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1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2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3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4页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1.古代的商业贸易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提高,原始商业出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商贸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扩展了商贸活动的领域。2.近代的商业贸易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全球性的商业贸易成为可能,这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3.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生活: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金融全球化、电子化加速,极大地提高了商贸效率,改变了人们的商业贸易观念,但也增大了金融风险。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课程标准学习重点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核心概念:“工商食官”、朝贡贸易、商业契约、商帮、广州十三行、丝绸之路、租佃关系关键问题:商业贸易起源的过程是什么?古代商贸活动体现在哪些方面?古代的贸易通道有哪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对商业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何影响?[重要概念]1.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工商食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官府控制工商业,限制了民间个体工商业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商帮:以乡土、血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商帮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4.朝贡:中国古代统治者创造的一套中外关系体系,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核心内容是周边国家向中国进贡,中国再给来贡诸国以相应的封赏,包括物品和名誉称号。朝贡制度在先秦时期就已具雏形,秦汉以后,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朝贡制度逐渐衰落。5.契约: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的产生,是在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在平等的条件下,经常发生对双方(或多方)都有利的各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发展成各种交换协议,人们用条文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行为后果,达成文字约定即契约。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6.广州十三行:清代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7.市舶司:宋、元及明初在一些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署,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商业贸易的起源(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2)条件: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2.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1)国内贸易时期表现商朝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繁荣元、明、清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2)对外贸易项目概况丝绸之路①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③宋至明初,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①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等有严格的规定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3.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国家或地区表现古埃及①商业历史悠久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古希腊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4.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知识点拨]“城”和“市”的区别“城”是指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是为政治、军事等目的而设立的,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市”是指城中特定的商品交换场所,多为经济贸易中心,在物物交换中诞生,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一)货币1.产生与发展(1)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2.作用(1)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2)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3)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二)信贷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普遍,货币信贷出现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中国古代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三)商业契约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出现契约汉朝以后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思维深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以及夜市和晓市等城市商业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货币种类丰富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商人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未占主导地位商业信贷发展春秋时期出现货币信贷,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商业契约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汉代以后广泛应用;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教材史料导读]1.观察教材第一目的图片《“南海1号”沉船上的瓷碗》,指出其史料类型及价值。[提示]类型:实物史料。价值:从文物数量上看规模较大,从贸易方向上看为外销出口贸易,从考古实物视角见证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2.观察教材第一目的图片《群神宴》,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提示]体现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青花瓷工艺水平很高,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青花瓷满足了欧洲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念相吻合。3.完成教材第二目的“学思之窗”。[提示]拜占庭帝国的金币通过丝绸之路流入。金币出土数量多,说明魏晋时期东西方贸易规模较大,交流较多,可以佐证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频繁。4.阅读教材第二目中关于“庄票”的解释,比较庄票与飞钱的异同。[提示]同:两者都可用于兑换,是信贷业务;都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异:唐朝飞钱不能流通于市场,没有货币功能;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主题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古代的商业贸易视角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城市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这是第一次高潮出现时最重要的特征。第二个高潮期在唐、宋。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家居用品、书画古玩等。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第二次高潮最重要的变化之一。第三次高潮出现在明清两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表现在专业性城镇和专业性地区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专业户的形成等方面),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问题](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2自然段,概括影响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材料一中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高潮期”划分是否合理?简要说明理由。[结论](1)市场、商人、政策、货币、交通、商品等。(2)示例:合理。第一次:战国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商业都会众多;“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第二次:生活必需品交易数量大;交易商品种类多;商品结构变化大;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第三次: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视角2中国古代货币材料二[问题](3)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措施实行的目的。[结论](3)趋势:从贝币到金属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多样性到统一性;从笨重到轻便;从自然属性到国家统一发行。目的: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拓展]一、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6.由纸币宝钞向白银的演变。7.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繁盛,并占据主导地位。2.以友好交往为主。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出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物品,甚至有不少是赠送给外邦的;返航时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他们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汉朝至明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6.朝贡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视角3阿拉伯商业贸易材料三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叶建成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当时,沟通东、西方贸易的陆上与海上路线,大部分在阿拉伯人控制的范围之内。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起初是沿海岸航行。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传到阿拉伯,从此阿拉伯人可以离开海岸在大洋中航行。他们在濒临印度洋的港口建立据点,成为欧、亚海上贸易的重要中介人。阿拉伯商人联系着东非海岸和印度西海岸,在两边都有商站。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南洋的香料,印度的棉布、象牙、宝石、珍珠等,经波斯湾或红海,辗转运往欧洲。他们在欧亚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上,立下了历史功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问题](4)阅读教材第一目第3自然段,概括古代世界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5)根据材料三概括阿拉伯商业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结论](4)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5)特点:贸易范围广泛;从沿海岸贸易发展到远洋贸易;航海贸易发达;贸易货物种类繁多。影响: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商业媒介——契约材料一见教材第二目图片《石染典买马契》,图片文字如下:马壹匹,骝敦六岁。开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分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识认者,一仰主、保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练主:马主别将康思礼年卅四,保人兴胡罗世那年卅,保人兴胡安达汉年卅五,保人西州百姓石早寒年五十。材料二见教材“问题探究”的材料。[问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契约和古埃及人的契约有何共同点。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结论]共同点:双方在平等的条件下,相互认可交换关系,签订一个彼此诚信的承诺;都有证人作保,明确写出了双方的约定,是双方履约的凭证。影响:契约可以保证商业贸易的顺利进行,使人们形成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课堂小结][逻辑表达]简要阐释上图所示内容体现的逻辑关系。[提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交换的需要,商业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古代世界贸易各具特色,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获得显著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扩大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1.《礼记·王制》中记载了西周市场的相关规定:“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兵车不中度,不鬻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奸色乱正色,不鬻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木不中伐,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据此可知,西周的市场()A.商品质量高于前代B.管理规则蕴含诚信原则C.商品交易规模巨大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B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周的商品交易中不符合规格的产品,不得出售,可得出市场管理规则蕴含诚信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商品质量是否高于前代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是否提高,排除A、D两项;材料只能看出市场交易的品种,无法看出交易的规模,排除C项。2.下图为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它()A.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B.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C.说明拜占庭帝国已实行了金本位制度D.可作为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的实物史料解析:D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它可作为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商贸往来的历史,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孝文帝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金本位制度即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排除C项。3.据明代《晋录》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蒲州商人范世逵“义而资益巨,占粮田数百亩,积缗钱以万计”。这表明明代()A.逐利观念成为主流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商业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解析:D根据材料中“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积缗钱以万计”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规模逐步扩大,使明代豪商积累了巨额的商业资本,故选D项;材料没有比较,得不出“逐利观念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放弃”说法错误,排除B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人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10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9世纪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使用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信贷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在很早之前古巴比伦、罗马、伊斯兰国家、中国等地的商人就已经使用信贷工具,故A项正确;材料是强调商人在使用信贷工具,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排除B项;信贷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排除D项。[基础巩固练]1.《尚书·正义》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由此可知,周初()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乡村商业开始缓慢发展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解析:D根据材料中“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可知,周初的商业主要是农业的补充,是为了换取自己所需,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是在商代,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乡村中存在商业贸易行为,但无法得出是当时“开始”发展,排除B项;乡村有限的商品交易并不能冲击工商食官制度,排除C项。2.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史实反映了()A.“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B.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城市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私营工商业发展,不少工商业主聚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说明“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相应的城市,排除C项;材料强调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与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无关,排除D项。3.下面是四川地区出土的三件东汉市井画像砖,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这些画像砖()A.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B.印证了当时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C.能够完整地还原东汉市井真实面貌D.反映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集中贸易的市解析:A根据材料“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可知,东汉市井排列整齐,市楼可以加强对集市的监督,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故选A项;材料并未对比其他区域,无法说明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最高,排除B项;画像砖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东汉市井面貌,“完整”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先秦时期集中贸易的市已经出现,“东汉时期开始出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4.下图所示为11世纪宋代钱币发行状况(单位:贯)。据此可知,当时宋代()A.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B.官府垄断货币发行C.长途贸易更加发达 D.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解析:D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000—1080年宋代钱币发行量总体上大幅上升,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故选D项;通货膨胀需考虑供求关系、物价水平等多种因素,单纯的货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宋代货币的发行来源,只是单纯强调货币发行量增多,排除B项;跨区域长途贸易发达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且根据材料无法看出长途贸易更加发达,排除C项。5.唐宋有关借贷契约法律对索债方式没有过多限制,甚至默许暴力抢夺方式。而清代法律规范了追债行为,并对追债过程中采取抢夺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更加注重保护借贷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一变化()A.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B.说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动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反映清朝法制已经完善解析:C材料体现了唐宋到清朝借贷契约法律的进步,规范了借贷行为,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清朝法律加强对借贷行为的规范,无法体现出抑商政策的松动,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6.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廷璋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这反映出()A.官员对“海禁”效果的否定B.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C.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D.中外市场联系弱化解析:D根据材料中的“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可知,乾隆时期,在广东和福建地区的外国商船数量减少,且内地出海贸易的商船也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乾隆时期推行闭关自守政策,故中外市场联系弱化,故选D项;明朝前期推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可知,由于中外贸易减少,国内市场的洋货价格上涨,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丝银贸易逐渐衰败直至终结,排除C项。7.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据图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解析:A根据图中数据可知,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增多,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向农村扩展,兴起了一系列工商业市镇,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A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上南强于北的格局基本定型,排除B项;明清时期坚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区域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部门的发展,图中数据只能体现江浙地区市镇的发展,不能推断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排除D项。8.中亚帖木儿帝国时期(1370—1507年)出现了一种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波斯萨非王朝阿拔斯大帝(1571—1629年)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在波斯制造出半陶半瓷的器物。材料反映了()A.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B.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C.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D.丝绸之路陶瓷贸易兴盛解析:C材料中的“仿中国青花瓷制作的釉下蓝彩陶器”和“半陶半瓷的器物”在中亚和西亚出现,说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制瓷技术传播到了中亚和西亚,因而可以反映出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选C项;材料中的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人和波斯人都不是阿拉伯人,所以就无法凭借题干信息得出阿拉伯人吸纳异域文化的结论,排除A项;中亚和西亚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是陶器或是半陶半瓷的器物,不能据此得出中国制瓷技术水平高超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是中亚和西亚人自己模仿中国陶瓷制作出的器物,而不是丝绸之路贸易的产物,排除D项。9.据拜占庭史学家普罗柯比的记载,537年,法兰克人接管了普罗旺斯后又占领马赛,并使用高卢的金矿石发行了一种金币,该金币使用了国王肖像,而不像过去一样继续采用罗马皇帝的肖像。这反映出当时法兰克王国()A.在欧洲率先确立金本位制B.货币自主权有所增强C.摆脱了东罗马帝国的控制D.铸币权基本收归中央解析:B法兰克人的金币使用了国王的肖像来代替罗马皇帝的肖像,说明法兰克王国货币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故选B项;英国在欧洲率先确立了金本位制,而非法兰克王国,排除A项;材料仅提到了法兰克王国的金币中人物肖像的变化,并未提到东罗马帝国对法兰克王国的控制及法兰克王国是否摆脱控制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铸币权问题,仅是关于金币上面人物肖像的变化,所以无法得出铸币权基本收归中央的结论,排除D项。10.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契约条款。这些契约()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盛行B.避免了租赁双方的纠纷C.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D.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解析:D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平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租佃关系指的是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就形成租佃关系,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避免了”说法太绝对,契约避免不了租赁双方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开展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有伏,但通过贯穿东西方的陆海通道,人类最终实现了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中国最强盛之时。从汉唐到宋元,从明代到清中叶,我国综合国力强盛,这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我国成为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历代政府设置官职、制定规则、出台政策,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制度支持;稳定边疆、建立驿站、军事戍守,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参与主体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只有使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发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力。……汉唐宋元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先后与沿线上百个国家或民族和睦相处。古罗马、波斯、大食等国“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摘编自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发展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今天我们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启示。答案:(1)主要特征:航线四通八达,东西兼顾;以中国东部沿海为中心,分布较广;交易的种类多,如丝绸、茶叶、瓷器、技术等;带动生活习俗、宗教、思想艺术的交往。(2)作用:促进了世界商品物产的流通;加强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启示: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素养提升练]1.(2017·全国Ⅱ卷,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解析:A材料中“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强调了经商的地域性。曹国、鲁国都是诸侯国,均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交通尤其是水运便利,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不仅仅是曹鲁地区的事,不能说明范蠡、子贡二人在此地区经商成功的原因,故B项不正确;交通条件影响地方经济和商业发展,但不是决定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城市规模扩大与商业繁荣的关系,且当时城市的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故D项不正确。2.悬挂灯笼是唐代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江馆》中有“水面细风生,菱歌慢慢声。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的描述。灯笼数目的多少能代表饭店等级,颜色的不同代表饭店经营内容的差别。这反映了()A.坊市格局已被打破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商业经营方式多样 D.贫富差距的加大解析:B根据材料“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可知,作者在临近小市的小亭中眺望,夜市的灯火装扮着夜色,体现了唐朝时期夜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B项;坊市格局被打破是在宋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酒楼、饭馆等经营方式属于传统的商业经营方式,未体现出多种经营方式,悬挂灯笼属于一种宣传方式,排除C项;根据灯笼的数量和颜色可判断饭店的等级与经营内容,说明唐朝时期以灯笼为广告,不能体现贫富差距的问题,排除D项。3.(2022·广东卷,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瓷器从广州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