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及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人画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文学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它与民间传统绘画、宫廷画师的绘画都有着明显不同的特色。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似乎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了。关于文人画的起源,画坛普遍认为北宋时期是文人画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北宋苏轼首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他在一段画跋中写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苏轼不仅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还明确界定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他认为画工画只知道画表面形体,只得到些皮毛,是对自然事物的描摹,无“意气”,所以“看数尺许便倦”,而士人画则有深度,取其内在意气而不重表面皮毛,所以“真士人画也”。这是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傅抱石也有这样的描述:文人画第一是文(诗),第二是人(人品),第三是画(技法)。其实这其中就包含了人的学问、道德人品和绘画技法三层意思,中国艺术讲究“画品即人品”,强调人的人品、道德、学问与绘画的统一,强调画家的人品和才情是第一位的,这具有浓厚的人文价值,似乎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所在。虽然苏轼提出了“士人画”并明确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但“文人画”这一概念,却是明末董其昌首先提出的。他不仅首先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还对历代画家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他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始。其后董原、巨然为嫡子。王晋卿、米芾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徵明则又远借衣钵。”由此可见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可谓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董其昌指出唐代王维是“文人画之祖”,“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是指王维。之所以说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发展完备,是和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首先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等空前繁荣的时期;其次佛教自唐传入中原大地后,经过本土化发展,到了宋代,其中最盛行的一支——禅宗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理学。也正是在这种文化大繁荣的基础上出现了“逸格”的说法,讲究“逸”美,这也正是文人画的主旨思想,所以说文人画形成于这一时期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黄休复提出“逸”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即不苛求、不做作,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都是自然情感之流露,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二是“笔简形具”。虽然“三画笔而成”,但却简单超逸,形神兼备。能将“逸”发挥到极致的画家当首推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元朝特殊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大批文人不入仕或未能入仕而“下野”,寄情山水、借物言志、以景写情,最终使文人画在表现形式和理论上正式确立并把文人画的发展推到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逸”“淡”“空灵”是对倪云林作品最好的诠释,尤其是“逸”,一讲到逸品,首先就会想到倪云林的作品,而一说到倪云林的作品,马上就会在脑海中出现“逸品”这个词,“逸”似乎成了倪云林的代名词,难怪有人讲倪云林的画是文人画中的第一逸品。倪云林是第一位在理论上提出画家应该画自己心中之画、表现自身情感和意趣的画家。倪云林的画不仅具有了文人画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了强烈的个性,这似乎正迎合了“画品即人品”“画如其人”这些古语。因此,若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文人画还是从他这里开始的。明末清初,文人画可以说发展到了高峰期,出现了以石涛、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同时也出现了以王时敏为首的“拟古派”。“拟古派”在这一时期占据着清初画坛的正统地位,他们“泥于古”而缺乏创新,所以使画坛摹古之风日盛,虽然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却束缚了画家个性的发挥,往往容易陷入泥古不化的境地,所以石涛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尊受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等观点,强调画家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先受而后识”,如果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而一味地描摹古人的作品,那就会失去自我,反为古法所累,正所谓“借古以开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否则就会失去绘画的本意,或称不上绘画只能叫复制了。(摘编自倪文杰《浅淡中国文人画》)材料二:由于19世纪以来,中国一度为西方所超越,引发了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的时代潮流,文人画及其参与建构的中国民族绘画,也受到相应冲击。人们不难看到这样一幅奇异的历史图景:当20世纪初中国人努力引进西方写实主义及其入世情怀来取代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及其出世情怀之时,西方写实主义正经历着向现代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又恰恰是摆脱叙事传统,强调主观色彩,通过抛弃对直观世界的描述而寻求其纯粹化了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与中国文人画那种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的艺术理想同一机杼。时至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这种时空错位现象日见其少,中国人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从外来文化与自身传统两个方向上寻求继往开来的契机。就此意义而言,文人画精神,仍将在未来的中外有识之士那里获得新生。(摘编自《中国文人画:超越的艺术》)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与民间传统绘画、宫廷画明显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B.文人画包含人的学问、道德人品和绘画技法,三者有先后顺序之分,人品和才情是第一位的,文人画讲究“画品即人品”。C.倪云林首次在理论上提出画家应该画心中之画,表现自身情感和意趣。他的文人画呈现“逸”“淡”“空灵”的特点,具有强烈的个性。D.明末清初,文人画发展到了高峰期,出现了“野逸派”和“拟古派”,两派观点针锋相对,画家石涛反对“拟古”,认为这会失去自我,为古法所累。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人画历史悠久,但直到明末,董其昌才提出了“文人画”这一概念,并指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B.黄休复认为文人画中“逸”美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二是“笔简形具”,即不做作以达真情流露,笔法简单却形神兼备。C.元朝特殊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大批文人不入仕,他们寄情山水,借物言志,以景写情,最终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D.20世纪初中国人努力引进西方写实主义时,西方写实主义却在强调主观色彩,开始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3.下列选项中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文人画是中国古代具有深厚、全面文学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画家的绘画。B.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了。C.北宋时期是文人画创作形成自觉意识和成熟的时期。D.经过宋、元、明的发展,明末清初,文人画发展到了高峰期。4.下列选项中,关于文人画在北宋时期得以发展完备的原因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教文化经过本土化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禅宗一派。B.宋朝时期是文化、经济等空前繁荣的时期。C.禅宗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理学。D.宋人在理学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文人画理论。5.材料二说,文人画精神,仍将在未来的中外有识之士那里获得新生。请问在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焕发文人画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答案】1.D2.B3.B4.A5.①坚定文化自信,主动了解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学习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②深刻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强调“画品即人品”的创作理念。③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借古以开今”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合新时代的发展内涵。【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能力。D.“画家石涛反对‘拟古’”错误。表述绝对,他没有完全反对“拟古”,反对的是“一味拟古”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董其昌……指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错误。根据原文“苏轼不仅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还明确界定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不同……这是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可知“指出了文人画与画工画在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的是苏轼,不是董其昌。C.“历史的最高峰”错误。根据原文“元朝特殊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大批文人不入仕或未能入仕而‘下野’,寄情山水、借物言志、以景写情,最终使文人画在表现形式和理论上正式确立并把文人画的发展推到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可知是推到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D.“西方写实主义却在强调主观色彩,开始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错误。原文“与中国文人画那种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的艺术理想同一机杼”,是说中国文人画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西方写实主义与中国文人画在构思和布局上有相同之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为总分结构,首先提出“文人画重主观意念、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似乎是中华民族艺术特定的遗传基因,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了”的观点,然后按照文人画的发展顺序,阐述了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体现。所以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文人画的美学思想早早就存在于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中。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到宋代出现了禅宗一派”错误。根据原文“到了宋代,其中最盛行的一支——禅宗”可知,禅宗一派并不是出现在宋代。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根据原文“由于19世纪以来,中国一度为西方所超越,引发了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的时代潮流,文人画及其参与建构的中国民族绘画,也受到相应冲击”,可知文人画受到了西方文化改造中国文化的时代潮流的影响,所以要坚定文化自信,主动了解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学习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②根据原文“中国艺术讲究‘画品即人品’,强调人的人品、道德、学问与绘画的统一,强调画家的人品和才情是第一位的,这具有浓厚的人文价值,似乎就是中国艺术精神之所在”,可知西方对纯粹化的视觉体验和精神表现与中国文人画那种追求笔墨与心灵直接对应的艺术理想一致,强调人的人品、道德、学问与绘画的统一,讲究“画品即人品”。所以焕发文人画的生命力,要深刻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强调“画品即人品”的创作理念。③根据原文“如果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而一味地描摹古人的作品,那就会失去自我,反为古法所累,正所谓‘借古以开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否则就会失去绘画的本意,或称不上绘画只能叫复制了”“从外来文化与自身传统两个方向上寻求继往开来的契机。就此意义而言,文人画精神,仍将在未来的中外有识之士那里获得新生”,可知“借古以开今”,要坚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寻求继往开来的契机,积极融合新时代的发展内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路和短句沈念山寨的冬天,到了晚上,风会变得旋转且呼啸起来。他醒来,被风声的尖锐震住,感觉房子变成了一条船,在无边的风暴中跌跌撞撞,直到睡意再次袭来,绷紧的身体松软了许多,他又悠悠滑滑,坠入父亲做过的那个荒唐梦中。父亲要把寨子对面的高山推平。那段日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要转悠到山上。父亲穿过松枝、蕨叶等遮挡的小路,取出插在后腰带上的镰刀,把那些绊路枝蔓砍个干净。父亲带上的长麻绳卷挂在腰带上,绳子打结的地方是长度标记。父亲用最笨的方法丈量着山地的长度。父亲的小本上记着测量后的数字,反复计算后,父亲自己都震惊了。如果真把山推平,能多出数千亩的田地。后来父亲都不敢细想了,好像再多想一分一秒,这个梦就要马上成真了。一晃眼,快二十年过去,①那个村人谈论的荒唐梦,成了父亲的人生传奇。那时他那么小,不够锄头高,他扛着家里那把磨得亮光的锄头上山,但他很快就像败阵的士兵,灰溜溜地下山了,山上布满岩石,那些岩石远比想象中要坚硬百倍千倍,几辈子也没法铲平。父亲没事常常坐在离家不远的梨子树下发呆。“看到树,就是寨子了。”父亲跟外地人这般说。梨子树站的地方就是村里最高处,朝四面望去,山连山,高低错落,云雾从山谷游龙般升起,山寨就藏在万马归朝的群山之中。他闲下来,就会去想父亲在树下发呆的神情,想父亲眼中的高山和低谷。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通往外面也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他掰着指头算,像是算着手心小径分岔的掌纹线。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溃烂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随时小心掉进陷阱坑,出来一身脏泥衣。那时候,山寨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着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父亲找乡长,但乡长说,修路的事自己想办法,乡里是绝不可能拿钱的。②他在说那个“绝”字的时候,特别加重了语气。后来听说县长要来,父亲当时心一硬,心中顿生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父亲想好了,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条路必须要对村民有个交代。那天,乡干部都集中在小礼堂开会。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③看到父亲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一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退伍时留下的军绿色裤子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县长,我要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停滞,县长的表情凝重。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四翻,像是一群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淤泥,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走这条路?”父亲说,祖祖辈辈。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龙县长扭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随行的几个干部噤声了,加快步子跟上去。龙县长说:“是该修条好点的路了,人不能让一根眉毛把眼睛遮了。”他对跟来的那群人说,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砸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路在原来路基上拓宽,要占用一个村民家的一块地,他的大嘴老婆硬是不让施工队动工。没办法,父亲一咬牙,拿出自家那块山上的水田换。村人都知道,那块水田日照充沛,水量充足,产量是同面积的两倍。村民说父亲犯傻,但又从内心里敬佩父亲。几年前,他大学毕业,突然改变了想法,回来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又参与到山路新扩的建设中。父亲换地修路的故事,被村里的老人搬出来讲给年轻人听。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④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民宿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我是走在这条山间的路上,听他讲起父亲和路的故事。年过七旬的父亲,每天的习惯还是坐在梨子树下,看着从路上进出的人们。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早已辨识不清那些熟悉的面孔,也早忘记了自己与长路的往事。老人回复那些打招呼的人,每一句话都比以前的更短。那些短句,像一粒粒小石子,从长路上叮叮铃铃滚落,被一道道山的褶痕收留,被沧海桑田的时光收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他做梦,梦到了父亲想修路的事情,自然引出了父亲不辞辛劳,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移山修路的事情。B.“父亲没事常常坐在离家不远的梨子树下发呆”这一细节既体现了父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也为后文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埋下伏笔。C.文章所写事情的时间跨度有几十年,但并不凌乱,通过聚焦修路一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极具时代感与现实感。D.父亲将自己的好地换给别人,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将薄石块用于垒水渠护坡,表明他是一心为公、有智慧和有号召力的人。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用“荒唐梦”和“人生传奇”做对比,有力地体现了父亲修路的贡献与成就。B.句子②刻画了乡长不作为的负面形象,引出了后文对父亲到小礼堂找龙县长的叙写。C.句子③通过父亲的动作描写来体现父亲的军人风貌及要为村里修路的坚定决心。D.句子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变化,表达了对父亲和村民们的赞美之情。8.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9.文中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长路是指乡村所修之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同时也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②短句是指父亲说的少,说的话铿锵有力,同时也指父亲为修路做了很多。9.①一条线索是父亲致力于改造乡村;②一条线索是儿子“他”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新路扩建工程中。③两条线索交织,既突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又凸显了父子传承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也为后文父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埋下伏笔”错,文中并无伏笔之意。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刻画了乡长不作为的负面形象”错,乡长是实在没有钱修路,并无不作为之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结合“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溃烂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随时小心掉进陷阱坑,出来一身脏泥衣”“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山寨的变迁,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民宿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可知,“长路”都能让人联想到那曲折蜿蜒、坎坷不平的山间小路。具体形态的长路的“长”与暗含了父亲修路的故事。长路是指乡村所修之路,修好前,坑坑洼洼,湿滑难行;修好后,更平更宽,景色宜人;“长路”是那份情感与故事的沉淀,同时也象征着村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②结合“老人回复那些打招呼的人,每一句话都比以前的更短。那些短句,像一粒粒小石子,从长路上叮叮铃铃滚落,被一道道山的褶痕收留,被沧海桑田的时光收藏”可知,“短句”暗含了父亲修路的故事及父亲寡言的形象,容易使读者想到那位沉默寡言、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父亲及他那些与山路有关的如同短句一般、简洁而有力的故事。短句是指父亲说的少,说的话铿锵有力,同时也指父亲为修路做了很多。“长路与短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修路的艰辛,又凸显了父亲的形象与故事,使得整个表达更具层次感和美感,内涵更为丰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线索及作用的能力。①一条线索是父亲致力于改造乡村。本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的普通干部,他为了改变自己所在的村寨贫穷落后的面貌,立志为村民们修一条路。他筹备修这条路时,为了争取县里资金的帮助,他中蹲守乡长鼓足勇气将县长请到山路上,从而获得了帮扶的资金。在修路时用自己的好地调换一个村民家因修路所要占用的土地,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村寨带来改变。这一过程是一位乡村干部改造乡村的过程,在一过程中能让读者看到农村发展的艰辛与复杂性,折射出像父亲那样的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②一条线索是儿子“他”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到新路扩建工程中。“几年前,他大学毕业,突然改变了想法,回来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又参与到山路新扩的建设中”,父亲艰辛曲折的修路历程,对“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放弃留在外面的机会,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乡里做了一个村官,并参与了山路的新扩建设,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村官。③儿子“他”的成长,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内敛的爱,这也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这部作品从父与子的关系中来叙述这段乡村干部改造乡村的历史。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主旨与意蕴,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远影响。作品通过儿子表面上讲述了村寨的改造史,在内里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史,明暗两条叙事线索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条线索交织,既突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又凸显了父子传承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曾申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子思居卫,鲁穆公卒,县子使乎卫,闻丧而服。谓子思曰:“子虽未臣,鲁,父母之国也,先君宗庙在焉,奈何弗服?”子思曰:“吾岂爱乎?礼不得也。”县子曰:“请闻之。”答曰:“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县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子思谓卫君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答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如此则善安从生?”卫君问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见亲而取其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以无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顺而心不怿者,临其事必疣。君虽有命,臣未敢受也。”(选自《孔丛子·抗志》,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贤之A则顺B而有福C矫之D则逆E而有祸F故使如此G如此则善H安从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孰能哉”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中的“孰”字意义相同。B.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用来指代“国家”。C.文中“我未之思也”与“臣未敢受也”,两者文言句式相同。D.见,指被,与“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中的“见”字意义不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思认为与其试图通过屈身于王侯之下来弘扬礼义之道,还不如坚守自己的节操而甘愿贫贱。B.卫人用半个小猪做钓饵让鳏鱼上钩一事让子思深受感触,子思认为作为士人,切不可贪恋利禄。C.鲁穆公去世后,鲁国的县子当时正出使卫国,听到消息马上穿上丧服为鲁穆公服丧。D.子思之所以不对卫君的国政做出评价,是因为他担心卫君身边的小人用谗言来打击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2)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14.请简要概括子思不为鲁君服丧的理由。【答案】10.CFG11.C12.D13.(1)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了一条鳏鱼,大得能装满一辆车子。(2)所以群臣都竞相猜度您的心思,而没有人敢批评您的过错。14.①子思离开鲁国后,鲁君却没有祭扫他的宗庙。②子思现在居住在卫国,不在鲁国的臣子之列。③子思祭祖也是在卫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歌功颂德的人就遂顺有福,直言相谏的人则横遭巨祸,这就是国事日非的原因。这样一来,哪里会有国泰民安的局面呢?”“贤之则顺而有福”与“矫之则逆而有祸”为对称结构,所以在CF处断开。“故使如此”中“故”表结果,第一个“如此”是代词,作“使”的宾语,所以在G处断开。故选C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孰,都是谁的意思。句意:又有谁能够真正愿意弘扬礼义之道呢?/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会没有疑惑呢?B.正确。C.错误。两者文言句式不同,“我未之思也”是宾语前置句式,正常语序为“我未思之也”。“臣未敢受也”是一般句式。句意: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我也是不敢实话实说了。D.正确。见:被。/见:看见。句意:有谁会愿意放弃被您亲近的机会,又有谁会愿意被您疏远呢?/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到你招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他担心卫君身边的小人用谗言来打击他”错误,根据原文“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以无非也”,可知子思之所以不对卫君的国政做出评价,是因为所以臣都竞相猜度国君的心思,而没有人敢批评国君的过错。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居”,住;“卫人钓于河”,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卫人于河钓”;“得”,得到,钓到;“盈”,装满。(2)“是故”,所以,因此;“射”,猜度;“非”,批评,指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根据原文“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可知子思离开鲁国后,鲁君却没有祭扫他的宗庙,所以子思不为鲁君服丧。根据原文“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可知子思如今在卫国,已经不在鲁国的臣子之列,祭祖也是在卫国。所以子思不为鲁君服丧。参考译文:曾申向子思问道:“是使自己屈身于王侯之下而弘扬礼义之道呢,还是坚守志节而甘守贫贱呢?”子思说:“如果礼义之道能够得到弘扬,当然是我的心愿。但如今天下的王侯们,又有谁能够真正愿意弘扬礼义之道呢?所以与其试图通过屈身于王侯之下来弘扬礼义之道,还不如坚守自己的节操而甘愿贫贱。屈尊于别人之下就必然受制于人,而坚守节操就无愧于礼义之道。”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有个卫国人在河里钓鱼,钓到了一条鳏鱼,大得能装满一辆车子。子思问他:“鳏鱼是很难得到的,你是用什么办法钓到的呢?”卫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饵的时候,只用一条鲂鱼做钓饵,可鳏鱼经过的时候连看都不看。后来我又换上了半个小猪做钓饵,鳏鱼就上钩了。”子思感叹道:“鳏鱼虽然不容易捕获,却因为贪吃钓饵而死;士人虽然向往礼义之道,却会因为贪恋利禄而死啊。”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鲁穆公去世了,鲁国大夫县子当时正出使卫国,听到消息马上穿上丧服为鲁穆公服丧。他对子思说:“虽然先生没有做鲁穆公之臣,但鲁国毕竟是你的父母之国,你的先人的宗庙都还在那里,为什么不为鲁君服丧呢?”子思说:“并不是我不愿意为鲁君服丧,而是根据礼法的规定我不能为鲁君服丧。”县子说:“请你详细说说。”子思回答说:“如果臣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以后,国君却没有祭扫其宗庙,那么国君死了就可以不为他服丧。既然寄居在别国,就要为这个国家的国君服丧。我如今已经不在鲁国的臣子之列,而且我祭祖也是在卫国,我为什么要为鲁君服丧呢?所以托身他国为臣就应该为寄居之国的君主服丧,对故国的国君则不服丧,这就是为了明确一臣不事二君的礼义规定。”县子说:“你说得对!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道理。”子思对卫国国君说:“贵国的政事看来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卫君问:“什么原因呢?”子思回答说:“这当然是有缘由的。您说话总是自以为是,却没有卿、大夫敢纠正您的错误。这些卿、大夫说话也都是自以为是,而士人、平民也没有人敢纠正他们的错误。君臣既然都自以为了不起,下面的人就只会异口同声地歌功颂德。歌功颂德的人就遂顺有福,直言相谏的人则横遭巨祸,这就是国事日非的原因。这样一来,哪里会有国泰民安的局面呢?”卫国国君向子思问道:“我的国家治理得怎么样?”子思回答说:“没有不好的地方。”卫君说:“我也不清楚不好的地方在哪里,但还是希望国政没有不是之处。”子思说:“那些整天揣摩您的真实意图并奉迎谄媚的人,您亲近他们。而那些品行正直,帮助您改正过失的人,您却疏远他们。能够使人富贵贫贱的又恰恰是您,而朝中百官,有谁会愿意放弃被您亲近的机会,又有谁会愿意被您疏远呢?所以群臣都竞相猜度您的心思,而没有人敢批评您的过错,这就是我说国政没有不好之处的原因。”卫君说:“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是我的错误,我现在知道了,我会改正的。”子思说:“您恐怕改不了。因为口头上痛快答应但内心并不高兴,事到临头必然心生怨恨。即使您要求我讲出国政有哪些不对之处,我也是不敢实话实说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经父寄张绩二首(其一)孔平仲解纵枭鸱①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但知斩马②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③合南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注]①枭鸱:语出《庄子·秋水》“鸱得腐鼠”,比喻小人逞凶。②斩马:《汉书·朱云传》载,朱云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③垂翅:语出《后汉书·冯异传》,“始则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化用了《庄子·秋水》中的典故,用“枭鸱”喻小人,用“凤凰”喻张绩。B.颈联将“得者”和“失之”者加以对比,表明诗人的态度,对“得者”进行了肯定。C.尾联用“不如”二字表达了对张绩的劝慰,愿同老于“物外”之乡作“逍遥游”。D.全诗善用典故,将议论与抒情有机统一,丰富了诗歌内涵,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16.请概括说明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案】15.B16.①对张绩在仕途上遭到挫折深表同情。②对张绩峥嵘风骨的赞扬,不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③对污浊朝政的厌弃,诗人结尾提出“同老逍遥物外乡”的建议。【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对‘得者’进行了肯定”错误。“得者折腰犹下列”意思是得势者尽管折腰权贵也不过是小官,是对“得者”的否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化用《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表达了对张绩在仕途上遭到挫折的同情。颔联中上句称张缋就像汉代朱云那样,只知道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汉书·朱云传》),决不妥协。下句化用曹操《苦寒行》诗意,说他不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这两句把两个著名典故精心组合,赞扬了张缋的峥嵘风骨。尾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在析理的基础上,对张缋提出建议:你的立身大节既已确定,对出与处的两种可能又都深有了解,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看来,不如长揖尘世,同老于“物外”之乡,去做“逍遥游”,才真正适意呵!这里的“长揖尘埃”,“逍遥物外”,化用了《庄子》语意,对污浊政局表示了厌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讲述蜀道的形成过程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古人作诗,善用“空”字。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一句;又如陆游《书愤》中“______”一句。(3)贾谊《过秦论》中,写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的文化措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地崩山摧壮士死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③.空山凝云颓不流④.塞上长城空自许⑤.于是废先王之道⑥.焚百家之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摧、栈、钩、颓、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面镜可以帮我们整理装束和面容,凸面镜让物体看起来变小,凹面镜让物体看起来放大。那么,如果说镜子还有一个不寻常的作用——发电,你能相信吗?利用太阳光线,首先要选择A。甘肃敦煌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太阳能年辐射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倍。地方选好了,怎样把光照变成电呢?我们需要建一座高耸的吸热塔,塔顶安装热吸收装置,吸热器里储存了大量的熔盐。①这种盐可不是我们平日吃的盐,②而是一种工业盐,③具有熔点低、储热强,花费少的特点。④接下来,⑤12000多面定日镜围绕着以同心圆状吸热塔,⑥一起将阳光汇聚在塔顶的接收机上,⑦但是每一面定日镜都像一朵巨大的向日葵,⑧可以跟随太阳自动调整镜面角度,⑨使反射光精准射向吸热器。当光线聚焦到吸热器上时,熔盐会被加热到600多摄氏度,就会熔化成液态流入下方的热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我们就把热盐罐中熔盐和水箱中的水一起打入蒸汽发生器。水在吸收熔盐的热能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驱动汽轮机发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烧开水”发电。最后,释放热能的熔盐回到冷盐罐,再重新返回B,等待下一轮发电。这就是“镜子”发电的全过程,其实它是利用镜子来实现光热发电。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有标点符号错误、语序错误、词语错误各一处,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答案】18.A.一个日照条件好的地方B.顶部的吸热器中19.③将“储热强,花费少”中间逗号改为顿号,即“储热强、花费少”。⑤将“以同心圆状”移到“围绕”前。⑦将“但是”改成“并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结合后文“甘肃敦煌是中国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太阳能年辐射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倍”可知,利用太阳光线,首先要选择太阳辐射量高的地方,故此处可填“一个日照条件好的地方”。B处,结合“我们需要建一座高耸的吸热塔,塔顶安装热吸收装置,吸热器里储存了大量的熔盐”“最后,释放热能的熔盐回到冷盐罐,再重新返回”“等待下一轮发电”可知,释放热能的熔盐回到冷盐罐重新返回到吸热器,等待下一轮发电,故此处可填“顶部的吸热器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句子有标点符号错误、语序错误、词语错误各一处,分别为:一是标点符号错误,③句中“熔点低”“储热强”“花费少”为并列短语作定语,应将“储热强,花费少”中间逗号改为顿号,即“储热强、花费少”;二是语序不当,⑤句中“以同心圆状”作“围绕”的状语,应改为:以同心圆状围绕;三是用词不当,不合逻辑,⑦与前面分句不是转折关系,应为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故应将“但是”改成“并且”(而且)或者直接删掉“但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十年没来海南岛了,驱车进入万宁市兴隆镇海景公路,行至一个高坡观景台,忽见路旁停满了车载商摊。朋友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石梅湾海景公路网红打卡地。石梅湾长6000米,整个海湾被茂密的青皮林环抱。据悉,石梅湾青皮林保护区是世界上仅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滨海青皮林,绵延葱郁、深不可测的绿色海岸给石梅湾增加了一道神秘的妩媚。我们脚踏的这片海滩,像是游人露宿的营地,散落着各色帐篷、房车、木屋、吊床和沙滩摩托。靠近海水的“荒野沙滩餐吧”拽住了我们的脚步,游客们点好凤梨汁、水果、小吃,各自开始了自己喜爱的活动。有的躺在松软的气垫上休憩,有的在沙滩上悠闲漫步,还有的骑上滑板扑进波涛冲浪……好一幅海上世外桃源景象!举目四顾,();侧耳聆听,波浪轰鸣,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