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战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内容及结果。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本质。基础知识知识点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去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2)影响①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_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3.苏共二十大(1)时间::1956年。(2)概况: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3)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引发社会主义内部思想混乱。4.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2)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3)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5.戈尔巴乔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严重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2)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6.苏联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2)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12月26日,苏联解体。知识点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社会主义改革照搬别国模式,埋下了隐患(1)原因①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重失调,国民收入下降。②一些东欧国家希望摆脱苏联控制,通过改革,走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南斯拉夫改革措施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没有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影响①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其他改革取得成效的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3.东欧剧变(1)原因①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导致剧变的主要原因②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类型主要表现变化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发生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陷入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去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知识点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3、伟大转折: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主要成就①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体现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综合国力的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③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题巩固1.赫鲁晓夫于1961年至1965年期间在那些适合种玉米的地区推行“玉米运动”,提升了平均产量,使得农民能够自主规划自己的产品,提高了农民的纯收入,这些措施()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 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2.1954年,赫鲁晓夫发起垦荒运动。截至1956年,总计开垦约3600万公顷荒地。垦荒使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农牧业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促进了苏联边疆地区的开发 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C.扭转了工业为主的经济导向 D.改变了农业长期滞后的局面3.1958年,苏共中央决定改组机器拖拉机站,把拖拉机站的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使之变成集体农庄的财产。同时,将机器拖拉机站的原有技术人员转到集体农庄,并把原有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技术修配站,为集体农庄提供农资和技术服务。这一改革体现了苏联()A.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B.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国民经济C.探索了多种所有制改革的道路D.意在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短缺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没有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没有根本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 D.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5.在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南斯拉夫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但在1955年,赫鲁晓夫却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赫鲁晓夫()A.学习南斯拉夫经验对苏联进行改革 B.放弃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C.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据优势地位 D.承认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6.1964年10月17日,如图《真理报》发表《苏共不可动摇的列宁主义总路线》指出:“列宁式的党反对主观主义……脱离实际的决定和行动,根本不顾科学和实际经验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凡此种种都和列宁式的党格格不人。共产主义建设不能容忍个人单独作出决议.其意在()A.建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B.打破对斯大林个人崇拜C.批评赫鲁晓夫冒进思想 D.遏制苏联停滞衰败趋势7.一位乡村女教师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