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刷题首选卷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3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_第1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刷题首选卷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3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_第2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刷题首选卷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3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_第3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刷题首选卷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3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_第4页
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冲刺刷题首选卷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3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部分易错训练易错训练三稳态与调节模块生物与环境模块[易错1]神经调节1.(2022·山东,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答案B解析药物甲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由题干可知,甲、乙、丙均可治疗该疾病,即三者效果相同,使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所以药物乙应是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2.(2023·武昌高三年级质量检测)针灸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针刺小鼠后肢特定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作用于相关免疫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关于针灸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活动可实现机体稳态B.神经递质进入淋巴细胞调节其产生细胞因子C.针刺产生痛觉这一反射的效应器包含肾上腺D.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答案D解析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机体稳态,A错误;神经递质并不会进入淋巴细胞调节其产生细胞因子,B错误;针刺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会使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故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D正确。3.(不定项)(2023·长沙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改编)兴奋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分别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有意识“憋尿”时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与该过程类似B.图中神经元1处于兴奋状态,神经元2处于不兴奋状态C.图中离子通道甲和离子通道乙分别转运乙酰胆碱和甘氨酸D.图中结构①不能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间隙的甘氨酸含量减少答案BCD解析人有意识“憋尿”时高级中枢能抑制低级中枢,与图示过程类似,A正确;图中神经元1和神经元2都在释放神经递质,都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都属于神经递质,其作用是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打开相应离子通道,自身并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C错误;图中结构①能够将突触间隙的甘氨酸运回突触小体,若该结构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的甘氨酸含量增多,D错误。4.小明同学查阅资料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为探究γ-氨基丁酸(GABA)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先将电表两极分别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未受刺激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膜内外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小明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γ-氨基丁酸,然后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因为观察到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认为γ-氨基丁酸可引起B神经元抑制。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一般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这种释放方式的意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或被突触前膜回收,请解释其中的生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善于劳逸结合的小明做完实验研究后去和同学踢足球,作为守门员,他双手抓住足球的瞬间,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的过程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双手抓住足球,完成该动作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填“脊髓”“大脑皮层”或“脊髓和大脑皮层”)。答案(1)静息内负外正(2)向左偏转且幅度变大(一定的)流动性提高了神经递质的释放速率(效率)(合理即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合理即可)(3)单向的在生物体内只有感受器才能接受刺激,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脊髓和大脑皮层解析(1)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将电表两电极按题图所示方式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侧,未受刺激时电表指针向左偏转。(2)若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引起阴离子大量内流,则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因此电表指针会向左偏转且幅度变大。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种释放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所以提高了神经递质的释放速率(效率)。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或被突触前膜回收,这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3)小明双手抓住足球,完成该动作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参与该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5.(2023·湖北,2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________。(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________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抗原性(2)体液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中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3)将正常的实验动物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作为实验组,一段时间后,在相同条件下,取出两组的骨骼肌细胞,电刺激骨骼肌细胞,观察其收缩情况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骨骼肌均发生收缩,且情况一致,则说明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直接损伤骨骼肌的功能;若对照组骨骼肌正常收缩,而实验组骨骼肌无法正常收缩,则说明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损伤了骨骼肌的功能(4)无电信号的传导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析(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以自变量是动物是否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因变量是骨骼肌功能是否损伤,检测指标是电刺激后骨骼肌的收缩情况。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详见答案。(4)脊髓灰质炎病毒损伤了图中部位①处,则刺激感受器,兴奋将无法从①处向下传递,所以神经纤维②(传出神经)上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③处(神经—肌肉接头)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6.(2023·北京,1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密切相关。科学家以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1)骨骼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2)假设初始状态下,膜两侧正负电荷均相等,且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当膜仅对K+具有通透性时,K+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流动,膜外正电荷和膜内负电荷数量逐步增加,对K+进一步外流起阻碍作用,最终K+跨膜流动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跨膜静电场,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________。K+静电场强度只能通过公式“K+静电场强度(mV)=60×lgeq\f(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计算得出。(3)骨骼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实验测得膜的静息电位为-90mV,膜内、外K+浓度依次为155mmol/L和4mmol/Leq\b\lc\(\rc\)(\a\vs4\al\co1(lg\f(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1.59)),此时没有K+跨膜净流动。①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______mV,与静息电位实测值接近,推测K+外流形成的静电场可能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②为证明①中的推测,研究者梯度增加细胞外K+浓度并测量静息电位。如果所测静息电位的值________,则可验证此假设。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2)外正内负(3)①-95.4②变小解析(1)骨骼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3)K+静电场强度(mV)=60×lgeq\f(胞外K+浓度,胞内K+浓度)=60×lgeq\f(4,155)=60×(-1.59)=-95.4(mV),即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95.4mV。依据公式可知,增加细胞外K+浓度求出的值的绝对值变小,若测得静息电位的值也变小(正负号不代表大小,代表方向),则可验证此假设。[易错2]血糖平衡调节7.(2022·浙江6月,30)为研究物质X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材料:适龄、血糖正常的健康雄性小鼠若干只,药物S(用生理盐水配制),物质X(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等。(要求与说明:实验中涉及的剂量不作具体要求。小鼠血糖值>11.1mmol/L,定为高血糖模型小鼠。饲养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适应性饲养:选取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丙3组。正常饲养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②药物S处理:甲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乙组: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处理数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③物质X处理: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处理若干天,每天测量小鼠的血糖,计算平均值。(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张表格,并将实验各阶段的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中。(3)分析与讨论:已知药物S的给药途径有腹腔注射和灌胃等,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都会影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建模。若要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则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确定快速建模所需药物S的适宜浓度和给药途径的组合。答案(1)②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③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X(2)组别实验阶段适应性饲养药物S处理物质X处理甲组正常正常正常乙组正常逐渐升高至>11.1mmol/L>11.1mmol/L丙组正常逐渐升高至>11.1mmol/L逐渐下降,但高于正常水平(3)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解析本实验总体思路为小鼠适应性饲养→构建高血糖模型小鼠→研究物质X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实验需要分为空白对照组(甲组)、高血糖对照组(乙组)、实验组(丙组),共三组。(1)②为药物S处理,根据题中信息“直至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可知药物S可导致小鼠出现高血糖症状,乙组和丙组分别为高血糖对照组和实验组,二者都需要利用药物S构建高血糖模型小鼠,故丙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一定量药物S。③甲组为空白对照组,故甲组处理为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生理盐水。丙组为实验组,故丙组应每天每只小鼠灌胃一定量物质X。(2)设计表格时应注意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适应性饲养)甲、乙、丙组小鼠血糖均正常;第二阶段(药物S处理)后,乙、丙组小鼠的血糖会上升直至超过11.1mmol/L,成为高血糖模型小鼠,甲组正常;第三阶段(物质X处理)后,丙组小鼠的血糖逐渐下降,但物质X只能缓解高血糖症状,故丙组的血糖不会降低至正常水平,乙组小鼠仍为高血糖,甲组正常,据此可设计出表格(见答案)。(3)可用自变量是药物S的浓度和给药途径,检测指标(因变量)为构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所需的时间的实验进行探究,即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药物S,每个浓度进行不同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组合建模成功所需的时间。8.(2023·广州高三调研)胰岛B细胞受损可以引起1型糖尿病。为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人员对2种小鼠进行实验处理后再检测相关指标,实验处理和部分实验结果见下列图表。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1正常鼠+STZ251042模型鼠+STZ5157注:实验结果为小鼠脾脏中相关细胞所占的比例;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注:实验处理当天记为第0天,小鼠血糖水平连续2次≥13.8mmol·L-1时可判定为患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1)与正常鼠相比,模型鼠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实验处理时,“正常鼠+V”“模型鼠+V”中的V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发现,STZ诱导的模型鼠1型糖尿病会加速发生,由表中结果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加________细胞对胰岛B细胞的攻击,使之受损。(3)根据本研究结果,请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治疗提出合理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1点)。答案(1)miR-150基因缺失溶剂或生理盐水(2)模型鼠体内miR-150基因缺失,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减少,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所占比例均增加细胞毒性T(3)使用适当的免疫调节剂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或提高患者细胞中miR-150基因的表达水平)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miR-150基因缺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发生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制,故模型鼠应为miR-150基因缺失的小鼠。[易错3]体温调节9.(2023·济南统一检测)正常人体感染某种病毒后,机体相应细胞在病毒毒素的刺激下合成并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引起机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高温持续期,成年人体温可达40℃左右,人体会出现一定的脱水、呼吸频率和幅度增加甚至过高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温上升期,该阶段存在激素的分级调节B.高温持续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体温下降期,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D.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答案C解析体温上升期,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高温持续期,人体会出现一定的脱水现象,则高温持续期,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B正确;体温下降期,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C错误。10.(2023·广东东莞1月期末)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你身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共同抵御寒冷。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一种机制。注:THR——甲状腺激素受体;TRE——甲状腺激素反应元件;P——RNA聚合酶。回答下列问题:(1)甲状腺激素、CO2等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________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该种调节方式作用范围________。(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的,人们把这种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3)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位于________,甲状腺激素与其结合,使核基因________形成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合成功能蛋白质。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则图中功能蛋白质应是____________蛋白。(4)甲状腺激素对不同器官的产热效应有差别,对心脏的效应最为显著,但对脑、脾等影响不明显,从激素调节的特点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体液较广泛(2)分级调节(3)细胞核转录葡萄糖转运(4)不同组织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数量不同[易错4]水盐调节11.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引起的一组症状,其特点是多尿、烦躁和极度口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探究动物排尿的生理机能和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规律,某科研小组用大鼠做垂体切除实验。实验材料、用具及实验条件如下:大鼠(独立饲养)、乙醚、消毒外科手术器械、手术固定台等,适宜的实验室条件,部分实验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天数尿量(mL)尿比重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第一天82.512.81.0131.035第二天80.713.41.0111.036第三天71.513.41.0121.036第四天14.814.41.0311.035第五天14.313.91.0321.034第六天15.215.01.0231.035(1)实验前要将大鼠放在同一实验室条件下,适应环境2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适宜的实验室条件下饲养,除了可以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量、尿比重外,还可以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4)人体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使人体________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5)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大鼠的尿量与对照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减小实验误差,避免由于环境改变引起实验大鼠的生理变化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乙醚麻醉并手术但不切除垂体乙醚麻醉并手术切除垂体(3)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4)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过咸大脑皮层(5)垂体是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场所,垂体切除后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造成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剧增,发生尿崩症解析(2)由于本实验是用大鼠做垂体切除实验,所以对照组的处理就是乙醚麻醉并手术但不切除垂体,实验组的处理是乙醚麻醉并手术切除垂体。(3)从表中数据可知,尿量和尿比重是测量统计的指标,另外尿崩症涉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所以还可以测量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来作为衡量指标。[易错5]动物激素作用实验探究12.(2023·安徽江南十校模拟)甲状腺激素在人体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甲状腺疾病高发与人类生活中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一类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运输、分解等,从而改变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和稳态的化学物质)密切相关。Ⅰ.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甲状腺激素制剂的动物放入密闭容器时,对缺氧敏感性提高,容易因缺氧窒息而死亡。(2)材料和用具:小白鼠若干只,灌胃管,1000mL广口瓶,甲状腺激素制剂,生理盐水。(3)方法步骤:①将健康小白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②实验组动物灌胃给甲状腺激素制剂,每天5mg,连续用药两周。对照组动物灌胃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每只小白鼠分别放在1000mL的广口瓶中,把瓶口密封后,立即观察其活动,并记录其存活时间。最后汇总全组动物的实验结果,计算____________,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在众多的甲状腺激素干扰物中,农药所占比例最大,噻枯唑是一种常用农药杀菌剂。试用下列实验材料探究噻枯唑对甲状腺功能的干扰作用,写出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材料:小白鼠若干只,灌胃管,噻枯唑,色拉油(作为溶解噻枯唑的有机溶剂),其他实验仪器均满足。答案Ⅰ.(1)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需氧量增多(3)②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两周③平均存活时间(4)实验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小于对照组的,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Ⅱ.将小白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用适量且等量的噻枯唑溶液和色拉油灌胃,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活动等情况(或抽血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解析Ⅰ.(1)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作用。根据实验目的和后续的实验操作,该实验原理应为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需氧量增多。(3)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灌胃甲状腺激素,则实验组给予甲状腺激素制剂,对照组动物的处理方法为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两周;本实验的因变量为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及存活时间,最后要汇总全组动物的实验结果,计算平均存活时间,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4)实验组小鼠灌胃甲状腺激素制剂后,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在密闭的广口瓶中容易因缺氧窒息而死亡,因此实验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应小于对照组的。Ⅱ.实验目的为探究噻枯唑对甲状腺功能的干扰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灌胃噻枯唑,因变量为甲状腺的功能,检测指标为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活动等情况或甲状腺激素含量。实验组灌胃适量的噻枯唑溶液,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色拉油,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精神状态、活动等情况或抽血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易错6]免疫调节应用1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病后病死率高达100%的烈性传染病。科学家构建了表达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mRNA疫苗,可诱导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有充足保护效力的中和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狂犬病病毒侵染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识别B.在疫苗的刺激下,B细胞和T细胞均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C.在疫苗的刺激下,记忆细胞分泌更多抗体来中和狂犬病病毒D.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细胞中的狂犬病病毒答案B解析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但其细胞膜表面没有识别相应抗原的特异性受体,因此不能识别狂犬病病毒,A错误;记忆细胞本身没有分泌抗体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抗体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无法作用于细胞内的病毒,D错误。14.(2023·广东,14)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下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答案C解析a~b期间,病毒、T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增加,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辅助性T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病毒的相对数量减少,而T细胞的相对数量继续增加,推测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B正确;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T细胞,D正确。15.(不定项)(2023·测评题)肺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抗CTLA­4免疫疗法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已开启肺癌治疗新时代。CTLA­4是一种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跨膜蛋白,能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属于免疫检测点之一,研究发现,通过阻断CTLA­4的信号通路,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图中的APC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TLA­4抗体可以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B.抗CTLA­4免疫疗法主要针对免疫系统中的体液免疫C.肿瘤细胞通常会抑制CTLA­4基因的表达,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D.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答案BC解析CTLA­4抗体与T细胞表面的CTLA­4特异性结合,阻断了CTLA­4的信号通路,能增强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A正确;由题可知,抗CTLA­4免疫疗法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而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因此该疗法主要针对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免疫,B错误;CTLA­4能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即减弱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肿瘤细胞为了逃过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通常会增强CTLA­4基因的表达,从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16.(2023·广东,19)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控制骨骼肌收缩的关键结构,其形成机制见下图。神经末梢释放的蛋白A与肌细胞膜蛋白Ⅰ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膜蛋白M结合触发肌细胞内信号转导,使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的受体(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传至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________内流,随后Ca2+内流使神经递质ACh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ACh结合AChR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产生收缩效应。(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者采用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患者AChR抗体,大部分呈阳性,少部分呈阴性。为何AChR抗体阴性者仍表现出肌无力症状?为探究该问题,研究者作出假设并进行探究。①假设一:此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不能产生________,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结果显示基因未突变,在此基础上作出假设二。②假设二:此类型患者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为验证该假设,以健康人为对照,对此类型患者进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结果符合预期。③若想采用实验动物验证假设二提出的致病机制,你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a+胞吐(2)①AChR②抗蛋白A或抗肌细胞膜蛋白Ⅰ或抗膜蛋白M肌细胞无法完成信号转导,AChR无法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③取生长状况相同、题述类型肌无力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抗肌细胞膜蛋白Ⅰ抗体的抗体(或抗膜蛋白M抗体的抗体或抗蛋白A抗体的抗体),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若与乙组相比,甲组小鼠的肌无力症状有所缓解,说明假设二正确解析(1)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Na+内流;神经递质ACh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hR抗体阴性者为何表现出肌无力症状。①假设一:若该类型患者AChR基因突变,则该类型患者不能产生AChR,从而导致ACh无法与AChR结合,使神经肌肉接头功能丧失,导致肌无力。为验证假设一,以健康人为对照,检测患者AChR基因,发现AChR基因未突变,进一步作出假设二。②结合题干“神经末梢释放……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推测,假设二是此类型患者存在抗肌细胞膜蛋白Ⅰ(或抗膜蛋白M或抗蛋白A)的抗体,该抗体会与肌细胞膜蛋白Ⅰ(或膜蛋白M或蛋白A)结合,使肌细胞无法完成信号转导,从而不能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无力。③取生长状况相同、题述类型肌无力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抗肌细胞膜蛋白Ⅰ抗体的抗体(或抗膜蛋白M抗体的抗体或抗蛋白A抗体的抗体),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小鼠体内的抗肌细胞膜蛋白Ⅰ的抗体(或抗膜蛋白M的抗体或抗蛋白A的抗体)相当于抗原,注射的抗体能与之结合,从而减弱小鼠体内的相应抗体与肌细胞膜蛋白Ⅰ(或膜蛋白M或蛋白A)的结合,甲组小鼠的AChR在突触后膜成簇组装,从而形成成熟的神经肌肉接头,肌无力症状减轻。因此,若与乙组小鼠相比,甲组小鼠的肌无力症状有所缓解,说明假设二正确。[易错7]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生命活动17.(2023·福建漳州9月质检)某种植物有野生型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两种类型。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条件处理下的不同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有3个B.高浓度脱落酸可以抑制该种子的萌发C.光会增强脱落酸对该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D.光作为一种信号调控该种子的萌发过程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自变量有脱落酸的浓度、植物类型(是否为光受体缺失突变型)和是否光照处理,A正确;随着脱落酸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都下降,因此脱落酸可以抑制该种子的萌发,B正确;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升高,光照处理的野生型种子萌发率一直比黑暗处理的野生型种子萌发率高;光照处理的突变型种子萌发率也比黑暗处理的突变型种子萌发率高,说明光会减弱脱落酸对该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C错误;光属于信号分子,在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调控作用,D正确。18.(不定项)(2023·浙江绍兴11月一模改编)科研人员研究了日照长短对菊花开花的影响,实验分组处理与结果如图所示。临界日长指成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菊花开花时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部位是茎尖B.菊花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物质是一种植物激素C.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超过临界日长,菊花便能开花D.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小于临界日长,菊花不一定能开花答案D解析植株下部的叶子接受短日照时开花,植株的顶端接受短日照时不开花,故菊花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部位是叶片,感受光照时间长短的物质是叶片细胞的受体,而不是植物激素,A、B错误;植株接受长日照不开花,接受短日照开花,说明菊花是短日照植物,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超过临界日长,菊花不能开花,C错误;在短日照的情况下,光照打断暗期植株不开花,说明持续每天光照总时长小于临界日长,菊花不一定能开花,D正确。[易错8]植物激素实验探究19.(2023·江苏海门模拟)植物侧芽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豌豆为材料进行相关研究。实验一:分组进行图1所示处理,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去顶豌豆人工涂抹IAA能促进侧芽生长B.14CO2进入叶绿体后依次在C5、C3和(CH2O)中检测到放射性C.去顶8h,侧芽生长加快的原因与侧芽附近IAA浓度减少有关D.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明显增多答案D解析Ⅱ组与Ⅲ组相比,对比24h和32h,给去顶豌豆人工涂抹IAA能抑制侧芽生长,A错误;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C3再被还原形成(CH2O)和C5,故14CO2进入叶绿体后依次在C3、C5和(CH2O)中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据图2可知,Ⅱ组去顶后IAA的含量并没有降低,而14C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了侧芽的生长,C错误,D正确。20.(不定项)由于培育茶树是以采收芽、叶为目的,而大量开花结果必然影响茶树芽、叶生长,导致茶叶产量下降。为了抑制花果的营养消耗,促进茶叶产量提升,可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茶树,促进花、蕾掉落,某农科所采用相同浓度乙烯利对不同花期阶段的茶树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时期处理处理前花或蕾数处理后花或蕾数疏花、疏蕾的比例(%)孕蕾期乙烯利1381688.41清水1441328.33开放期(从盛花到凋萎)乙烯利120695.00清水15111027.15A.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两组清水处理的实验结果不同可能与内源激素有关C.茶叶增产说明了不同器官对乙烯利的敏感度相同D.在开放期使用乙烯利疏花、疏蕾效果较好答案ABD解析乙烯利能够疏花疏蕾,但却使叶的产量增加,是由于减少了花果对营养的消耗,不能说明不同器官对乙烯利的敏感度是否相同,C错误;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开放期用乙烯利处理的疏花、疏蕾的比例大于孕蕾期,故在开放期使用乙烯利疏花、疏蕾效果较好,D正确。[易错9]生态保护21.(不定项)(2023·广东广州一模改编)荒漠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基地。某地区荒漠草原温度持续升高,并且大气氮沉降量增加,引起土壤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气氮沉降量增加的原因是持续升温,与人类活动不存在相关性B.升温和大气氮沉降量增加可能会提高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升温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可引起植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速率降低D.大气氮沉降量增加引起的土壤酸化,会影响荒漠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答案AB解析农田施肥不合理、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不佳、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增加氮向大气的排放,从而使大气氮沉降量增加,因此大气氮沉降量增加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A错误;荒漠草原温度持续升高,大气氮沉降量增加,会引起土壤酸化,可能导致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更简单,降低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大气氮沉降量增加引起的土壤酸化,会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其种类数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