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_第1页
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_第2页
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_第3页
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_第4页
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垂钓的阅读答案【篇一:《童趣》阅读附答案】,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小题1】我能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小题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小题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2分)我的揣摩:【小题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小题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3分)我的看法:①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3分)我的积累:答案【小题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③鸟鸣;④用鞭子打。(4分)【小题1】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小题1】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小题1】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②游山林丘壑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癞虾蟆捕虫。(2分)【小题1】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分)【篇二:2014年9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卷答案】>第一组【基础知识】七、1、八月的槐乡,是个热闹的地方。2、槐米被男孩子用长长的钩刀削落下来。八、1、《小儿垂钓》3、张开金色合拢包住【阅读理解】一、1、①动听②宁静仿佛2,、、,,、3、安静不摇不叫停在认真吸引过来的二、1、糖果纸、电话卡、卷笔刀、笔、邮票、贝壳、石头、纽扣、米老鼠图案2、大家交谈收集的心得。3、既培养了兴趣和爱好,又增长了知识和能力4、略第二组【基础知识】五、1、平静2、安静3、宁静4、盼望5、愿望6、希望六、1、世上无难事2、天才在于积累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4、书籍七、1、宋庆龄约小珍到家里来,她教小珍叠花篮。2、小男孩把一个小纸团扔到高尔基的桌子上。八、1、列宁高尔基李四光2、知道诚实3、捉迷藏的时候长大后到英国学了地质学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执着追求【阅读理解】一、1、①仔细打量②坐在沙发上看报纸③语言2、b第三组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作品鉴赏】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胡令能(785-826年),唐朝诗人,是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蓬蒿——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凌云——直上云霄,这里指高大。始——刚、方。【诗意】:小松刚出土,小得被淹没在路边的野草里,可现在它已超过了蓬蒿。眼光短浅的人啊,并不认识小松将为栋梁之材,等到大松“凌云”,方叹道:啊,它真高。【背景】杜荀鹤(846—907),唐朝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他的诗出名早,但屡试不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直至公元891年才考上进士第,只能为他人做幕僚。后来曾得后梁太祖(朱温)的赏识,授予翰林学士,但五日后便去世。他的诗较多的是讽时刺世之作,能使“贪夫廉,邪臣正”。在艺术上,杜荀鹤不重辞藻,善用白描,诗风质朴自然,明快有力。曾自编《唐风集》三卷,录诗三百余首。【赏读:】这里“刺头”的“刺”,用得特好,可谓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变大。这里的“出”字也用得十分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预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被人渐渐地觉察。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觉察。如果觉察了,还加以爱护、培养、扶持,那该多好。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在这首诗中获得有机的统一。这首诗词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因此读来更觉亲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注释】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2.来日:来的那一天。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6.选自《王右丞集》【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赏析】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全诗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注】(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2)玉笛:精美的笛。(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6)故园:指故乡,家乡。[2-3]【译文】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4]【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和另一位伟大诗人杜甫被世人合称为“李杜”。【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月夜忆舍弟杜甫【唐】【这首诗从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到百姓之苦,体现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2]【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3]【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