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教学设计1白鹭1.会认“鹭、嫌、黛”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抓住语言文字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4.激发学生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启发学生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5.让学生领悟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及好处。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来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新、俊逸。他极具天赋,在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翻译以及史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怎样独特的美?4.配乐朗诵。三、再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2.说说你对白鹭的整体印象。3.课文解析。(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2)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附图)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附图)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附图)白鹭之美——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3.从这个感悟中,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美吗?五、课文小结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六、布置作业请大家课后识记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课文主要写了白鹭的什么?(精巧韵味无穷)2.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过渡:这一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体会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二、细细品读,感其形,悟其味带着你的思考,你的理解,走近白鹭,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一)走近白鹭,感悟精巧。过渡:白鹭的精巧体现在哪?随着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1.“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让学生具体谈谈为什么说颜色、身段都很适宜。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1)让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抓住“颜色”“身段”“……一点儿……”说说自己的理解。(2)出示白鹭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眼前的这只白鹭。你打算用哪些词形容它?(3)展示朗读,读出精巧的白鹭。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不断地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阅读水平。(4)这些文字写得如同诗一般优美,改编成诗读一读: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用诗的语言来读一读这首精巧的诗。配乐让学生展示朗读。(5)写法指导。郭沫若老先生对白鹭的描写是借鉴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的法。出示下面一段话: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欣赏完这段话再让学生读上面这首小诗以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为什么还要拿白鹭和朱鹭、苍鹭等作比较呢?说说理由。(对比突出白鹭颜色身段的适宜。)教师小结:是啊!所以作者说白鹭颜色的——(生接),身段的——(生接),一切都很适宜,难道白鹭不是一首精巧的诗吗?(二)补白想象,细细品味。1.过渡:在郭老的眼里,白鹭不仅是一首精巧的诗,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读一读第6—10小节,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幅画面,你能试着给这几幅画分别取个名字吗?板书: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2.自己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四人一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画面,说说你喜欢这幅画面的什么内容?这画面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3.交流三幅画面:(1)钓鱼图。白鹭捕鱼是啄鱼,而课文中却说是“钓”鱼,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钓鱼”的?画面主人公是谁?画面的背景是什么?整个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娴静优雅的钓鱼高手吧!齐读。(2)瞭望图。嗜好是什么意思?白鹭特别的爱好是什么?(孤独而又悠然地站立在树的绝顶)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嗜好?(每每)孤独地站立枝头,悠然地瞭望,是否给你带去悠远的想象?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鹭?它真的是在瞭望吗?教师适当点出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篇文章写作于抗日救亡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监视、干扰,作者只能即兴写一些短章,歌颂白鹭的洁白无瑕、美丽动人,正是对一切丑恶、污秽的揭露与批判。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此时的白鹭!(3)低飞图。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黄昏中,悠然地看到白鹭低飞,那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乐事,这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啊!欣赏这样一幅美景,需要什么样的心境才能感受到白鹭低飞时的美呢?悠然。你发现没有,这个词还在哪个小节出现过?这个词是在说谁?读一读第7—8小节,点出“悠然”。鸟儿悠然,人亦悠然,欣赏课文的你,是否心中也有了一份悠然?是否感受到《白鹭》、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快乐了?第6小节钓鱼图能体现出“悠然”吗?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出来?是怎么体现的?小结:白鹭这一幅幅嵌在玻璃框中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了白鹭的优雅娴静,白鹭的那一份悠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带给我们快乐。4.有人说白鹭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它不会唱歌,你同意吗?“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你能读懂吗?欣赏了白鹭的三幅美图,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呢?那么,你觉得白鹭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你觉得它的韵味无穷体现在哪些方面?6.播放一组白鹭的生活图片,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白鹭。7.句式练习:在我心中,白鹭实在是8.白鹭带给我们许多悠远的想象,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心灵体会,这样的美是人人都感受到的吗?是啊,正如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所说的一样: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的眼睛。而今天我就发现我们这个班的同学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大自然生活中还有哪些让你感觉到“韵味无穷”的事物呢?三、回归整体,体会写作方法,抒发真情实感1.引导学生看看开头、结尾,从中能发现什么?(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3.你们认为《白鹭》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巧妙运用了衬托比较的方法。如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以显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二是这篇散文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对象。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咏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创风格。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小结板书:郭老笔下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它超凡脱俗、孤独高雅、特立独行、与世无争……因此,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把白鹭当作吟诵的对象。2.总结:如果现在有人问你,自然界中有什么动物给你带来美的享受,我想你定会想起她——像诗一样精巧,像诗一样韵味无穷的白鹭。感谢郭老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给我们带来如此美好的感受。

2落花生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亩、吩、榨”等5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9个字,掌握“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3.课件。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师:落花生它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二、检查字词:找准起点,夯实基础1.出示课件:吩咐、尝尝、便宜、石榴。(1)请同学读词语,看这四个词的读音有什么特点?(都读轻声)(2)学生齐读。默写。2.读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2)注意这段里面的多音字“空”“种”。尤其是“播种”的“种”字读“zhǒng”。(前面四个并列的词都是动词加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应该读播“zhǒng”)(3)读这段话你还发现什么问题?比如:哪个词?哪个标点符号?①“居然”这个词。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花生收获了,他们家人有没有想到呢?(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没想到呢?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学生回答:(因为是一块荒地,又是第一次种,结果种出来了,真是不容易,所以没想到。不光意外还感到高兴,用一个词形容:喜出望外)②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读这段话。③还发现什么问题?“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用顿号,在这里怎么用逗号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并列的词组间应该用顿号,这里用的是逗号为什么?(这几件事之间不是一下子就做成的,每件事之间都隔了一定的时间。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那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间的词组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小结: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两件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三、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1.接下来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课文除了写这两件事外,围绕花生还写了哪几件事?尝花生和议花生。(板书:尝花生、议花生)2.从课文中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只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这件事是课文的重点,所以详写,次要的事就略写。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这种写法对我们平时写作文有什么启发?也要注意主次分明,重要的部分详写,次要的部分略写。3.学习重点部分——议花生。(1)默读3至15自然段,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都谈论了哪些关于花生的问题。问题l:父亲回家不是很正常的吗,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呢?(教师出示资料:父亲是爱国志士)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这段话。问题2: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学生回答。问题3: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说有一样最可贵呢?什么最可贵?看课文第10自然段,找找答案。(花生的品格最可贵。朴实无华、默默奉献)(2)谁来读读原文,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3)父亲说花生,怎么会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因为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都很漂亮,而且都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而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这两类果实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其实父亲是用桃子、石榴、苹果来跟花生作对比。对比的结果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所以说更可贵,更令人钦佩。板书:(朴实无华、默默无闻)(4)全班齐读,读出对比,读出花生的可贵。四、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1.课文读到这,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不是,还在讲做人的道理。哪句话明白告诉我们是讲做人?学生回答。“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怎么理解这句话。(人的外表可以不好看,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2.作者许地山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体面”:外表光鲜好看。理解句子:不要只讲外表光鲜好看,而要做有用的人。3.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4.什么是有用的人呢?学生回答: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举例:警察、清洁工、教师……出示课件。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不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普通、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他人,对这个社会有用。5.老师举例:(1)出示课件:对许地山的介绍。(2)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大家齐读。(3)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把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他是把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生做人的追求。(4)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大,有很多启示。其实在人生当中,无论我们成为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的人,还是成为像花生那样的人,归根到底,我们都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1.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然后完成这个填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小练笔。作者从落花生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桂花雨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掌握“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出新课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非常有趣,如:抓螃蟹、钓鱼,做游戏、打乒乓。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你有吗?想和大家分享吗?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谁先来?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就是(出示,齐读)桂花雨。3.题目质疑: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拿出来)问:“这是什么?”说到桂花,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说到题目中的桂花雨,你了解吗?那么,你有什么疑问吗?(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桂花雨?……)二、交流预习收获过渡: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这枝桂花就送给你了。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拦路虎。昨天,大家已经回去预习了,老师想看看你们的预习水平,有信心吗?1.字词音形义。(出示生字新词读、理解交流)(1)仔细左右尤其吩咐帮忙拣去小叶糕饼(2)搓桂花桂花卤2.交流读书情况我们已经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件什么事情?“桂花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3.学生快速阅读,师巡视指导。怎么样?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读,讲明听读要求)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桂花雨是怎么形成的?5.那么,究竟是怎样来摇桂花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和著名作家琦君共同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三、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摇花乐”1.(出示第五节)师示范读。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回答得真好,这枝桂花也送给你了!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2.那么谁能“我”心情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交流:①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说说作者乐的原因。(指名说,出示第1句)(板书:是件大事)母子二人的对话让你明白到了什么?(板书:迫不及待)应该怎么读这段话呢?(指名读)我这么乐的原因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出示第二句)之前母亲为了花开足一些,不让我去“摇桂花”,为什么此刻她却赶紧吩咐人提前摇呢?这又说明了什么?母亲此刻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能读一读吗?②那么,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出示句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现在很多同学的手上有一枝桂花,我们就来模拟一下,把它当成一棵桂花,摇一摇它吧!(请生示范摇)是不是这样摇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摇桂花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图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真美啊!)美在哪?怎么美?(预设: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桂花像夏天的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此时,如果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③作者觉得怎么样?出示句子: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指名读)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你呢?能再读一读吗?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字词,疏通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解了描写桂花雨的一个自然段。那么,小时候的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摇桂花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讨论。五、作业1.抄写生字。2.熟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快乐。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到4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3.学生交流,师小结:(板书:香乐)三、花香四溢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2.组织交流:(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①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②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③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四、乐在其中过渡: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感受一下。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她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3.学习摇桂花的乐。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摇桂花的乐。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多美好呀。(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五、思乡情浓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板书:思乡情)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句话。六、阅读引航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等。2.推荐《乡愁》,师朗读。

4*珍珠鸟1.会认“蔓、幽”等12个生字。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3.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4.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5.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1.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入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2.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3.“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资料的收集:作者冯骥才资料、珍珠鸟图片、音乐、《珍珠鸟》课件。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请静静地聆听!(播放清脆的鸟鸣声)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边听边介绍珍珠鸟外形特征的句子。2.介绍作者冯骥才。二、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生汇报,师强调重点词。小组合作交流:(1)自由读课文,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2)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大胆起来的呢?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3)组员交流体会,并运用:“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的句式组织语言,回答第二题。欣赏课件,初步感知,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起先……渐渐地……后来……3.研读探究。文中哪儿是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小组合作讨论。(1)我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用“”画出描写我行为的句子。(2)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____”画出描写雏儿活动的句子。4.指名汇报交流:(1)起先怎么样?(2)渐渐地呢?(3)后来呢?5.连起来说,加上想象更好。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课件出示。三、课堂小练笔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和哪个人或者自然界的花鸟草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你认为这种信赖是怎样建立的?1.一天,我漫步在森林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小白兔。我轻轻地走了过去……提示:这只小白兔见到我会有什么反应,结果会怎样?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可以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等反映过程的词语,并用上“居然、不由自主”这两个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