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L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年件

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数学模型为:4=4储。

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娄〔量

会呈“S”型增长。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值。

4.“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型曲线的增长速

率先增大后减小。

6.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宵的;大多数种群的数/总

是在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金数量淼急由下降甚至消

亡。

■败皿0岫川或课前自主学习,基稳才能楼高

基本知识一读完教材就能做对一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进行表达f

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

(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o时间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1.模型假设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2.数学模型:儿=及4’。

'今:种群的起始数量

t:时间

3.各参数的含义〈N,: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入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鳗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自种内斗争加剧

出生率降低,增

间死亡率升高

捕食者的数量增加

2.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其值。

3.应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

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1.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谴

甚至消亡。

基础小题动脑思考就能做对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J”型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X)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J)

(3)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X)

(4)种群数量达到芯值后不再发生变化(X)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V)

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o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ABCD

解析:选B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

天敌等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曲

线属于此种情况。

3.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

模型是()

A.Nt=N,A'B.A/2值

C.“J”型曲线D.“S”型曲线

解析:选D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这

种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4.在营养和生存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

么24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A.2"B.272

C.4"D.铲

解析:选B由题意知,这种细菌在24h内共分裂24X3=72(次),产生的细菌数量是2,

5.影响一片稻田里螟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A.水稻的长势B.季节的变化

C.青蛙的数量D.土壤的理化特征

解析:选D土壤的理化特征(包括含水量)直接影响水稻的长势,但不直接影响螟虫的种群

密度。

课堂讲练设计,举一能通类题

核心要点一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

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

群种1//

S/期7K

增长模型

o时间0时间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

前提条件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等

有无{值无《值有《值

群量K/2值处增长速率

中增

种群增长(速)率率旷学率

。时间率。时间

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

适用范围自然种群

适宜环境最初一段时间的增长

种“J”环境阻力

数向1

量亶K值(环境容纳量)

"S”型曲线

联系O时间

两种增长曲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有无环境阻力。按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学说,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

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思考探究]

L(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当X>L"1,O<X<1,入=0时,种群数量分别

将如何变化?

提示:“=儿》;4>1,种群数量上升;A=l,种群数量稳定;0<A<l,种群数量下降;

4=0,雌体没有繁殖,种群在下一代中灭亡。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为勿2、芯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是哪种类型?

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分别有什么关系?

提示:增长型,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名师点拨]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辨析

(1)增长率: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原个体总数的比值,增长率=(现有个体数一原有

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一死亡率。(下图1中甲为“J”型曲线增长率,乙为“S”型曲线

增长率)

(2)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一原有个体数)/增长时

间=(出生数一死亡数)/单位时间。(上图2中甲为“J”型曲线增长速率,乙为“S”型曲线增长

速率)

2.4值的变化

(1)4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力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4值会下

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值的

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值。

(3)4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

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右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3.6值与亚2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害生物

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的防治

保护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

人值(环

值;养殖量不能超过《值,否则会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

境容纳量)

破坏环境,导致4值下降

©2(最大捕捞(捕获)后的种群数量要维持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

增长速率)在,2,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到A72

[题组冲关]

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O时间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呈“S”型曲线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超过人值

解析:选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种群数量达到人值后会出现波动,下降甚至消亡;

环境阻力在c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种群数量可能短时间内超过4

值,但会迅速下降。

2.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选D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

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

型年龄组成,而超过d点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

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

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归纳拓展]

一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4值,A,、、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A72值。

核心要点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

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显微计数。

(3)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情况。

2.实验步骤

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遍到T将酵母菌接种于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国到T将试管放在281c条件下连续培养7d

代码T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吊:,记录数据

座图Al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3.实验结果

实验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繁酵母菌数地

殖,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变化、J"一、'

有害产物的积累等,使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消J—丽

失。

4.注意事项

(1)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2)对培养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3)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

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4)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起始1234567

平均

[思考探究]

2.(1)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提示:酵母菌在不同时间内的数量可以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做重

复实验,求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这是为了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示:稀释一定倍数(如10倍)后重新计数。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提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酵母菌(一般

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类似于“样方法”的计数)。

[名师点拨]血球计数板及其使用方法

(1)血球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盖破片计数室

AB

①血球计数板(如上图A所示)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

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上图B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

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mn?。

②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

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

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16X25=400(个)小方格。

(2)计数原则。

如果是25X16的计数板,一般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五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进行

计数;如果是16X25的计数板,要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方格(即100个小格)进行

计数。

(3)计算方法。

①25X16的血球计数板:酵母细胞数(个/mL)=(5个中方格内酵母细胞个数

/80)X400X10’X稀释倍数。

②16X25的血球计数板:酵母细胞数(个/mL)=(4个中方格内酵母细胞个数

/100)X400义10,X稀释倍数。

A.25中格X16小格型计数板B.16中格X25小格型计数板

[题组冲关]

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解析:选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

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应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再吸取

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应先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

察、计数,否则酵母菌不在一个平面上,在显微镜下就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胞,使计数结果偏小。

4.为探究一定体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在温度等相同的外界

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结果各组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1234

培养液体积(矶)25152515

接种数(10”个)2112

A.各组种群数量的人值不完全相同,其中第1、3组均高于第2、4组

B.各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其中第1、4组均早于第2、3组

C.四组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达到《值时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四组的种群达到《值的时间不同,其中第4组最早,第3组最迟

解析:选B在培养初期,由于营养充足环境条件适宜,各组均呈“J”型增长,但随着营

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环境阻力变大,种群的增长速度变慢,各组均呈“S”型

增长,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上升。随着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恶化,种

群数量开始下降。本实验中,培养液体积决定了环境容纳量即4值,所以,第1、3组/值均高

于第2、4组。同等条件下接种的量则影响了到达《值的时间,因此,达到人值的时间第4组最

早、第3组最迟。同理,分析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的时间,只能得出第1、2组比第3组早,第4

组比第1、2组早。

后娶僦闵蹴£孙・课后层级演练,步步提升能力

A级——基础全面练

一、选择题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

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①(D③④B.②①@④

C.③©①@D.②③①@

解析:选A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用数学形式表达一检验或

修正。

2.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

细菌种群应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7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A.m•名B.220

C.2OT0D.m•联

解析:选D某细菌(,个个体)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可知其1h繁殖3代,7h繁殖

37代,7h后种群个体数是0X23。

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选D种群数量可在环境容纳量即不值附近上下波动;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

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

猫的生存环境,会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4.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

B.“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C.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D.“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选D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间对有限空间、

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竞争导致种内斗争必将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

数学方程式,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乂=4,(匕表示时间,及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儿表示该种

群数量是一年前的倍数)

B.“J”型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

解析:选D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其增长率(增长率=4-1)

不变,而增长速率=曲线斜率,在“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越来越大。

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为了方便计数酵母菌,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解析:选C养分、空间、温度和pH等都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

行有氧呼吸,不需要除去溶解氧。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对于压在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

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由于培养后期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多,不易计数,因此应先

稀释再计数。

7.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解析:选D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

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c点时种群的增长最快,不利于防治

蝗灾;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得到快速

恢复。

8.下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

%时间段内,小球藻的年龄组成类型和种群密^度的变化分别为()

3

5

。7。时间

A.衰退型减小

B.增长型增大

C.稳定型先减小后增大

D.先是稳定型后变为衰退型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选B据图分析,在0〜6时间段内,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

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种群密度仍在增加。

9.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种

to"时间

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则在我时该种群的年龄组

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M成

。时间o时间。时间°时间

①②③④

A.衰退型和①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D.增长型和④

解析:选B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一直增加;而“S”型增长曲线,由于种

内斗争和天敌数量变化,增长速率发生改变,则图示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

应为“S”型曲线。打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种,

数KX

最S

O<1tz24»5时间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同一种群的{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

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

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解析:(1)cd段种群数量在《值附近波动,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友后由于受到食物、空

间等因素的限制,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同一种群的力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食物、

天敌、气候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2)由于在b点(口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既能捕获一

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3)对于灭鼠可考虑增加老鼠生存环境

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从降低环境的容纳量角度降低老鼠的种群数

量。

答案:(l)cd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不是,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

的限制(2)b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

降低

B级——深化提能练

一、选择题

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0.2保持

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N>N>

解析:选B由于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儿=”入由于X=1+0.2=1.2,

t=2,所以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4。

2.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

叙述,正确的是()

0

0

0

-

m

L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及=4储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一值约为120000个

解析:选D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在资源有限

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儿=及/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对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具体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由图可知,

1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000个酵母细胞,则10mL培养液中的4值约为120000个。

3.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友〜友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友时种群的数量为“则在6时种群的数量为般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友时

D.在打〜功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选B由曲线可知:友〜友时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变小,因

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友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的数量为N,即最大值,在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M2,即,2;捕获该鱼应在心之后友之前。

4.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下图

所示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D.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

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

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鹑科动物白头鹑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

如下表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

增长

速率

A.这14年中白头鸭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鹑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鸦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鹑种群数量的两倍

解析:选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升高后下降,因此这14年中白头

鹑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第12年时种群数量仍在增长,因此在第12年时白头鹑种群的年

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白头鹑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种群的增长

速率在K/2时最大,因此可判断白头鹘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鸭种群数量的两

倍。

6.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鸟网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人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大山雀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可用标志重捕法

B.2〜6年间大山雀种群的年龄组成都为衰退型

C.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

D.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选B2〜4年间,"4<2,大山雀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大山雀运动能力强,生

活范围广,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4年间a<2,4〜8年间0<大<1,8年以后

4=1,所以10年内,第4年的种群数量最大,第8年大山雀数量达到最低,此后保持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

7.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

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