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8600字(论文)】_第1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8600字(论文)】_第2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8600字(论文)】_第3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8600字(论文)】_第4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8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目录TOC\o"1-2"\h\u15680论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机制 11857关键词: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犯罪 118125一、举例说明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现状 228525二、我国教育矫正模式的概述 316374(一)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概念 311919(二)当前我国未成年犯矫正教育主要方式 317367(三)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后犯罪预防 47098三、研究和发展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必要性 521874(一)传统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工作的滞后性 517092(二)行刑制度、刑罚理念的革新和进步 65229(三)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68391四、完善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机制的策略 619751(一)正确理解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 64977(二)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矫正机制的具体措施 724385(三)针对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提出应对措施 823800参考文献 9摘要:我国对于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未成年犯的监管,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改正。对于未成年犯罪的有效改善,对未成年犯罪的有效控制。预防未成年犯再犯罪,以及帮助其再社会化成为现在社会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对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我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未成年人监管方法由于不能围绕未成年犯的特点展开,教育模式单一,只注重劳动改造,不注重未成年犯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矫正参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发展滞后,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展开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必要性。针对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现状,明确指出当前未成年犯教育矫正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未成年犯的特殊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犯罪未成年人作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应该备受关注。未成年犯虽为犯罪改造人员,在教育矫正完成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机会,信任国家的改造力量。在改造过程中,应该注意改造发放方式,注意未成年人的身心特殊性。积极改善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机制,教育矫正方式的改善,注重未成年人教育矫正后的犯罪预防。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事业。一、举例说明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现状例一:被告人郭家(化名),男,1998年2月28日生,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汉族,初中文化,农民。曾因犯盜窃罪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缓刑考验期内,被告人郭家及另八名被告人偶遇被害人胡某驾驶摩托车经过,以为其中一名同伴报仇为由,驾驶摩托车追赶胡某后持钢管对其实施殴打,后郭家单独将胡某的摩托车骑走,并停放于蔗金网吧门口。经鉴定,被害人胡某左额骨骨折、左额顶硬膜外出血形成血肿,此次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摩托车价值4270元,后民警在隆阳区天顺KTV停车场将郭家抓获。隆阳区人民检察院向隆阳区人民法院院提起公诉后,该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作出判决:被告人郭家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撤销被告人郭家前罪(犯盗窃罪)有期徒刑-年、缓刑一年的缓刑部分: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王丽华.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矫正[D].昆明市:云南大学,2017.经过走访调查发现,施甸县人民法院在郭家判处缓刑期间,仅要求其每月到庭进行一次思想汇报,由司法局为其建立社区矫正档案后,要求每月到住所地司法所报道一次并参加卫生整治工作,如到期未至则以电话督促为主,经核实,被告人郭家缓刑考验期内仅到司法所报道两次。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的情况,郭家本人法律观念淡薄,其法定代理入疏于管教,社区教育矫正的滞后和缺失是造成郭家再次犯罪的重要原因。例二:被告人李楠(化名),男,2000年9月11日生,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汉族,初中文化,农民。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年六个月,刑满释放两个月后,又伙同-些社会无业人员多次抢劫,2016年12月5日,李楠等人在隆阳区人民路天然气站附近,将过往路人张某劫持后,将张某按倒在地、多次撞击其头部后对张某进行搜身,抢劫受害人张某现金人民币2100元、苹果手机1部、华为手机1部。案发后,受害人张某迅速报警,公安机关在天然气站附近的海稍鱼餐馆内将李楠等人抓获。隆阳区人民检察院向隆阳区人民法院院提起公诉后,该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作出判决:被告人李楠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王丽华.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矫正[D].昆明市:云南大学,2017.]。通过调查分析,李楠刑满释放后再犯罪,一是家庭监管的缺失,其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父亲常年在深圳打工,母亲无力对其进行监管,已处于不管不问状态;二是李楠好逸恶劳,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犯罪后未能得到及时引导;三是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矫正功能发挥不足,未成年犯意识形态形成最重要的几年都在管教所中,教育矫正内容滞后,矫正流于形式,未成年人刑满释放后只能“[]王丽华.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矫正[D].昆明市:云南大学,2017.上述两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有些未成年犯罪人主观上实施故意犯罪,动机明确,存在侥幸心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但是通过教育矫正后,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目前仍然存在问题。未成年犯经过现阶段的教育矫正并不能完全改造成功。未成年犯刑罚执行机构无法起到很好的矫正作用,并且未成年犯在执行刑罚期间无法自觉完全地执行刑罚。在执行完刑罚后,与家人无法很好得到交流和沟通。如何让未成年犯改掉恶习,顺利回归社会,满足公民的司法期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二、我国教育矫正模式的概述(一)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概念1.未成年犯的概念未成年犯: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1979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1979刑法修正案(十一)202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2.教育矫正的概念教育矫正是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旨在通过长期系统的指导,影响和修正矫正对象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来实现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根本目的。教育矫正又分为监禁教育矫正和社区教育矫正。监禁教育矫正指对未成年犯的人身自由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改造,教育的目的;社区矫正指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已达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实施了具有一定程度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未成年人在国家指定社区内完成受教育,被改造的活动3.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内涵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即通过监禁教育矫正对未成年犯,社区教育矫正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建,改造,教育,管束,帮助未成年犯重塑理想信念,改正思想观念,重新融入社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逐步向成年人犯罪转化,轻微犯罪向严重犯罪转化的活动的总称。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社区矫正的方式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矫正。(二)当前我国未成年犯矫正教育主要方式按照不同的服刑地点分为社区矫正和监禁矫正,社区矫正是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由罪犯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就近的派出所、司法所和社区联合负责监管。监禁矫正更为严格,剥夺了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将犯罪人监禁于特定场所,我国未成年罪犯一般监禁与未成年犯管教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所有的罪犯中,未成年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法律更多地对其表现出宽宥的一面。社区矫正是对犯罪分子轻缓化处理,在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预防犯罪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适合未成年犯的改造与再社会化。(三)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后犯罪预防1.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社区矫正的特性就是使未成年犯生活区社区之中,未与家庭脱离。与家庭的交流可以满足未成年犯对家庭关心的需求,并且通过家庭成员对其进行教育,可以使未成年犯减少戒备心理更好的接受教育和改造,提升他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减少未成年人受到犯罪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受到来自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在进行未成年犯矫正教育时应保证未成年犯减少受到来自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康的法治思维和守法思想。美国的犯罪心理研究学家埃德温·萨瑟兰在研究中提出“犯罪行为是习得的”的观点[[]田正浩.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D].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2016:88.],即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受到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当处于一个不良的团队或环境中,未成年人会向周围的人进行行为学习,这种互相影响将会极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犯罪概率。对于未成年犯,矫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未成年犯身心健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教育[]田正浩.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D].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2016:88.3.加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护由于未成年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其行为和思想缺乏理性,还未有对事物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多数未成年犯的犯罪行为较轻,且其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通过教育改造活动,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针对这一问题,在对未成年犯的再犯罪预防中,社区矫正相比于监禁矫正更加有优势,在完成监禁矫正后,社会会对未成年犯打上“犯罪”的标签,对未成年抱有偏见。这会打击未成年犯的改造积极性,产生心理压力抗拒学习改造。三、研究和发展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必要性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制度研究充分体现了司法文明、刑罚人道、行刑经济的价值观念,全面开展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工作,再次重申了对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不仅有效减少了成年犯对未成年犯及未成年犯之间的不良影响、不当互动,还可以让未成年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改变恶习、重塑正确价值观。(一)传统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工作的滞后性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未成年人改造完成后重新犯罪率逐年递增,这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司法理念飞速进步与传统教育矫正模式方式对未成年犯改造理念方式、方法之间的冲突有直接关系。作为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禁教育矫正注重对未成年犯行为的处罚、对未成年犯人身的控制与隔离,而社区矫正则采取对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放任自流的形式,这样的司法理念与手段不符合刑罚发展趋势,不利于未成年犯的人权保障,不能真正对未成年犯起到教育改造作用,也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1.教育矫正模式单一,改造措施缺乏由于理论水平、关押设施、矫正社区条件的限制,从我国多年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司法实践部门的一贯做法是对犯罪情节较为严重的未成年人直接判处刑罚、交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对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或者免于刑事处罚,或者判处缓刑、交由社区矫正。无论是监禁矫正还是社区矫正,对未成年犯的再社会化教育都极为匮乏,监管基本流于形式,如在未成年犯中设置“班组长”,由管教警察将对未成年犯的管理要求传达给未成年犯班组长,未成年犯班组长再将管教警察的管理要求落实到未成年犯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未成年犯班组长“两头蒙”,一方面歪曲事实蒙蔽管教,另一方面对其他未成年犯体罚虐待、敲诈勒索;又如,有的地方在社区上接受矫正的未成年犯较少,因而对未成年犯与成年犯并不加以区分,一起参加矫正项目,参加同样的矫正项目,如同时安排参加打扫街道卫生等。这些措施未能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保护未成年犯隐私,部分受矫正人员竟长期处于无监管状态,大部分矫正对象在恢复社会生活、回归社会时出现障碍。矫正机构不明,缺乏专业队伍未成年犯的教育矫正由社区及未成年犯管教所负责。根据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吴宗宪.未成年犯矫正研究[M][]吴宗宪.未成年犯矫正研究[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9-80.3.社区矫正管理制度滞后及机构不明确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以来,在被判处非监禁刑罚和采取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的未成年犯中适用广泛,但纵观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在刑罚执行措施的适用上并没有未成年犯与成年犯之分,社区矫正中也没有将未成年犯与成年犯独立出来,即没有专门适用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也没有单独设立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机构,影响了对未成年犯教育、挽救的效果和质量。(二)行刑制度、刑罚理念的革新和进步传统的未成年人教育矫正模式对当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来说已捉襟见肘,促使我们寻求未成年人教育矫正模式的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颁布了一系列规则等,如《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预防少年犯罪准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等,对未成年犯的处置及权利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等做了规定,提倡将监禁作为处理未成年犯的最后手段,提出未成年犯处遇应区别成年犯,即应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的司法保护”。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未成年犯仅适用监禁教育矫正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刑事司法制度发展要求,这种执法理念的转变是必然,因此,我国签字认可联合国上述条约内容,并坚持按照国际要求发展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完善未成年犯监禁矫正的相关举措,提高未成年犯教育改造质量,切实做到保障未成年犯的人权。(三)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对未成年犯实行有区别的教育矫正,是因为其身心发展特点与成年犯人有较大差别。未成年犯容易受网络、暴力、色情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近年农民工外出打工、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现象突出,家庭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心智尚未成熟,做事任性放纵、不计后果,不能完全明辨是非。另一方面,从未成年犯罪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上来看,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及影响也远远不及成年人,所以,对未成年犯应科处比成年犯更轻的刑罚”。同时,未成年犯年龄小、可塑性较强,如果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与刑罚目的相悖。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削弱或者排除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动因,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促使他们尽快回归社会。四、完善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机制的策略(一)正确理解我国未成年犯教育矫正未成年人作为未来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不论是未成年犯还是普通的未成年人,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的对待。完善相应的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立法,设立对应的未成年犯教育矫正专门场所,培养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专门人才,给予未成年犯足够的关心关注以及资源补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应该向着保护和为未成年人成长而发展,不能一味的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惩罚上,应该以教育为主,因人施教,根据不同未成年犯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育。要以理服人,采用合理有效的发放让未成年犯接收教育并且乐意接受改正,从而提高自身思想素质。而不是采取强硬的“说理措施”。要循序渐进,改正未成年犯的错误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提高思想水平。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有决心。(二)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矫正机制的具体措施1.完善属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立法当前,国内并没有针对性的未成年人矫正立法,对于在未成年犯教育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完美解决。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立法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在未成年犯教育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细则,以便对在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在全国范围内的未成年犯教育矫正提供指导。首先要单独开章设立有关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立法,其次要明确教育矫正机构的主体职责,明确教育矫正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再次要加强对未成年犯的主体保护,最后要明确采取多方协作的原则,共同促进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发展。2.设立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专属项目针对未成年人专属的矫正项目当前尚不完善,很多都是与成年犯一起进行教育矫正。没有按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殊性专属定制的教育矫正项目。建立专属于未成年人的评估制度,调查未成年人居住的社区环境,家庭关系以及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的评估及审查机制。这种评估机制有利于判断未成年适合在什么地区以及接收何种教育矫正。设立未成年犯的走访调查评估,通过走访的形式了解当前未成年犯教育矫正的心理状态,矫正进度,为接下来的矫正工作提供方向。建立心理评估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当前未成年犯的心理状态,对矫正工作的接受程度,有的放矢的为每一位未成年犯制定相应的矫正计划。再犯罪评估,在未成年犯教育矫正即将完成之前进行再犯罪评估,对当前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进行测试,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由于其身心发展不成熟犯下的错有可能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轨迹,给予他们前科消灭制度,有利于未成年犯不再犯罪,积极改过自新并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自尊心。最后,建立矫正后跟踪机制,对每一位矫正完成的未成年犯进行不定时情况了解,对矫正完成后的行为,思想进行分析。预防再犯罪行为的发生。3.建立专业的未成年犯矫正队伍服刑的未成年犯都有其特殊的自身情况,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教育矫正队伍。需要责任心,较高的道德标准等相关素质,并且需要能够为未成年人起到榜样作用。可以在各司法警校中开设专门的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专业,未成年人对于我国来讲,是创造力,创新力的后备军,必须要重视当前未成年人所存在的各种情况,也为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司法力量。定期对未成年犯教育矫正队伍进行定期评估,提高对未成年人教育矫正个案的分析能力。(三)针对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提出应对措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还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执行教育矫正的机构,应针对未成年犯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给予未成年犯真正需要的关爱与保护[[][]田正浩.未成年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实证研究[D].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2016:88.1.充分发挥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作用家庭能够有效的满足未成年犯对于家庭关心的需要,让熟悉的家庭成员对他进行教育改造,能够让未成年犯降低戒备心理,让未成年犯更好的接收教育信息,采用更加柔性的的方法从知识,价值观,法治思维上对未成年犯进行教育改造。2.通过社区给未成年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未成年犯身心尚不成熟,并且可塑性很强。很多犯罪信息都来自周边的不良朋友和身处的不良社会环境,当身处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时,未成年人会向周边的进行学习,这种互相影响会极大的提高未成年犯进行犯罪的概率。在以往的社区矫正过程中,都会将未成年犯与成年罪犯在一起进行教育改造,并未加以区分。未成年犯在这个时期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容易在别人的身上学到不良习性。对未成年犯进行惩罚并不是重点,而是要在保证未成年犯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习惯。3.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罪犯由于其尚未发育成熟,14-18岁这个阶段正处于未成年的青春期,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还缺乏理性,无法正确的判断事物的好坏和正误。也无法完全正确地做出决定,缺乏大局观,容易感情用事,被情绪所左右。在教育改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要给其打上“罪犯”的标签,施加过多的压力。容易形成叛逆心理,从而自暴自弃增加犯罪的概率。在教育改造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