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与环境_第1页
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与环境_第2页
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与环境_第3页
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与环境_第4页
中考生物复习新题之生物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生物与环境(2024年3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青秀山是位于南宁市的5A景区,环境优美,森林、草坪、花园等应有尽有,是游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青秀山公园里的鸟类 B.青秀山公园里的树林 C.青秀山公园 D.青秀山公园里的土壤2.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据此计算,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g B.250g C.500g D.1000g3.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一有5条食物链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猫头鹰 C.图一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一中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强4.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是()A.氧气、牵牛花 B.鸵鸟、真菌 C.土壤、柳树 D.生石花、机器猫5.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与此相关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空气6.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狼→羊→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C.草→昆虫→蛙→鹰→分解者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7.下列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可被植物利用 D.生产者和消费者即能组成生态系统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中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生物圈中的水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种内斗争 C.寄生 D.竞争10.下列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最全面的()A.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B.由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组成 C.由阳光、空气、水、土壤组成 D.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11.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丁体内的农药浓度高12.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躲避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13.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和肥沃,这一事例能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14.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15.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漫天飞舞的雪花 B.EVA仿真机器人 C.北海公园李之仪雕塑 D.学校里的一排排杨树16.已知广水徐家河水库内有一条食物链:微小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银鱼→大鱼。若该水域中排入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这些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A.微小的水生植物 B.银鱼 C.浮游动物 D.大鱼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7.微塑料与健康微塑料系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动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对此,研究人员用鲤鱼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记录如下表:组别鲤鱼数量(条)微塑料浓度(g/L)鲤鱼平均体重(kg)实验前实验后11000.9381.5972100.060.9401.5983100.120.9551.4794100.180.9391.3835100.240.9511.25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生活的(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组。(3)该实验的变量是。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应尽量。(4)本实验中为避免偶然性,所采取的措施有①、②。该实验的结论是:。(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一条即可)三.解答题(共3小题)1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如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填序号)。(2)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其中水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3)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较弱。(4)研究人员利用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出水稻新品种。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除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2)鹭鸟与鱼之间存在和竞争的关系。(3)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的多样性。结合划线部分任写一条食物链:。(4)由材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是有一定限度的。20.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下表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农田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请据表分析回答:类型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呼伦贝尔大草原某农田科尔沁沼泽地区分布特点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乡村沼泽地、海滩涂等及低于6米的浅海水域(1)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多,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2)上述四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一个生态系统是。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生物与环境(2024年3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青秀山是位于南宁市的5A景区,环境优美,森林、草坪、花园等应有尽有,是游人喜爱的休闲度假场所,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青秀山公园里的鸟类 B.青秀山公园里的树林 C.青秀山公园 D.青秀山公园里的土壤【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解答】解:A、青秀山公园里的鸟类只有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B、青秀山公园里的树林只有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C、青秀山公园既包括生物成分又包括和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正确。D、青秀山公园里的土壤只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据此计算,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g B.250g C.500g D.1000g【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解答】解:图中的食物链为: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自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20%÷20%=500(g)。故选:C。【点评】掌握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解题的关键。3.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一有5条食物链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猫头鹰 C.图一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一中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强【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C【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5)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那么A代表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代表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代表次级消费者,D代表分解者。【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一有2条食物链,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A错误。B、根据图二可知,ABC都能被D分解,因此,D是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又能被植物所利用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代表次级消费者,D代表分解者,因此图二中食物链就是A→B→C,对应图一中小麦→鼠→猫头鹰,B错误。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C正确。D、图示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该生态系统来讲,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食物链的组成。4.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是()A.氧气、牵牛花 B.鸵鸟、真菌 C.土壤、柳树 D.生石花、机器猫【考点】生物的特征.【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CD、氧气、土壤、机器猫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ACD不符合题意。B、鸵鸟和真菌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5.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与此相关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空气【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专题】演绎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解答】解: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向着窗外生长,主要是因为窗外有光照,因此光照是影响向阳窗台上盆栽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6.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狼→羊→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C.草→昆虫→蛙→鹰→分解者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的表示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且箭头指向捕食者。【解答】解:A、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箭头指反了,A错误。B、该链状结构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消费者食草昆虫、食虫鸟、鹰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B正确。CD、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C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又可被植物利用 D.生产者和消费者即能组成生态系统【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解答】解:A、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B、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B正确。C、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内储存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无机物,被植物利用,但不能为消费者提供食物,C正确。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中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生物圈中的水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考点】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专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专题.【答案】B【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解答】解: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错误。B、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C、生物圈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生物圈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C错误。D、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定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种内斗争 C.寄生 D.竞争【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D【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解答】解: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下列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最全面的()A.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B.由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组成 C.由阳光、空气、水、土壤组成 D.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A【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有组成是解题的关键。11.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则丁体内的农药浓度高【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生物的数量也越多。所以,图中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C错误;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丁的营养级最高,体内的DDT含量最高,D正确。故选:D。【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书写和物质能量的流动。12.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躲避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A【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因此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同时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解答】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非洲有一种鸟,停息在树枝上,头酷似花蕊,翅像美丽的花瓣,可以吸引蜜蜂等昆虫前来采蜜,有利于捕食。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13.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和肥沃,这一事例能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C【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体现了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4.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专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专题;生物的分类.【答案】C【分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解答】解:A、生物圈具备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等条件,所以适于生物生存。A正确。B、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地方,所以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不正确。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栖息地生存者不同的生物类群。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圈的范围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5.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漫天飞舞的雪花 B.EVA仿真机器人 C.北海公园李之仪雕塑 D.学校里的一排排杨树【考点】生物的特征.【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答案】D【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BC、漫天飞舞的雪花、EVA仿真机器人、北海公园李之仪雕塑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D、学校里的一排排杨树,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16.已知广水徐家河水库内有一条食物链:微小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银鱼→大鱼。若该水域中排入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含有这些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A.微小的水生植物 B.银鱼 C.浮游动物 D.大鱼【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D【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已知广水徐家河水库内有一条食物链:微小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银鱼→大鱼。若该水域中排入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一段时间后,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大鱼。故选:D。【点评】掌握生物富集现象是解题的关键。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7.微塑料与健康微塑料系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之一。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动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动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对此,研究人员用鲤鱼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操作及结果记录如下表:组别鲤鱼数量(条)微塑料浓度(g/L)鲤鱼平均体重(kg)实验前实验后11000.9381.5972100.060.9401.5983100.120.9551.4794100.180.9391.3835100.240.9511.25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该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微塑料会(不会)危害鲤鱼的生长。(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1组。(3)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浓度。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应尽量相同。(4)本实验中为避免偶然性,所采取的措施有①每组使用10条鱼、②实验前后数据取鱼平均体重。该实验的结论是:微塑料会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微塑料的浓度越大,危害越严重。(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储存食品等)。(一条即可)【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圈的措施和重要意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探究实验条件;探究结论;对照实验思想;单一变量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物圈专题.【答案】(1)非生物;微塑料会(不会)危害鲤鱼的生长(2)1(3)微塑料浓度;相同(4)每组使用10条鱼;实验前后数据取鱼平均体重;微塑料会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微塑料的浓度越大,危害越严重(5)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储存食品等)【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等非生命因素,因此微塑料属于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假设是对实验探究的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微塑料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有危害吗?因此可作出的假设是:微塑料会(不会)危害鲤鱼的生长。(2)第1组实验不接受对实验变量的处理,保持自然的状态,因此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第1组。(3)由表格可知,各组实验除微塑料浓度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浓度。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应控制单一变量,故选取的鲤鱼在月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应尽量相同。(4)由表格可知,实验中为避免偶然性,所采取的措施有①每组使用10条鱼,②实验前后数据取鱼平均体重。微塑料浓度越高,实验前后鲤鱼的平均体重增长得越少,因此实验的结论是:微塑料会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微塑料的浓度越大,危害越严重。(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储存食品等。故答案为:(1)非生物;微塑料会(不会)危害鲤鱼的生长(2)1(3)微塑料浓度;相同(4)每组使用10条鱼;实验前后数据取鱼平均体重;微塑料会危害鲤鱼(水生动物)的生长,微塑料的浓度越大,危害越严重(5)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或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地膜;不使用或少使用塑料制品储存食品等)【点评】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3小题)1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如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种子结构与玉米相似,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②](填序号)。(2)写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蛇,其中水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3)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4)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转基因技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结构示意图;生态系统专题;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现代生物技术.【答案】(1)②(2)水稻→蝗虫→青蛙→蛇;生产者(3)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4)转基因【分析】(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和种皮、胚乳和胚。图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乳,③胚。(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1)玉米和水稻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都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其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②胚乳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根据图示稻田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水稻→蝗虫→青蛙→蛇。其中水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该生态系统以水稻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4)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将抗虫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水稻新品种,研究人员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答案为:(1)②(2)水稻→蝗虫→青蛙→蛇;生产者(3)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4)转基因【点评】本题知识点加多,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红树林资源丰富,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红树林是贝类、虾、鱼、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鸟飞禽栖息越冬的好地方。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为贝类、虾、鱼、蟹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这些动物为食。生物的遗体、遗物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本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1)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除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2)鹭鸟与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3)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结合划线部分任写一条食物链:植物→鱼→鹭鸟。(4)由材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生产者;非生物部分;(2)捕食;(3)生物种类(物种);植物→鱼→鹭鸟;(4)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解:(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含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主要是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等自养生物,所以红树林中的各种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的成分有生产者(各种植物)、消费者(贝类、虾、鱼、蟹、鹭鸟等动物),分解者(各种微生物),未提到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如红树林中的空气、水、无机盐、光照等。(2)由题可知,鹭鸟等候鸟飞禽以贝类、虾、鱼、蟹等动物为食,则鹭鸟与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由于鹭鸟能捕食虾,而鱼也可以虾为食,二者都生活在红树林中,二者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故材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材料一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鱼→鹭鸟;水生植物→蟹→白鹭等。(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答案为:(1)生产者;非生物部分;(2)捕食;(3)生物种类(物种);植物→鱼→鹭鸟;(4)自动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点评】熟练掌握食物链的书写方式和了解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0.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下表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农田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请据表分析回答:类型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呼伦贝尔大草原某农田科尔沁沼泽地区分布特点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乡村沼泽地、海滩涂等及低于6米的浅海水域(1)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多,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2)上述四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一个生态系统是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考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生态系统专题.【答案】(1)生物影响环境。(2)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解答】解:(1)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植被数量比呼伦贝尔大草原植被数量多,因此,蒸腾作用也就更强,增加了大气湿度,故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多,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上述四种生态系统中,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最强。故答案为:(1)生物影响环境。(2)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卡片1.生物的特征【知识点的认识】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之所以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例如:绿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金钱豹捕捉猎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如:蘑菇能从小长大、种子的萌发、母鸡生蛋等等。(6)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特征的理解认识,通过实例进行判断哪些属于生物,哪些属于非生物,或者判断哪些属于生命现象,哪些不属于生命现象。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解答: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本题“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解题思路点拔】记忆生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比较记忆。例如:机器人为什么不属于生物?然后对照生物的基本特征逐一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机器人不能获取营养、不能呼吸、不能提出废物、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不能生长、生殖。当然如果有些特殊机器人具备其中某一项特征的话,但因为其它特征不符合,也不能说明其具有生命特征的。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概括为如下图: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例: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方面来切入.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点的认识】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我们知道,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但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天敌动物的捕食十分有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认识和理解.经常出一些根据某些事例来判定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的试题.例: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真菌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供给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供给真菌.形态上看地衣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地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耐干旱、耐贫瘠.适者生存,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生活环境;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解题思路点拔】可以多接触些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事例,来加深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如:1、鹰的翅膀是对飞行的适应,羽毛可以帮助飞行并维持体温,敏锐的视力、锋利的爪子和喙可以帮助捕捉和杀死作为食物的小动物,这些适应能力使鹰在栖息地得以生存2、猴子相互梳理羽毛、除掉可能传播疾病的赃物和虫子,通过清洁来提高生存机会3、捕蝇草适应了吃昆虫,因为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4、骆驼的双峰的储水可以在沙漠中更好的生存5、桦尺蠖的颜色,早期是浅色的比较多,工业发展后,深色的比较多,基因频率发生改变6、枯叶蝶、翅膀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蝴蝶﹣﹣拟态,警戒色7、蝗虫在夏天草木繁盛时体色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变成黄色8、乌贼释放墨汁、蜥蜴的断尾、等是为了躲避敌害9、一些花气味芬芳,可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10、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适应于干旱环境.记忆的事例多了,自然对生物对环境的认识的理解就加深了,另外还要多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影响生物的事例加以区别记忆,理解它们不同之处,防止出现混淆现象.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经常出一些根据实例来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试题.例: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地衣能生活在岩石上,并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故可看出地衣适应生活环境.地衣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地衣的长久作用,能使只能生长地衣而不能生长其他植物的地方,逐步形成适宜生物生活的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地衣能影响环境.故选:D【解题思路点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所以平时做题时我们一定要多进行区别分析.5.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知识点的认识】生物和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对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通常举一些自然现象的例子,让我们判断分别属于生物之间哪一种关系。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题思路点拔】多记忆一些生物之间关系的实际例子,可以加深我们对生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互助:一个物种种内的个体之间在有天敌或其他的危险情况下通过互相帮助来一致对外,使“伙伴“脱离危险。例:草原上一群野马在吃草,被野狮子发现并向起攻击,这时野马就围成一圈,大的、健壮的在最外层,小的年老的在内层。外层的野马头向里,用后蹄子踢狮子,狮子招架不住就走了,野马群因此安全了。斗争:一物种内个体之间为了食物或配偶相互撕打,实力强的就胜利了,这也是生物进化必不可少的。捕食:一个体(通常是食肉动物)在饥饿时暗中或直接向他的生物进攻,并吃掉使自己生存下去。竞争:物种间为了食物、生存空间等资源进行争夺,使竞争对手被赶出某一地方,使自己生存下去。寄生:一种小的生物在另一物种体内或体外表生存,通过吸取寄主的营养来使自己生存。寄生有好有坏的,白蚁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虫能帮助白蚁消化草等物质,这对白蚁有益;而人的寄生虫大多数会吸食人消化后的养分或未消化的食物,这对人是害的。互利共生:两种不同物种之间,彼此需要对方来给自己提供自己不能吸取外界食物制造的养料。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根瘤菌能从大气固定氮气供豆科植物需要,而并且吸取豆科物的有机物使自己生存等。6.生态因素【知识点的认识】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即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要受到周围很多生物的影响,在这些生物中,既有同种的,也有不同种的。因此,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命题的方向】本考点命题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例: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山不容二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解题思路点拔】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7.生态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题型一般为选择题或填空题.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大兴安岭林区B.黄河中的鲤鱼C.昆明湖中的生物D.草原上的羊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A、大兴安岭林区,即包括了大兴安岭林区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B、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C、昆明湖中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D、草原上的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解题思路点拔】生态系统的概念主要把握两点,一个是一定的空间,再一个就是生物与环境.平时遇到的较难的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试题中,就是依据概念来判断给出的实例是否属于生态系统.例如:海洋里的所有的鱼,属不属于生态系统?有的同学可能想海洋这么个大地方,一定会是生态系统吧,结果回答错误.海洋里的所有的鱼只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也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所以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的.再如:一块小菜地,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菜地太小了,不会是生态系统吧.其实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主要看它符合不符合它的概念.一块小菜地,里面既有各种动物,又有分解者细菌、真菌,还有生产者植物,并且还包括这块菜地里的土壤、温度、水分、空气等这些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它是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的,所以属于生态系统.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判断一个实例是否属于生态系统,一个是看有没有生物部分,另一个是看包括不包括环境因素.8.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概念图来表示:【命题的方向】该考点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除了选择、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联系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实际生活实践例子考查一些综合性的题目。生态学问题是热点问题,中考或会考时常用命题点,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例: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据此答题。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此题从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入手。【解题思路点拔】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我们平时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题:一个池塘里的全部生物,属不属于生态系统?很显然该题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当然不属于生态系统了。再比如:给出个草原上的生物图示,图中有草、兔子、蛇、老鹰,问这是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据前面知识点里的概念图解,我们可以看出,图示中只画出了生产者:草,消费者:兔子、蛇、老鹰,没有画出消费者:细菌、真菌;另外也没有画出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等,所以该图示要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话,还缺少分解者及非生物部分。9.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知识点的认识】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表面上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命题的方向】本部分内容重点考查一些基础性知识,题型较简单,主要考查生物圈中较几种大的生态系统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关系的理解.例: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解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该选项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解题思路点拔】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对教材中介绍的7种生态系统的分布、组成特点、作用要熟记.例如:有“地球之肾”“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各是什么生态系统?这些问题都是此部分内容考试的热点.另外要理解每个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又都是相关联,彼此影响的.10.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结构,称为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而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所以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命题的方向】这部分知识是命题的热点,题型的类型也较多.主要考查对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的认识,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正确写法,以及在给出的食物链、食物网的生态系统图示中,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分析:解题时从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组成;富集作用等方面切入.解答:A、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上的条数的和.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选项C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仅是生物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部分.【解题思路点拔】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写法的正确认识是解题的关键.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另外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网是由食物链交错形成的,对于食物网是由几条食物链组成的,是考查的热点.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从绿色植物数起,然后按箭头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营养级别,而不能有中途停止.完整的一个食物网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温度、水等),及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1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总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命题的方向】本知识点主要结合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来考查其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特点.例: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C.能量流动D.能量交换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解答时可以从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解题思路点拔】解答本考点题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明确物质和能量的方向是单向性的,另一个是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可通过上面给出的图示,系统地理解本考点的知识,试着解答相关题目.如: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草、虫、鸟和鹰,其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正确的是?通过上面图示中: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可以得出答案为:草→虫→鸟→鹰(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1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知识点的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维持生态平衡就是维持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保护相对稳定。应该多种树,不用化学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