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评七年级语文问卷命卷:大城北初二语文组审卷:大城北初二语文组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姓名和考生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看似平凡的生活和人物,经过淬炼与淘洗后也都蕴含着无比伟大的可能。一、积累运用(26分)【凡人·凡事】1.月评前,有同学将近期学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敬辞:公、大兄、令尊、贤弟。B.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死魂灵》。C.加点词都是介词:把书(送去)、沿河边(散步)、比昨天(热)、向我(点头)。D.《孙权劝学》选自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本史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故选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B.云南鲁甸地震救灾现场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D.年过半百的广丰县农民郑春枫锲而不舍,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大学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A.马革裹尸:指在战场上牺牲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作战,战死疆场。与“魂归狼烟”“豪壮”语境相符,使用正确;B.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感人至深。用来形容救灾现场的事迹,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C.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谈得来。与“两人常常”矛盾,使用错误;D.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句中形容郑春枫坚持不懈学习的精神,使用正确;故选C。3.梳理整合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请写出相应的诗句,完成下列梳理表格乐器“①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婉转,拨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心弦。(《春夜洛城闻笛》)“②独坐幽篁里,______”,王维借用幽幽琴声传达出归隐后的自得之意。(《竹里馆》)修辞“③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家乡无尽的留恋。(《逢入京使》)“④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诗人以______手法,从花草树木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晚春》)【答案】①.谁家玉笛暗飞声②.弹琴复长啸③.故园东望路漫漫④.双袖龙钟泪不干⑤.草树知春不久归⑥.拟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琴、啸、漫、草树”等字词容易写错。最后一空考查修辞手法。“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知”和“斗”赋予“草树”以人的动作行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凡人·生活】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完成题目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zào(),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钢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zào()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是最漂亮的小伙子,()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4.这个片段选自《______》,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______。5.【澡】字造字法为形声:左形右声。依据形声字造字法写正确的汉字:干zào()焦zào()6.请给画直线的句子填入一对合适的关联词。7.请给画波浪线的句子做批注。小贴士: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就是批注。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8.请结合著作具体内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祥子的悲剧是深刻的,因为它具有人生悲剧、家庭悲剧和心灵悲剧的多重性。——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答案】4.①.骆驼祥子②.老舍5.①.燥②.躁6.即使(纵然,纵使)也7.这里用了细节描写和夸张的修辞,作者抓住了如“吐舌头”“张鼻孔”这个细节写出天很热,“晒化了”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天热。8.要点①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进城。②妻子虎妞难产离开了他。③自己从积极上进到自甘沉沦堕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识记能力。由选文“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可知,这个片段描写的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时的情景,选自《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以旧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暴露了旧社会的罪恶。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5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干燥:形容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焦躁:意思是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6题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最漂亮的小伙子”与“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是假设关系,“最漂亮的小伙子”一般是跑的最快的,这里“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强调了烈日的毒辣,环境的恶劣。画线处的句子使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纵然……也……等。【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画波浪线句子中“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列举了狗吐出舌头、骡马张大鼻孔、小贩不敢吆喝的细节,侧面描写烈日炎炎的场面,突出天所炎热,是细节描写;“柏油路晒化了”、“钢牌好像也要晒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天气的炎热,描写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生悲剧、家庭悲剧和心灵悲剧”等方面分析祥子悲剧的多重性。示例:首先,祥子的人生悲剧体现在他无尽的奋斗与无尽的挫败之中。他一生勤劳朴实,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使他一次次陷入困境,梦想破灭。他努力攒钱,却被兵匪抢去;他好不容易再次积攒了一些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他被迫与虎妞结婚,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他心爱的小福子自杀,使他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柱。这一系列的打击,使祥子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其次,祥子的家庭悲剧也让人深感痛心。他原本希望与心爱的小福子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小福子的死使他失去了这个可能。他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如意,与虎妞的结合并非出于爱情,而是被迫无奈的选择。虎妞的强势和霸道,使祥子在家庭中失去了地位和尊严,家庭生活充满了压抑和痛苦。最后,祥子的心灵悲剧是最为深刻的。他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有梦想的人,但在社会的摧残下,他的心灵逐渐变得麻木、冷漠。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变得自私、堕落。他开始欺骗朋友,利用他人,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他的心灵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凡人·感悟】二、阅读(51分)(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长在心中的大树谭仲池①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大姐写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你看,我和你们与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这棵大树在贺大姐心中的重要位置,于字里行间看得真真切切,让人感触至深。②2022年11月的一天,我去张家界采访。突然想起那棵心仪的大树,便萌发去看这棵大树的念头。当天下午,我们便驱车去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看这棵贺大姐笔下的大树。③溪口镇樟树村位于澧水河岸。河岸长年生长着一排排枝叶茂盛的樟树。樟树的苍绿流进河里,河水变得柔软深幽,在微风吹拂下,荡漾着绿融融的光波。耸立在河岸的这棵古樟树,树龄已超过1200年。④我怀着深深的眷恋和虔诚,跑向这棵大树。⑤我跑进了遥远的古老溪口的萧瑟秋风和吊脚楼的如水月光里:我跑进了风雨如磐、潮起潮落的壮阔和苍凉里:我跑进了血火升腾、马蹄声碎、曙光初照的黎明里:我跑进了东风万里、春潮澎湃、歌声飞扬的艳阳里;我跑进了崭新时代、追梦圆梦的花海里。⑥我绕着这棵如巨人伟岸、如山峰巍峨的大树转圈。我的身体贴向大树,我在用心用情拥抱心中的这棵大树。我终于静下心来,在离树100米外的山丘坐下来,打开画夹。⑦这时,在我的身边,悄悄地围来了不少老乡。他们默默地看着我为这棵大树画像。画它经受的那些风霜雨雪、酷暑流火、雷鸣电闪赐予的沉重、悲苦、坚韧、挺立与壮烈;画它那一枝一叶的遒劲繁茂,躯干枯皮和根须的皲裂、伤痕和复活。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呵!我仿佛觉得它就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杆旗、一部书!⑧在我潜心画画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乡主动告诉我,2000年夏天,一次雷击点燃了古樟树枝,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乡亲们跑来,不顾危险,全力扑火,才阻止了火势。可是大树还是烧焦了一半。未曾想到,两年后,这棵古樟奇迹般复活,变成现在一半枯萎一半青翠的样子。听着老乡的诉说,我心里有酸楚,更有欣慰。眼前这棵树,告诉我们伟力和坚强的根源,也让我洞悉了天地的造化和大自然的奇美。⑨我特别珍惜并记住了樟树村村民的纯洁情怀。是他们捡来石头,围了栅栏,给大树裹上红布,让前来瞻仰、看望大树的客人,感知这棵大树的千年沧桑与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⑩画着画着,我仿佛置身于贺龙手持两把菜刀,带领乡亲们闹革命的现场,也高举梭镖大刀,挤进队伍中去。我更清晰地看见贺龙、萧克等红军将士就在这棵大树下谈论天下大事。这时,有号角声声传来,有红旗引路,有步伐整齐的队伍走过身边,有如惊雷滚动,飓风掀起。我放下画笔,凝神细看、倾听,感到有一股浩然之气,直冲云霄。我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向树的四周凝望。我看见在离大树几百米处。那座典型的土家吊脚楼建筑,就像是一座钢浇铁铸的战斗堡垒站立在澧水河畔。我知道这座经历了100多年风雨洗礼、有近千平方米的老屋,就是当年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1934年,贺龙、萧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当时人口很少的溪口镇,一次就有70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⑪想到这一切,我笔下勾画出的大树的根和干、枝和叶,自然就融入了大树的意志和信念;我用钢笔精心为大树描绘,描绘它胸中的向往和坚守,描绘大树的情和义、善和美。⑫我明白了大树守望岁月青葱的一往情深。我看到了大树呼唤斑斓明天的梦想追寻。现在的溪口镇和樟树村山水绿了,村庄美了,乡亲富了,日子火了。这里的新楼在绿荫里绽放欢乐;这里的瓜果在山坡飘香;这里绿色生态,清新怡人,成了旅游打卡的大堂·这里的红色故事,润心铸魂让人的精神受到洗礼。这里的四季花开如云·这里的人们,带着大树的美好祝福,走向四面八方、天涯海角。⑬我要跟着古樟树下的脚印,走进炮火硝烟的战场,去凝望贺龙手中的小烟斗,品味红旗漫卷过雄关的悲壮。我要从古樟深深的纹理里,拾回大树含情送别红军的朵朵泪花……⑭此刻的我,止不住泪珠盈眶。我要对大树说:今天,我来到你的身边,用笔雕刻你精神的伟岸,感悟你的平凡、豁达和伟大,再一次倾听你的深情叮嘱和召唤。你是长在我心中的大树,永远为在新征程上踔厉前行的追梦者,撑开绿荫,遮挡风雪,播洒春光……(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1月)注:贺捷生,贺龙的女儿。9.阅读选文,完成大树的名片设计。名字:古樟树年龄:__________传奇经历:193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雷击后复活,半边枯萎半边翠。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当地政府设计了一张宣传明信片(见下图),计划定名为“溪口镇的香樟树”,小语同学认为用“长在心中的大树”更好,你赞同小语的看法吗?为什么?11.为了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小语拟将第⑩段的内容制成VR视频让游客体验。你认为合适吗?请作简要分析。【提示】VR视频又名全景视频,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三维虚拟世界,可以为观众展示360度的全景镜头,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12.小语想要出一份阅读小报,把本文和课文《老山界》(陆定一)《黄河颂》(光未然)组成一份主题阅读小报,你认为这份小报可以设定什么主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答案】9.①.1200多年②.树下贺萧闹革命,树旁群众入红军。③.雷击起火烧半边,村民合力护周全。④.笑看新楼绽欢乐,喜迎四方打卡人。(或守望岁月情意深,呼唤明天梦想寻。)10.示例:“长在心中的大树”更好,有文采,突出了大树的坚韧、壮力、伟大、意志、信念,突出了大树的浩然正气、文化底蕴,突出大树的情和义、善和美;表达了对大树的感动、赞美和钦佩之情。11.合适。第⑩段生动地再现了贺龙、萧克在大树旁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踊跃参军闹革命的历史场景,将这一场景制成VR,可让游客代入革命年代,经历其壮怀激烈的场景,体会人民群众参加革命的热情,增强游览的体验感、真实感,进而让游客领会大树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价值:正因为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奋勇牺牲,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有利于革命文化的传承。12.主题:家国情怀、红色记忆、爱国精神等理由:本文通过对溪口镇大树的描写,赞美了大树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人民建设家乡的追求。《黄河颂》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和对中华民族团结抗战、英勇不屈、伟大而坚强精神的赞美。《老山界》通过记叙爬老山界的经过赞美了昂扬的革命情怀,和红军的乐观精神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念。【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结合第③段“耸立在河岸的这棵古樟树,树龄已超过1200年”可知,树的年龄是1200多年;结合第⑩段“1934年,贺龙、萧克率领红二、红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地方革命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当时人口很少的溪口镇,一次就有70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可知,贺萧在树下开始领导闹革命的斗争,群众纷纷加入红军;结合第⑧段“在我潜心画画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乡主动告诉我,2000年夏天,一次雷击点燃了古樟树枝,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乡亲们跑来,不顾危险,全力扑火,才阻止了火势”可知,古树遭遇雷击,村民合力保护;结合第⑫段“现在的溪口镇和樟树村山水绿了,村庄美了,乡亲富了,日子火了。这里的新楼在绿荫里绽放欢乐;这里的瓜果在山坡飘香;这里绿色生态,清新怡人,成了旅游打卡的天堂”可知,这里的人们笑看新楼绽欢乐,喜迎四方打卡人。据此概括。【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结合明信片的画面可知,以“溪口镇的香樟树”为题,浅显直白,点明地点与景物;以“长在心中的大树”为题,更有诗意,更显文采;结合第⑭段“此刻的我,止不住泪珠盈眶。我要对大树说:今天,我来到你的身边,用笔雕刻你精神的伟岸,感悟你的平凡、豁达和伟大,再一次倾听你的深情叮嘱和召唤。你是长在我心中的大树,永远为在新征程上踔厉前行的追梦者,撑开绿荫,遮挡风雪,播洒春光……”可知,以“长在心中的大树”为题,突出了大树的坚韧、壮力、伟大、意志、信念,突出了大树的浩然正气、文化底蕴,突出大树的情和义、善和美,突出了大树带给“我”的启示;“长在心中”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感动、赞美和钦佩之情。故赞同小语的看法。【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第⑩段“画着画着,我仿佛置身于贺龙手持两把菜刀,带领乡亲们闹革命的现场,也高举梭镖大刀,挤进队伍中去。我更清晰地看见贺龙、萧克等红军将士就在这棵大树下谈论天下大事。这时,有号角声声传来,有红旗引路,有步伐整齐的队伍走过身边,有如惊雷滚动,飓风揪起”可知,作者通过想象,再现了当年贺龙、萧克在大树旁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踊跃参军闹革命的历史场景。据此,阐述制成VR理由即可。示例:合适。如果将这一场景制成VR,可让游客重新回到当年的革命年代,回味革命前辈经历的英雄壮举,进而增强游客的真实体验,从中感受到红色精神及其价值。【12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结合本文内容可知,本文通过对溪口镇大树的描写,追溯了大树的历史,赞美了大树蕴含的红色文化与精神,赞美了当地人民建设美好家乡的追求;主题与红色记忆,家国情怀有关;陆定一所写的《老山界》,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充分表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题与爱国精神、红色记忆有关;光未然所著的《黄河颂》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主题与爱国精神、家国精神有关;据此可知,这三篇文章的主题都是爱国精神、家国情怀、红色记忆有关,据此确定阅读小报的主题。(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学校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小文同学是活动志愿者,请阅读以下材料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茶·源自中国据考证,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就有“檟”(jiǎ)字,称“檟就是苦茶”(“茶”是古汉字,即今之“茶”)。《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望……皆纳贡之。”周武王率南方八国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因此可以推论,至少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制作。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来源:中国政府网材料二:茶·征服世界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瓷器和丝绸,约占出口货物的90%。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尤其英国人,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据说,茶叶是有史以来最先在伦敦做广告的商品,不仅贵族趋之若鹜,中产阶级也跟着大饱口福,就连英国工人也以茶点为饮食。在《傲慢与偏见》里,主人餐后必有茶席,饮的就是中国茶。而今,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所以,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来源:《凤凰新闻》材料三:茶·饮之有道红茶性温,有暖胃、去油腻的作用,虚寒体质者和老年人宜饮性温的红茶。绿茶微寒,有助降火,胃寒的人应该少喝,而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白茶富含二氢扬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起保肝护肝的作用,还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乌龙茶性平,能清除体内积热,特别适合秋天饮用,可缓解秋燥。——来源:《生命时报》任务一:制作“茶”海报13.仔细观察小文制作的海报,结合上述材料,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海报中心的“茶”字并不是一个错别字,而是一个古汉字,也就是现在的“茶”字,用“茶”字可以表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历史悠久B.海报中“茗香传千古,茶道有来人”两句宣传语用的是楷书字体,显得雍容舒展,带有一种古朴之美,和茶文化一样极富历史韵味。C.海报中“绿色黄金”指的是茶叶,彰显了茶叶经济价值之大,当下它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很多饮料的总和。D.海报中心图片上的茶壶和盖碗适宜泡制红茶、白茶和乌龙茶,冲泡水温100摄氏度为宜。任务二:讲述“茶”历史14.外教查理来自英国,在和小文交谈的过程中他一再强调,茶起源于印度,是从印度传入英国的,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拓展链接帮助小文说服查理。拓展链接: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中遗成功,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说,“可喜可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不仅向世界共享了茶文化,还贡献了茶文明,申遗成功正说明了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可。”任务三:荐尝“茶”味道15.查理听完介绍,迫不及待要体验中国茶文化,品一品中国茶,结合材料三和查理个人信息,给查理推荐一款茶并告诉他推荐理由和泡茶的方法。查理个人信息:姓名Charlie(查理)国籍英国年龄36身高体重182(cm)/100(kg)职业英语外教饮食习惯爱吃牛排、汉堡,喜欢饮酒。【答案】13.B14.示例:查理,您好!茶起源于中国是可以肯定的,根据一,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茶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0年左右,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根据二,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瓷器和丝绸,约占出口货物的90%:根据三,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说明了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可。15.示例一:红茶,推荐理由:红茶有解油腻的功效,而查理的饮食较为油腻;泡茶方法:适宜器皿是茶壶或盖碗,茶水比是1:50,水温100摄氏度为宜,冲泡时间2-3分钟,冲泡3次。示例二:绿茶,推荐理由:容易上火、体壮身热的燥热体质者宜饮绿茶,而查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较易上火:适宜器皿是玻璃杯或盖碗,茶水比是1:50,水温80摄氏度为宜,冲泡时间2-3分钟,冲泡次数3次。示例三:白茶,推荐理由:查理体重偏重,而且爱饮酒,白茶具有解酒醒酒、降压减脂的功效:适宜器皿是茶壶或盖碗,茶水比是1:20-1:25,水温100摄氏度为宜,冲泡时间,第一泡1分钟,第二、三、四泡依次为1分15秒、1分40秒和2分15秒。示例四:乌龙茶,推荐理由:查理的的体重偏重,乌龙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不可多得的减肥茶:适宜器皿是茶壶或盖碗,茶水比是1:15,水温100摄氏度为宜,冲泡时间,第一泡时间约1分钟,第二、三、四泡依次1分15秒、1分40秒和2分15秒,冲泡次数4-5次。【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B.海报中“茗香传千古,茶道有来人”两句宣传语呈宽扁形,横画长而竖画短,用的是隶书字体,选项中“两句宣传语用的是楷书字体”的表述不正确;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运用。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茶起源于中国不是印度,然后结合材料及拓展链接分析理由即可。根据材料一中的“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因此可以推论,至少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制作。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可得: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因此,至少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有茶的栽培和制作。而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没有比这更早的发现与记载。根据材料二中的“17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就已超瓷器和丝绸,约占出口货物的90%。那时欧洲人以茶为极品,尤其英国人,饮茶都已自成一套茶文化”可得:17世纪,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到英国,在英国掀起了“饮茶热”。根据链接材料中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说:‘中国不仅向世界共享了茶文化,还贡献了茶文明,申遗成功正说明了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可。’”可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更是说明了不但茶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可。由此可知,据考证茶并不是起源于印度而是起源于中国。【15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运用。首先表明自己给查理推荐的茶,然后结合查理的个人信息和材料三,告诉他泡茶的方法即可。根据查理的个人信息图表可知,①查理身高182cm,体重100kg,可见其体重偏重;②查理喜欢饮酒。结合材料三“白茶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起保肝护肝的作用,还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可以向查理推荐“白茶”,白茶能帮助查理解酒醒酒、降压减脂。根据材料三图片中白茶的有关冲泡事宜,用一句简洁、完整的话表述清楚茶水比例、适宜器皿、冲泡水温、次数以及冲泡时间即可。【凡人·读书】(三)古诗文阅读(22分)【甲】溥①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③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选自《明史·张溥传》)【乙】张无垢谪横浦④,窝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⑥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⑦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鹤林玉露》)【注释】①溥:张溥,明代文学家②钞:同“抄”,抄录。③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④横浦:地名。⑤昧臾:破晓。⑥洎(jì):到。⑦双趺(fū):两足。16.文本组为重点文言语句梳理了字词,请参考表格内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文言语句方法释义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推断法:紧扣上下文,结合句子语境来推断理解。(1)如是者六七始已迁移法: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已”同义。(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对比法: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现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3)就明而读查阅字典法:A.完成;B.靠近;C.即使。(4)17.宣传组计划推出人物宣传册,请你根据文意,完成文稿编辑。姓名:张溥事件:凡是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诵读,然后①______,如此反复六七遍。手掌生茧,手指冻裂,他的手一到冬天需要②______。勤学如此,令人敬佩!姓名:张无垢事件:被贬他乡,不忘求学。每天站在窗下勤学苦读。而他所站立的地方,如今③______这样的精神令人敬佩!18.档案组在整理归类选文中的人物时产生了分歧。你会将他们与下列哪个人物归入同一类?请说明理由。A吕蒙B.颜回我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1)题名、取名(2)停止(3)热水、开水(4)B17.①.把抄写的内容烧掉,再重新抄写②.每天在热水里洗好几次③.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18.①.示例1:A三人都有勤学的品质,也都赢得了他人的敬重。吕蒙原本目不识丁,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终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学对一个人的改变。文中张溥和张无垢两人身上也具有勤学的品质。张溥借书抄录,手指皲裂;张无垢勤学久立,其精神令人动容。三人可归为同一类、②.示例2:B三人都坚持勤学苦读,在读书中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颜回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他却没有改变好学的态度。张溥借书抄录,勤奋苦读。张无垢遭贬谪还不忘在清贫的环境中坚持读书十四年。三人可归为同一类。【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实词的含义。(1)句意为: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要求用“语境推断法”解词。由下文“读书之斋曰‘七录’”提供的语境可知,“七录”是张溥书斋的名子,这里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命名、题名、取名。(2)句意是: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要求用“成语迁移法”解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已,停止。(3)句意为: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要求用“古今含义对比法”解词。“汤”现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古意是:热水。(4)句意是:借助微弱的晨光读书。要求用“字典查阅法”解词。“就”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三个意思,结合“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提供的语境可知,应选B靠近。【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由【甲】文“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可知,①空填写:把抄写的内容烧掉,再重新抄写。②由【甲】文“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可知,②空填写:每天在热水里洗好几次。③由【乙】文“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知,③空填写: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A.吕蒙是《孙权劝学》中学过的人物,他原本目不识丁,只是个“吴下阿蒙”,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终学有所成,令人刮目相待。B.颜回是《<论语>十二章》中学过的人物,他饮食简单,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他却没有改变好学的态度。由【甲】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可知,张溥借书抄录,手指皲裂,他的勤奋苦学的精神令人敬佩。由【乙】文“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可知,张无垢在清贫的环境中勤学久立,其精神令人动容。结合以上分析,选择一个人物,说出三人的共同点即可。示例:我选B.颜回。颜回饮食简单,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他却没有改变好学的态度,他好学勤勉的品质获得了孔子的赞扬。张溥借书多次抄录,在寒冷的冬天勤奋苦读。张无垢遭贬谪还不忘在清贫的环境中坚持读书十四年。三人可归为同一类。【点睛】参考译文:【甲】张溥从小就喜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成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乙】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黎明时,(他)总是拿着书站在窗下,借助微弱的晨光读书。(他)像这样(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存在。观书有感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这首诗把源头活水比喻成______。20.编辑想把朱熹的《观书有感》放入【凡人•读书】活动的推文,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21.下面是一位网友在阅读推文之后的留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在评论区回复并说明理由。80字左右。网友:张溥和张无垢通过勤学成就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读书也能挣大钱。【答案】19.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知识。20.示例:我同意。朱熹在诗中用“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只有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编辑将这首诗放入推文,能鼓励读者积极读书、不断积累,符合勤学的主题。21.示例:我不认同。张溥和张无垢的经历,强调了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读书更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如今,确实有很多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但这仅是个别现象。一个人要获得长远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断勤学,用知识武装自己。【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这里作者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源头活水”喻指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知识。【20题详解】本题考查观点看法。开放性题目,结合诗文的主旨,分析其与【凡人•读书】活动的一致之处即可。示例:我同意。朱熹的《观书有感》富含哲理,诗中借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此诗与【凡人•读书】活动主旨高度契合,能够鼓励读者持续学习,故将其放入推文极为合适。【21题详解】本题考查观点看法。针对留言中“张溥和张无垢通过勤学成就自己”和“不读书也能挣大钱”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认识和看法即可。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张无垢,即张九成,自号横浦居士,亦称无垢居士,南宋时人。他被贬官到横浦后,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借着微弱的晨光读书。示例:我不同意该网友的观点。张溥和张无垢的勤学成就,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诚然,现实中有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但这样的成功往往难以持久,且难以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长远来看,学习仍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凡人·伟大】三、作文(43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思想最纯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