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4.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1相交与平行

产教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交与平行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画平行线.

2.掌握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几何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情感态度】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和相互交流的意识,进而发展想象力和学

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画法、平行公理及推论.

【教学难点】

平行公理的应用、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亘木呈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

关系.

【教学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

的图形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

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通过

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

价值的数学.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平行线的概念

1.小明家客厅的窗户由两扇窗页组成,下图表示两扇窗页开合的状态,当我

们把两扇窗页近似地看成在同一平面内,并且考虑每扇窗页的四条边所在的直线

时,这些直线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3.我们把两根筷子看成向两方延长的直线,桌面看成一个平面,在桌面上摆

一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归纳结论】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探究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1.如图,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做“",这里“”是平行

符号.读做“”.

2.若用a、b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做“”,

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B

D

h

探究3:平行线的画法

1.你能用几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

2.你能过直线a外一点P画直线a的平行线吗?

•P

a

画法:①把三角尺的BC边靠紧直线a,再用直尺(或另一块三角尺)靠紧三角

尺的另一边AC;

②沿直尺推动三角尺,使原来和直线a重合的一边经过点P;

③沿三角尺的这条边画直线b.

则直线b就是过P点且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如图:

3.你能过P点画几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

理).

4.在下图中,分别过C、D画直线AB的平行线EF、GH那么EF与GH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

・C

AB

D

【归纳结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

a〃c,

.••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动手画图,从而得到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

2.两条直线h与\2相交点A,如果h///,那么\2与/相交或既不相交也不平

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

行线中的另一边必相交.

4.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工,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9个.

5.工人师傅在架设电线时,为了检验三条电线是否互相平行,只检查了其中

两条是否与第三条平行,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理由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7.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

相平行.(J)

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如图所示,过点P画PE〃OA,交0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0A于点H.

解:如图所示.

10.一个长方体如图.

⑴和AAi平行的棱有多少条?

⑵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

⑶和AD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分别表示出来.

解:⑴有3条,分别为:BBi,CCi,DDi.

(2)有3条,分别为:AiBi,CiDi,CD.

(3)有3条,分别为:AiDiBQBC.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学生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收

获,有知识方面的、有能力方面的、有生活实际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但只

要有收获我就会予以充分的肯定.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1、2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导反思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发现

和认识.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让学生由动手画平行线,逐步发展到空间想象;在探究“同一平面内”时,

制作直观教具,演示给学生看,这两条直线能不能称为平行或相交.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辨析,领会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生动,使学生的空间

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1.2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争教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教学难点】

分析图形.

y教学国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2.经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即如果b

//a,c〃a,那么b//c.

【教学说明】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对顶角

1.观察思考: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剪刀,观察剪刀剪开纸张的过

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我们把剪刀的

构成抽象为两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将其简

单地表示为下图:

2.图中N1和N3、N2和N4它们有什么特征?

【归纳结论】有公共的顶点,其中一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

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N1和N3、N2和N4有什么关系?量一量或用其它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

小.完成下面的问题.

VZ1+Z2=,

N2+N3=(邻补角定义).

Nl=180°—,

Z3=180°-(等式性质),

...N1=N3(等量代换);

或者•••N1与N2互补,N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1=N3(同角的补角相等).

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有什么性质?

【归纳结论】对顶角相等.

探究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两条直线/八/2被第三条直线b所截,构成了8个角.

1.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找到对顶角吗?

那么除了对顶角,角与角还有哪些位置关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观察/I与N5的位置:

⑴它们在被截直线11、12的什么位置?

⑵它们在截线卜的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它们在被截直线11、12的上方,在截线13的右侧.

教师归纳:它们在被截直线11、L的同侧,在截线13的同旁.我们把这样的一

对角叫做同位角.

【归纳结论】同位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b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11、

L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3.观察N3与N5的位置:

⑴它们在被截直线kL的什么位置?

(2)它们在截线卜的什么位置?

【归纳结论】内错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b的异侧,并且分别位于直线k

L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4.观察N3与N6的位置:

⑴它们在被截直线11、12的什么位置?

(2)它们在截线13的什么位置?

【归纳结论】同旁内角概念:在第三条直线b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I】、

L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5.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么

角?类似地,你还能用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吗?

【教学说明】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应放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

括这种位置关系上,按照观察一描述一归纳一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在认识

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这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事

物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77例1.

2.下列图形中,N1和N2是对顶角的是(C)

A.B.C.D.

4.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N1和是同位角,N1和是

内错角,N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N1=N5.那么/IZ3.

答案:N3,N5,Z2,=

5.如图,N1和N4是AB、被所截得的角;N3和N5

是、被所截得的角;N2和N5是、

被所截得的角;AC、BC被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答案:CD,BE,同位角;AB,BC,AC,同旁内角;AB,CD,AC,内错角;

Z4和N5

6.如图,AB、D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AB、CD被AC所截是的内错角

是,AD、B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AD、BC被AC所截得

的内错角是.

答案:N1和N5;N4和N8;N6和N2;N3和N7

7.如图,图中共有几对内错角?这几对内错角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

所截构成的?

解:BC、BE被DF截得的两对内错角;NDFB和NCDF;NFDB和NDFE;AC、

AD被BE截得的两对内错角:NAFE和NCEF,NAEF和NEFD

2

I)

第7题图第8题图

8.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如果N1与N2互补,且Nl=110°,那么

N3、N4的度数是多少?

解:Z3=70°,Z4=70°

9.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解:N1与N5;N4与N6;N1与NA;N5与NA

【教学说明】学生在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强调找角时要紧抓定义.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

充.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1”中第4、5、6、10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简单图形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较准确,

有部分学生可能由于课上速度太快没有能完全理解这些角的关系,针对课堂反馈

的信息及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补缺,及时纠正,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2平移

第1课时平移的性质

「敢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平移的性

质以及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能

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

认识到通过观察、归纳、推理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了解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

索性和创造性,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掌握平移的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拜敦孚日旌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请你判断:小明跟着妈妈乘观光电梯上楼,一会儿之后,小明兴奋地大叫

起来:“妈妈!妈妈!你看我长高了!我比对面的大楼还要高!”小明说的对吗?

为什么?

【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图形(出示图片):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案.

【教学说明】用生活中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让他们积极举手发

言.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引出课题,使学生从发言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全

过程.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教材第80页图4-12和图4-13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电梯和靶子是怎样移动的?

(2)电梯和靶子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没有?

(3)这种运动我们称为什么运动?

【归纳结论】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作平移.

在移动靶中A点平移到“,称"是A的对应点.原来的图形叫作原像,在

新位置的图形叫作该图形在平移下的像.

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还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便于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

找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2.观察教材第82页图4-16和图4-17,

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

【教学说明】教师通过引入教材图片,让学生明白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

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得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

组图形是(D)

B.C.D.

2.在以下现象中,

①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②打气筒打气时,活塞的运动;③钟摆的

摆动;④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属于平移的是(D)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如图,在四边形A8C。中,AD//BC,BC>AD,NB与NC互余,将八8,CD

分别平移到EF和EG的位置,则三角形EFG为直角三角形,若A0=2cm,BC=8cm,

4.如图,三角形"B'C是由三角形A8C平移得到的,写出图中的对应角、

对应线段、对应点.

f

cc苏我?

解:对应角是:和N4',NABC和N8',NC和NA'CB';

对应线段是:A8和A'B',AC和A'C,BC和8'C'.

对应点是:A和A';B和夕;C和C'.

5.如图,下列图案中的哪一个可以看做是由图案自身的一部分经平移后而得

到的?

翳®)3零

ABCD

解:图A可以看做是由图案自身的一部分经平移后而得到的,其他图案都不

是.

6.将给出的图案沿水平直线等距离移动若干次,得一花边图案.试画出这一花

边图案.给出的图案为.:(如果画出的图案有些单调,自己可以适当点缀一些

东西).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教学说明】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平移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L通过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3.通过本节课,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2”中第1、3、4、6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该节课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大量动画展示平移的特征以及图

案创作活动,其目的之一是加强直观性,目的之二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

习的效果.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对于学困生来说,

在观察引导后,还需多加辅导,特别是画平移的图形.

4.3平行线的性质

1敦字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

推理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测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地思考

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的讨论

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及简单应用.

广,教学亘旌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产生了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如图),那么这些角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呢?

【教学说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如图,AB〃CD,用量角器量出下面两个图形中标出的角.

条平行线,然后画一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

同位角是否也符合这个结论?

如图,AB〃CD.

E

「________N人BD

,M/}aB

7F

将Na沿着FE方向作平移,使M点移动到N点重合,则有CD〃AB,这时

Na成了/B,因此/a=/B.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归纳.

【归纳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

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CD〃AB,那么N1和N2有什么关系呢?

•.,CD〃AB,

.•.N1=N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N2=N4(对顶角相等),

.•.N1=N2(等量代换).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归纳.

【归纳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成:两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CD/7AB,那么N1和N3有什么关系呢?

VCD^AB,

.•.N1=N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VZ2+Z3=180°,

.•.Nl+N3=180°(等量代换).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归纳.

【归纳结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成: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说明】通过测量、猜想、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平行

线的性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87例1、例2.

2.如图,一把长方形直尺沿直线断开并错位,点E、D、B、F在同一条直线

上,若NADE=125°,则NDBC的度数为(A)

A.55°B,65°C,75°D.125°

3.如图,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2〃A则下列结论:⑴N1=N2;(2)

Z1=Z3;(3)Z3=Z2中正确的个数为(D)

4.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D)

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

C.互相重合D.以上均不正确

5.如图已知/1=/2,ZBAD=ZBCD,则下列结论(1)AB〃CD,(2)AD〃BC,

(3)ZB=ZD,(4)ZD=ZACB,正确的有(C)

6.如图,如果N1=N2,那么N2+N3=180°吗?为什么?

解:VZ1=Z2,

:.h//l2.

...N2+N3=180°(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如图,AB〃CD,BF〃CE,则NB与NC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F

解:VAB/7CD,

/.ZB=Z1.

VBF//CE,

.,.ZC=Z2.

VZ1+Z2=18O°,

.,.ZB+ZC=180°.

即NB与NC互补.

8.如图,已知:DE〃BC,CD是NACB的平分线,ZB=70°,ZACB=50°,

求NEDC和/BDC的度数.

解:;CD是ZACB的平分线,

,ZACD=ZBCD.

VZACB=50°,

/.ZBCD=25°.

VDE^BC,

/.ZEDC=ZBCD=25°.

•.•DE〃BC,

/.ZBDE+ZB=180°.

.,.ZBDE=180°-ZB=110°.

.,.ZBDC=85°.

9.如图,已知AB〃CD,Z1=Z2,试探索NBEF与NEFC之间的关系,并说

明理由.

AB

E"1

解:NBEF=NEFC.理由如下:

分别延长BE、DC相交于点G.

•.•AB〃CD,

.•.N1=NG(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VZ1=Z2,

AZ2=ZG,

,BE〃FC.

...NBEF=N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教学说明】通过做题训练强化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同时也便于

发现学生在运用性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强调,减少学生的错误.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

充.

1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3”中第3、4、6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在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时中,重点内容为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及应用,所以在

授课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上,并强化学生基于性质之上的应

用,使学生掌握并进行实际应用,并在挖掘概念的过程中提炼出内容的实质并注

重知识的落实.

4.4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用同位角判定平行线

「敢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学会运用这一判定方法

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与国睚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

3.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

【教学说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在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释疑

的基础上,既复习旧知,做好新知学习的铺垫,同时也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生成

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改变图中N1的大小,使Nl=90°,那么N2为

多少度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若N1分别为60°、120°时,N2为多少度,

木条a与木条b平行?

按照上面的操作,N1与N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

小组内交流.

ha

1h2

你能用几何推理的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吗?

【归纳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

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想一想,观察教材第91页图4-28,

如何利用三角板画平行线?小明是这样做的,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你能说

明其中的原理吗?

3.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Zl+Z2=180°,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解:VZ1+Z2=18O°,

Zl+Z3=180°,

.*.Z2=Z3,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说明】由浅入深,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操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L见教材P91例2.

2.如图所示,ZCEF=90°,Z2=26°,当Nl=64°时,AB〃CD.

3.如图,已知N1=/2,AB〃CD吗?为什么?

解:AB〃CD.理由:已知),N2=N3(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Z2+Z3=180°,

/.Z1=Z3,

AABCD.

又•••N1=N4,

,AB〃EF,

,AB〃CD〃EF.

5.如图,已知:ZAOE+ZBEF=180°,ZAOE+ZCDE=180°,CD//BE.

吗?为什么?

A

解:CD〃BE.理由:

VZAOE+ZBEF=180°,

ZAOE+ZCDE=180°,

/.ZBEF=ZCDE,

••.CD〃B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如图,NB=NC,B、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ZDAC=ZB+ZC,AE是

NDAC的平分线,AE〃BC吗?为什么?

解:AE〃BC.理由:

VZDAC=ZB+ZC,

NB=NC,

/.ZDAC=2ZB.

VAE是NDAC的平分线,

/.ZDAC=2Z1,

.*.ZB=Z1,

,AE〃BC.

7.已知DE平分NBDF,AF平分NBAC,且N1=N2,试说明DF//AC.

解::DE平分NBDF,AF平分/BAC,

.•.ZBDF=2Z1,

ZBAC=2Z2.

又•.•N1=N2,

/.ZBDF=ZBAC,

Z.DF//AC.

【教学说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

充.

'课后作业

L布置作业:教材P91“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整节课构建了“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环境,使教学过

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

观点.所以,合理把握问题教学,是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纵

深发展的关键,要克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不舍得给学生探究时间的倾

向,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思维、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第2课时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平行线

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测、交流等活动,体会利用操作、归纳等方法获

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使学生在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方法.

*教与国睚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

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

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

【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①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N2=N3,则AB与CD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N2=N3,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3)你能证明吗?

因为N1与N3是对顶角,

所以N1=N3,

因为N2=N3,

所以N1=N2.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归纳结论】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的说,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VZ2=Z3,

••.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Nl+N2=180°,则AB与CD

平行吗?

E\

D

F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2)有Nl+N2=180°,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⑷你能说明理由吗?

因为Nl+N2=180°,

且N3+N2=180°,

所以N1=N3.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归纳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

平行.简单的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VZ1+Z2=18O°,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说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进一步验证结论,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93例3、例4.

2.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DE〃BC的是(C)

A.Z1=ZC

B.Z2=Z3

C.Z1=Z2

D.Z2+Z4=180°

3.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NABC=120°,NBCD=60。,这时说管道AB

〃CD对吗?为什么?

解:说管道AB〃CD是对的.

理由:'.•NABC=120°,NBCD=60°,

.,.ZABC+ZBCD=180°,

.••AB〃CD侗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图所示,NABC=90°,ZBCD=90°,Z1=Z2,那么EB〃CF吗?为什

么?

解:EB〃CF,理由如下:

VZABC=ZBCD=90°,

.,.Zl+Z3=Z2+Z4=90°,

VZ1=Z2,

/.Z3=Z4,

,EB〃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已知:如图,ZABC=90°,Zl+Z2=90°,N2=N3.BE〃DF吗?为什

么?

解:BE〃DF.理由:

VZ1+Z2=9O°,

Z2=Z3,

.,.Zl+Z3=90°,

又•.•/ABC=90°,

/.Z3+Z4=90°,

.,.Z1=Z4,

...BE〃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如图所示,BE是NABD的平分线,DE是NBDC的平分线,且Nl+N2=90°,

那么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

解:AB〃CD.理由如下:

BE是NABD的平分线,DE是NBDC的平分线,

AZABD=2Z1,ZBDC=2Z2.

又•.•Nl+N2=90°,

/.ZABD+ZBDC=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灵活应用.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4”中第5、7、8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导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我感觉讲解基本到位,练习难度适中,基本达到练习的目的.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理想,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探究学习引导不够,导致占用时间过多,从而使后面的环节有些仓促.如果

在这几个方面处理得更好一些的话,效果会更好.

4.5垂线

第1课时垂线

1敦字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垂线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提高动

手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垂线的概念及垂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

垂线的应用.

教字13睚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

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

种情况出现时,a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教学说明】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垂直的定义.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下图,直线AB与直线CD有什么位置关系?NAOD有多少度?

【归纳结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

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用“_L”表示,如上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_LCD”,读

作“AB垂直于CD”,垂足为。.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你

能再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两条直线相交不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斜线,它们的交

点叫做斜足,如下图,直线CD是AB的斜线,同样,直线AB也是CD的斜线,

点0是斜足.

因为a±l,

所以Nl=90°(垂直定义).

因为b±l,

所以N2=90°(垂直定义),

所以N1=N2,

所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由此,你可以知道什么?

【归纳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a〃b,如果a_LI,那么b_LI吗?

因为all,

所以Nl=90°(垂直定义).

因为a//b,

所以N1=N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N2=90°,

所以bJ_l(垂直定义).

由此,你可以知道什么?

【归纳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

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通过学生亲自证明、推理,这样学生掌握得更牢固.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97-98例1、例2.

2.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为70°,则另外三个角的度数

分别是.

答案:110°、70°、110°

3.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解: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4.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0E是一条射线,且NAOE=35°求NB0E、

ZC0E的度数.

解:因为AB_LCD,

所以NAOC=90°.

因为NAOE=35°,

所以NCOE=55°.

因为AB1CD,

所以NCOB=90°,

所以NBOE=145°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0,0D平分NAOF,0E1CD于点0,Zl=50°,

求NCOB、NEOB、NB0F的度数.

解:因为。E_LCD,

所以NDOE=90°,NCOE=90°.

因为N1=50°,

所以NAOD=40°,

所以NCOB=40°.

所以NEOB=130°.

因为0D平分NAOF,

所以NDOF=NAOD=40°.

所以NBOF=180°-ZCOB-ZDOF=100°.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P98“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曾教与反而

课堂时间分配不妥(前松后紧)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不够灵活,部

分题目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完成.针对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只能在课后对部分

特殊的学生进行辅导、纠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数学.

第2课时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J敦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有关概念.

2.会作出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

3.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难点】

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从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画法.

:‘教与Eili呈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说到最短,

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P

【教学说明】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垂直

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学生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I的垂线.

⑴画已知直线I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如图,过点P画已知直线I的垂线(用三角尺画,语言叙述步骤),这样的垂

线能画几条?

P

⑶经过直线I外的一点P画I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P*

由画图可知:(1)可以画无数条;(2)可以画一条;(3)可以画一条.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结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如图,设P0垂直于直线I,。为垂足,线段P0叫做点P到直线I的垂线

段,经过点P的其它直线交I于A,B,C……,线段PA,PB,PC……都不是垂线段,称

为斜线段.

ABOCI

⑴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

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2)用刻度尺量一量PA,PB,PC,P0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结论】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

说成:垂线段最短.

我们知道,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这里我们把直线外一

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上图,P0就是点P到直线

I的距离.

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点间的距离一样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所以

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3.完成P100“做一做”.

【教学说明】教师分析讲解,引出相关概念,并进行补充.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100例3.

2.如图,

①过点Q作QDLAB,垂足为D,

②过点P作PE_LAB,垂足为E,

③过点Q作QF_LAC,垂足为F,

④连P、Q两点,

⑤P、Q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⑥点Q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⑦点Q到直线AC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⑧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

•。

AB

解:①②③④作图如图所示:

⑤PQ⑥QD⑦QF⑧PE

3.如图,ZC=90°,AB=5,AC=4,BC=3,则点A到直线BC的距离为

点B到直线AC的距离为,A、B间的距离为.

答案:4,3,5

4.如图所示,火车站、码头分别位于A,B两点,直线a和b分别表示铁路

与河流.

⑴从火车站到码头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⑵从码头到铁路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3)从火车站到河流怎样走最近,画图并说明理由.

b--------------------------

aB

解:如图所示:

⑴沿AB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沿BD走,垂线段最短;

⑶沿AC走,垂线段最短.

5.如图所示,已知NAOB=NCOD=90°,

⑴若NBOC=45°,求NAOC与NBOD的度数;

(2)若NBOC=25°,求NAOC与NBOD的度数;

(3)由(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说说其中的道理.

解:(1)VZAOB=ZCOD=90°,且NBOC=45°,

:.ZAOC=ZAOB-ZBOC=45°,

ZBOD=ZCOD-ZBOC=45°.

(2)VZAOB=ZCOD=90°,且NBOC=25°,

/.ZAOC=ZAOB-ZBOC=65°,

ZBOD=ZCOD-ZBOC=65°.

⑶NAOC=NBOD,等角的余角相等.

6.如图,OF平分NAOC,OE1OF,AB与CD相交于0,ZBOD=130°,求N

EOB的度数.

/.ZAOC=130°.

VOF平分NAOC,

/.ZA0F=Z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