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34分)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1.它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它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度,C项正确;分封制,是指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排除D项。故选C项。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A.征用大量劳动力 B.体现人民智慧C.花费时间较长 D.加强南北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和所学可知,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D项正确;征用大量劳动力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人民智慧,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花费时间较长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3.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光武帝统治后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4.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政治制度创新 B.社会经济繁荣 C.社会风气开放 D.文化对外输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女子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荡秋千等体育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因此这些材料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社会风气方面的内容,不能说明政治制度创新,排除A项;社会经济繁荣与“打球、弈棋”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国内百姓的生活,没有涉及文化对外输出,排除D项。故选C项。5.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 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C.促进了佛教事业发展 D.传播了中国四大发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传播了中国四大发明与阿拉伯人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6.“鉴真盲日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诗句中描述了鉴真高僧将中国文化传向()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波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鉴真盲日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B项正确;鉴真东渡的是日本,与朝鲜、印度、波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7.“经此十几年的大骚乱,唐代三百年的统一政府,终于倾覆,世袭的节镇,遍及东南,而有所谓五代十国。”材料中的“大骚乱”是指()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此十几年的大骚乱,唐代三百年的统一政府,终于倾覆”和所学可知,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长达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与材料所述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8.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表明宋朝战斗力弱,结合所学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有关,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表明宋朝军人地位的低下,也就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意思是,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不能体现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意思是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B项;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反映的是意思是文官廉洁奉公,武将不怕牺牲,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材料反映了()A.宋朝军事实力薄弱 B.澶渊之盟有利有弊C.宋辽经济文化往来 D.宋辽之间战争不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四处榷场,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宋朝的军事实力薄弱信息,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澶渊之盟的有利影响,没有弊端,排除B项;宋辽之间有战有和,但题干材料只涉及和平,没有涉及“战争不断”,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11.《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直到1974年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从而印证《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12.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A.两宋时期经济繁荣 B.两广地区农业发展C.宋代未有夜市营业 D.开封成为著名瓷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苏湖熟,天下足”可知两宋时期江浙一带粮食产量高。根据两宋时期“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经济繁荣的现象,说明宋代经济繁荣、且出现了早市、夜市。所以材料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经济繁荣,A项正确;两广地区农业发展没有反映“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等内容,排除B项;宋代开始有夜市营业,排除C项;北宋时期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排除D项。故选A项。13.“吁维大帝,自幼誓雪,不屈不挠,蒙古之英。整军经武,发奋图存,团结同族,击退强邻,征骑四出,欧亚同惊。”材料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忽必烈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成吉思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蒙古之英”“整军经武,发奋图存,团结同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人物是成吉思汗,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D项正确;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排除B项;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14.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A.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元朝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和全国宗教事务,C项正确;伊犁将军是清朝管理新疆的机构,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是元朝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排除B项;元朝的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15.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16.《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以下与它相关的是()A.它由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 B.它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C.它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它是中国文学的不朽巨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这部史书300万多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C项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排除D项。故选C项。17.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笔记本上有“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等关键信息、,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宋元时期都市与文化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主流与朝代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1分)1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体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材料三: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长官的地位变化。说出三省之中掌握执行职权的是哪一机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宰相权“析而为三”的制度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反映的施政措施。说说“通判”这一官职的作用。宋朝还设置了哪一官职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及改设管理机构的目的。并分析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答案】(1)变化:三省长官成为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的私属。机构:尚书省。特点:三分相权,即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2)措施:设置通判。作用: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或分割知州权力或通判和知州共同管理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官职;转运使。(3)制度;行省制度;目的: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历史意义: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可得出三省长官的地位变化:三省掌长官成为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的私属。机构:根据材料一“……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可得出尚书省是掌握执行职权的机构。特点:根据材料一“……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宰相权“析而为三”的制度特点:三分相权,即相互制约,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可得出材料二反映的措施是:设置通判。根据材料二“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结合所学知识,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或分割知州权力或通判和知州共同管理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根据所学知识,北宋还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度。目的:根据材料三“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理机构,……”可得出改设管理机构的目的: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省制开端。【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置通判、转运使、元朝的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19.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历史悠久,方式多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材料二:契丹文字契丹原本没有文字,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创造契丹文。“至阿保机,稍并服旁诸小国,而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据考古资料可知,契丹文字的字形采用汉字行书、楷书的偏旁拼凑而成,但其结构、文法以及读法完全不同于汉语。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材料四:元朝的民族融合……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泄而成的。……各族人士能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唐太宗时期的“唐蕃和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图一属于哪一史料类型?归纳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词体现的民族交往方式及历史事件。(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时期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和影响。【答案】(1)尊奉:“天可汗”;事件:文成公主入藏。(2)类型:文献史料;特点: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的交融。(3)方式:战争;事件:南宋抗金。(4)新民族:回族;过程: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泄而成;影响: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解析】【小问1详解】尊奉: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事件: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小问2详解】类型:根据材料二“契丹文字”可知,图一反映的是文献史料。特点:根据材料二“据考古资料可知,契丹文字的字形采用汉字行书、楷书的偏旁拼凑而成,但其结构、文法以及读法完全不同于汉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契丹和西夏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的交融。【小问3详解】方式:根据材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可知,材料反映的内容与战争相关,体现了民族交往的方式之一:战争。事件:根据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材料描写的是南宋抗金军队的情景。【小问4详解】新民族: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过程:根据材料四“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泄而成的”可归纳出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泄而成。影响:根据材料四“……各族人士能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归纳出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20.唐宋时期,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并呈现新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下表是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材料三: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当时,从四川达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四川中部、北部的物产经合州运往渝州集结,等到其他地方的物资汇集后再一道装船出川。——摘编自蓝勇等编著《巴渝历史沿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二的名称和所在朝代。归纳图二图三两种生产工具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二的图表信息,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材料反映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代巴渝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在货币方面的新突破,(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答案】(1)名称:曲辕犁。朝代;唐朝。提高了生产力或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趋势:南方人口逐渐增多,两宋时期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3)商品交换活跃度增强;沿江转输贸易发达;渝州等城市开始繁荣。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生产工具革新、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安定的局面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曲辕犁。朝代:曲辕犁是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图三秧马提高了劳动效率,综上所述曲辕犁和筒车都提高了生产力或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南方人口逐渐增多,两宋时期超过北方。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小问3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三“宋代巴渝地区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商品交换活跃程度明显增强。”可得出宋代巴蜀地区商业发展的变化;商品交换活跃度增强;根据材料三“当时,从四川达往东京汴梁的物资多走水路,沿江转输贸易发达……”可得出表现:沿江转输贸易发达;根据材料三“地处嘉陵江和长江汇合之处的渝州,是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开始繁荣起来”可得粗表现:渝州等城市开始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小问4详解】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生产工具革新、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安定的局面等。21.宋元时期社会各方面得到蓬勃发展,取得极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社会领域进步表现交通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的设置,大大促进了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摘编自《元朝简史》科技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摘编自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都市生活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在交通领域强化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该制度有何重要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元时期在航行方面发挥重要贡献的是哪一科技发明?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中的典型文艺形式。并分析这些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4)阅读材料,从“交通”“科技”“都市生活”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宋元时期的社会进步”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制度:驿站。作用:大大促进了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