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新余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从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D项正确;元谋人和北京人没有掌握人工取火的技术,排除A、B项;河姆渡人不符合“最早掌握”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最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3.俗话说:“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国之根本,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石器的发展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为生。但采集过程中西亚、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的人们培植出许多农作物,并开始种植,使人们从食物的采集变成生产者,这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之一,①正确;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家畜饲养随之出现,这也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之一,②正确;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聚落(村落)出现,③正确;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质量好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随之出现和发展,④正确;10--11世纪西欧城市出现,而中国古代城市出现在夏商周时期,与材料不符,⑤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4.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初祖()A.黄帝和炎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项正确;五帝中最后两位是尧和舜,而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和炎帝,不是尧,排除B项;大禹相传建立了夏,不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C项;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涿鹿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写的一篇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所以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都与武王伐纣有关,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的信息,根据人物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6.CCTV播出的《国家宝藏》栏目中,曾展出“中华第一古物”一一石鼓,上面所刻的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就是从商朝开始的,B项正确;夏朝没有文字流传下来,排除A项;西周和战国都是在商朝之后,此时文字早已出现,排除CD项。故选B项。7.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这幅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外地入侵 B.统治者实行暴政 C.人民起义 D.自然灾害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以人为骑尽作乐”可知,夏桀统治残暴,以人为马;依据题干信息“炮烙之刑极淫威”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夏桀和商纣都是暴君,他们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导致王朝灭亡,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外地入侵、人民起义、自然灾害频繁,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8.下图是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某文物照片。下列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贵族用的乐器 B.出土于湖南宁乡C.为研究夏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D.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D项正确;司母戊鼎是礼器,排除A项;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排除B项;司母戊鼎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9.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能够代表春秋时期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是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铜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是铁制农具,铁犁铧就是铁制农具,C项正确;钻孔石斧是磨制石器,是原始社会后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项;骨耜也是原始农耕时代的生产工具,排除B项;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被称为百家争鸣。所以答案选B。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理念的是()A.主张“仁者爱人” 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均衡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所以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就体现了孔子的“均衡教育”的理念,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没有反映“均衡教育”,排除A项;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为政以德”,排除B项;孔子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但没有反映“均衡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12.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禅云,诸侯尽西来。”为这一现象出现奠定物质基础的是()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统一 B.商鞅变法效果显著,实现国富兵强C.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网罗天下英才 D.秦国战争策略得当,采取远交近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人民渴望统一、秦王的雄才大略和战争策略都不属于物质基础,排除ACD项。故选B项。13.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了大量秦代的简牍,简文主要记载了秦代施行的20多个单行法规,共计法条多达600条,并且多数为残酷的死刑、肉刑等。由此可以看出秦代()A.法律细密,社会秩序稳定 B.宽严相济,律法深入人心C.儒法并用,统治基础牢固 D.刑罚众多,隐含统治危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期法律条文多,包含酷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法律的严酷容易引起人民的反抗,致使秦朝蕴含着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秦朝社会秩序稳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秦朝法律宽严相济的特点,也不能说明律法深入人心,排除B项;秦朝统治基础牢固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右面棋盘,请你判断其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晋楚争霸 B.牧野大战 C.楚汉之争 D.吴越争霸【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汉朝而告终,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来自于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C项正确;晋楚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截至前506年吴破楚入郢之战前,晋楚之间13场直接战争中,晋国11胜2败,排除A项;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排除B项;吴越争霸是指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互相征伐的一段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5.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汉武帝在位期间,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汉武帝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C.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D.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位期间,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国家控制盐铁商业,和重农抑商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家控制盐铁商业,和农业无关,排除C项;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是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6.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由此可见,德治具有重要地位。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B项正确;汉高祖时期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强化大一统措施,排除C项;光武帝时期属于东汉,不属于西汉,排除D项。故选B项。17.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有()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最终被曹操击败,在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兵力有20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但是最终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这两场战役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②正确。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④正确,C项正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发生在东汉末年,而非发生在三国时期,①错误。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非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③错误,含有①、③的选项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9.公元230年称帝后的孙权为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了A.夷洲 B.儋州 C.黄州 D.惠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故A符合题意;三国时期儋州属于吴国,故B不符合题意;黄州在三国时属江夏邾城,吴国地盘,也是吴魏的前线边界,故C不符合题意;三国时期,今日的惠州市境为南海郡傅罗县,属于吴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西晋的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后代。这些历史现象,主要说明A.北方地区出现民族大融合 B.八王之乱引起社会动荡C.出现了人口大规模南迁 D.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文化敬仰和认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据西晋的史料记载,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的后代”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间的交融,排除A项;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排除BC项。故选D项。21.“经过这次至亲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文中的“变乱”指的是()A.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八王之乱 D.北人南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结合所学可知,八王之乱引发的社会危机不断冲击着西晋的根基,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与西晋无关,排除A项;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排除B项;北人南迁指的是每当北方战乱纷繁时统治者或者百姓们都喜欢跑到南方避难,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列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点的是()。A.江南得到开发,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B.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须繁C.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D.民族交融形成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但南方生产水平没有超过北方,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须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民族交融形成高潮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23.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古代第--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是A.孔子 B.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炎【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西汉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B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整理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排除A项;班固撰写《汉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司马炎实现全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4.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A.“麻沸散” B.造纸术C.印刷术 D.道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与蔡伦改进造纸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改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25.“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成为我们日常防范新冠肺炎的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东汉张仲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所以A符合题意;《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是一部药物学巨著,所以B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方面的书,所以C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以D不符合题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3分,28题11分,29题12分,共50分。26.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产推动变革】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可以分析出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哪些?【变革成就霸业】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2)材料二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变革促进转型】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故于天下。——[汉]刘向《战国策·秦策》(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措施?【思想激烈碰撞】材料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释道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以下是摘自诸子百家的几句经典名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④兼相爱,交相利。(4)上述名言属于儒家的是______;属于道家的是______;属于墨家的是______;属于法家是_______。(只填序号)【社会渐趋稳定】材料五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汉]刘向《<战国策>书录》(5)解读材料五,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答案】(1)社会状况:农业经济的发达;手工生产进一步的发展。(2)国家:齐国。结果: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3)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①—①②.—③③.—④④.—②(5)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解析】【小问1详解】状况:根据材料信息“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农业经济的发达;手工生产进一步的发展。【小问2详解】国家:根据材料信息“管仲相桓公”,可知“桓公”是齐桓公。结果:根据材料信息“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决裂阡陌”是指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小问4详解】①:本问要求选择的是儒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选①。②:本问要求选择的是道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的是儒道家思想,故选③。③:本问要求选择的是墨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墨家思想,故选④。④:本问要求选择的是法家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体现的是法家思想,故选②。【小问5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信息“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或传统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根据“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27.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在治国理政方面各有特点,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候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材料四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管辖郡和人口数量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首领更换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什么制度?(4)材料四图表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5)从西周、秦和西汉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措施上,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由禅让制到世袭制。(2)分封制;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4)地方诸侯王实力威胁中央统治。推恩令。(5)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古代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及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的方式传承权力,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得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时代。所以首领更换的制度变化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小问2详解】制度:根据材料二“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候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周初政治形势,西周实行分封制。原因:根据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知,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小问3详解】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三的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小问4详解】问题: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管辖郡和人口数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表反映出西汉初期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实力。【小问5详解】认识:开放题,可围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古代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等方面回答。28.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凿空”西域】材料一材料二……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开发江南】材料三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的南来使铁制的镭、铲、锄和犁铧等工具及深耕细作、积肥粪田等技术得到推广,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很大的进步。——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指出图中A点所在的城市名称。为了使这条古代陆路交通线畅通无阻,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知识交流之路”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答案】(1)张骞通西域;长安;设立西域都护。(2)促进了商品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使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在南方推广(或人口南迁,推动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地图是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图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此后,逐渐形成的沟通欧亚的交通道路是丝绸之路,图示中的A点是长安。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为打开丝绸之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保障路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二“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可知,这条“通商易货之道”“知识交流之路”,促进了商品和知识的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东晋建立前后,自北方南来的人口中,有许多农民,为开发南方增添了大量的劳动力。他们的南来使铁制的镭、铲、锄和犁铧等工具及深耕细作、积肥粪田等技术得到推广,因之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南迁,使先进的农业工具和技术在南方推广(或人口南迁,推动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29.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