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3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3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3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3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与共和制的诞生一、选择题1.(2024·潮州模拟)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入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入伍”。据此可推知()A.科举教化提升了士人的家国情怀B.军制改革维护了晚清的封建统治C.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D.军事近代化变更了晚清国家地位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北新军有不少读书人,军队里读书氛围较深厚,简洁形成各种读书探讨团体,便利革命团体的建立,促进革命思想的宣扬,所以,读书人入伍助推湖北新军革命化,C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读书人参军寻求出路,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很多读书人入伍,不是军制改革,解除B项;1905年中国照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变更国家地位,解除D项。2.1907年10月17日,湖南巡抚岑春蓂在《遵旨严缉革党分别科罪片》中说:“奸匪假借革命名词,煽惑人心,希图扰乱治安。”同时,广东西部的龙州、上思等地的民变,也“公然以‘排满革命’煽惑号召”。这从侧面反映出()A.民变与革命彼此独立B.农夫成为革命运动主力C.革命党起义推动民变D.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趋势解析:选D。材料主要讲的是革命与民变之间的关系,革命成为发起民变的号召,说明革命的号召力成为时代潮流,清政府灭亡在即,故选D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民变呼应了革命,解除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农夫不是革命的主力军,解除B项;革命党人起义对民变有确定号召作用,但不能说其“推动民变”,解除C项。3.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确定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特殊严峻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今情势既异”是指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北方局势发生变更,故选C项。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是指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解除A项;建都地点的变更与革命派内部分裂无关,解除B项;材料主旨是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时对国内局势的分析,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无关,解除D项。4.(2024·深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清帝退位诏书中曾写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方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份诏书()A.为民国疆域继承供应文字依据B.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C.意在挑拨南北领导人合作关系D.标记着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解析:选A。材料涉及清帝退位诏书部分内容,清帝退位诏书该部分内容主要对退位后的政治制度和领土范围进行清晰交代,将五族领土归整为一大中华民国,为民国合法继承清朝疆域供应了文字依据,A项正确。5.(2024·深圳高三月考)1912年2月7日,黎元洪致电孙中山:“俄国将救济蒙古独立,扩张其势力范围,英国亦将扩张其势力于西藏,日本此举或欲延长其租借地期限……或更占据满洲全境。为今之计,宜速促满洲退位,复原秩序,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紧急万状。”材料可用于探讨()A.列强瓜分中国的缘由B.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的影响C.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D.国民民族独立意识增加的表现解析:选C。依据材料,黎元洪提出“速促满洲退位”“合力以排诸外国之要求”“否则紧急万状”等信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派面临特殊困难的局面,边疆形势紧急,革命派急于与袁世凯达成妥协,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项正确。6.(2024·梅州统考一模)民国初年,人们参政议政热忱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社会舆论空前开放,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恰如列宁1913年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所指出的:“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三民主义解决了社会问题B.政治变革推动思想解放C.社会主义成为思想的主流D.民国政党政治获得成功解析:选B。据材料“民国初年”“政治生活沸腾……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可知,中国完成了政权更迭,进行政治变革,推动了中国人思想解放,故选B项。材料是谈民国初年思想解放,与三民主义无干脆关系,解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传播开来,解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担当民国大总统不久,就解散了国民党和议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①一时剪去发辫者特殊踊跃,由军政府部人员先行剪去。第一日即剪三千余人。几日以来无辫者已居特殊之八,亦可见民心之向背矣。——《全浙公报》1911年11月18日②(绍兴萧山县,即今杭州萧山区)旧绅士如汤在容、王熙亮等竞勾结民事长邹镕(即旧知县)及劣绅王廷谦等四五人……益敢主见不剪辫。——《汉民日报》1911年12月3日③辫发之制,始自满族,膝尾之讥,著于万国,嗟我汉民,以衣冠文明之胄,从彼夷狄之俗……今幸天不亡汉,民国成立,驱彼异族,还我河山,拯同胞于水火,造共和之华蜜。凡我汉族,自应一律剪去辫发,以雪前此之耻辱面表,示我民国独立之精神。——《申报》1912年1月1日④(嘉兴新埭镇自治总董高子鹤执行强制剪辫令)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愈聚愈众。欲得高君及各绅士而置诸死地。某绅士已躲避一空,仅得捣毁高君家宅及戴高诸绅家宅,共计六家捣毁。——《汉民日报》1912年3月6日⑤不容发辫者久矣,虽防护周全,终难免军人之眼目,于是有盘结头顶者,有乘坐肩与者,有垂辫胸前者,有藏辫头领内者,种种方法终难保全,一经揭露,快剪立下,被剪者萎靡不振,不敢伸张,甚至涕泪沟通,放声大哭。——《申报》1912年6月4日(1)依据辛亥革命后民众对于剪辫的看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并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分类时明确写出序号)(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任选其中一种看法,分析其缘由。解析:第(1)问,历史结论的得出应当是以史料为依据,辛亥革命后民众对剪辫的看法,应当建立在对多种史料的分类整理基础上,并据此得出结论。第(2)问,可以任选一种看法,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缘由。主动主动剪辫是与辛亥革命前后阶级冲突激化、民主启蒙思想传播等有密切关系;反对剪辫是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保守势力强大、辛亥革命不彻底等有密切关系。答案:(1)第一种:①③,主动主动剪去辫子。其次种:⑤,保留观望,被动剪去辫子。第三种:②④,反对剪去辫子。(2)第一种主动主动剪去辫子的缘由:满洲贵族的民族政策激化满汉冲突;辛亥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