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_第1页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_第2页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_第3页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_第4页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及实施方略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施方略目录1

核心素养的内涵2

课程结构的调整

3

实施指导的强化

以反映科学课程全面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统领本次修订。基于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及学段特征,确定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制订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引领育人方式的转变和考试评价的改革课程内容13个

学科核心概念+4个跨学科概念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标准所有方面3课程实施附录课程理

念课程目

标学业质

量课程性质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学业要求内容要求教学提示(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依据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内容特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课程提出的要求相关教育研究: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分析国际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我国科学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分析对科学家、科技哲学专家、科学教育专家、教研员、科学教师等的访谈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4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依据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内容特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课程提出的要求相关教育研究: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分析国际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我国科学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分析对科学家、科技哲学专家、科学教育专家、教研员、科学教师等的访谈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一种认知的方式科学知识是基于证据的科学知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创造性在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影响着科学家看待数据的方式……

5一系列方法/过程观察测量估算推断预测分类假设实验总结知识体系事实定义概念理论定律科学是(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依据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内容特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课程提出的要求相关教育研究: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分析国际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我国科学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分析对科学家、科技哲学专家、科学教育专家、教研员、科学教师等的访谈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一、核心素养的内涵6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内容特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课程提出的要求相关教育研究:国际科学教育趋势分析国际科学相关课程标准和教材比较我国科学教育相关政策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分析对科学家、科技哲学专家、科学教育专家、教研员、科学教师等的访谈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过程:科学性、政策性素养内容:时代性、综合性学生特点:基础性、发展性(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依据一、核心素养的内涵7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

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

变化的认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探究实践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

关系的认识方式:•

模型建构•

推理论证•

创新思维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探究实践

科学思维科学观念态度责任8态度责任是学生基于对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在探究实践的支撑下,通过科学思维内化而形成的必备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思维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维方式,而且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科学观念是科学课程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其他素养形成的基础探究实践是学生形成其他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关键能力(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实践2各责核任心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一、核心素养的内涵3的定位41集中体现态度9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体现科学得以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探究实践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观念、磨砺科学思维构成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科学特质,是科学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表现,居于突出的位置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品格、能力外显的途径概念形成的工具科学观念建立的工具10科学观念具体观念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等科学本质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等观念应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模型建构模型理解、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创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法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自主学习能力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

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态度责任科学态度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质疑创新、合作分享社会责任人地协调、健康生活、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家国情怀11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如对科学知识的可验证性、相对性、暂时性的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2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观念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如对物质、能量、结构、功能、变化的认识科学观念的应用凝聚着科学思想的精华,

凸显科学事实的规律性具有自上而下的指导性作用,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基本框架为理论和实践活动奠定思想框架和行动准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观念科学观念的育人价值13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有助于形成科学观念,

是形成科学观念的关键育人价值贯穿于探究实践中,提升学生探究实践的效果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思维模型建构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推理论证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14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内涵学生根据研究问题和情境,在抽象和概括客观事物基础上,构建易于

研究的、

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的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和科学概念的过程。模型理解能力理解模型的要素与结构,

运用模型解释、解决问题。模型建构能力确定本质要素的结构、功能、关系,形成与真实系统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模型。15从已知的科学命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或思维形式,是需要运用多种高水平认知的复杂活动过程。包括:•

逻辑上的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控制变量、组合推理、概率推理、相关推理、因果推理等推理形式科学论证面对问题,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解释说明,

提出自己的论点,反思自己和他人论点的不足并提出质疑的高级思维能力。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思维具有推理论证能力的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演绎、

类比、分析、综合、比

较、分类、控制变量等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或问题解决,能够正确建立

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提出合理见解。科学推理整体表现推理论证16创新思维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

,增强科学兴趣、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新课标中表述:“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知识学习、科学问题解决和科学创造活动中,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颖、独特且有价值地(或恰当地)

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17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

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

,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18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实践 有助于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与外化,实现学生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01

了解科学现象、测量有关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02建立、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03获得科学思维材料的有效途径探究实践的育人价值19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1)聚焦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2)通常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3)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4)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或制造相关产品科学探究能力(1)提出科学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4)搜集证据(5)分析证据(6)得出结论(7)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8)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实践20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方案选择学习策略收集证据

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实施计划检验作品监控学习过程表达交流

反思评价改进完善

发布成果

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第一阶段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工程实践过程:

明确问题自主学习过程:

确定学习目标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实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四阶段21态度责任是学生基于对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在探究实践的支撑下,通过科学思维内化而形成的必备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课程中的集中体现•

我国对学生科学态度现状调查的研究数据也显示,学生充分认同科学对于社会的重要价值,但对科学相关的职业期待较低。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态度责任•PISA2015结果显示,我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占比仅为16.8%。科学

态度社会

责任22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应用科学原理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源动力,促进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培养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意识态度责任的育人价值010223(1)探究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与实践。(2)实事求是:有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严谨求实。(3)追求创新: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4)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

乐于分享。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个体对科学对象、科学现象、科学过程、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研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态度责任24(1)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践行科学的生活方式。(2)人地协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的责任感。(3)价值判断: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4)道德规范:在进行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时,能遵循人们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规范,遵守科学与技术使用中的公共规范、法

律法规和伦理道德。(5)家国情怀: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社会责任是(基于)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能力。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态度责任社会责任25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价值判断人地协调道德规范家国情怀创新思维模型建构推理论证推理论证质疑创新探究实践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探究兴趣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的

信息意识健康生活人地协调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合作分享

人地协调探究实践探究实践技术与工程

实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一、核心素养的内涵26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初中物理观念化学观念生命观念高中

物理观念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生命观念初中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思维高中

科学思维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思维初中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与实践探究实践高中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初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态度责任高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与理科分科课程中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对接27三维目标的局限性:在实践中,易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割裂,表现为重知识,泛化能力,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实验稿)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稿)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聚焦和综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三)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目标2017一、核心素养的内涵20112022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200128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课程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实现总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连续性、进阶性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四)培养目标、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学段目标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层层

地目

人核心素养在不同学段的发展表现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基于学习进阶思想

科学课程标准按照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的分段

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科

学课程学段目标

努力做到

三适应和

两遵循

即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识经验和兴趣特点

遵循学习规律和学

科规律。(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进阶依据学生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学生兴趣的发展(直觉兴趣—操作兴趣—

因果兴趣—理论兴趣)学习方式的改变

(指导性学习—

引导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学生思维的发展(具象—抽象)一、核心素养的内涵305~6年级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时抽象思维能力还具有较大的经验特征,

涉及事物的内在结构、功

能、变化与相互关系等。3~4年级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阶段

,可以认识事物的

性能、作用、分类、条

件、原因、规律等。7~9年级涉及微观结构,能够从微观结构解释

事物的宏观性质和变

化,需要学生具有较

高的抽象思维能力。1~2年级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只能认识具

体事物的外部特征。进阶设计依据(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观念一、核心素养的内涵0不同年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31(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观念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不同年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1~2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只能认识具体事一、核心素养的内涵物的外部特征。3233不同年龄学生思维发展特点5~6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时抽象思维能力还具有较大的经验特征,涉及事物的内在结构、

能、

变化与相互关系等。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观念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式、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把握科学观念的本质特征教师在落实科学观念

学段目标时的路径引导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中逐步实现科学观念总目标(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观念认识学生在每个核心概念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路径,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不同学段学生在思维、学习方34模型建构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方式的改变1~2年级处于指导性学习阶段3~4年级可以达到引导性学习阶段5~6年级、

7~9年级可以达到自主性学习阶段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思维进阶设计依据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创新思维推理论证35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科学思维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以模型建构为例423136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知识经验的丰富方法的复杂性和系统性37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探究实践进阶设计依据具有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问题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学科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果的能力;初步具有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价、反思、改进的能力;具有初步构思、设计、实施、验证与改进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总结反思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具有简单交流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探究实践1~2年级一、核心素养的内涵5~6年级

?

!38(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态度责任

追求创新

合作分享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兴趣实事求是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

社会责任39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理论兴趣对丰富多彩的科学通过亲手操作获取现对探究科学现象对把具体的因果认识上升为一现象的自发兴趣象、观察过程的兴趣发生原因的兴趣套能有效地分析客观事物所进行的过程的理论结构,以及运

用该结构中的概念规律能动地

解决科学问题的兴趣

40以探究兴趣为例(五)学段目标的进阶设计——态度责任一、核心素养的内涵1~2

年级3~4年级5~6

年级7~9年级>>>二、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整体结构确定的原则提出4个跨学科概念,横向连接核心概念,强化整体性、系统性基于科学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体现育人为本凝练13个核心概念,突破学科领域界限,实现高度综合进阶设计内容要求,覆盖义务教育全学段,落实素养发展路径41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科学课程内容的困境学科间割裂化

科学知识脱离生活

凝炼科学大概念(核心概念),学科内碎片化学生素养难以发展

成为了科学教育领域众多学者关注的话题42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给学生呈现出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引导其深入理解少数非常具有解释力的大概念,帮助其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43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纵向结构化知识技能,

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横向结构化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实现对跨学科概念的学习和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技术与工程问题;•13个学科核心概念与4个跨学科核心概念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科学课程的横向内容结构(如图所示)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45•《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加强了综合性,减少了概念和知识点的数目;•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相比,核心概念由18个减少为13个,学习内容由75个减少为54个,知识点由207个减少为161个;•与《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比,知识点由234个减少为193个(如图所示)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46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1)基于前版课标,整合提炼,

保持继承性和稳定性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3.运动与相互作用

(2)机械运动与力

(3)电和磁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4)波(5)元素的循环和物质转化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主题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常见的化学反应主题1

常见的物质主题2

物质的结构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主题4

能与能源47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5.生命系统的构层次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成层次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和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6.生物体的稳态能量的转换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与调节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共同维持生命活动。7.生物与环境的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相互关系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们得以世代相传。8.生命的延续与化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

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进化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1)基于前版课标,整合提炼,

保持继承性和稳定性(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二、课程结构的调整48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5.生命系统的构层次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成层次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和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6.生物体的稳态能量的转换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与调节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共同维持生命活动。7.生物与环境的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相互关系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们得以世代相传。8.生命的延续与化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

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进化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1)基于前版课标,整合提炼,

保持继承性和稳定性(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二、课程结构的调整49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1)基于前版课标,整合提炼,

保持继承性和稳定性主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星空;太阳系与星际航行;银河系和宇宙;主题人类生存的地球地球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土壤地球上水体天气和气候;•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素养目标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和圈层结构人地协调关系2022(

1~9年级)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人类活动与环境2017(

10

12年级)2017(

1

6年级)2011(

7~9年级)50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2)突破学科领域界限,实现综合,凸显育人价值物质科学领域人类能源的获得

利用能的转化进行技术发明,

改善人们生活51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地球与宇宙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机械能、化学反应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生物质能、生物体

的能量变化生命科学领域1.学科核心概念凝练思路(2)突破学科领域界限,实现综合,凸显育人价值物质科学领域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52核心概念11

人类活动与环境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新

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资源利用、自然灾害

等内容人类与环境的作用关系等内容地球与宇宙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生命科学领域12.2技术和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年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题1环境的关系主题2:科学技术史主题3:技术设计主题4:当代重大课题2011必要性:科学原理通过技术与工程服务于人类,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越来越呈现融合态2.核心概念12与13(偏向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情况核心概念12与13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较分科课程标准独有的课程内容。13

工程设计与物化13.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532.核心概念12与13(偏向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情况核心概念12

技术、工程与社会

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含技术的本质、特点,以及与所学科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模拟光纤技术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542.核心概念12与13(偏向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情况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工程的特征、设计和实施,侧重于工程实践活动。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模拟飞船对接工程55•结构与功能可以相互解释•系统在不同尺度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关键部件的材料、形状以及部件间的关

系,决定了系统的功能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

系统由多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具有明确的边界•

系统模型表达了系统内部各部分

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系统与外

部作用的关系•物质与能量是系统的两个守恒量•物质的流动与循环伴有能量的转

移与转化,能量的转移与转化驱

动物质的流动与循环•

稳定是变化的动态平衡•

系统的稳定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反馈是控制系统稳定与变化的机制3.科学课程中的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系统与模型56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⑴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⑶运动与相互作用

⑷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⑸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⑹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⑻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⑼宇宙中的地球

⑽地球系统

⑾人类活动与环境

⑿技术、工程与社会

⒀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横向连接,

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系统性57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横向连接,

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系统性——以“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为例生

生命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系统,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具有层系

次性,遵循自然界的共同规律。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统的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细胞是生构

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层

物由多细胞组成。

本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

次能、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58(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二、课程结构的调整成命对生物结构的认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整体的视角看到结构与功能5~6年级学生开始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能描述脑的功能及其保护措施;7~9年级应观察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描述他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能描述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能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能描述植物的细胞、

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应的功能;辨认和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说出其功能;列举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注重生物的外部结构与特征,初步将其与功能相衔接。1~2年级学生应说出植物和动物的外部特征,能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的功能;3~4年级应能描述植物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能描述人体用于呼吸和提取养分的

器官。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横向连接,

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系统性——以“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为例结构与功能597~9年级学生构建模型能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列举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制作细胞模型,建构细胞基本结构;建构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的模型1~2、3~4年级,

学生在归纳动物、植物的共同特征,发现生物的特征;3~4年级学生开始思考动物和植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一)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的凝练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横向连接,

进一步加强综合性、系统性——以“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为例初步认识生物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系统思维在不同学段均渗透跨学科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观念。认识生命系统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二、课程结构的调整系统与模型60核

念内容要求学习内容具体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1.课程内容整体结构教学策略建议学习活动建议61(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2.每个核心概念下的内容框架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跨学科概念的联系概念内涵帽

段62②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预测。②利用示意图、影像、文字或实物等多种方式,阐明自己的创意,初步认识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③基于有说服力的论证,认同或质疑某些设计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②借助表格、草图、实物模型、戏剧或故事等方式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③根据需求和限制条件,比较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合理性。②学会使用简单的草图,说出自己的思路。④知道工程需要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过程,利用工具制作实物模型,尝

试应用科学原理指导制作过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对模型进

行有科学依据的迭代改进,最终进行展示。④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

并展示④利用常用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⑤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

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③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处理。④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并展示,尝试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13.1工程需要定义

和界定7-9①定义简单的实际

工程问题,分析限

制条件,

提出验收标准。5-6①定义简单工程问

题,包括材料、时

间或成本等限制条

件,提出验收标准。3-4①描述简单的设计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限制

条件。1-2①通过观察,提出并描述简单的制作

问题。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2.每个核心概念下的内容框架内容要求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③依据不同来源的证据、限制条件等因素,从需求层面优化设

计方案。内容要求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学段63学段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1~2年级能基于观察提出并描述一个简单的制作问题。能利用具体形象思维进行设计

并用简单草图说出设计思路。能使用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实物模型

能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

。具有实物制作的兴趣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想法。3~4年级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设计问题和多种设计方案。能用多种方式说明设计思路

,选择适当的方案。能完成实物模型制作

,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具有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操作兴趣

愿意动手尝试。5~6年级能提出满足一定限制条件的简单工程问题

知道验收标准

了解设计方案中各种因

素间的关系。能基于所学科学知识

应用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出多种设计方案

基于批判性思维

评价并优化设计方案。能制作实物模型

并基于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乐于尝试多种设计方案

初步具有质疑

创新的态度;

知道技术与工程需要实事求

能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和正确对待作品的缺陷。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2.每个核心概念下的内容框架学业要求64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2.每个核心概念下的内容框架

学业要求65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科学课程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提示2、学习活动建议

读图识图科普剧调查体验种植实验制作项目研究观测实验探究测量观察养殖2.每个核心概念下的内容框架66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加强监控适时追问及时点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符合已有水平经验系统考虑进阶设计三、实施指导的强化教学活动教学目标67课程目标课程核心素养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走得到的景点教学目标是对某一教学活动的结果所表现的具体状态、水平、程度的设定,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目标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结果

评价学生活动

设计教学内容

选择基本要素68导教导学导评价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69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制定可达成、可检测的教学目标703

选择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活动方式明确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124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1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71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2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设计思路72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3

选择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活动方式设计思路73(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

4制定可达成、可检测的教学目标三、实施指导的强化将教学目标与学业质量描述相匹配教学目标应具体可实施,明确可检测74教育目标维度某种情境行为动词学习内容科学观念认知性行为动词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技能性行为动词态度责任情感性行为动词(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三、实施指导的强化①任务情境②行为动词

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

具体的学习内容撰写规范75(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目标案例2植物是"活"的吗

任务情境

学习内容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是有生命的。2.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以“植物生存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其变化”为证据,说明植物是“活”的。3.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并能依据可观察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4.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植物的情感。三、实施指导的强化行为动词76它由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通常是围绕“概念

”、“

问题

”或“项目

”组织成的一个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是一个微型课程的学习。单元教学由主题、

目标、活动、评价等要素组成,并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活动。“单元教学”两种类型第1节教材某章第2节(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教师二次开发的单元常以“某主题

”的形式呈现“复习课

”、“选修课

”教学教材中的单元以“章

”的形式呈现新课教学、必修课教学三、实施指导的强化某章中的某节新

元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单元教学某章中

的某节第3节77…………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级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自然单元)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磁铁”单元三、实施指导的强化78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级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自然单元)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磁铁”单元三、实施指导的强化79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级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自然单元)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磁铁”单元三、实施指导的强化教学提示80(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自然单元)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磁铁”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知道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磁铁对不同物质的吸引作用。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动手操作磁铁,体验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质物体,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态度责任:在体验活动和动手操作中,能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对磁力等现象的直觉兴趣。81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级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自然单元)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磁铁”单元规划整体单元设计后,明确各课时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规划单元教学“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磁力,知道磁力能穿透一些物体发挥作用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效果,分析比较磁力与拉力、推理的不同之处,认识磁力的特征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探究磁铁的磁力态度责任:在体验活动和动手操作中,能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具有对推力、拉力、磁力等现象的直觉兴趣三、实施指导的强化82(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重组单元)

主题:水(3-4年级)分析课程标准中相关学习内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三、实施指导的强化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83(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重组单元)

主题:水(3-4年级)分析课程标准中相关学习内容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三、实施指导的强化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人类活动与环境地球系统84单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能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说出水有三种状态,认识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程度;说出地球表面海旅分布情况与主要水体类型。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比较植物、动物对水等生存需要的差异;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分析水与生产和生

活的关系。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探究水和动物、植

物生存的关系;会使用温度计、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探究水

的特征与性质,如三态变化、溶解性,并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

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态度责任:

在探究实践中,保持对水、天气、动物、植物的好

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乐于

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树立保护水体,节约用水的意识。85(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重组单元)

主题:水(3-4年级)架构学习内容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2.单元教学目标(案例-重组单元)主题:水(3-4年级)架构学习内容

“6.什么溶于水”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认识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度,能说出是否搅拌、温度高低等是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建立物质溶解的直观模型,解释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速度。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态度责任:

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推测,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86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3.学年教学目标相对宏观的教学目标,是总目标学段目标的分支,指在一学年达到的教学三、实施指导的强化学年教学目标目标和教学安排87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3.学年教学目标把握不同学年教材综合考虑学段目把握不同年级基于核心素养中所涉及的学科核

心概念标、学习内容、学业要求的学习进阶规划学年教学

目标核心概念课标依据学习进阶核心素养88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课程与生成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

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和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1.学科实践基本原则:课程方案学科实践89学科实践是用学科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思维方式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一种活动。学科实践不仅是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而且是获得知识与方法的途径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源于学科或者跨学科的实践

在学科或跨学科学习中实践

为学科或跨学科素养的实践1.学科实践90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科学课程中表现为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通过实践获取、理解与运用知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社会性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学科性以知识学习为基础1.学科实践实践性912.科学课程中的探究实践

在核心素养中,将科学探究修改为探究实践,包括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

在核心概念的学习中,突出科学探究,

强调“做中学”和

“学中思”;

在技术与工程领域

,强化了“工程设计与物化”

,强调了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规范性,让学生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增加了附录:

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探究与实践92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3.探究实践怎么教?(1)探究实践活动的组成理论性探究93渗透在所有探究活动中的评价行为认知世界中的解释与解决方案建构真实世界的调查研究操作性探究社会性活动3.探究实践怎么教?(2)课堂探究活动不应局限于“操作性探究”操作性探究明确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测量、比较固化的探究步骤: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收集证据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反思评价活的探究

→死的程式94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想法的本质是什么?·它能合理解释所探究的自然现象吗?·哪些证据可以支持或反驳自己或别人的观点?·推理过程有没有漏洞?·进一步验证这个想法还需要寻找哪些证据?3.探究实践怎么教?(3)理论性探究应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占据主导位置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95三、实施指导的强化

(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3.探究实践怎么教?(4)将科学作为社会性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注重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提倡课堂探究应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转化,课堂互

动应反映科学共同体的真实互动。•要有能力组织和与管理学生的课堂讨论,并形成相应

的交流规范。例如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辨别各自的对立观点、树立尊重不同

观点的规范,并且与学生一起通过争论来调和不同意

见等。964.工程实践怎么教?科学教育中工程实践实施方法的分类结构作品开发取向正向项目教学逆向工程教学正向教学模式逆向教学模式科学探究纠错教学科学探究取向97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作品包装与分享系统实现与测试详细方案分析可选方案分析需求分析

内涵:以项目活动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可视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模式。

特点:以实际问题为需求导向,以完整作品为开发目的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1)正向项目教学模式-----实施过程98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选方案:可以使用食物等材料来发4.工程实践怎么教?(1)正向项目教学模式——微型发电机展示:

风力发电机

波浪发电机提问:如何制作微型发电机?发电机电>

任务一:选择一个水果,如柠檬>

任务二:在水果中插入电线的一段>

任务三:把电线的另一端插上小灯泡>

任务四:检查灯泡亮度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1)正向项目教学模式——微型发电机详细方案100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1)正向项目教学模式——微型发电机系统实现与测试

0一1

选择材料

合作交流测定数据

完善项目改进方案0204

标注材料特性

思考注意事项制作出最终的微型发电机

绘制设计图10103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1)正向项目教学模式——微型发电机作品包装与分享01

分析结果展示作品

组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对作品设计的过程、

总结不同材料的特性思路进行简洁的说明

02102

内涵:以造物为目的,以先进产品的实物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对已有产品进行建模仿真,最终再创产品的教学模式

特点:儿童天性得到发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在原理比较评估与反思原型制作或产品再造再设计与微创新作品分解与复原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2)逆向项目教学模式-----实施过程4.工程实践怎么教?作用使用与工程分析103

跷跷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设施,学生对其非常熟

悉。

学生对杠杆平衡有一定的体验,但是概念模糊,缺乏对

杠杆平衡原理的思考。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2)逆向项目教学模式案例——

“改造跷跷板”问题:如何设计一个跷跷板,让胖瘦相差很大和很小的人

也能够玩的很愉快呢?104

4.工程实践怎么教?(2)逆向项目教学模式案例——

“改造跷跷板”作品分解与复原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拆解教学用的跷跷板模型,并发给学生观察记录表。学生记录跷跷板模型的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各部分的连接方式。

学生按照记录表复原跷跷板模型。1054.工程实践怎么教?(2)逆向项目教学模式案例——

“改造跷跷板”再设计与微创新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跷跷板支架两边的跷板需要长短不一致,以满足胖瘦相差很大的人去玩。材料:

一个多孔的跷板,

一个单孔的跷板、

一个小铁钉、

一个支架、两个瓶盖还有一些橡皮泥。瓶盖代表座椅,橡皮泥可以用来制作玩跷跷板的人。106

与公园里常见的跷跷板相比,本项目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具有娱乐性。

如果后续还想进一步改进,可以同样通过模型制作的方式。

在生活中多留意杠杆工具,试试还能怎样改进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2)逆向项目教学模式案例——

“改造跷跷板”在制作出的跷跷板模型上,放置两个重量不等的橡皮泥块,观察跷跷

板的动态。三、实施指导的强化系统实现与测试比较评估与反思107

内涵:从现成作品或产品的使用、观察入手,聚焦于已有作品中科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关键环节在于“假设一尝试”的

“试误”过程

特点:双角度纠错:学生不断修正调整作品;教师进行纠错任务训练纠错与测试确定纠错起点分析可能原因玩与观察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3)纠错教学模式-----实施过程108(3)纠错教学模式案例——“做一个泡泡玩具”玩与观察

泡泡玩具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

学生在玩耍时经常会出现吹出的泡泡越来越小的情况。

观察泡泡玩具是如何组成的,并且找出有时泡泡变小或吹不出泡泡的原因。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3)纠错教学模式——“做一个泡泡玩具”

吹泡泡棒的圆圈中间空间太大,

泡泡水的表面张

力不够。

泡泡液制作过程出现问题。

吹泡泡用的力太小。分析可能的原因110自行混合泡泡水时:

不同的肥皂液产生不同的泡泡;可尝试洗碗液、沐浴液、婴儿沐浴露以及其它肥皂液。自制吹泡泡的小工具:

将清洗管道的毛绒条上方弯成圆形,然后把圆圈的尖端部分绕着毛绒条的杆卷曲,形成一个吹泡泡棒;可尝试把吹泡泡的圆圈部分制成不同的形状,比如心形、星形或方形。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3)纠错教学模式——“做一个泡泡玩具”

确定纠错的起点肥皂液和水,就能自制泡泡水。

只需以1:4的比例在罐子、杯子或碗里混合肥皂液和水。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3)纠错教学模式——“做一个泡泡玩具”

纠错与测试泡泡玩具:

泡泡液的制作比例要准确。

多采用身边废弃材料来进行制作小组展示作品:

制作好的泡泡玩具

是否能成功吹出较多的泡泡评价与反思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内涵: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培养学生掌握跨学科知

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特点:对教师与学生的相关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4)科学探究模式-----实施过程113学生很容易理解折叠纸飞机时手用力可以改变纸张的形状,但纸蜻蜓直立静止时叶片下垂,而飞行下落时叶片上翘,如果叶片较长、较软则效果更明显,学生在

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是什么力使叶片变形呢?

”就与所学“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建立了联系。·该活动体现了“力”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叶片大小、形状的改变对飞行状态的影响,进行科学探究。

·该活动涉及了工具使用、

观察现象、

推理判断、

科学探究等方面。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4)科学探究模式-----

1~2年级学生折叠“纸蜻蜓”的活动纸蜻蜓直立静止与飞行下落时叶片示意图114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二)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4.工程实践怎么教?案例长期低头看手机的危害115

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例纸笔测试的基本流程

4

确定

以学业质量所刻画的表现特征为依据,结合具体问题或任务的要求,预估学生可能评分标准

的作答情况,确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3

设定

题目以简洁、清哳的图文呈现,设问要与问题情境紧密关联,问题要求明确,有清问题任务

晰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指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2

选取

选取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生物科技新进展、生物科学史等素材,创设问题情境。1

在考试和评价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索养的考查是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地的重要环节。根据课标的要求,

明确所考查的核心素养侧重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生物学知识、考查意图

技能和方法。情境素材

明确根据考查意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聚焦核心素养,

结合课程内容,116(1)在图10中,完成步骤②一段时间后,叶片会逐渐萎蔫,

简要分析原因。(2)在同类植物中,有些变种的叶片不是全缘的,而是存在深裂。观察发现,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针对此现象,有人提出以下两个假设。假设1:具有深裂的叶片营养(口感)不好,

卷叶象甲的幼虫不喜食。假设2:具有深裂的叶片不利于折叠成卷简状,卷叶象甲的成虫不喜使用。为检验哪个假设更合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表2)。该实验支持哪个假设?简要说明原因。(3)有同学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治卷叶象甲。请你提出其他的防治措施(至少写出2种)。三、实施指导的强化(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例纸笔测试的基本流程[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案例,

P66,生物与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