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大题,19小题。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校组织“小小考古学家”研学活动中,他们依据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可推断北京人会()A.磨制石器 B.种植粮食 C.使用火 D.饲养家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C项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A项;北京人还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还不会饲养家畜,排除D项。故选C项。2.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省的简称源于西周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当时的晋国主要统治今山西地区,齐国主要统治者今天的山东省地区。因此山西省简称为晋,山东省简称鲁,B项正确;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君主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确立于夏朝,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确立于秦朝,排除D项。故选B项。3.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二里头铜鼎 B.司母戊鼎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排除;春秋时期的显著特征是诸侯争霸,C项排除;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答案】A【解析】【详解】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A正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B排除;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征服越族,下令修建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排除;隋朝隋炀帝时期下令开通沟通南北的大运河,D排除。故选A。6.“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拟人化的熊猫形象,将现代科技与冰雪运动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C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7.党二十大后,首部大型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在央视热播。早在秦朝,秦始皇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设置了()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秦始皇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设置了”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创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所以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御史大夫,C项正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排除A项;太尉管理军事,排除B项;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C项。8.历史典故蕴含着深刻哲理。下列历史典故与大泽乡起义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 B.草船借箭 C.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项正确;退避三舍与晋楚争霸有关,排除A项;草船借箭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B项;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9.《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A项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项。10.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答案】A【解析】【详解】“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斗虎”“格熊”等体现出汉代尚武的社会风气,A项正确;含蓄内敛、悠然清闲以及宁静纯朴都不符合材料中“崇尚勇武”的社会风尚,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11.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12.“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所以正确选项为C选项促进了物种交流。A选项,巩固国家统一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故B选项排除;D项,古代经济结构为以小农经济为主,新作物的传入并没有影响小农经济的优势地位,D选项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3.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各地群雄并起 B.经济持续发展 C.民族不断交融 D.走向局部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可得出历史发展趋势是走向局部统一,D项正确;各地群雄并起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经济持续发展,排除B项;民族不断交融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出现这些历史现象主要是因为A.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 B.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南迁C.南方政权的频繁更迭 D.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因此材料出现这些历史现象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D项正确;两汉时期,西域各族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排除A项;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内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排除B项;南方政权的频繁更迭,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二十四节气历法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农民准确把握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时提供保障。下列著作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的是()A.《史记》 B.《齐民要术》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B项正确;《史记》属于史学著作,不是农书,排除A项;《黄帝内经》是医学著作,排除C项;《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著作,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5分)16.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是人类宝贵财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声音艺术】下面出土的文物中.属于吹奏乐器类型的是______(填字母),“古老的骨笛神奇的编钟、富有民间气息的说唱俑”,蕴含着怎样的艺术价值______?A.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B.战国曾侯乙编钟C.东汉击鼓说唱俑(2)【空间艺术】仔细观察图片,请分别指出图I和图2建筑的特点及所反映的历史信息。(3)【独特艺术】根据下面图文信息指出从图3到图6书写载体发生的变革,并写出图6书法作品的作者及特点【答案】(1)①.A②.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战国曾侯乙编钟,是古代大型的礼乐重器;东汉击鼓说唱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华夏音韵,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于不同历史时期在音乐艺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等(符合题意,或意思相近)。(2)图1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有利于通风、防水、防潮;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图2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3)书写载体变革:甲骨——青铜——竹简——纸;王羲之;《兰亭集序》到达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解析】小问1详解】填空:根据出土的文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出土的文物中,属于吹奏乐器类型的是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故填A;艺术价值:结合所学可知,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战国曾侯乙编钟,是古代大型的礼乐重器;东汉击鼓说唱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华夏音韵,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于不同历史时期在音乐艺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小问2详解】特点及历史信息:根据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图1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有利于通风、防水、防潮;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图2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小问3详解】书写载体变革: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图3到图6书写载体发生的变革为甲骨——青铜——竹简——纸;作者及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图6《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他的书法作品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2)材料二中“这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两项具体措施。【答案】(1)特点:华夏族由各族交错杂局,在求大同存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2)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源头活水”:诸子百家学说。(3)影响: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4)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特点是:华夏族由各族交错杂局,在求大同存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人文初祖”: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小问2详解】时期:根据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根据材料二“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可知,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民族的交融。“源头活水”:根据材料二“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可知,“源头活水”是诸子百家学说。【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三“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可知,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小问4详解】改革:根据材料四“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根据课本知识,直接列举出两项具体措施即可,如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18.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在历朝历代都受到高度重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什么?材料二:前元二年(前178年)九月,汉文帝特别下诏,重申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减轻农民负担,规定当年田租减半。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文帝再次下诏:免除农民当年租税之半。——《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曹魏时期,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今河北地区开凿了为数众多的沟渠,自南而北,重要的有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西汉和曹魏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并归纳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材料三: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旱地农耕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导入南方,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连种制和复种制开始推行。东晋时,益州已有一年两熟的水稻,而闽广地区更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而明显增加。——《二十五史简明读本》(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西汉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曹魏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共同作用: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任意一点即可)(3)表现: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任意两点即可)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民族交融,共同开发;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等。(4)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统治者正确的经济措施;统治者的重视;安定的社会环境等。(任意一点)【解析】【小问1详解】据图1“铁质农具”图2“穿着鼻环的牛尊”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变革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小问2详解】措施:西汉时期:据材料“前元二年(前178年)九月,汉文帝特别下诏,重申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减轻农民负担,规定当年田租减半”可知,汉文帝时期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徭役。曹魏时期:据材料“曹魏时期,为了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今河北地区开凿了为数众多的沟渠,自南而北,重要的有白沟、利漕渠、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可知,曹魏时期兴修水利工程。共同作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升了国家的治理能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回答。(任意一点即可)【小问3详解】表现:据材料“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旱地农耕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导入南方,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连种制和复种制开始推行”可知,东晋时期江南农业发展中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据材料“东晋时,益州已有一年两熟的水稻,而闽广地区更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而明显增加”可知,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任意两点即可)原因:据所学可从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民族交融,共同开发;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等角度回答。【小问4详解】因素:据材料可从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统治者正确的经济措施;统治者的重视;安定的社会环境等角度回答。(任意一点)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5分)19.阳城县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开展了“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制作简图——梳理历史时序】(1)一组同学绘制了思维导图,请将空缺(字母)处补充完整。任务二【参观遗址——感受文明交流】(2)二组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佛教圣地的图文资料,请你以“文明交流”为主题进行阐释说明。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是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主要石窟群完成于北魏时期,这里的佛像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任务三【史料研读——汲取政治智慧】(3)三组同学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制成卡片。卡片1、卡片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种政治制度?这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并列举卡片3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卡片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娃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卡片2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卡片3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任务四撰写短文——介绍历史人物】(4)四组同学整理了部分历史人物图片,请任选三位以“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

【答案】(1)A西周B秦朝C魏D西晋E东晋F北魏(2)白马寺是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或者白马寺反映了外国文化传入中国。云冈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中外文明交流的见证。(3)政治制度: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县制。显著区别: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措施:颁布“推恩令”。(4)题目: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选择:孔子;秦始皇;张骞。论述: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其思想被弟子整理为《论语》,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秦始皇,于公元前223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他自称始皇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开通,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