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复活(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复活(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复活(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复活(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复活”在字面上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一般指肉身上的复活。这种复活方式只在民间传说与恐怖电影中出现,多含荒诞诡异的元素。还有种复活,在游戏中常常出现,是游戏机制附带的,“复活”相当于多加一命。而作为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复活”是什么样的呢?有怎样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复活(节选)》。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一个文艺家,除了诗意以外,应该十分确切地了解所描绘的现实,依我看,我们只有一位作家精於此道——列夫•托尔斯泰伯爵”——陀思妥耶夫斯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列夫托尔斯泰2.梳理故事

情节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3.鉴赏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4.探究小说的主旨作者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实现实主义作家。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

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他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他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情境导入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63~1869《忏悔录》《安娜·卡列尼娜》《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复活》1852、1854《战争与和平》70年代末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一览1873~18771889~189980年代写作背景《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当时(19世纪末期),俄国的农奴制和俄土战争,使俄国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抨击社会现实,揭露俄国社会制度的本质。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文化常识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创作动机《复活》写作的起因是朋友柯尼一次来波良纳庄园拜访,闲谈时说起一件法庭审理中的事件:一个贵族要求娶一名因偷盗而被判刑的妓女为妻,因为最初是这个贵族青年的诱惑,才使这个农家姑娘走上堕落的犯罪道路,成为妓女的。柯尼说的这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兴趣,他先建议柯尼将此事写成小说发表。当发现柯尼半年多后仍没有写作的想法,托尔斯泰又写信征得柯尼同意,将这个题材转让给自己。于是从六十岁到七十一岁,托尔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才写完了《复活》。内容概括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内容概括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内容概括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内容段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1—21段)聂赫留朵夫恳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22—43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44—5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59—78段)内容研读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文中出现了几次“您”和“你”的称呼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小组讨论)隔栏初见——从“您”到“你”。“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内容研读长凳交谈——从“你”到“您”。“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讨要卢布——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内容研读结束告别——从“你”到“您”。“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内容研读内容研读情节情节内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开端隔栏相见发展长凳问旧高潮卢布插曲结局结束会面忐忑激动羞愧悔恨怀疑动摇决绝坦诚惊诧意外痛苦愤怒讨好献媚

心凉意冷整体感知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混乱。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③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的谈话,推动了情节发展。

1.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整体感知

2.从文中看,玛丝洛娃的堕落是否自愿?原因是什么?①她的堕落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②因为开始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给她打开了一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但是他后来的残酷给她带来了屈辱和苦难,她感到痛苦,竭力用堕落生活来麻醉自己的灵魂。整体感知

3.聂赫留朵夫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玛丝洛娃赎罪,这种想法是一以贯之的,还是有过动摇?①有过动摇,从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并通过交谈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对她造成的伤害而深深忏悔,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赎罪。②但是看到玛丝洛娃问自己要钱,觉得她已经不是以前的玛丝洛娃时,也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怕被她牵连,并想用金钱洗刷自己的罪责,但随之又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坚定了赎罪的决心。整体感知4.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狡诈、贪婪、世俗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内容小结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考点知识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考点知识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整体感知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第三阶段是从仟悔走向复活。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

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批判了沙俄专制的国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机关的黑暗和官吏的残暴。整体感知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玛丝洛娃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痛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

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

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

综上所述,“复活”的含义指的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的、灵魂的复活。整体感知

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复活”的含义:

在《复活》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想。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精神灵魂获得了新生,实现了“复活”。整体感知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与仁爱拾起底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反击不合理杜会对她们的残酷迫害玛斯洛娃的“人性和尊严回归”课后小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ní)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zhà)栏。B.她忽然瞟(piǎo)了他一眼,又嫌恶(è)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C.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lòu)地说,伸手去掏皮夹(jiá)子。D.聂赫留朵夫擤(xǐng)了擤鼻涕,提起精神,竭(jié)力让自己平静下来。1.答案:D解析:A.睨,nì。B.恶,wù。C.露,lù;夹,jiā。D课后小练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描写了玛丝洛娃的笑,通过对神态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她为了生活自甘堕落。但同时她又没有泯灭良知,对聂赫留朵夫的怨恨鄙夷,恰恰是她灵魂复苏的基础和可能。B.“嘴唇都哆嗦了”这个细节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的痛苦,表现了她对聂赫留朵夫的鄙夷、不屑和痛恨。C.文中多次写到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睛,这是典型的神态描写,刻画出玛丝洛娃现在对人的冷漠,也暗示了她生活的不幸。D.“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这一句运用了语言描写,从“全完了”可以看出如今的玛丝洛娃不愿意回忆过去的伤痛,并对如今自身遭遇感到绝望。2.答案:B解析:“对聂赫留朵夫的鄙夷、不屑和痛恨”理解有误。从上文来看,“嘴唇都哆嗦了”这个细节是在“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时,“这句悲痛的话”一方面是“那事早就完了”,她此刻并不在意被聂赫留朵夫抛弃的事,另一方面是“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她实际上为自己因受冤被判苦刑而悲痛。但同时,她也在“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因此下文玛丝洛娃提出要让聂赫留朵夫为自己上诉,并提到“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B课后小练3.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赫留朵夫怀着一腔热情前来见玛丝洛娃,要拯救她脱离困境,中途看到玛丝洛娃变丑了又发生动摇。B.玛丝洛娃已经完全变了个人,当年的纯洁美好已经不复存在,行为举止间流露出风尘女子的神态。C.尽管玛丝洛娃让聂赫留朵夫帮自己请律师,但是她丝毫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的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