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之精神系浙江之发展得分标题浙江之精神系浙江之发展摘要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她博大精深,在人们创造自己灿烂文明史的背后,始终支撑着、推进着和引领着他们的力量,正是这样的精神。它包含万千,底蕴深厚,使浙江人牢牢把握历史的机遇,推动着浙江的飞速发展,而同时,发展也促使了精神的提升,可以说两者休戚相关,共同推动着浙江的进步。关键词浙江;浙江精神;浙江发展;亲身体验;变迁;对于浙江精神,习近平主席有言道:“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从大禹的因势导利、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朗、开放;无论是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戒欺、诚信,还是宁波、湖州商人的勤勉、善举,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精神从而凝练成了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观念,求真务实、主体自觉的理性,兼容并蓄、创业创新的胸襟,任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怀,讲义守信、义理并举的品行,刚健正直、坚贞不屈的气节,和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志向。”由此看来,自古以来,浙江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地方,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和独特的精神品格。大约在7000年前,大海对浙江的最后一次入侵达到最高峰,浙江沿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区域成为一片汪洋。然而浙江先民是以坚强的意志,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陶冶了浙江人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发现商机、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秀品行。浙江人在2000年提炼出的浙江精神是16个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再次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滕复认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容和内涵,它兼顾了浙江各地的地方精神的个性和差异性,也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中必须正视过去的问题,浙江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重功利、讲实效的传统,但是功利主义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如今浙江人提倡的是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浙江精神表现在:良好的文化基因、早发的市场经济教育、不事张扬的个性等;在未来进程中,浙江精神应该是更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精神,应是浙江精神最根本、最核心之所在。灿烂的文化让浙江成为瑰宝,让江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也成为一代代浙江人的精神支柱,激励其奋发图强。源远流长的浙江精神,始终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阳光雨露,全面激活了浙江人的这种“文化基因”。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浙江精神”。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文化大省建设。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133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27552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115.4亿元和1066.6亿元。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浙江省全省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重化工产业开始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904.7亿元。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化学纤维、皮革、纺织、工艺品、服装等行业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浙江中小企业数量多。截止2005年底,全省拥有各类中小企业30.4万家,占总企业数的99.6%。在全国500家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中,浙江有105家,成为拥有成长型中小企业最多的省份。全省有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浙江国有资产总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与控制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省物产、杭钢等8家国有集团公司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国有经济在全省各行业中担当了“领头羊”的作用。在全省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供应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资本密集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比重超过50%,在电子、医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中超过40%。国有企业还通过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2005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占54.2%以上,外贸出口中个私经济约占36%。浙江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等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集聚化发展带动块状经济的提升。民营经济通过集聚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块状经济,有效地提高了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据调查,目前全省拥有工业总产值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群500多个,其中52个区块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2005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08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7173亿元,已连续15年居全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5年成交额分别达288.5亿元、276.3亿元,在同类市场中均居全国第一。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可见,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之联系不可谓不紧密,两者休戚相关,共同推进浙江的快速发展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为例自强不息。浙江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锐意改革,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坚持以市场为取向,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们卧薪尝胆,埋头苦干,跑码头、闯天下,兴起了艰苦创业的改革大潮。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自强不息的信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浙江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坚忍不拔。浙江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就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有一股志在必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对于认准了的事,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绝不半途而废。一个地方没有发展余地,就换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就另找路子,开辟新的发展天地。浙江人从不言败。失败了,不怨天,不尤人,放下包袱,一切从头再来。破产了,不灰心,不丧气,打工赚钱,另起炉灶。没有放不下的架子,没有抹不去的面子,有一股愈挫愈勇的韧劲,就像醇厚的绍兴黄酒,后劲十足。勇于创新。浙江人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具有一种钱江大潮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具有“争喝头口水”的超前意识,敢闯敢冒,敢走天下路,敢为天下先。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市场。浙江人还大胆地走出国门,闯国际大市场。正是这样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使浙江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抓住了一个个机遇。讲求实效。遵照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求真务实。浙江人重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不盲从;对于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发展路子,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和压力,都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多做少说,做也不说。面对指责,不争论,不辩解;面对成绩,不自大,不张扬,形成了“真富、民富、不露富”的可喜局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是浙江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奋发进取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刻体现。这种精神赋予浙江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浙江赢得了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浙江人,我也想谈谈我对浙江精神的理解和对浙江发展的感慨。抽空回一趟古镇,漫步于青石板上,听着河水静静流淌,在温暖的阳光下,倚着一棵含情的柳树,便能静静地看上一个下午的书,感受着日子的舒适。在浙江,节奏并不快,你可以静下来考虑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而“和谐”这个概念也存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原则问题,否则我们不喜与人争辩,喜欢人与人之间多一份谅解与宽容,少一份针尖对麦芒的尖锐,“愤青”不多,往往更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许有些自我,但并不代表浙江人没有责任心,追求公义、心怀天下也是浙江精神的一种,但我们通常倾向于更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