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_第1页
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_第2页
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_第3页
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_第4页
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选(面试)模拟试卷49一、问答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1、中科院做了一个有关中国社会信任度的调查,该调查显示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不高。对此,你怎么看?标准答案: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岌岌可危。人们信任度高从本质上看体现的是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导致社会总体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会导致社会道德体系崩溃。人们不能用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自守,就会失去做人的底线,社会的互信就无法实现。其次,我国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失信的成本过低。一方面,企业或个人对自身利益过度追逐,拿诚信交换利益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导致不诚信现象有时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人铤而走险。再次,新闻媒介的发达以及人们获取资讯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人们知道了更多其他人受骗的信息,并且由于媒体偏好多报道“坏事情”、少报道“好事情”,很容易使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估计过低。最后,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或贪污腐败也是造成民众对基层政府、政法机关信任度低的重要原因。要挽救濒临倒塌的信任体系,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舆论环境,用诚信立人,用诚信立国,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第二,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社会信任问题,从制度上、法律上和管理机制上降低信任风险,特别是从公权力这个社会信任的核心环节人手,重建社会信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杜绝背信、失信的行为和权力滥用,加强党内和社会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加强对食品、药品行业的监管,设立企业诚信评价机构,一旦企业出现不诚信行为,就将其录入黑名单并通报,通过罚款、整改等方法提升企业的品质。第三,加大新闻媒体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同时对讲求诚信的事件进行积极的报道,使人们重树对信任体系建设的信心。知识点解析:关键点1“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本题探讨的是“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的问题,从题目的表述以及我们对此现象的理解,可以知道“社会信任度不高”对群众及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认识到这一点。关键点2“你怎么看”根据题干要求,考生需要表明自己对此类现象的看法,并分析原因,开展相关论述,提出改进措施。思路引导:1.提出观点本题的核心话题是“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社会诚信缺失、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诚信问题等。考生在提出观点时,可以简明扼要地说明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2.论证观点(1)内容维度①从背景及现状来看,考生可以通过列举假文凭、假证件、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不诚信的社会现象(列举两三个即可)来说明“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的现状。②从事件影响来看,此题明显属于消极现象,考生需要分析其不良影响,如“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败坏社会风气”等。③从事件原因来看,“社会信任度不高”的主观原因有个人诚信意识缺失、为了自我保护而不愿意相信他人等;客观原因有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力等。(2)方法维度①主体分析法。在此题中,考生一般可以分析出的行为主体有个人、企业、政府、媒体等,这些行为主体产生失信行为或不肯相信他人的态度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为了追逐利益,有的是为了维护形象,还有的是为了“洁身自好”,等等。②层面分析法。如果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国社会信任度不高”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选择的切入点有诚信意识、信用体系、市场活动、政府监管、日常生活等。③内外因分析法。我们可以将诚信意识淡薄、道德信仰缺失等归为内因,将监管不力、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归为外因。3.落实观点针对“社会信任度不高”这一问题,我们可采用以下手段改进:①行政手段: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的行政问责,确保对社会诚信的有效监管。②经济手段:加大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从而有效减少诚信缺失现象。③法律手段: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检查,奖励诚信者,严惩失信者。④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建立公民信用体系,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质。⑤社会监督手段: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监督,鼓励媒体和个人对社会诚信问题进行监督,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⑥自律手段:每个社会行为主体都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诚实做人,诚信经营。答题要点:2、目前,个人网上募捐的行为越来越盛行,但却屡现骗局。请你谈谈如何有效加强网络监管,发挥网络募捐的作用。标准答案:近年来,遇到重大疾病,不少经济困难的家庭会在网络上求助,通过自媒体或是一些传统媒体发布网络信息募捐。个人募捐、媒体或自媒体募捐随之流行起来,有一些遇到重大困难的人确实因此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帮助,点滴爱心汇聚成了海洋。同时,“捐款门”“诈捐门”等骗捐、捐款使用不当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不仅践踏了捐款者的爱心,也让质疑声频现,个人、自媒体到底该不该进行募捐?当前关于募捐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从法律层面讲,只要个人募捐没有涉嫌诈骗,法律并未禁止个人劝募行为,政府也不能限制个人表达意愿的权利。而一些个体逐渐聚集而成的民间团体、组织在网络进行集体公募,在理论上是不合法的。根据2000年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没有登记注册的组织进行公募,政府可以取缔。但实际上往往因这些组织做的是公益慈善事业,政府一般不会去管,所以出现很多没登记的公益慈善机构利用网络募款开展项目。由于个人利用公共媒体进行劝募的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善款过度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微募捐、众筹甚至会成为一种个人依靠社会力量寻求帮助的趋势,我们不能“一刀切”地阻止社会大众遇到困境时试图寻找自救的途径,但要更有力地加强网络监管,让爱心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中国现在的社会诚信度不是很高,如果没有约束和监管的话,网络容易被人利用。在个人发起网络募捐中,应多方合力寻求规范道路。第一,政府应该加快关于网络募捐的立法细则,让网络募捐有法可依。第二,呼吁公众监管,比如要求募捐者披露捐款细节,建立自律准则。第三,第三方机构应加强对网络募捐的监督,并让募捐和使用善款的全过程都透明公开。比如通过慈善组织代理捐款,由第三方机构公证和确保每一分善款的去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近期国内出现了“史上最严交规”“史上最严学位论文抄袭处罚办法”等一系列“史上最严”,请问你对此怎么看?标准答案:面对层出不穷的恶性交通事故、面对涉及层面越来越高的学术论文造假抄袭等失范现象,人们在痛心疾首之余,第一反应自然是加大处罚力度,希望用制度的威慑力将不良行为扼杀于萌芽状态。某种程度上,这一系列的“史上最严”制度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层出不穷的社会失范现象,恐怕光有一系列“史上最严”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出现众多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与其说是制度不够完善,不如说是现有制度执行不力。如现行交规早已规定对闯红灯、不避让行人等违法行为的处罚,但仍有一些人置法律法规于不顾,为了私利漠视、践踏公共准则,再如教育部门对于学位论文的管理从开题到答辩都有详细规定,但一些学校仍然是“走过场”。这种种行为反映了现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走样,难以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其次,制度的实际效果既取决于制度本身,也取决于制度的对象。一个漏洞百出的制度当然不会是好制度,但再好的制度也绝不会完美无瑕。西方有句谚语:“哪怕制度只有一个针眼大的洞,也会有人尝试开着卡车闯过去。”钻制度的漏洞,是人的人性。要说“史上最严”,恐怕没有哪个制度能和朱元璋制定的贪污一两银子就“剥皮揎草”相比。但如此恐怖的制度还是被大明王朝官员们花样百出的贪腐技巧钻得千疮百孔,最终失效。再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重要一环。坚持德教与制度并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中国社会和谐、平稳前进的必由之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正因此,我们在制度建设上必须持慎重、稳妥的态度,从“根本、全局”和“稳定、长期”上着眼,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自相矛盾也不能仅仅依靠加大惩处力度这一较为单一的治理方式。当然,我们在制度的执行方面必须从严治理,不能因人而异,更不能阳奉阴违,还是应狠抓落实,维护法律尊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现在用微信公众号发送消息的方式十分流行,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喜欢微信阅读,但是也有人认为微信阅读会产生一些问题。对此,你怎么看?标准答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微信的普及,人们选择利用微信公众号阅读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很多人喜欢微信阅读,反映出微信阅读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要看到微信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微信阅读。一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阅读确实具有一些优势。首先,利用手机微信阅读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阅读,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利用零散的时间。其次,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成本较低,人们无须花费大量的金钱,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在线阅读。最后,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阅读内容生产速度快,可以让读者对现今问题和热点事件了解得更快,能够及时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微信阅读存在的问题。首先,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较为开放与便捷,对于内容质量的审查就较为宽松,才使得一些“糟粕”文化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网络上发表,对人们的认知产生不良影响。其次,微信阅读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智能手机的技能,因此一些年纪过大或是不善于操作电子产品的群体会受到一些限制。再次,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有些作品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便已被某些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或发表,使作者的权益受到侵犯,也打击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最后,长期利用手机进行微信阅读,也会对读者的眼睛造成伤害,浅阅读方式也会使人的心态更加浮躁,不如纸质阅读利于人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诚然,微信阅读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面对微信公众号阅读日益增多的情况时,一方面,要合理接纳一些积极的内容,利用好其方便快捷、成本低、时效性强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缺陷,主动剔除消极内容,提高辨识能力。而如果想要真正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对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还是应该更多地阅读纸质书,将微信阅读作为纸质图书的补充,在闲暇的时间适当利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近年来离婚率普遍偏高,为防止盲目离婚,某区民政局实行限号离婚制度,每天只办理10~15对离婚业务,一段时间后,离婚率确实有所下降。对此你怎么看?标准答案:近年来离婚率持续攀升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在离婚率持续走高的当下,某区民政局竟然想出了新招,实行“离婚限号”,以此来挽救盲目离婚的家庭。表面看来,此举确实是为了避免大家盲目离婚、为大家办好事,而实际上,此举却有滥用公权力之嫌。这种人为设置离婚障碍的做法,一是从法律上来讲,有悖于“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力;二是从情感角度来讲,离婚对双方而言可能是解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情感归宿,对当初盲目结合的夫妻而言是救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阻止双方离婚,是对当事人的伤害;三是从社会学与经济学角度来论,离婚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和再整合,也有可能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而人为地限制离婚,则影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这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劝和不劝离”从来都是人们面对婚姻危机的夫妻所持有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某区民政部门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政府部门想要真正降低盲目离婚的离婚率,靠“限号离婚”显然是不可取,也非长久之策,而是应该采取其他更多有效、可行的措施。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立法部门可以通过修改相关法律程序,增加相应法律条款,以法律的名义,在离婚过程中设立一定幅度的考验期。这样使双方能够达成更为深思熟虑、更符合双方真实意愿的离婚协议,使离婚对整个家庭所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