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教案

收录于话题

#数学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第1题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二”中第

1~4题。

教学目标

L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求“平面点间线段”的规

律,掌握正确数线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体会数形结合、化归(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等数学思想,提高探索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规律的发现与提炼。

教学难点

理解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师:请你们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

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学情预设】学生独立尝试连线,数线段,但都表示“太乱了,数不

清”。

师:同学们,8个点连出来的线段,数量多,很难数清楚。所以,这

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直接用数的方法来解决,而是要研究其中的规律,

巧妙地解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思考的内容。[板书课题:数学思考

(1)1

【设计意图】直接呈现“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问题,大多数学

生会遇到数不清、混乱的情况,由此“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就产

生了。

二、合作学习,寻求数线段中的规律

1.合作探究。师:刚才大家遇到了困难,认为点太多不好处理。大家

想过没有,如果不是8个点,你能解决吗?也就是说如果点少一些,能解

决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列表,看能否发现其中

的规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活动时,可能想不到列表,或列表不完整,教师可

以深入到组内适当引导。

2.汇报展示。

师:哪一组向大家汇报下你们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预设1:无过程图,仅留最后连线图,但找到了前2~6个点的规律。

前2~6个点连线的线段数分别是:1、3、6、10、15。

预设2:有过程,但表格不完整,如下表。

预设3:图形与表格比较完整,情况如下。

【教学提示】

此活动教师不必细化引导,仅提示思维方向,以此来隐性告诉学生,

化多为少、化繁为简,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同学们的展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在2个点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点,这

个点就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成一条线段,所以前面有几个点,就

会增加几条线段。

课件演示过程,小结:每次增加的线段条数比点数少1。

师:用算式来表达规律,8个点能连几条线段?你有什么发现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列出算式:1+2+3+4+5+6+7=28(条),引导学生总

结出:1+2+3+4+5+6+...+(点数-1)=总条数。

板书:1+2+3+4+5+6+...+(点数-1)=总条数

3.应用规律。

师:现在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直接算出12个点、20个点、100个点

能连多少条线段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12个点能连成66条线段,算式是

1+2+3+4+5+6+7+8+9+10+11=66(条)。

预设2:20个点能连成190条线段,算式是

1+2+3+4+5+6+7+8+...+19=190(条)。

预设3:100个点能连成4950条线段,算式是

1+2+3+4+5+6+7+...+98+99=4950(条)=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计算时很快地求出了结果,谁来分享一

下?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点数x(点数-1)+2=总条数。

师:如果有n个点,每2个点连一条线段,能连多少条线段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l+2+3+4+5+6+...+(n-l)=总条数也

有学生说用nx(n-l)+2来求,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板书:l+2+3+4+5+6+...+(n-l)=总条数

4.回顾反思。

师:请大家静静地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提示】

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要想到每一个新增的

点都要与之前的点相连,从而得到新增的线段数的规律;二是要指导学生

从表示线段总数的算式中发现规律,实现归纳。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化繁为简的思

想,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再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化繁为简

【设计意图】课堂中给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时间,有机会交流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的收获,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理解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

用。

三、及时巩固,深化思想

1.完成教科书P100“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组内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不难发现棋子排列中的规律,得到每条边上棋子数

的平方就是棋子的总数。第n幅图就有n2个棋子。

2.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学情预设】第1题:引导学生寻找数与项数之间、前后数之间的关

系来探索规律。第(1)题的规律是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依次加1,从第一个

数开始“+8、+9、+10、+11、+12……”;第(2)题的规律是第1项、第3

项、第5项、第7项数连续乘2,第2项、第4项、第6项、第8项数连

续加3o

第2题:让学生观察序号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观察小棒根数与三角形

个数之间的关系。从图②开始,平行四边形、梯形依次有规律地出现;小

棒的根数,则是每次增加2根。对于第(3)题,不严格要求答案统一,学生

可能发现的规律是3+2(n-l),也可以引导学生统一化简为2n+l0

第3题: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比较轻松,把“1面红旗、2面黄旗、3面

绿旗”看成一组,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即可推理得出第55面和第100面彩

旗的颜色。

第4题:引导学生回顾多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

题。这道题不是新问题,根据边数与可划分的三角形个数,可容易地推理

得到n边形内角和为(n-2)xl80。。

【设计意图】这些练习需要有序思考,找到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进行

计算或符号化表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观察、枚举、归纳能力,提升推

理水平。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1)

1+2+3+4+5+6+...+(点数/)=总条数

l+2+3+4+5+6+...+(n-l)=总条数

化繁为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寻求解题策略的欲

望,继而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边探索边寻求答案,进而帮助

学生理解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教科书

中的策略是以增加的点为关键,从而引出线段增加的条数,继而找出结

果,策略是多样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

直接找出数的变化规律,即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二是在寻找规律

时,也不必限制几个点,可以边数线段边找规律,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归

纳出一般情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第2题,完成教科书P103〜104"练习二十二”中第5~8

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列表、符号表达逻辑关系等直观手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

辑推理问题。

2.在逻辑推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表格推理的方法,学会有序、全面

地思考问题,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逻辑推理的尝试与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符号正确表达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解读符号,有序描述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习题。

师:同学们还会解决这样的推理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看能用什么

方法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

的是数学书。

预设2:根据小天说的话可知他拿的是语文书,根据小刚拿的不是数

学书可知,小刚拿的是音乐书,则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师:这些问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推理问题,在推理时可以根据各量之

间的关系直接推理,也可以利用表格把各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进行间接

推理。

出示课件。

师:你能看懂这个表格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上表示拿的是这本书,“X”表示拿的不是

这本书。例如小天拿的是语文书,那么他就不可能拿数学书和音乐书,小

丽和小刚都不可能拿语文书……

师: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

准确的推理判断。[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旧知,再引导学生把熟悉的内容进一步的提

升,向学生介绍列表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

垫。

二、合作探索,学习逻辑推理

1.阅读与理解。

师:默读题目,你能读懂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情预设】这道题初次接触,学生会觉得比较复杂,很难读懂。教

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与谁同

班,引导学生理解同班的两个人不可能同一次到会,也不可能都不到会。

2.分析与解答。

【教学提示】

在解决这个稍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格逐步

缩小范围,找到答案,体会“排除法”的应用。

师:现在我们理解了题意,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吗?试一

试。(板书:列表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我用“卡表示到会。

预设2:我用“卡表示到会,“x”表示没有到会。

师:观察表格,从三次到会的情况来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

D、E、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D、E同班;从

第三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A只能和D同班。

师: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

【学情预设】A和D同班,在剩下的B、C、E、F中,从第一次到会

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能和E或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确定,

B只能和F同班。所以C只能与E同班。

师:你听懂了吗?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推理的过程吧!

同桌之间一起说推理过程。

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其他的推理方法吗?谁来跟

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结合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到会情况,可以

推理出A不能与B、C、E、F同班,所以A只能与D同班;再结合第一

次和第二次的到会情况,可以推理出B不能与C、E同班,就只能与F同

班,最后推理出C与E同班。

师:这种推理方法也很棒!充分利用排除法进行直接推理,得到的结

论都是相同的。

(板书:排除法)

师:在上面的展示中大家都用“4”表示到会,还可以用别的符号表示

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如“到”和“缺”“1”和

“0”“▲”和“△”等。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表示题意(课件出示表格),再来推理一次

吧!

学生跟着课件的演示说推理的过程。

【设计意图】应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抽象的已知信

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推理得出结论。放手让学生列

表分析,经历推理的过程,每种方法都让学生充分表达,在交流中体会逻

辑推理。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直接推理:丁叔叔不是工人,假设他是教师,就和“只有

刘阿姨和李叔叔职业相同”产生矛盾,因此,丁叔叔是军人。

2.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第7、8题。

【教学提示】

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讲到正确的理由,但在表达上会出现逻辑性

不强、严谨性不够等问题。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梳理过程:推

理的步骤是怎样的?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表述的方式怎样才规范?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并交流,集体汇报。

【学情预设】第7题:学生可能会主动调用前面所学的列表分析的经

验,自己设想表格的列法、信息的表示,自主推理。也有学生不列表,根

据信息用排除法直接判断名次,如“2号不是第4名”,只可能是第2名或

第3名,但号码与名次不同,因此只能是第3名。

第8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引导学生通过找出题

中互相矛盾的条件关系(如甲说自己不是主谋,丙也说自己不是主谋),从

而推知其中两人的话必有真假。假设甲说的是真话,则说明丙是主谋。再

结合题中另两个人说的假话,分析发现所推得的信息都相符,就可推出丙

说的是假话,他就是主谋。

3.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二”第5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引导学生按序列表枚举,最后独立完成并全班

汇报,教师提醒“按序列举,不重不漏”。

【学情预设】学生对有多少种面值的理解会出现困难,指导学生有序

思考。

枚举法:不同邮资的组合,可以按取1枚、2枚、3枚、4枚的顺序枚

举,分别为50分、80分、100分、130分、160分、180分、210分、260

分,共8种。

这道题也可以用列表法来分析:

4.完成教科书P103“练习二十二”第6题。

先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思。学生理解题意后,可让学生自己分

析,用各种个性化的方法将思考过程展现出来。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这道题思考方法很多,依然要有序思考。

描述法:例如假设左起第1位固定一个小朋友,有2种排法,一共有

4种这样的情况,得2x4=8(种)。

也可用符号来枚举表示:(。•表示2个男生,△▲表示2个女生)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板书:有序思考)

【设计意图】练习中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引导其“按序”列表,解决

问题。在交流汇报时,适时点拨。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比较深入地认识了“逻辑推理”。在推理前,要先充分

理解题意,再利用比较直观的手段进行分析,在进行推理时,尤其要依照

“非此即彼”这一矛盾现象,推出所需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

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数学思考(2)

列表法

排除法

有序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如推理的思路一一直接推理与

间接推理;推理的具体方法一一描述与列表;推理的常用策略一一枚举与

筛选。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难点,例如学生不会推理,教师可以在引入列

表法后,先示范填上第一次的情况(符号也可用“4”和"X”),并作简要分

析,后续的填写可让学生自己进行。在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推理。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02第3、4题,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中第9、

10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等量代换和几何证明过程,进一步提升

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逻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

3.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

思考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用语言、符号或文字描述代换和证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学思考的第1、2题,感受到数学思想和

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学习第3、4题,继续享受由数学思考带来的“思维盛宴”。[板书课

题:数学思考(3)]

二、自主探索,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3题⑴。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文字描述。

因为1个△等于3个口,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口。这样,

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口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故△=6x3=18。

预设2:根据解方程的经验,用等式表达。

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口,得到口+口+口+口=24,

□=24+4=6,△=6x3=18。

师: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

步?

【学情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口。

师: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该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3题(2)。

师: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

【学情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从160里面把☆分别减去就可以

知道。和◎是相等的。

师: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

【学情预设】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

式仍然成立。

师:你能直接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依据。

【教学提示】

学生有能力独立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把代换的过程(思路)讲

清楚,通过教师的提问理解关键步骤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解题过程的

表述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逐步呈现过程,使学

生体会数学证明的方法,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交流汇报,逐步引导得出:

师小结:在解决第(1)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板

书:等量代换)第(2)题则是根据什么?(板书:等式的性质)将解题过程用这

样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用的是数学证明的方法。

【设计意图】表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该环节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已

经得出结论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充分体

会数学证明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思想。

3.师: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平角是个角,而直线是条线。

预设2:平角可度量,1平角=180。;直线不可度量。

预设3: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直线没有。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4题(1)。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说说你的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在图中有四

组角是相邻的,所以有4个平角。

预设2: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的两旁可以找到两

个以。为顶点的平角。

师:那么,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平角呢?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相邻的角

组成的?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说出能找到4个平角,分别是N1和Z2,22和

Z3,23和24,24和21。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4题(2)。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后汇报思路。

【学情预设】预设1:21和22可以组成平角,22和23可以组成平

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Z2,就可以得出21=23。

预设2:还可以这样想,和24可以组成平角,/3和乙4可以组成平

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乙4,可以得出Z1=23。

师:这两种方法中都用到了同时减去同一个角,依据是什么?(学生回

答:等式的性质)你能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吗?

学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