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文山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6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居民遗址【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万年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排除A项;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上,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遗址,素称“北京人之家”,排除C项;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在山顶洞人遗址,人们发现下图中的穿孔骨针和装饰品等文物。由此可推断出他们掌握了()A.打制石器的技术 B.人工取火的技术 C.钻孔的技术 D.纺织的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图片是山顶洞人通过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和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C项正确;材料中骨针和装饰品体现出当时人们已掌握钻孔技术,而不是打制石器,排除A项;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但图片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纺织方面的技术,神话中嫫母是纺织术的发明人,排除D项。故选C项。3.“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功无量。”这说的是A.皇帝B.尧C.舜D.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禹是继黄帝、尧舜之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由于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舜年老时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治水无关,排除,故选D。4.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答案】B【解析】【详解】题文中的“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反映的是禅让制的实行,“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的出现。ACD不正确,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是()A.科举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敬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因此题干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项正确;科举制形成于隋朝时期,是为了选拔人才,排除A项;皇帝制开始于秦朝,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实行皇帝制,排除C项;尧舜禹时期,尧年老时,根据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形成了禅让制,排除D项。故选B项。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人们把当时占卜的卜辞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里的“书面语”是指()A.隶书 B.小篆 C.甲骨文 D.楷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C项正确;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排除A项;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排除B项;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排除D项。故选C项。

7.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也迎来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货币的出现C.种植规模的扩大 D.产量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铁和刚的冶炼技术成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应用,牛耕技术的推广,精耕细作的传统开始形成,许多农业技术已经与近代很接近,A项正确;货币的出现最早在商代,货币也不熟农业发展,排除B项;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结果,排除CD项。故选A项。

8.“平王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诸侯争霸的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的瓦解 C.天子昏庸无能 D.周平王东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平王之时,周王室衰微”表明,诸侯争霸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A项正确;分封制的瓦解是诸侯争霸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天子昏庸的史事,排除C项;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9.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A.齐 B.楚 C.秦 D.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逐渐崩溃。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中,齐国位于最东边,秦国位于最西边,楚国位于最南边,而燕国位于最北边。因此,题干中这位老师姓秦,C项正确;齐国位于最东边,楚国位于最南边,燕国位于最北边,排除ABD项。故选C项。10.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向同学们介绍参观的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A.京杭大运河 B.灵渠 C.郑国渠 D.都江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天府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D项正确;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连接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排除A项;灵渠打通了南北水路,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障,排除B项;郑国渠接通泾水、洛水,让原本缺水的荒芜之地瞬间变成了可以灌溉的良田,同时还减少了泾水两岸的水患,它的存在让关中地区从此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大平原,排除C项。故选D项。1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诏书到达南方却很少有人认识,对此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是因为文字不同,为此秦始皇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C项正确;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涉及的是经济领域,排除AB项;统一车轨与交通方面的措施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吴广 B.刘邦、项羽 C.卫青、霍去病 D.张角、张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其中,项羽、刘邦(韩信善于将兵打仗,张良善于计策谋划,都是刘邦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与题干“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不符,排除B项;卫青、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将领,排除C项;张角是东汉末农民起义领袖,张鲁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排除D项。故选A项。13.象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之一,深受大众的喜爱,棋盘中间是“楚河、汉界”。那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 B.王莽篡位西汉灭亡C.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 D.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楚河、汉界”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4.汉武帝时,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的主张应是()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听从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项正确;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的主张,排除C项;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光武中兴局面 B.外戚宦官专权C.开元盛世局面 D.政权林立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小且寿命较短,皇帝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外戚掌握;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为夺回权力,又导致宦官专权,B项正确;光武帝是东汉的首位皇帝,排除A项;开元盛世是唐朝盛世,排除C项;东汉末年政权林立,主要原因是皇室力量在和地方势力对抗时失败,导致的政权交替,直接原因是黄巾起义,董卓乱政,再加上,皇帝的无能,宦官专权,自然灾害,国家制度等,排除D项。故选B项。16.某大学考古小组想从东向西沿“丝路”考古,他们应该会先后经过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7.华佗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还取得了很多成就,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推算圆周率②制成“麻沸散”③提出“治未病”理论④编制“五禽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还创编出了“五禽戏”。根据题意,B项正确;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推算方法,而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根据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8.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第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A.《论语》 B.《史记》 C.《齐民要术》 D.《资治通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史记》一书包含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由图中目录可知,这本史书应是《史记》,B项正确;《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的语录,并不涉及朝代的历史更迭,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著名的农学家贾思锶所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史书,排除D项。故选B项。19.宗教的产生往往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宗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一种根植于中国本土的宗教孕育而生,该宗教是()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动荡时代,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宗教的兴起提供土壤,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道教(太平道),宣传神仙方术,受到下层人民的信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B项正确;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排除A项;基督教诞生于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排除C项;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故选B项。20.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A项正确;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两国间的一次著名战役,排除B项;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韩国上党郡,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进行了一场战略大决战,史称长平之战,排除C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2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其中曹魏在北方,蜀汉和孙吴分别在西南、东南。所以D符合题意;故ABC位置排列不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2.西晋在中国历史上短暂存在,西晋曾爆发过一场内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并且造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这场内乱是()A.七国之乱 B.桂陵之战 C.五胡内迁 D.八王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晋曾爆发过一场内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中央政权,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D项正确;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景帝时期,排除A项;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两国间的一次著名战役,排除B项;西晋末年(约291年)爆发八王之乱时,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乘机脱离晋朝,在西晋灭亡后逐渐向中原地区内迁,自立门户,与东晋南北对峙。史称为“五胡内迁”,排除C项。故选D项。23.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A.司马光 B.司马炎 C.司马懿 D.司马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人物不是“王与马,共天下”涉及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含义,需要学生从典故中理解涉及的事件及内容,结合东晋和西晋的历史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较扎实的基本功。24.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将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选项②④符合题意;①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相关;③揭竿而起与陈胜吴广起义相关;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故选A。2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基本特征有:社会大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大分裂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所以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解决诸侯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2)根据材料三,说说为巩固北部边疆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四: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3)西汉时期在秦疆域的基础上,向西有了巨大拓展,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材料五: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4)材料五中丝绸之路的开通者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答案】(1)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2)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3)设置西域都护府。(4)张骞;作用: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根据材料“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主父偃“推恩令”的建立,加强中央集权。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北部边疆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巩固了秦朝时期北方的边防,修筑长城,防止北方匈奴的侵犯。

【小问3详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根据材料“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良种马、香料、玻璃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2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探究一:思想智慧】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探究二:科技之光】材料三(3)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探究三:艺术之美】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三作品在艺术史上地位及图四的作者。(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以下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论述。观点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观点二: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仁”或“礼”。(2)百家争鸣。(3)图一:造纸术;图二:张仲景。(4)图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5)任选一个观点论述观点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论述: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书法艺术从东汉开始成为一门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从内容的丰富、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等方面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造纸术等四大发明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伤寒杂病论中“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现代疾病的预防。(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

【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百家争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问3详解】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造纸术的制作流程图,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根据图二书名为《伤寒杂病论》,结合所学可知,作者是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小问4详解】根据图三《兰亭集序》,结合所学可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唐太宗定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王羲之由此成为一代书家之冠,被定为“书圣”;结合所学可知,《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

小问5详解】根据提干,两个观点,如选观点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论述的时候,着重描述中华文明的丰富以及文明的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可以进行论述的史事有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和文化瑰宝书法艺术,如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书法艺术从东汉开始成为一门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选择观点二: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在论述的时候重点强调,中华文明的重大作用,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文明的重大作用,如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造纸术等四大发明为思想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伤寒杂病论中“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现代疾病的预防。

28.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断融合,不同的民族早已血脉相连,多民族的融合才造就了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之源】材料一: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1)华夏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一朝代?【农牧交融】材料二(2)以上图片反映了北方地区汉族生活习俗的一些变化,请你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3)材料三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它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此次改革的汉化措施有哪些?【答案】(1)人文始祖(人文初祖);秦朝。(2)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②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于发展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答到一点即可)(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通汉婚。(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以来战乱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为各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进步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小问2详解】材料中的胡床、椅子和方凳,以及汉人胡食图,结合所学可知,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