膜蛋白是一类贯穿生物膜两侧的蛋白质。生物膜中存在多种跨膜蛋白,其功能往往与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载体通常是跨膜蛋白,运输物质时其结构会发生变更B.受体都是跨膜蛋白,能将细胞外信号分子传入细胞内C.离子通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发挥作用时不与所运输的物质结合D.Na+-K+泵是跨膜蛋白,既有运输功能,同时也有ATP酶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通道蛋白主要依据物质的大小和电荷等进行辨别,不须要与物质结合;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溶质分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都发生自身构象的变更。【详解】A、载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可以帮助物质进出细胞,运输物质时期结构会发生变更,A正确;B、受体通常分布在膜表面而非跨膜蛋白,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可变更细胞的生理状态,不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B错误;C、离子通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态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相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被转运物质不须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正确;D、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D正确。故选B。14.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而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需通过与H+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大于线粒体外膜B.丙酮酸穿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帮助扩散C.H+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变更线粒体内膜对H+的运输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帮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须要载体;不须要消耗能量。②帮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须要载体参加;不须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须要载体;须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袱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解】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上附着有多种酶,因此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大于线粒体外膜,A正确;B、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消耗氢离子的梯度势能,因此为主动运输,B错误;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须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D、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活,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须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速率会降低,D正确。故选B。1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甲组)和2mol•L-1的蔗糖溶液(乙组)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视察细胞的质壁分别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更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曲线AC和AD走势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B.通常能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也可发生转录、翻译和DNA复制C.甲组的细胞液浓度最终与所处溶液浓度相同D.120s的时候乙二醇起先进入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2mol•L-1的乙二醇溶液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复原,说明先发生质壁分别后复原;2mol•L-1的蔗糖溶液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发生质壁分别。【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AC和AD走势不同是因为乙二醇能够穿过细胞膜而蔗糖不能,故曲线AC和AD走势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B、通常能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是成熟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分裂,故不会有DNA复制,高度分化的细胞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B错误;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且细胞壁的限制,甲组的细胞液浓度最终与所处溶液浓度不愿定相同,C错误;D、120s之前乙二醇就已经起先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A。16.某人利用某α-淀粉酶与淀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反应完全后运用某种方法检测葡萄糖含量,试验结果(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56温度/℃102540557085葡萄糖相对含量0.1700.8490.9221.2711.3830.450A.试验组1和6的葡萄糖相对含量较低,缘由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更B.该试验的六组试验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这样的试验叫做相互比照试验C.依据表中数据分析,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55~70℃之间D.该试验可通过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含量,颜色变更深浅程度代表葡萄糖的相对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酶的催化须要相宜的温度和pH值。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其活性都降低。【详解】A、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试验组1的低温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更,A错误;B、该试验是利用某α-淀粉酶与淀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六组试验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不同组别之间形成比照,都是试验组,属于相互比照(对比试验),B正确;C、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其活性都降低。结合表格可知,在试验温度范围内,70℃时葡萄糖的相对含量最高,故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55~85℃之间,C错误;D、麦芽糖水解后产物是葡萄糖,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和葡萄糖,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含量,D错误。故选B。17.下图中c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温度上升,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增多B.在位点1、2所对应的温度时,酶活性相同C.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与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相同D.底物分子的浓度与温度均可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分子从常态变为简洁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须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由曲线a可知,随着温度上升,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变,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由曲线c可知,在位点1、2所对应的温度时,酶活性相同,B正确;C、温度通过给底物分子供应能量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而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两者的作用机理不相同,C错误;D、底物分子的浓度与温度均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底物分子的浓度不影响酶活性,D错误。故选B。18.呼吸熵(RQ)是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与吸取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下表为不同能源物质在完全氧化分解时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能源物质糖类蛋白质油脂呼吸熵(RQ)1.000.800.71A.人体在猛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进行,RQ可能大于1B.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种子,若其RQ=0.8,则此时呼吸的底物确定是蛋白质C.油脂的RQ低于糖类,缘由是油脂中氢原子相对含量较高D.测得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的RQ=7/6,则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其次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动物细胞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RQ不行能大于1,A错误;B、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种子,RQ=0.8时可能以不同比例进行着以糖类、蛋白质和油脂为底物的有氧呼吸,B错误;C、油脂的RQ低于糖类,缘由是油脂中氢原子相对含量较高,呼吸作用须要的氧气更多,C正确;D、RQ=7/6,假设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6份,则消耗的氧气为6份,消耗的葡萄糖为1份,则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为7-6=1份,消耗的葡萄糖为0.5份,因此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2:1,D错误。故选C。19.探讨者设计了蓝细菌和酿酒酵母之间的人工光合内共生系统,让某种蓝细菌突变体进入酿酒酵母内,视察其转化成为叶绿体的全过程。试验结果显示,改造后的酿酒酵母在最佳光合作用生长条件下,能在无机碳培育基中繁殖15~20代。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DNA与蓝细菌DNA均为环状B.蓝细菌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该探讨为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供应了证据D.内共生的蓝细菌不能输出有机碳被酿酒酵母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分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困难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由题意知,叶绿体是由蓝细菌转化而来,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DNA是环状DNA。所以,叶绿体DNA与蓝细菌DNA均为环状,A正确;B、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光合作用所须要的酶,B正确;C、探讨者让某种蓝细菌突变体进入酿酒酵母内,设计了蓝细菌和酿酒酵母之间的人工光合内共生系统,且改造后的改造后的酿酒酵母在最佳光合作用生长条件下,能在无机碳培育基中繁殖15~20代,该探讨为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供应了证据,C正确;D、内共生的蓝细菌可以把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碳输出,供酿酒酵母利用,D错误。故选D。20.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动物试验发觉,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②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该过程无ATP的生成B.过程④将代谢物X消耗,避开代谢产物的积累,维持体内pH稳定C.呼吸链受损会导致有氧呼吸异样,代谢物X是乳酸或酒精D.过程⑤中酶B为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的分解,避开H2O2对细胞的毒害【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其次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其次阶段,发生在小鼠细胞中,丙酮酸分解只能产生乳酸,此过程并不能产生ATP,A正确;B、代谢物X为乳酸,过程④可以将其分解,避开了乳酸的大量积累,维持体内的pH稳定,B正确;C、在小鼠细胞中,丙酮酸无氧分解只能产生乳酸,C错误;D、酶B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所以酶B为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避开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毒害作用,D正确。故选C。21.蘿菜(俗称藤藤菜)可全水生也可陆生,陆生蘿菜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水生,科研小组在确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水生蘿菜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陆生蘿菜的光补偿点可能高于水生蘿菜B.若提高蘿菜生活环境中CO2浓度,陆生蘿菜的光饱和点不愿定提高C.将水生蘿菜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降低D.图中八个温度点,一昼夜中8小时间照的条件下均能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上升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最适温度不同,分别为18℃和26℃。【详解】A、陆生蘿菜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水生,达到光补偿点可能须要较强光照,因此陆生蘿菜的光补偿点可能高于水生蘿菜,A正确;B、陆生蘿菜的叶绿素含量低,利用CO2的实力可能有限,若提高环境中CO2浓度,其光饱和点不愿定提高,B正确;C、光补偿点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将水生蘿菜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呼吸作用速率上升,故光补偿点较大,C错误;D、推断植物是否生长,须要计算一昼夜中是否存在有机物的积累,左图是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用相应温度下净光合速率乘以8小时,所得数据与24-8=16小时的呼吸消耗总量比较,若8小时的净光合积累量大于16小时的呼吸消耗的总量,则可正常生长,经计算可知,图中八个温度点,一昼夜中8小时间照的条件下均存在有机物的积累,故均能生长,D正确。故选C。22.室内栽培绿萝能够有效清除甲醛污染。为探讨其作用机制,科学家首先探讨在密闭环境下绿萝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测定环境中的CO2浓度变更,结果如图甲所示;而后将用特别方法处理的甲醛通入密闭环境,探讨绿萝处理甲醛的途径。图乙所示为光合作用和甲醛代谢的相关过程(其中HCHO为甲醛,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d时间内完全光照组植株固定CO2的速率是(b-c)/dppm/sB.弱光照组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可扩散至线粒体和细胞外C.可接受同位素示踪法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D.推想绿萝细胞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叶绿体基质【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吸取CO2,密闭容器的CO2量削减,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容器的CO2量不变。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容器的CO2量增加。黑暗组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d时间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为(a-b)。完全光照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吸取的二氧化碳量为b-c。【详解】A、依据图甲可知,d时间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量为(a-b),净光合作用吸取的二氧化碳量为b-c,d时间内完全光照组植株的固定CO2的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a-b)/d+(b-c)/d=(a-c)/dppm/s,A错误;B、弱光组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变更,推想常春藤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由于植株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弱光照组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其叶绿体产生的O₂可扩散至线粒体和细胞外,B正确;C、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或稀有稳定元素作为示踪剂,对探讨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故可接受同位素示踪法探讨碳元素转移路径,例如¹⁴C,C正确;D、据图乙可知,循环①的名称是卡尔文循环,x代表五碳糖,由图可知,同化甲醛(HCHO)的场所应是叶绿体基质,D正确。故选A。23.图Ⅰ所示为科研人员设计的“探讨光强度对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的试验装置。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0.5%BTB溶液(BTB溶液是酸碱指示剂,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图Ⅱ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探讨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的密闭容器中,探讨光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试验经过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60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更,预料2号、5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黄色与蓝色B.图Ⅱ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气孔大量关闭后ATP的合成速率将降低C.图Ⅱ所示箭头为燥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淌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关闭,推想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别复原状态D.据图Ⅲ分析,X代表CO2,在1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112mL。【答案】A【解析】【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2、题图分析:据图分析,图Ⅰ中,该试验主要是探究探讨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BTB溶液的颜色变更。图Ⅱ中,表示绿色植物气孔的结构图,图示细胞中水分流淌的总方向可以推断这时气孔部分关闭。图Ⅲ中,A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表示光补偿点。【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BTB溶液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并且距离荧光灯60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更,说明此时刚好光合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为光补偿点。2号试管距离较远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溶液呈酸性,而变黄色;而5号试管由于距离较近光强度大,光合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消耗二氧化碳溶液呈碱性而变蓝色,A正确;B、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图2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全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气孔大量关闭后,二氧化碳吸取削减,暗反应减慢,消耗ATP削减,因而产生的ATP也削减,B错误;C、依据图示细胞中水分流淌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关闭,推想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别状态,C错误;D、据图Ⅲ分析,在无光条件下,A点对应值应为呼吸作用强度,X若是气体吸取量的话,X应代表O2,D错误。故选A。24.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试验小组探讨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见如表。下列关于试验组的叙述,错误的是()分组细胞特征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吞噬细菌效率比照组均呈球形59.20%4.61%试验组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9.57%18.64%A.细胞的形态变更是遗传物质变更引起的B.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C.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溶酶体增多有关D.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一般不再复原成球形【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状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详解】A、细胞的形态变更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更,A错误;B、细胞分裂过程核DNA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支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B正确;C、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消化酶,可分解进入细胞的细菌,因此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C正确;D、细胞分化具有不行逆性,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不会复原成球形,D正确。故选A。

25.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变更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探讨发觉,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CDK蛋白可激活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B.P27蛋白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C.敲除P27基因可能引发细胞癌变D.P27基因表达能促进细胞的增殖【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敲除小鼠的P27基因,基因敲除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P27基因可限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变更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说明CDK蛋白与间期DNA复制有关。【详解】A、CDK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DK蛋白对其不起作用,A错误;B、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变更其构象,使CDK蛋白活性丢失,所以P27蛋白不是CDK蛋白的活化因子,B错误;C、敲除P27基因后小鼠的体型和一些器官的体积均大于正常小鼠,说明P27基因可限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该基因缺失后,可能会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从而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D、P27基因表达形成的P27蛋白可以插入到CDK蛋白中变更其构象,使细胞周期停滞于DNA复制前,细胞停止分裂,所以P27基因表达能抑制细胞的增殖,D错误。故选C。26.下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I为DNA酶,能够切割DNA形成片段;酶II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酶I、酶II的出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细胞凋亡是通过信息沟通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实现的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酶I能切割DNA分子而酶II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确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确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被称为编程序死亡。2、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反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详解】A、酶I、酶II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出现并执行相应功能,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由图可知,凋亡诱导因子与受体结合进而启动相应凋亡基因的表达,这说明细胞凋亡是通过信息沟通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实现的,B正确;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的流淌性,C错误;D、酶I能切割DNA分子而酶II不能,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正确。故选C。27.某同学对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视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细胞甲是次级精母细胞,可处于图2中类型d的细胞所处的时期B.图1中的细胞乙和丙可处于图2中类型b的细胞所处的时期C.图2中类型c的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和n对同源染色体D.着丝粒分裂不仅能导致图2中b转变为a,还能使d转变为c【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细胞甲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为精原细胞。图2中类型a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类型c的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体细胞;类型d的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中期;类型e的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1中细胞甲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表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图1中的细胞乙和丙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2,可处于图2中类型b的细胞所处的时期,B正确;C、图2中类型c的细胞若表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则其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着丝粒分裂不仅能导致图2中b转变为a,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还能使d转变为c,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28.将某雄性动物(2N=8,核DNA用15N充分标记)的细胞置于一般培育基中培育。取其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视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④个不同的位置(箭头表示移动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阶段,这两条染色体中含15N的DNA单链可能共有2条B.①→②阶段和③→④阶段可能都发生了基因重组C.荧光点从③向④移动过程中,细胞发生了着丝粒分裂D.该细胞经两次分裂后得到每个子代细胞都只能看到一个荧光点【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由分散的位置①,集中到位置②,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着丝粒由位置②移动到位置③,着丝粒排列在赤道的两侧,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着丝粒从位置③向位置④转移,同源染色体发生分别。【详解】A、图中染色体着丝粒位置由分散的位置①,集中到位置②,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DNA完成了复制。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这两条染色体中含15N的DNA单链可能共有2条,A正确;B、①→②阶段同源染色体完成了复制和联会,在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片段交换会造成基因重组。③→④阶段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造成基因重组,B正确;C、着丝粒从位置③向位置④转移,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别,不发生着丝粒分裂,C错误;D、分别被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的这两条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经复制、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该细胞经两次分裂后得到的每个子代细胞中分别含有这个四分体中的一条单体,因此都只能看到一种颜色荧光点,D正确。故选C。29.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的某个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依次形成三种不同时期的细胞,其着丝粒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甲和丙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相同C.乙细胞可能含有甲细胞一半的细胞质D.丙细胞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为次级卵母细胞,丙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详解】A、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粒数目,甲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A错误;B、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初级卵母细胞,丙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甲和丙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都为2条,B正确;C、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初级卵母细胞,乙为次级卵母细胞,丙为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分裂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C错误;D、一个丙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即丙细胞只能产生一种配子,D错误。故选B。30.探讨表明,尿苷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苍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干细胞苍老后细胞体积、细胞核体积都变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组织再生修复可能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修复有关,端粒是DNA—RNA复合物C.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可在动物的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中检测到放射性D.尿苷能延缓干细胞苍老,可能与其能阻挡自由基攻击蛋白质、DNA、磷脂等生物大分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苍老细胞的特征有:①细胞内水分削减,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细胞膜通透性功能变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苍老渐渐累积;④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干细胞苍老后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B、组织再生修复可能与组织细胞染色体两端的端粒修复有关,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别的DNA—蛋白质复合体,B错误;C、尿苷是合成RNA的成分,细胞内凡是有RNA的地方就有尿苷,故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可在动物的线粒体、细胞核、核糖体、细胞质基质中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磷脂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55分)31.图甲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⑩代表细胞中的不同结构,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三种细器。请据图作答:(1)为了获得甲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一般先接受_________法破坏细胞膜获得匀浆,再接受_________法可分别得到这些细胞器。(2)探讨人员在探究乙图细胞器的功能时,将3H标记的亮氨酸作为培育液的成分之一培育胰腺腺泡细胞,以探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若原料中只有亮氨酸氨基部位的H被标记时,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追踪蛋白质的目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甲⑤中的成分中,_________在执行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物质主要与细胞膜的_________功能有关。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当涨破的红细胞将内容物释放之后,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吸水涨破②.差速离心(2)①.能②.氨基酸的氨基含有两个氢(-NH2),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氨基中被标记的3H只有部分参加H2O的形成,氨基上其余的氢照旧带有放射性,因此蛋白质有放射性能被追踪(3)①.磷脂分子或磷脂双分子层②.信息沟通③.细胞膜具有流淌性【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确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袱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袱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2、题图分析:图甲是某高等生物细胞结构图,其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细胞核,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⑧是核孔,⑨是细胞质,⑩是溶酶体。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高尔基体。【小问1详解】利用动物细胞吸水涨破的方法先破坏细胞膜,然后接受差速离心法分别不同大小的细胞器。【小问2详解】由于氨基酸的氨基(-NH2)含有两个氢,亮氨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氨基中被标记的3H只有部分参加H2O的形成,氨基上其余的氢照旧带有放射性,因此蛋白质有放射性能被追踪。【小问3详解】细胞膜撕系统的边界,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成分中,磷脂双分子层在执行屏障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构成糖蛋白,主要与细胞膜的信息沟通功能有关。涨破的细胞膜又重新封闭起来的过程依靠于膜分子的运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淌性。32.碱法嫩化是一种传统的牛肉嫩化工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在炖煮牛肉中加入纯碱来提高牛肉嫩度的做法。为了探究牛肉嫩化的最佳条件,某探讨小组进行了如下试验(剪切力越小,牛肉嫩度越高;Na2CO3溶液用自来水配制):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不同浓度Na2CO3溶液对牛肉pH及剪切力的影响Na₂CO₃浓度/(mol·L⁻¹)pH剪切力/kg05.55±0.0015.00±0.470.256.10±0.0214.36±0.270.306.30±0.0112.82±0.360.356.43±0.019.31±0.370.406.81±0.008.63±0.40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验设计图中,横线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从上表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处理所用的Na2CO3溶液浓度与牛肉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2)为了解碱法嫩化的原理,试验小组同学查阅了相关文献,并统计出如下结果:

依据图2、图3的结果,推想碱法嫩化的原理是Na2CO3通过_________________而提高肌肉嫩度,以达到嫩化目的;该探讨小组中一位同学据此对试验设计提出改进方案,认为不应当用鲜嫩M9和牛牛排,而应当用_________更高的老牛肉进行试验,以视察到更明显的嫩化效果。(3)利用生姜对牛肉进行腌制也可以起到确定的嫩化效果。该探讨小组中一位同学想到:可以将生姜蛋白酶(最适pH=6.5;pH>8时失活)和0.4mol/LNa2CO3(pH≈12)溶液共同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嫩化效果,但随即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而同组另一位同学认为这种想法可行,他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等量自来水②.在确定浓度范围内,Na2CO3溶液浓度越高,牛肉嫩度越高(2)①.提高肌肉中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降低胶原蛋白质量分数②.胶原蛋白质量分数或剪切力(3)①.过碱会使生姜蛋白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②.先用生姜蛋白酶处理,再用Na2CO3溶液处理【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和顺: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小问1详解】依据试验设计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空白比照组应运用等量自来水处理,故横线处的处理方式为等量自来水处理;依据表格的数据,随着Na2CO3浓度上升,牛肉剪切力降低,因此嫩度上升。【小问2详解】依据表数据、图2和图3的数据,随着Na2CO3浓度上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上升,胶原蛋白含量下降,牛肉剪切力降低,提示嫩度上升,因此Na2CO3可能通过提高肌肉中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降低胶原蛋白含量,来提高肌肉嫩度。因此胶原蛋白含量与牛肉嫩度呈负相关,老牛肉的胶原蛋白含量更高。【小问3详解】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生姜蛋白酶的最适pH=6,pH大于8时失活,0.4mol/LNa2CO3溶液pH大于8,会使生姜蛋白酶失活,不能同时运用;依据表格结果,不同浓度Na2CO3溶液可使牛肉pH维持在生姜蛋白酶的最适pH旁边,因此可以先用0.4mol/LNa2CO3溶液处理牛肉,使牛肉pH达到生姜蛋白酶的最适pH旁边,再运用生姜蛋白酶进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嫩化效果。也可以先用生姜蛋白酶进行处理,再用0.4mol/LNa2CO3溶液处理牛肉。33.依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问题。I.探讨发觉,细胞周期蛋白B3(CyclinB3)缺失小鼠体型和生理状态都比较正常,具有完整的卵泡和睾丸发育状况,但自然交配后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而雄性小鼠的发育和繁殖实力均正常。为进一步揭示CyclinB3的功能,探讨者对正常雌鼠(2n=40)与CyclinB3缺失雌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雌鼠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在核遗传物质减半的缘由是__________,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意义是___________。(2)由图分析可知,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形成了正常的纺锤体,但未排出第一极体,表明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被阻滞于MⅠ中期。推想细胞周期蛋白B3的功能是可以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同源染色体分别。(3)探讨发觉,CyclinB3缺失的卵母细胞在受精后可以绕过减数分裂Ⅰ后期而进行减数分裂Ⅱ,发生______分别,在排出其次极体后会发育为早期胚胎,但全部胚胎在着床后会死亡。Ⅱ.图1为某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为该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含量变更关系曲线图。(4)图1中的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5)图1中的细胞乙、丙图分别对应图2_____________段。对应的M值应为_______。【答案】(1)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②.产生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为受精卵供应足够的养分物质(2)促进(3)姐妹染色单体(4)初级精母细胞(5)①.de、de②.1/2【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小鼠相比,Cyclin B3缺失小鼠的同源染色体不能分别,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小问1详解】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核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导致形成的子细胞中核DNA和染色体均减半,故雌鼠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在核遗传物质减半的缘由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其意义是产生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为受精卵供应足够的养分物质,有利于卵裂的正常进行。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与正常小鼠相比,CyclinB3缺失小鼠的同源染色体不能分别,减数其次次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进行,细胞停滞在MⅠ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此可推想CyclinB3的功能是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别。【小问3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