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堂探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堂探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堂探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堂探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堂探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兼爱任务一理解文章内容1.墨子说:“不行不察乱之所自起。”那么他是如何分析产生这种混乱的缘由的?答:_墨子从彼此两方面进行分析:君自爱不爱臣,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子自爱不爱父;兄自爱不爱弟,弟自爱不爱兄。这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小偷、强盗也是这样的,偷盗别人的家来使自己家得利。以至于“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总根源。__2.既然墨子认为“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那么他提出了怎样的方法来解决“乱”呢?本文又是如何论证的?答:_“兼相爱”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良方。他说:“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假如让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用反问句来作确定的回答。“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臣子对君王父兄孝顺,君王父兄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视人若己,爱人若爱其身,就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状况;也就不会出现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乱,甚至连小偷、强盗也会没有了,像这样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故子墨子曰不行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所以墨子说:不能不劝人彼此相爱,就是这个道理。__任务二把握观点看法1.如何理解墨子“兼爱”的思想内涵?答:要理解“兼爱”的思想内涵,首先可以从字面入手。墨子并不像其他学派那样单纯谈“爱”,或是像儒家谈“仁爱”,而是在“爱”前面加了一个“兼”字。“兼”字除了有“加倍”“广”和“全”的意思,还有“一方对另一方兼而有之”的意思。然后,从内容上理解。墨子将《兼爱》中提到的“兼相爱”与“交相利”联系起来。在墨子看来,“兼爱”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所以,所谓“兼爱”,就是包含同等、博爱与相互友爱的意思。墨子认为,要让不同等双方彼此产生爱,必定是珍贵的、强盛的一方将理解、宽容以及救济更多地赐予卑贱的、弱小的一方,让卑贱的、弱小的一方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因此,“兼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珍贵的疼惜出身低贱的,强大的疼惜弱小的。“兼爱”实质上反映的是贫弱者的心声,带有显明的平民色调。2.孟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原委有什么区分?答:(1)儒家“仁”的核心价值——强调“忠孝”,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也就是说,对于万物,只须要疼惜,但不须要用仁德对待。对于老百姓呢,只须要仁德,但不须要敬重。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同等无差别的爱,这就是“仁爱”。(2)墨家“兼爱”的核心价值——提倡博爱,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墨子干脆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少;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一律同等,分毫不差。这就是“兼爱”。墨子的兼爱事实上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冲突,没有斗争,这也正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志向社会。3.“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答:_不行能实现。一是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快速瓦解,残酷的斗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定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斗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二是阶级局限。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时,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的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墨子的“兼爱”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他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见来削减斗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墨子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冲突,他希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方的利益,但是,这只是墨子的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洁理解的由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缘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志向主义,是不行能实现的。__eq\f(圣人以治天下为事①者也,必知乱,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需知道混乱)eq\f(之所自起,焉②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假如不知道混乱从)eq\f(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③人之疾者,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eq\f(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一样,必需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eq\f(所自起,则弗④能攻。治乱者,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eq\f(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何尝不是这样,必需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eq\f(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治理。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进行治理。)[①事:名词,事务。②焉:于是。③攻:治疗。④弗:不能,否定词]段解:提出争辩的焦点,提出圣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eq\f(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行不考察混乱)eq\f(自起。当⑤察乱何自起?起不相,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eq\f(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儿子)eq\f(自爱,不爱父,故亏⑥父而自利;弟自,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eq\f(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eq\f(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eq\f(虽⑦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eq\f(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敬重自己而不爱儿)eq\f(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eq\f(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伤)eq\f(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eq\f(虽至⑧天下之为盗贼⑨者,亦然⑩。盗爱其,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eq\f(室⑪,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⑫利其室;,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eq\f(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⑬人以利其身。,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eq\f(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这是什么缘由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eq\f(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扰封国,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eq\f(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eq\f(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地以利他自己的封地;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eq\f(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eq\f(天下之乱物,具⑭此而已矣。,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⑤当:同“尝”,尝试。⑥亏:使受损失。⑦虽:假如。⑧虽至:即便是。⑨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⑩然:这样。⑪室:家。⑫以:介词,来。⑬贼:损害。⑭具:完备,齐全。]段解: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eq\f(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如天)eq\f(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⑮有不孝,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eq\f(者乎?视⑯父兄与君若其身,恶⑰,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eq\f(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eq\f(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eq\f(不慈亡⑱。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eq\f(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eq\f(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eq\f(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⑲?,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像自己的封地,谁会侵扰?)eq\f(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eq\f(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如)eq\f(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封地)eq\f(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eq\f(慈,若此则天下治。,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好了。)[⑮犹:还。⑯视:看待。⑰恶:相当于“何”“怎么”。⑱亡:同“无”,没有。⑲乱:侵扰。]段解:运用假设、对比,说明“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eq\f(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eq\f(不禁恶而劝⑳爱?故天下兼,不禁止相互仇恨而激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eq\f(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能不激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⑳劝:动词,激励。交相:相互。]段解: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本文认为“乱”起源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课内素材墨子在《兼爱》中篇说:“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把社会混乱的根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极力主见“兼爱”,以代替“偏爱”,他终生热忱向往和执着追求实现兼爱的志向。墨子的“兼爱”指普遍同等的爱,即博爱,不分血缘的亲疏和等级的高下而赐予无差别的爱,“爱无差等”,而不是局部的“偏爱”。他认为实行兼爱就应当给人民以实际的利益,解决人民迫切的生活问题,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墨子重视道德的巨大社会作用,把实行仁义之道看作“天下之良宝”。墨子身体力行“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把我爱,利吾亲”“为人之家,若为其家”“为彼犹为己”。庄子也赞扬“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在墨子之后诞生的孟子也不得不为墨子克己利人、救国救民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赞扬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适用话题】“博爱”“和谐”“克己利人”“为天下人谋福利”等。课外素材首相丘吉尔眼中至高无上的“钉子户”其次次世界大战初期,为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向军方下了一道叮嘱,快速构筑一张空中军事防卫网,军方马上付诸行动。在修建机场跑道时,免不了要征用老百姓的土地。令英国空军感到欣慰的是,民众很协作,几乎都自觉自愿地搬迁到别处。可有一条跑道在建设中遇到了麻烦的问题,一位名叫韦尔的农户任你磨破嘴皮,给出多少补偿,他都不情愿搬迁。在此状况下,不少人向军方建议:劝告不行,就强行拆迁。丘吉尔知道此事后,马上打电话给负责建设飞机跑道的长官,说:“请你务必将跑道改建到别处,无论如何,也不能动韦尔的一砖一瓦!”这位长官听后,感到特别惊异,首相竟然亲自过问这么小的事。不仅如此,他尽然站在钉子户韦尔一边!这位长官百思不得其解,就在电话中问首相:“丘吉尔首相,不好意思,我真有点儿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这样做?”丘吉尔马上坚决地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跟德国开战,不就是为了疼惜民众的财产不受侵害吗?假如我们现在拆了他的家,毁了他家的财产,那我们跟敌人还有什么区分?我们还有打仗的必要吗?”在丘吉尔的过问与劝服下,这条飞机跑道最终改建,韦尔的房屋和土地完好无损地被保留了下来。【适用话题】“爱国”“亲民”“领袖品德”“看问题角度”等。技法迁移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墨子擅长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如君臣、父子、大夫和诸侯之间的爱与不爱的关系及其正反不同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深化下去,使要表达的意思跃然纸上。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比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争辩的结构形式。这种方法有两种状况:1.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确定。2.纵比。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状况进行比较。今昔进行对比,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猛烈的效果。迁移练笔请以“看人不行求全指责”为题目,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争辩性文段。答:看人不行求全指责看待一个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自身的不足而忽视他的特长。西汉颇有开明之名的汉文帝,明知贾谊是难得的人才,却不重用他。后人李商隐叹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汉文帝向贾谊请教的不是治国大计,而是些鬼神之说。贾谊难怪无言以对。而汉文帝仅因此弃贤臣不用。呜呼,求全指责误人竟至于此!然而,历史上也有“不以一眚而掩大德”的秦穆公,有“七擒七纵孟获”而让其自治边疆的诸葛亮,有宽容忠臣直谏失礼的唐太宗。林肯更幽默,当他起用格兰特为司令时,有人说格兰特贪杯误事,林肯笑言:“那我就以香槟相送!”是的,格兰特有贪杯的缺点,但林肯看中他的是精彩的军事才能,后来北军的胜利证明白林肯的正确选择。(一)课内文化常识盗和贼的区分窃货曰盗。——《荀子·修身》害良曰贼。——《荀子·修身》盗:①偷窃;②偷东西的人;③谗佞小人。贼:①害,祸害,害人的人;②杀,暗杀,杀人的人,作乱、肇祸等危害国家的人;③强盗;等等。“盗”的侧重点在偷窃、骗取;“贼”的侧重点在祸害、作乱。“窃国大盗”一般指通过欺瞒而篡夺国家政权的人;“国贼”一般指通过叛乱夺取国家政权,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二)课外文化常识官职典制古人设官而治,官职典制主要指的是国家机构及其官员的设置、职掌、品秩和沿革等,官职典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定产物,是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社会发展、王朝兴衰。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确定作用的重要人物,大多数人的生活阅历与官职典制都有过关联。一些历史事务,离开了官职典制便难以理解,可以说官职典制是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官职制度【禅让】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为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礼记·礼运》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传闻尧年老,询问部落酋长会议的看法,推举舜作继位人。舜经受了各种考验,摄位行政。等尧去世后,舜正式即位。舜也同样用这种方法选举禹作继位人。禹即位后也先后找皋陶、伯益作继位人。这种选举制度,被后世的儒家称作禅让。后世权臣篡夺帝位也往往冠以禅让之名,如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后汉书·逸民列传》:“古者隐逸,其风尚矣。颍阳洗耳,耻闻禅让。”【兄终弟及】亦作“兄死弟及”。兄长死了,弟弟接替,为商代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的继承,传弟和传子两法并用。传弟多按年龄长幼继承,即所谓“兄终弟及”。由于这种制度经常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争位斗争,商末慢慢取消了“兄终弟及”制度,而行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时宋、鲁等国仍有兄终弟及的例子,宋代宋太宗、宋徽宗也均为兄终弟及之例。《汉书·武五子传》:“裂地而王之,分财而赐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亦称“宗祧继承制”。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又因其地位最高,故有“宗子”之称。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