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北宋变法宋初“防弊”之政及其新弊王安石变法一宋初“防弊”之政及其新弊防弊之政的制定积贫积弱局面因循苟且与“异论相搅”之风庆历新政及其失败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其势固然已。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严复《与熊纯如书札》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人绘《雪夜访普图》宋太祖赵匡胤(927~976)963年灭960年建立965年灭971年灭975年灭963年灭978年献土978年献土979年灭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可为后图。(周王朴)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廪虚竭。必先取西川,次及荆、广、江南,则国用富饶矣。…河东正扼两蕃,若遽取河东,便与两蕃接境。…俟我完实,取之未晚。 (赵匡胤)北宋都城东京宋太宗赵光义金匮之盟?钱选摹《蹴鞠图》宋太祖赵普宋太宗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宋太祖…撤罢藩镇,先创种种法制以减削其权势,继则免资格深者,授以虚官,而用他官权知节镇所在州府。削夺藩镇之权,其术不止一端,惟最要者则为添置通判与罢领支郡二事。……支郡者,非节度使所直接治理之州也。
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职官志二》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汉唐之时部刺史之职,于今为甚简,而事无有不举者。今之监司,有漕有宪,常平茶盐则有提举,坑冶铸钱则有提点,其职甚备,而治不加于昔,何也?监司之职愈多,而州县之扰愈甚,于治无益也。
南宋王十朋《上殿札子》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北宋最重要的路级“监司”机构为转运使司。宋初转运使路共设15路,至神宗元丰时已分为23路。宋神宗时王存等撰路名漕司治所宪司治所两浙路浙江杭州浙江绍兴京东东路山东益都同江南东路江苏南京同京东西路河南商丘南山东巨野江南西路江西南昌江西赣州京西南路湖北襄樊河南邓县荆湖南路湖南长沙湖南衡阳京西北路河南洛阳河南临汝荆湖北路湖北荆州湖南常德河北东路河北大名东同福建路福建福州同河北西路河北正定同广南东路广东广州广东韶关河东路山西太原同广南西路广西桂林广西象州永兴军路陕西西安山西永济西成都府路四川成都四川乐山秦凤路甘肃天水陕西凤翔梓州路四川三台同淮南东路江苏扬州同利州路陕西汉中同淮南西路安徽凤台安徽潜山夔州路四川奉节
重庆北宋的漕司与宪司(治所为今地名)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文献通考·职官考》职官阶差遣勋爵资治通鉴署衔邑大宋…台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廪禄之厚薄,多无职业。其所谓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谓差遣者,乃古之官也;所谓职者,乃古之加官也。自余功臣、检校官、散官、阶、勋、爵、邑,徒为烦文,人不复贵。凡朝廷所以鼓舞群伦、缉熙庶绩者,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于三者之中,复有名同实具,交错难知,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司马光《百官表总序》除龙图阁直学士、复为河北转运使。…徙知瀛州,…以丧子乞便郡,得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至和二年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明年复其官如故,徙知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除右司郎中。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于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旧制凡诉讼不得入门,拯使径造庭下自道曲直,吏民不敢欺。
宋国史《包拯传》开封包公祠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宋太祖收兵权…有内外之分。内为罢宿将典禁兵,即世人所熟知之“杯酒释兵权”是也。(聂崇岐)宋“陈桥兵变”瓷枕石守信、王审琦等皆上故人,各典禁卫。(赵)普数言于上,请授以他职,上不许。普乘间即言之。上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苟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中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得自由耳。”上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祖宗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宋史·职官志》载李纲语祖宗时,武臣莫尊三衙,见大臣必执梃趋庭,肃揖而退。非文具也,以为等威不如是之严,不足以相制。汪藻《行在越州条具时政》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宋太祖语石守信等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明太祖遗诏宋陵神路
河南巩县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以才智而运天下,则其所遗者必多。何也?周防检察,将以求胜天下之奸,而天下之奸反捷出而策吾所不及。故与天下战于才智之中者,虽足以起一时之治使之整肃,而心地不广,规模不宏,亦足以为治道之累。法固不可无,而人亦不可少。闻以人行法矣,未闻使法之自行也。…法一详而人君以用非其人为未害,纤悉委屈,条目俱备,彼固不能尽出吾法之外也。故上无近忧而下不任责,天下之事所以常可虞也。 ——陈亮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以二百余年所立之国,专务以矫失为得,而真所以得之之道独弃置而未讲。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叶适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可荫子若孙及期亲、大功以下亲,并异姓亲及门客。太子太师至保和殿大学士,荫至异姓亲,无门客。中大夫至中散大夫(正五品上),荫至小功以下亲,无异姓亲。武臣亦以是为差。凡遇南郊大礼及诞圣节,俱有荫补。…此外又有致仕荫补。…此外又有遗表荫补。…由斯以观,一人入仕,则子孙亲族俱可得官,大者可并及于门客、医士,可谓滥矣。然此犹属定例,非出于特恩也。…朝廷待臣下固宜优恤,乃至如此猥滥,非惟开幸进之门,亦徒耗无穷之经费。
《廿二史札记》卷25“宋冗官冗费”、“宋恩荫之滥”国朝自景德、祥符间,履行大礼,旁流庆泽。…今臣僚之家及皇亲、母后外族皆奏荐,略无定数,多至一二十人,少不下五七人,不限才愚,尽居禄位,未离襁褓,已列簪绅。或自田亩而来,或从市井而起,官常之位已著,而仆隶之态犹存。是则将国家有数之品名,给人臣无厌之私惠。
仁宗时孙沔奏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则有余矣。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仅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荫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论冗官财用等》国家郡县素有定官,譬以十人为额,常以十二加之,迁代、罪谪足以无乏。今则不然,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 宋祁《上三冗三费疏》人无所事获养于上者常三之二。(陈舜俞)阙每一出,争之至一二十人,虽川广福建烟瘴之地,不问月日远近,唯欲争先注授。(孙觉)北宋文官俑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盖籍天下良民以讨有罪,三代之兵与府卫是也;收天下犷悍之徒以卫良民,今召募之兵是也。…或土人就在所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乘岁凶募饥民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是以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籍之,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制以队伍,束以法令,帖帖然不敢出绳墨。平居食俸廪,养妻子,备征防之用;一有警急,勇者力战斗,弱者给漕挽。…总内外厢禁诸军且百万,言国费最巨者宜无出此。 《文献通考·兵考》引《两朝国史志》民利尽归于国,国用尽入于军,所以民困而国贫也。(朱台符)兵在精不在众。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合新旧兵所费不啻千万缗。(程琳)今天下大患者在兵。禁军约七十万,厢军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天子衣食,五代而上上至秦汉无有也。(蔡襄)王曾瑜著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及祥符、天禧(1008~1021)以后,内之蓄藏稍已空尽。而仁宗景祐、明道(1032~1038),天灾流行,继而西事暴兴,五六年不能定。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
昔太祖初得天下之时,止有一百一十州耳。…当是之时,内给百官,外奉军旅,诛除僭伪,赏赐巨万,未闻财用不足如今日之汲汲也。陛下承祖宗之业,奄有四百余州,天下一统,戎狄款塞,富饶之土贡赋相属,承平积久百姓阜安,是宜财用羡溢百倍于前。奈何竭府库之所蓄,罄率土之所有,当天下无事之时,遑遑焉专救经费而不足。 司马光《论财利疏》今取民之法尽矣。昔者赋外之征以备有事之用,今尽取民之法,悉以冗费而縻之矣。
欧阳修《通进司上书》招刺过滥选拣不实训练废弛“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叶适宋陵石雕武士沿边屯戍骑兵,军额高者无如龙卫,闻其间有不能披甲上马者。况骁骑、云骑、武骑之类,驰走挽弓不过五六斗,每教射则望空发箭,马前一二十步即已堕地。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 田况《论兵策十四事》今世之强兵莫如沿边之土人,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其名愈高,其廪愈厚,其廪愈厚,其材愈薄。往者西边用兵,禁军不堪其役,死者不可胜计。羌人每出,闻多禁军,辄举手相贺;闻多土兵,辄相戒不敢轻犯。 苏辙《上皇帝书》近日贼人张海等入金州,劫却军资甲仗库,盖为知州王茂先年老昏昧,所以放贼入城。及张海等到邓州,顺阳县令李正己用鼓乐迎贼入县饮宴,留贼宿于县厅,恣其劫掠。 欧阳修《论京西官吏札子》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 (张洎)军无统制,分散支离,分多为寡,兵法所忌。此所谓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故常战而常败。 (欧阳修)动相牵制,不许便宜。兵以奇胜,而节制以阵图,事惟变适,而指踪以宣命。勇敢无所奋,智谋无所施。 (朱台符)宋太宗御制载《武经总要》北宋官定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40卷:北宋官修军事百科全书臣伏见陛下诸臣,急则念治,缓则偷安。天下无事时,见利害之小者,则鄙之以为不足事。及大利害,则惮曰“安可卒行”,又曰“据今日之安未及于危”。小者鄙之,大者难之,远者蔑之。于是天下之事日损一日,岁耗一岁,经制不立,纲纪颓陵。宋祁《上仁宗论河北及岭南事宜》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毎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范仲淹《上执政书》
以科举程度而取士,以铨选资格而任官,将帅知畏法而已,不敢法外以立功,士大夫知守法而已,不敢法外以荐士。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此古今儒者之所同病。而以文墨为法,以议论为政,又本朝规模之所独病。偃兵息民,天下稍知有太平之乐,喜无事而畏生事,求无过而不求有功。而又文之以儒术,辅之以正论,人心日柔,人气日惰,人才日弱,举为懦弛之行,以相与奉繁密之法。吕中《国势论》
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虏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富弼《上河北守御十三策》
开封龙亭比年以来,朝廷颇引轻险之人布之言路,违道干誉,利口为贤,天下承风,靡然一变,又外人议论,辗转缘饰,沽激仿效,唯恐不及。败坏雅俗,遂成险薄。内则言事官,外则按察官,多发人闺门暧昧、年岁深远累经赦宥之事。…故自将相而下至于卿大夫士,惴惴危恐,莫有泰然而自安者。一动一为,辄曰恐致人言。更相姑息,专避嫌疑,苟且因循,求免谤咎,何暇展布心体,为国立事者哉!(张方平)今中外之臣,每进对于前,但敢攻人过失,即为公论。若言及忠良材能,云可任用,则虑圣意疑为朋党。(鱼周询)宋代的谏官制度,又使大权总集的中央,其自身亦有掉转不灵之苦。…宰相欲有作为,势必招致谏官之指摘与攻击。于是谏垣与政府不相下,宰执与台谏为敌垒。廷臣水火,讫于徽、钦。又文臣好议论,朝暮更张,常为政事之大害。钱穆《国史大纲》宋初为防制大臣专擅,特假台谏以重权,台省并重。台臣随时随事得弹劾执政,许以风闻,不加罚谴,终成一代台省相争之局。…务为高名,好持苛论,于是台谏遂为掀动政潮之地,而朋党之势以成。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贯穿在北宋一代政治上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于宋初所制定的法度的守成与革新的问题。
——邓广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广铭先生(一九○八—一九九九)韩琦(1008~75)范仲淹(989~1052)富弼(1004~8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著天下的重任。他们开始高唱华夷之防。又盛唱拥戴中央。他们重新抬出孔子儒学来矫正现实。他们用明白朴质的古文,来推翻当时的文体。他们因此辟佛老,尊儒学,尊六经。他们在政制上,几乎全体有一种革新的要求。他们进一步看不起唐代,而大呼三代上古。他们说唐代乱日多,治日少。他们在私生活方面,亦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节谨度,而又带有一种宗教狂的意味,与唐代的士大夫恰恰走上相反的路径,而互相映照。因此他们虽则终于要发挥到政治社会的现实问题上来,而他们的精神,要不失为含有一种哲理的或纯学术的意味。所以唐人在政治上表现的是“事功”,而他们则要把事功消融于学术里,说成一种“义理”。“尊王”与“明道”,遂为他们当时学术之两骨干。
《国史大纲》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钱穆先生(1895~1990)三月二十一日大昕,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相(章)得象、(晏)殊,拜(夏)竦枢密使,(吕)夷简以司徒归第。二十二日,制命(贾)昌朝参知政事,(富)弼枢密副使。二十六日,勑除(欧阳)修、(余)靖、(王)素并充谏官。四月八日,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杜)衍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枢密副使。…追竦枢密使勑。十三日勑,又除(蔡)襄为谏官。天地人神,昆虫草木,无不欢喜。皇帝退奸进贤,发于至聪,动于至诚,奋于睿断,见于刚克,陟黜之明,赏罚之公也。上视汉魏隋唐五代凡千五百年,其间非无圣神之主、盛明之时,未有如此选人之精、得人之多、进人之速、用人之尽,实为希阔殊尤,旷绝盛事。……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晨坐太极昼开阊阖躬揽贤英手锄奸枿大声沨沨震揺六合如干之动如雷之发昆虫踯蠋妖怪藏灭…皇帝明圣忠邪辨别举擢俊良扫除妖魃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上倚辅弼司予调夑下赖谏诤维予纪法左右正人无有邪孽予望太平日不逾浃…
石介《庆历圣德颂》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恒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朋党论)夫为君子者,故尝寡过,小人欲加之罪,则有可诬者,有不可诬者,不能遍及也。至欲举天下之善,求其类而尽去之,惟指以为朋党耳。…夫善善之相乐,以其类同,此自然之理也。故闻善者必相称誉,称誉则谓之朋党,得善者必相荐引,荐引则谓之朋党,使人闻善不敢称誉,人主之耳不闻有善于下矣,见善不敢荐,则人主之目不得见善人矣。…呜呼,朋党之说,人主可不察哉!(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赞)
欧阳修论朋党二王安石变法变法的经过和内容变法的效果和评价变法余波:北宋后期党争宋朝的文官政治臣于财利固未尝学,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今阖门而与其子市,而门之外莫入焉,虽尽得子之财,犹不富也。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泉府之官,先王所以摧制兼并,均济贫弱,…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困穷,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王安石: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记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只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熙宁元年八月迩英殿奏对)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 ——王安石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王安石诗二首)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 ——司马光今君实所以见敎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王安石拜相。四年二月
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罢相。元丰五年(1082)四月
改官制。八年(1085)三月神宗卒。司马光拜相,新法相继废罢。元祐元年(1086)四月王安石卒。九月司马光卒。反变法派党争开始。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使者旁午,牵合于州县,小人挟附,左右于中外。 ——刘挚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王安石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退休生涯朱熹《跋韩魏公(琦)与欧阳文忠公(修)帖》:张敬夫(栻)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卷,因省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徳性其相关有如此者。余尝观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盖如此。
——黄庭坚《跋司马温公与潞公书》王安石手迹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幅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公(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公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邪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朱熹)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倒也流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便死也迟了。这倒是多活了几年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哪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后人论我宋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 ——南宋话本《拗相公》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呜呼!…于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王安石是站在地主阶级和专制主义统治的立场上进行活动的,但是他的活动的若干方面,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劳动人民的某些意愿。王安石是以杰出的爱国政治家这样一个称号,同自己的名字联在一起,铭刻在祖国的光辉历史上。 漆侠《王安石变法》清蔡上翔著《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3期叶坦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的重点,是加强对贫民下户的剥削和镇压,而对祖国的统一没有作出什么贡献。如部分地恢复征兵制、用封建官营商业破坏私营商业等等,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至于他怀抱统一祖国的理想,农田水利法对发展生产起了某些作用,也是应当肯定的,但毕竟只能作为评价变法的次要方面。…他的变法徒然使人民支付了重大的代价和牺牲。“熙丰变法”是一次不成功的变法改革。尽管其中也有一定的积极内容,…但整体上是强化专制政治的一次大事件。两大派的斗争,本质上还是政策性的分歧。变法派好大喜功,为了宋皇朝的长安久治,富国强兵,不得不牺牲一些官户和上户的利益,也要对广大的贫民下户加强剥削和镇压。反变法派目光短浅,安常习故,他们既反对触动官户和上户的利益,特反对给平民下户增加负担,不同意用保甲等法加强镇压,认为变法适足以激化阶级矛盾,危害封建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的加深,两派之间又产生许多私人的仇隙,相互进行报复。(王曾瑜)大体来说,是对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富商们“抑兼并”,同时对社会下层广大贫苦农民的盘剥却也扩大和加深了。相对地说:新法对众小地主、富裕农民则较为有利或影响不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宽中间紧两头的“枣核形曲线”。(叶坦)窃疑吾国之政治家宜于治小国,而不宜于治大国。…太大之国,利于洸洸之武夫以为舞台,利于碌碌之余子以为藏身薮,而最不利于发强刚毅文理密察之大政治家。自今以往,交通机关日渐发达,其大国壹如畴昔之小国,则政治家之成就也较易。而在畴昔,则天下至难之业殆未有过是也。
——梁启超
司马光(1019~1086)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苏轼)司马温公元丰末来京师,都人叠足聚观,即以相公目之,马至于不能行。谒时相于私第,市人登树骑屋窥瞰。人或止之,曰:“吾非望而君,所愿识者司马相公之丰采耳。”呵叱不退。屋瓦为之碎,树枝为之折。 (王明清)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熙宁排公(王安石)者,大抵极抵訾之言,而不折之以至理,平者未一二,而激者居八九,上不足以取信于裕陵(神宗),下不足以解公之蔽,反以固其意而成其事。新法之罪,诸君子固分之矣。元祐大臣一切更张,岂无偏无党者哉?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宋宣仁太后高氏(1032~93)英宗皇后神宗母哲宗祖母以母改子宋徽宗书法蔡京书法宋徽宗的绘画芙蓉锦鸡图听琴图张择端《金明池竞标图》“花石纲”遗物“宣和殿宝”印宋人科举考试图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是科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劝学歌》(传宋真宗作)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司马光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亦有缗钱,谓之“系捉钱”,盖与婿为京索之费。近岁富商庸俗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北京市重点校初三(上)期末历史试题汇编:文艺复兴运动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体育馆沥青混凝土配送合同
- 乐器制造废粉运输合同
- 互联网创新区土地居间
- 咖啡厅装修拆除合同样本
- 书店阅读空间设计协议
- 体育馆装修工程解约协议
- 低温药品配送合同
- 学校装修履约保证金合同
- 《钢结构的检测》课件
- 专题2.2 绝对值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化学
-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拓展与战略合作
- 城市道路机动车安全驾驶指南
- 中国舞蹈史简介
-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 我有一盏小灯笼
-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2023~2024学年)
- 晴雨伞项目财务分析报告
- 江苏省徐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