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张家口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张家口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张家口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张家口市桥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情诊断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50分)1.山顶洞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的圆圈。红色的赤铁矿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A.已有宗教意识 B.具有爱美意思C.手工技艺高超 D.过着集体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红色的赤铁矿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描述了山顶洞人认为有“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的愿望,说明山顶洞人已有宗教意识,A项正确;材料与爱美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山顶洞人手工技艺高超,排除C项;材料与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能推断出这件文物出土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和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具有代表性,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B项正确;文物出土于长江流域,排除ACD项。故选B项。3.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A.元谋人牙齿化石 B.粟和装粟的陶罐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陕西黄帝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项正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粟和装粟的陶罐与我国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作物和使用的陶器相关,排除B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排除C项。故选D项。4.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立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一整套国家机器的设立,说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特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A项正确;商朝、西周、东周都是夏朝之后的朝代,排除BCD项。故选A项。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在战前武王出兵伐犬戎,后又讨伐邻国密须,解除了伐商的后顾之忧;战争中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见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商纣王军队数量稀少 B.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C.周武王组织了政治联盟 D.商军战斗力软弱不堪一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知,周武王励精图治策略得当,牧野决战时商军倒戈,说明武王得到了人心,而商纣王残暴,不得民心,B项正确;“商纣王残暴,不得民心”导致“商纣王军队数量少”,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武王组织了庞大的政治联盟”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商纣王军队战斗力差不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6.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所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余次。据此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局面是A.统一 B.安定 C.动荡 D.繁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材料中“大小战事480多起”等说明这一时期社会局面是动荡不安,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特征,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安定和繁荣不符合材料中分裂的特征,排除B和D项。故选C项。【点睛】7.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答案】A【解析】【详解】“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意思是:商鞅担任秦孝公的国相,为秦国开启了帝王之业,说明商鞅变法成效巨大,故A符合题意;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材料没有涉及大国争雄,排除BCD。故选A。8.在探究“百家争鸣”影响时,七年级某学习小组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等级差别法家尚法,强调依法治国A.推动战国经济发展 B.泽被后世影响深远C.阻碍儒家一统天下 D.二者内容完全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内容大多来自于古代的百家争鸣时期诸子思想家的主张,说明百家争鸣影响深远,B项正确;主要是从思想层面说明百家争鸣的影响,不是经济角度,排除A项;材料不是说明百家争鸣阻碍儒家一统天下,排除C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百家争鸣时期诸子思想家主张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没有完全趋同,排除D项。故选B项。9.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见,都江堰()A.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C.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完全借助于地势因素而建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利用自然科学原理,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就是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的体现,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都江堰的防洪和灌溉功能,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地位,排除B项;都江堰是利用了自然地势因素而不是完全借助,排除D项。故选C项。

10.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A.沿袭历史传统 B.藐视三皇五帝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显示功绩,嬴政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所以其主要目的是宣扬个人功业,D项正确;皇帝制度由秦始皇开创,因此沿袭历史传统说法错误,排除A项;藐视三皇五帝不是秦始皇的开创皇帝制度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一记载表明秦朝()A.巩固了统一 B.天下已安定 C.实行暴政 D.疯狂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指出,收集天下的兵器进行销毁,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以上措施都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巩固政权的措施,与天下安定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秦朝推行暴政,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秦朝巩固统一,并没有涉及疯狂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第二章西楚霸王勇武有力第三章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第四章乌江自刎政归文邦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楚霸王是指项羽,巨鹿之战又称钜鹿之战,是一场以项羽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巨鹿摧毀秦军主力的战役,乌江自刎是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自刎,C项正确;陈胜和吴广是秦末的农民,因无法忍受秦朝的暴政而奋起反抗,排除AB项;刘邦是西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分化王国力量,尊崇儒术提升了儒学地位,在河西走廊设立郡县拓展了统治范围,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4.晓敏同学在百度上搜素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主题是()【外文名】:TheSilkRoA.D.【开创期】:西汉【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引进物种】: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C.中原物种丰富 D.有效管控西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和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古罗马,通过这条道路,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传入中原,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而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葡萄、石榴等是西域的物种,排除C项;西域都护的设立,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5.“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结合材料可知,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A.引进外来物种 B.促进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同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进行第一次出使西域,因此,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寻求军事联盟,D项符合题意;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开始引进外来物种、促进经济交流、加强友好交往,排除ABC项。故选D项。16.“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成为“医圣”。这位“坐堂行医”是()A.司马迁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A项;华佗编创了“五禽戏”等,排除C项;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排除D项。故选B项。17.东汉宦官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留有美名,是因为他()A.改进了造纸术 B.编制了五禽戏 C.著述了纪传体史书 D.传播了五斗米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因此,他在中国历史上留有美名,A项正确;华佗编制了五禽戏,司马迁著述了纪传体史书,张陵传播了五斗米道,排除BCD项。故选A项。18.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据此可知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东汉王朝统治者素质偏低C.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在位时间短 D.被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东汉后期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中走向灭亡的”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皇帝大权旁落,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东汉王朝统治者素质偏低,排除B项;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东汉后期农民反抗斗争激烈,大规模农民起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9.“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结合课本所学,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国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南方的刘邦和孙权。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由“南拒孙刘”,可知AB两项不合题意;诸葛亮曾经辅佐刘备。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0.下面历史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所反映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社会变革 D.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表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这一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三国、东晋、南北朝等割据政权,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B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1.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西晋时期的内乱表现为()A.春秋五霸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晋,统治者之间发生了八王之乱,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晋由此转衰,C项正确;春秋五霸是春秋,七国之乱在西汉,淝水之战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排除ABD项。故选C项。22.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他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还大力提倡儒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出现“英儒毕集”局面。苻坚的作法()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间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提倡儒学,整顿吏治,加强集权,那时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官员选拔,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排除B项;儒家思想体系完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纳礼入律”,完成于到唐朝的“礼法合一”,排除C项。故选D项。23.下列思维导图中,空格①处应该填写()A.第一次人口大迁移 B.东晋建立 C.祖逖北伐 D.刘裕建立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晋灭亡后东晋在南方建立,北方则形成了十六国的局面,东晋灭亡后南方开始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方是北魏为主的北朝后分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与前秦进行淝水之战,在东晋末年出现武将控制政权局面,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人口大迁移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排除A项;祖逖北伐是东晋初年历史事件,排除C项;南朝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公元420年为刘裕所建立,所以也称刘宋,发生在东晋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B项。24.下图为某时期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统计数据,可用于说明()A.商鞅变法的影响 B.诸葛亮治蜀成果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江南地区的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鲜卑族与汉族的通婚占到了不同民族间通婚的一半以上,而鲜卑族和鲜卑族的通婚仅占6%,这是孝文帝改革倡导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鲜卑族还未出现,排除A项;诸葛亮治蜀主要是在西南地区,而鲜卑族主要生活在北方,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时期开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纷争不断,政权更替频繁,先后发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直接导致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永嘉南渡”移民高潮,规模超过百万,大量北方人口进入江南地区,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崛起带动了新兴城市的发展,实质上促成了江南经济区的形成,排出D项。故选C项。25.某校同学研究学习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关键词:钟繇、楷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等,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A.书法艺术 B.绘画艺术 C.雕刻艺术 D.舞蹈艺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楷书是书法的一种;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魏碑是书法的一种,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书法艺术,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舞蹈艺术,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26.基础知识问答(1)例举汉武帝实行的巩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主要措施。(2)说出与曹操有关的重要战役名称。【答案】(1)在政治上,他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在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经济上,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在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在政治上,他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在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在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小问2详解】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最终曹军战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比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规模也更大。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人数不超过2万,而楚军人数也不会超过4万;而至战国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打破魏韩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附近),斩首就达24万……材料二战国时的步兵和骑兵春秋时期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作战一方的车阵一旦被冲乱,就很难整顿,因此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期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战,战争也“旷日持久”,有时长达三五年。……为了防备外敌进攻,各国在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成为长城。(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战争的主要特点,据所学说说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的主要原因。(2)据以上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影响战争结果的主要原因。(3)总结这一时期战争的积极意义。【答案】(1)规模更大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人口的增加;这一时期变法改革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作战思想的变化(任选一点即可)(2)作战人数、战略战术、防御工程、优秀将领的作用等(任选三点)(3)促进诸侯国疆域的扩大;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发展;促进统一局面的出现;出现了一批军事家和军事著作。(任选一点)【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比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规模也更大”可知其特点为规模更大;主要原因:本题可以从生产力、变法改革以及作战思想等角度去分析其原因,如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人口的增加;这一时期变法改革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作战思想的变化等。【小问2详解】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晋军人数不超过2万,而楚军人数也不会超过4万;而至战国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打破魏韩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附近),斩首就达24万……”可知其原因为作战人数;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作战一方的车阵一旦被冲乱,就很难整顿,因此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期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战”可知其原因为战略战术;根据材料“为了防备外敌进攻,各国在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成为长城”可知其原因为防御工程、优秀将领的作用等。【小问3详解】积极意义:本题可以从对疆域的影响、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影响等角度去说明,如促进诸侯国疆域的扩大;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发展;促进统一局面的出现;出现了一批军事家和军事著作。28.汉朝的历史久远、文明富庶,令人神往,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表格时间统治者措施西汉初期①★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东汉初期②★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1)写出表格空缺处①、②两位统治者的名字。(2)据所学总结两位统治者采取以上措施相同作用。材料(3)写出材料道路的名称,并概括这条道路开辟成功的外在条件。【答案】(1)①汉高祖(刘邦)②汉光武帝(刘秀)(2)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统治或社会秩序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扭转凋敝现状。(任选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需注意必须是共同意义)(3)丝绸之路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控或西域地区的局势稳定或大败匈奴【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期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战争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赋税田租,十五税一的统治者是汉高祖刘邦;东汉初期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田租,三十税一;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的统治者是汉光武帝刘秀。【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高祖和汉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相同作用是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统治或社会秩序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扭转凋敝的现状;加强了官僚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维护了国家稳定;推崇儒家思想,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该道路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辟成功的外在条件有: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丝织品技术的先进;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控;西域地区的局势稳定;两汉开明的民族和对外政策;大败匈奴等。2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包括以农业生产来评估官吏的表现,以及鼓励开辟荒地,鼓励私田制以增加国家收入。比如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