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篇组合_第1页
产教融合篇组合_第2页
产教融合篇组合_第3页
产教融合篇组合_第4页
产教融合篇组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专与金昌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个在一起〃

一、背景与问题

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

快,智能制造、人机交互、柔性控制、5G等新技术正在并将深刻改

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

来越紧迫,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如何遵循并顺

应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当前职业教

育的必解命题,这也是近来从国家到地方先后出台诸多有产教融合政

策的意义所在。

职业教育重点在产教融合、难点也在产教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

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融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必要基础,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

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的独有特点,更是广大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实现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获得人生出彩机会的特别通道。

根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

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

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8U06号,《浙江省产教融合“五

个一批工作方案”》浙发改社会[2019]377号。

但是校企合作的现状,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与

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期待、职业教育发展内在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有些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协议层面,有的合作仅仅体现在

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层面,企业生产要素没有真正融入育人过程,没有

形成校企“双元”育人的良好局面。校企双方如何实现同床同梦,构

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如何推进校企的协同发展,实现校企“双元”育

人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探索校企间长效的合作机制、有效的融

合途径又是解决产教融合、深度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

二、措施与做法

2004年3月金昌集团与中专协商,共同创办数控技术应用专

业,2005年双方合作共建数控实训基地,2008年双方主导成立市

校企合作协会;2011年成立风动机械产学研联合体并成立了特色教

材开发项目组;2016年设立100万元的金昌教奖基金,同年在学校

和企业分别成成徐建雄大师工作室、杨宗斌名师风动机械工艺革新工

作室;2017年双方共建市空气动力机械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2019年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被列入国家第二批“1+X”证书试点专业。

校企合作的这15年,就是践行“四个在一起”的15年。“四个在一

起”金昌校企合作模式的框架如下图:

(-)让企业的心和学校的心靠拢在一起。情怀互通是校企深度

合作的前提。学校没有服务企业的意识,不会有深度的校企合作,企

业没有教育情怀,也不会有深度的校企合作。中等专业学校与金昌

集团在合作中相互扶持,两个单位发展成了合作伙伴。

1.彰显学校的服务意识。“金昌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情”,这是

中等专业学校三任校长常挂在嘴边的话。学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助力

企业发展,企业缺人时我们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供人,15年

来我校始终做到机械类专业中每个年级均保有一个金昌冠名班(现代

学徒制班),确保对金昌集团的人力供给;企业设备紧张时我们通过

开展生产性实训生产企业产品、调整实训计划匀出设备供企业使用,

学校机械实训基地成为了金昌集团的备用生产基地;企业遇到技术难

题时,我校机械类专业教师组成技术攻关队,加班加点及时解决;就

连企业制作一些重要申报文本时,我校也是组织业务骨干教师全力以

赴,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学校是我们集团最好的保障基地”,金昌集

团是这样评价我们学校的。

2.激发企业的教育情怀。把技能竞赛获奖学生优先向金昌集团推

荐、义务承办金昌集团年会,连在学校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智力运动会

开幕式门票都专程送几张到金昌集团,学校对金昌集团服务的延伸与

拓展赢得了金昌集团领导和员工的心。金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苏勇

强先生本来就是一个热心社会事业的人,多次被评为市慈善家,学

校的举动更是激发了企业的教育情怀。在学校设立100万的“金昌奖

教基金”、多维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对于中专的工作我们金昌

要全力支持”,金昌集团苏总是这样叮嘱企业员工的。

(二)让企业的人和学校的人穿插在一起。人员互动是校企深度

合作的基础。形成校企互动机制、搭建校企互动平台,在互动中增进

了解、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在互动中产生灵感、在互动中推动工作。

中等专业学校与金昌集团在合作中密切交流,双方人员成了朋友。

1.形成一礼两仪式的领导交流机制。高层频繁互动是校企合作良

好的开端。学校依托校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首创了“工匠礼”,

即学生的拜师仪式,校企领导均出席。每年的金昌奖教基金颁奖仪式、

金昌冠名班(现代学徒制班)结业仪式同样也是校企领导交流的两个

固定平台。每年保底三次的见面机制,确保了校企领导的有效交流。

2.在学校设立企业大师工作室。金昌集团在学校建设了副总工程

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建雄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被浙江省

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省级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企业技术能手如工匠

段正忠、首席技师郑胜华、金牌职工刘晓飞均是工作室成员,学

校机械教研组的1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是工作室成员。徐建雄大师

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也是校企技术人员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是依托大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通过与企业技术能手

结对拜师、实训跟课、企业跟岗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依托

大师工作室开展教师下企业活动,由大师工作室统筹安排机械教研组

全体教师下企业的时间、岗位和跟岗师傅,确保教师下企业有序、有

效;三是依托大师工作室组织在校内安排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

开展生产实训等。

3.在企业建设名师工作室。在金昌集团建设了杨宗斌特级教师工

作室,市名师郑军、王善讨、省教坛新秀郑志富、市技术能手余

新华、市金牌教练祝祁齐等学校名优教师均在工作室内。杨宗斌名

师工作室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纽带,是校企技术人员交流的另一个重

要平台。一是依托杨宗斌名师工作室在企业内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

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二是进行工学交替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的

管理;三是对接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

(三)让企业的事和学校的事融合在一起。工作互融是校企合作

的核心。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培训互融、将企业

的资源建设与学校的课程开发互融、将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专业的提升

互融,将企业的“做人做事”文化与学校的“器”文化互融。

1.共建校企课程。公司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开发课程,

通过对企业岗位和任职要求的分析,以职业技能和素养要求为切入点,

结合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合作开发地方特色

风动机械课程《走进风动机械》《风动机械识图》《风动机械基础》《风

动机械数控加工与编程》《风动机械操作与维护》五本,共同完成《风

动机械特色产业教学资源建设(教材)》,该资源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为空气动力机械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提供了一套专门

教材。

2.共筹理实师资。长期以来,金昌公司聘请专任教师杨宗斌、王

善讨、郑志富等老师参与公司项目技术研发,学校聘请企业大师徐建

雄、段正忠工匠等入校指导,并设立徐建雄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教

师下车间、大师进课堂”,专任教师和企业技师定期轮岗共同组成教

学小组推行“双导师”制度等方式,取长补短,实现专任教师与企业技

工的双向融合。学校的师傅团队有“金昌”专家徐建雄等高级技师、

浙江工匠、技能大师近30位,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确保每周一

名工作室成员来校开展为期半天的实践性教学。大师的待遇按照外聘

兼职教师的形式发放,每学期不低于6000元。同时,设立“金昌”

教育奖励基金,首期为五年,从2015学年开始实施,每学年20万元

人民币,用于奖励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

3.共研项目建设。2011年学校和金昌集团,提出以技能型中职、

技术型高职、应用型本科三所不同层面的学校联合浙江煤机技术中

心、开山集团公司、志高掘进等七家企业,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

充分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自优势,把学校教育与生产、

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建立“三校七企”空气动力产学研联合体,共同

完成50多项技术难题,如:内曲线钢球油马达核心部件加工和内臂钻

孔专用机床的设计,为企业配套加工实现年产值100万元。2017年为

企业“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为学校机电技术

应用专业升级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校企一起策划、申报、设

计,历经2年完成了总投资为2095万元的市空气动力机械智能制

造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已经建成区域内设施最好、规模最大的工业

机器人实训基地。

4.共育现代学徒。企业与学校双元育人开始于订单式培养,采用

“2+1”学制,实施校企场地交互、师资交互、学习内容交互、评价

交互的“全程交互式”教学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育的进企率和适岗

度。随着浙江省选择性课程改革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又升级一对

一嵌入式师徒制培养,合作开设“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能训练”

和“专项岗位技能培训”等企业课程及生产实践环节构成的“校企合

作教学置换”课程包,并共同进行成绩认定(学生成绩校内占比30%,

企业评定占70%)和学分置换,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

5.共融校企文化。在人才合作过程中,集团注重文化融入,通过校

企合作课堂、入企顶岗学习加强企业“做人做事”文化融入。如金昌

集团每两年就组织130-150名校企合作毕业班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

翻越唐古拉山,重走天路,在行程历时20天,13000多公里,途径

12个省的“天路行”中,帮助学生克服疲劳、高反等困难,实现磨

砺意志、升华人格的活动目标。学校通过凝练“善用器、创造器、成

大器”的“器”文化、举办“工匠礼”、打造“匠心”雕塑等,融会

贯通,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提升

“文化育人”实效。

(四)让企业的利和学校的利交织在一起。利益互惠是校企合作

的保障。在校企深度合作中,学校与金昌集团共享人才、技术、效益

等合作红利,助推了学校和企业的同步高质量发展。

1.人才培养与需求的联结。企业用心投入人才培养工作,苏副总

亲自担任现代学徒制班的班主任、专门设置津贴奖励带徒师傅、每周

抽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内

涵;学校将现代学徒班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优先推荐给企业,还将竞赛

队中在省级以上获奖的学生推荐给企业,企业收获了一批量身打造的

优秀人才。

2.技术人员与教师能力水平提高的联结。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利

用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帮助企业技术人员提高科研写作水平、材料

提炼总结水平,协助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评比,逐步提高人才档次。如

协助徐建雄大师申报钱江技能十大人才、中华技能大奖;企业利用实

践能力较高的优势,帮助学校青年教师增加生产现场经验、提高零件

加工水平,学校机械专业课教师100%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

3.企业技术研发与学校科研的联结。学校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开展

教师科学研究、师生创业创新等工作,十余年来,开展企业化管理和

课题研究。在生产、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了100多种产品与

学生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每年节约学生实训耗材近9万元,为企业来

料配套加工实现年产值40多万元,两项合计约49万元。学校基于金

昌企业的技术革新专利达到20余项、师生市级以上创业创新获奖40

余人。这些专利和革新技术全部用于金昌集团的技术改造,累计为金

昌集团解决50余项技术难题,节省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三、成效与影响

(-)实现就业无缝对接。实施“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

直接将人才从培养到使用纳入到企业资本运行的链条之中,既大大提

高了就业效益,又降低了因盲目引进人才又留不住人才或人才浪费而

带来的“投资”风险。

(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学校与金昌集团一手打造的空气

动力机械产学研联合体,联合高校共建矿山风动机械研发基地、、市

“机器换人试验中心”等多个基地,积极推动企业产品在校企合作基

地完成开发与实验。通过系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相继突破,帮

助企业逐步成长为中国空气动力和工程掘进行业的标杆,成功探索企

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三)促进师生优质发展。在校企合作中促进了师生的发展,推

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了学校机械梦之队教学团队,含企业师傅

6人、学校教师22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

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浙江省杰出教师

1人、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浙江省首席技师1人、浙江省师德楷模

1人、浙江省技术能手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钱江技能

人才1人、市名师2人、市机械专业学科带头人3人、市首席

技师2人、市技术能手10人,申请专利达50余项。

(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学校机械专业群从2002年的一个班

发展至2019年的17个班,先后获得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浙

江省示范专业和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

点建设专业、浙江省首批骨干专业、浙江省首批中职产学研联合体、

第三批浙江省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浙江省开放式实训中心、

职业教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浙

江省首批品牌专业建设单位、中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教育部第三批

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荣誉及项目支持,已经成为浙江省的龙头专业

之一。标杆学生不断涌现,2016年毕家盛同学获全国“最美中职生”

标兵和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2017年邵思程同学获全

国“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2018年李成龙同学获全国“最美中职

生”荣誉称号。

四'辐射与推广

(一)2014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职教释放三大红利”,并

特约评论员文章《服务地方经济、职教生机无限》。2014年获得时任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的批示,同时,时任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省长李强等领导也对“职教释放三

大红利”批示与肯定,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

(二)2016年6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等领导参观空气

动力产学研联合体,2019年7月浙江省成岳冲副省长对金昌校企合

作做法的批示为:这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典范,值得到充分肯定并

推广。

(三)先后迎接了300多批次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

机构参观学习,传授合作经验。中国教育报告、浙江电视台、日报

近20多次报道中专实训基地与金昌集团公司的合作情况。

共建汽车产业学院创产教融合新格局

市工程技术学校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

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

地服务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发展。近年来,市工程

技术学校秉承“德技双馨、技精于道”的办学理念,树立产业主导思

维,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行业协会共建汽车产业学院平台,深入推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动,打造四省边际人才培养新高地。

关键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汽车产业学院

一'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

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

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

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

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

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

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

会紧密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与行业会员单位

76家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有效,但也遇到了一些难题,主要问

题:合作主体单一,传统的校企合作以学校办学主体,企业参与度不

高;无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散,与产业中的龙头

企业产学互动不紧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轨。

二'措施与做法

(一)搭建平台,创设校企合作新纽带

2019年8月,市工程技术学校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接

成立绿色产业集聚区汽车产业学院;与市汽车美容与装潢行业协会

对接成立柯城区火宏凯泰汽车学院;依据权力分持和权利对等的准

则,设立产业学院的董事会,董事长由汽车行业协会会长担任,成员

由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负责人和学校代表组成。

同时,学校为加强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积极申报“智

能交通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市智慧交通公

共实训基地、市智能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建设智能交通公

共实训基地,并借力产业学院平台,联合产业学院成员共同开发相关

专业课程,为市的智能交通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直接为市当地相

关产业提供服务。

(二)改革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为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

结构调整机制,学校邀请高校、行业及企业专家9人,成立汽车运用

与维修专业委员会,行业协会精选各企业高水平技师成立15人技术

专家组和15人调节专家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开展在岗职工

教育培训I、协同育人。

2019年通过对接28家核心企业调研,开展以项目任务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加强对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教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三)整合资源,创造校企共享新格局

1.优化师资团队结构。学校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派送校内优秀教

师通过产业学院共同开展实训教学、培训等工作,从而提升教师实践

能力,提升企业技师讲课能力,从而达到师资能力提升。同时,产业

学院从学校选派优秀教师进产业,给在职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学历提

升等,结合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产业学院成为工作开展的纽带桥梁。

2.提升实训资源条件。学校通过与行业协会共同刷选优质强优企

业,如2020年与浙江君悦实业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其单位

分公司奥迪站技术总监专业专家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展

订单班培养,于2020年9月份起试行。学校不具备奥迪品牌相关专

用检测设备,共享企业设备,得以完成学生该专项的学习任务。优质

企业的设备更新及时,通过产业学院平台资源优化,学生识岗、跟岗、

顶岗等环节的实施设备、场地的先进性得到了保障。

3.创新社会培训模式。积极开展社会化培训,将培训班开在产业

园区,选派优秀教师及企业技师共同开展产业学院培训,对在校生、

实习生、企业职工推行“菜单式”培训,精准服务企业。目前火宏凯

泰汽车学院已开展汽车维修工等级培训2次,教师进产业培训班3次。

三、成效与展望

(一)成效影响

学校通过与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成立绿色产业集

聚区汽车产业学院,与汽车美容与装潢行业协会对接,成立柯城区

火宏凯泰汽车学院,校企共同构建了一套产业学院运营机制,求同存

异,协同发展,打造了校企利益共同体。

1.人培模式,开辟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委员会与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

专家组、汽车维修调解组,共同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

材开发、教学实施、岗位实践、考试评价等方面开展实施。2020年

10月已进行第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专业+方向”的“四融合”

课程建设引领专业改革,构建“课岗对接、分类培养”的新时代高技

能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适应时代技能人才培养“工位+项目”模

式并进行实施,引领人才成长。

2.“三教”改革,发挥共同课堂教学模式新活力

学校协同产业学院成员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3门,并开展“共

同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六共”过程:共同空间、共同开发、共享

资源是“共同课堂”的体系中心;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考试是

体系中的资源运用。通过课堂模式的重构,实现资源整合,并实践应

用,打破学科限制、打破师资紧缺、打破时空限制,应用信息化进行

科学评价,利用课后网教学平台,线上线下同时学习。以学校和行业

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校企优化重组教学团队,完成汽车

营销方向专业团队、汽车机电专业方向团队、汽车新能源专业方向团

队建设,并发挥校企设备、场地优势,为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优

质保障。

3.社会培训,推广“菜单式”培训应用成典范

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开展“菜单式”培训模式,专业方向团队针对

在校学生、跟岗学生、企业员工量身定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发培

训课程并予以实施。以产业学院为平台,以3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引领,借助专业设备先进、技能人才优势,服务社会,为学生和企

业职工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2020年11月份,与火宏凯泰汽车

产业学院已经开展3期“菜单式”培训,深受企业员工欢迎。

(二)思考展望

1.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偏差

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吻合度有待提高,在校生、实习生的能力

提升遇到瓶颈,企业员工能力提升有待加强。如学校培养学生与企业

对员工技能需求有偏差,企业对人才必备的技能及相关技能,学校在

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对应的进行教学。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校

一对多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校有心无力,特别是对毕业生(企业员

工)后续的培养缺少跟进,能力提升收到了极大的限制等。

2.师资队伍仍需加强培养。

更需要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如校内教师缺乏实践锻

炼,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急需企业能工巧匠实操性动手能力强

的技师进入教学课堂。

3.实训资源有待改善提升。

校内实训基地及设备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专业在

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设备更新不及时,甚至有些设备根本就没有,

像物流专业危化品的相关设备等,实训场地工位不够,极大限制了人

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用创:

打造产教训融合新常态

衢江区职业中专

一'背景与问题

“产教训融合”被视为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

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创新

发明的“孵化器”。

从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训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来,《职

教20条》《双高建设计划》等政策陆续发布,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国务

院、省政府、市政府深化产教训融合的精神,区委区政府更加重视产

教训融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训融合的实施意见》,在总体要求、

发展规划、政策保障、激励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制度性规定,

更提出了“政、企、校、会”一体,“产、学、研、用”融合,做好

“五个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课堂对接车间、师资

对接师傅、校长对接厂长)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主要为了缓解我区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发展转型升级,企业员工短缺,高技能人才青黄

不接等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二'措施与做法

(一)组建“集团军”,促进产教训融合“四链贯通”

产教训融合是由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参与,以满足社会对高

素质技能型劳动力需求为目的,互信合作为基础,多方共赢为动力,

项目合作为载体,通过对各主体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优化实现

多主体协同育人的社会组织形式。我校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以

服务发展为宗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优势,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当地

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由政府牵头,教育局、学校(高

校与同类学校)和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其中,集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局面。政府也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促

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了“四链贯通”

的模型,有效缓解目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不完全适应的矛

盾。

(二)打好“组合拳”,谋求产教训融合“三力”提升

1.打好“政策拳”,形成产教训融合的合力

产教训融合是党和国家近年来为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原则和制度安排。2017

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训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

统筹产教训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2019年4月,又印发了《建

设产教训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对建设培育企业明确相关

支持管理措施,要求各地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

优惠政策,实行定期跟踪、跟进服务、确保落地;结合开展产教训融

合建设试点,在项目审批、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用地政策等方面对

建设培育企业给予便利的支持服务。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

育部等6部门公开发布了《国家产教训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

出深化产教训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

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同时,为了更好的

推动产教训融合产教训融合项目实施,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深化

产教训融合的实施意见》,在总体要求、发展规划、政策保障、激励

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制度性规定。这一系列产教训融合政策组

合拳的实施,对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具有

重要意义。我校积极借助政策发力,形成了形成产教训融合的合力。

2.打好“太极拳”,增强产教训融合的引力

中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师傅成为人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师徒制的传道授技方式传承了几千年。就像学“太极拳”,没有好师

傅,你是成不了高手的。借鉴他山之石,建立了现代学徒制联席会议

制度,由政府解决师资编制和师傅待遇等问题。

3.打好“西洋拳”,提高产教训融合的张力

我校坚定''走出去、引进来”产教训融合实施策略,既要注重自

我创新,也注重吸收借鉴学校与区域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经济全球

化的今天,职业学校与区域融合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多。

通过企业全球化布局带动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通过校际合作提供人

才培养和技术服务,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先进技术转移的通道和技术创

新共同体,形成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企业全球化布局为主轴的产教

训融合共同体。

(三)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中厂”,探索产教训融合新模式

通过引企入校,建“校中厂”是集真实生产过程、技能训练、技

术研发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是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采用学校与企业

共建“校中厂”的模式,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便于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理

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

以锻炼他们,使之符合工厂的实际要求,学生经历了“校中厂”的锻

炼,对其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工学同步进行,不仅能减轻学生

的经济压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学生同时受到企业和

学校文化的熏陶,在教室里是学生,走进“校中厂”便成为工人,

这种双重身份,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力;

另一方面,“校中厂”办学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业务水平提升的

机会,教师在“校中厂”中可以熟悉到工厂的工艺流程、生产组织方

式等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用人标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等具体规

定,结合工厂的具体要求和用人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再者,在校园里面建工厂,大大降低了企业修建办公楼和厂房的经济

成本,互惠互利。

(四)实施“六融合”,推动产教训融合迈向“新阶段”

1.利益融合:形成合作机制

长期以来,产教训融合之所以较多地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主要

原因在于相关方(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社会行业组织和政府部

门等)的利益关切没有得到很好保障。对学生而言,主要涉及到安全

和报酬方面利益;对教师而言,主要涉及报酬方面利益;对学校而言,

获取企业教育资源,有利于人才培养;对企业而言,学生参加实习实

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效率损失,安排专人指导也会产生一部分劳务费

用,且学生短期实习实训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我们把产教训融合从感

情机制走向利益机制,利益相关方互利互惠,确保长期合作、深度融

合。如今年疫情期间,地方多家企业面临用工短缺,政府着急,我校

及时按照企业用工“联络图”和“预案”,输送了200余学生到企业

顶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制度融合:促进职业发展

我们提前渗透现代企业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把未

来职业要求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近年来,举办了企业文化宣传周和学生与本地企业供需见面招聘会,

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体验、实习等活动,建好了学校与企业用工“联

络图”,绘好了企业用工应急预案“作战图”。

3.文化融合:促进人才培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政府文化的服务、法治、廉洁和企业文化

的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融合四方文化,

为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奠基。

4.技术融合:促进价值提升

学校致力于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以“产”助学,推进校企政

会等多方合作,树立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的理念。

针对以往出现的“企业冷、学校热”校企合作难题,着眼于新技术革

新的产业转型与发展,构建校企共赢、持续性深度合作制度,使企业

的新技术产品深入学校课程与创新实践,让企业全方位参与、指导学

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建立畅通的合作途径,通过开展校政、校

企合作育人,实现政府搭台、企业表演、学校唱戏的同台串联模式,

打通产业链,营造生态圈。依托地方产业特点与行业特征,以专业发

展与行业发展无缝衔接为出发点,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方面,充分

整合企业、行业和学校的技术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技术推广与专业建

设发展同步。

5.资源融合:夯实物质基础

学校建立了学科交叉、行业跨界、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资源

共享融合,形成人才、资本和技术的互动链接。我们按照“五统筹”

要求,发挥学校位于智造新城的区位优势,开展“职工夜校”、“周

末大讲堂”等活动。

6.人员融合:提高核心素养

在管理层面上人员交叉担任实职,在师资层面上创造条件交叉任职,

改单项聘任兼职为多向兼职。提高中职生和企业员工的核心素养。

三'成效与影响

(一)集团成员数量逐年递增,实现融合、互补、共享新局面

集团从开始的由2所中职学校、6所高等院校、3个行业协会、

15家企业、2家科研机构组成,经过9年发展,这支“产教训融合”

的“集团军”规模不断扩大,新增了53家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和

科研机构加入到集团中,建立了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

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9年来,集团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技

术技能型人才,在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多元化技能培育、“双证制”

培训、技术辐射带领群众奔小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助推了乡

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同时,集团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

职业教育集团。

这支“产教训融合”的“集团军”,在非常时期发挥了“非常作

用”,为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我校利用“311行动计划”绘制的学

校与企业用工联络图、企业用工应急预案作战图。组织了130余名学

生通过顶岗实习、跟岗锻炼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企业“复工缺员工”

的燃眉之急。

(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新形势

学校积极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创新、产教训融合的技术

服务与科研平台,协同政校行企各方,成立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为充分发挥校企各方在资源、管理、技术

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密切关注企业对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的个性

化需求,加强产学研技术服务团队与企业的联系对接,持续开展政校

行企四方常态化交流,加强与当地行业企业合作进展,让企业更加了

解合作的优越性,通过人才输送、技术项目合作、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进校园,扎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空间。学校重

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在推动产学研结合过程

中搭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融入创新创

业课程计划。形成人才培养合力新形势。随着产教训融合的深入实施,

学校优化调整了专业结构,深化了课程体系改革,加大培育工匠精神,

校内实训条件大幅改善,学生职业技能有了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成

效显著。

四'经验与讨论

(一)老师当学徒,新鲜

为保障抗击疫情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两不误,将培训从线下转到

线上,开设了“空中课堂”,并按照“五个对接”产教训融合机制,

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培训什么,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

等形式开展线上企业职工培训,智慧化解决企业职工无法集中培训的

问题。目前已开设涵盖机械制造、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以及心理健

康等课程,参训人员超千人。

疫情缓解后,我校组织机械、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到建沃精工和

灵萃电子商务公司“上班”,但他们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到公司当

“学徒”。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同吃、同工作、同研究,不仅进一步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且校企双方达到新的合作高度。如电子商

务老师与灵萃电子商务公司“师傅”共同策划了“疫情环境下营销活

动方案”,销售额不减反增。机械教研组老师帮助浙江建沃机械有限

公司一起成功申报了3项国家专利。

老师到企业当“学徒”,企业技师也来到学校当老师。不少企业

的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来到我校,担任技术专业的实训课教学,组织

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担任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裁判,辅导学生参

加高职考实践操作考试等等。新形式的“师徒制”,毫不意外地在“化

学反应”中产生了“强劲动能”,也为我校“产教训融合”的努力打

开了新局面。该校在“师徒制”背景下,每年都举办1次本地企业用

工供需见面招聘会。为巩固成果,每年集中举办现代学徒制集中拜师

仪式,由政府解决师资编制和师傅待遇等问题,已为地方企业培养和

培训急需工种和技术骨干500余人。

(二)组合“西洋拳”,精彩

企业和学校达成了开办中德“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班,将夏

王纸业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与带教师傅,学生

学成后优先在公司就业的企业、学校、学生“三重利好”结果。

为办好数控专业,聘请德国专家来校指导,该专业发展迅速,被

评为省示范专业,有国家级实训中心,为地方培养了1000余名数控

技能型人才。

为实施“五个对接”,开办的中德“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班,

首届学员32人,学生的实训课程占整个学时的70%以上,使学生在

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同

时获得国内职业中专文凭、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德国HWK(或

IHK)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有意愿2年后到德国研学的,学校将对这

些学生开设德语选修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外出费用可通过

中德合作教育基金会申请或自费的形式完成学业。

双元主体双师共育双进互赢

——基于校企双进的产教融合新实践探索

工商学校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往往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不作为的现象,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停留表面、流于形式,无法实现深度合作、互惠

互利,合作的基础不强、深度不够、宽度狭窄,学校对企业的影响力

不足,企业合作的动力缺乏,鉴于现实状况,我校在以名师、大师引

领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合作渠道、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加强对

企业的影响力,借助于政府重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共建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上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在专业设施上

满足产教融合合作条件,在专业教师团队上实现双向流动,通过密切

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实现合作双赢、

共同发展。

一'背景与问题

1.企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强细分行业培育,提升产业实力

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龙游工业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实施“产业强县”

战略,制定了“五大百亿”产业培育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坚持“内

强存量,外引增量”的产业培育发展思路,加快产教融合发展,做强

高端装备和高端家具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做优特种纸和绿色食品两大

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以打造龙游

“2+2+1”的工业体系为主干,发挥龙游现有产业优势,发展一条有

特色、快跨越的龙游新型工业化道路。

2.学校品牌发展

职业教育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明显,从十三五规划职业教育

提升计划以来,学校致力于自身品牌建设,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

融合,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匹配程度要求更高,两者之间的关

系更为密切。产业持续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

3.企业用工困难

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企业的升级换代,原有的企业用工状况面

临新的问题,技术蓝领的匮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进程,而当今社会的

快速发展变化也在倒逼企业的快速成长,企业的用工矛盾与学校的技

术蓝领输出找到了合作点。

4.学生就业迷茫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依然是教室的传统授课模式,课程标

准、教材、实训设施滞后,与企业用工存在矛盾,教师与学生对职业

环境、职业情景、岗位能力缺乏深入了解,存在闭环运作,特别对新

技术、新手段缺乏感性认知,学、用矛盾突出,学生缺乏真实的岗位

认知体验,对就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呈现见异思迁的迷茫状况。

二、措施与做法

中职教育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岗位需求导向的

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校和企业一体化、教师和

企业家一体化、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学生和员工一体化”的“四化”

建设内容,加大理论与实践、创业与就业、育人与增效的有机融合。

通过“做、学、用、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

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职业

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第三点一一促进产教融

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职教20条第九条:坚持知行合一、工

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

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第十条:推动

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

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

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校企融合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

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1.政府重视搭台,奠定产教融合的基础

2016年学校整体迁入新校区,教学条件极大改善,政府重视力

度空前,2016年6月中共龙游县委办公室下发县委办(2016)56号

《关于适应新经济新常态办好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若干意见》的通

知,2016年7月龙游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龙编(2016)6号关于整

合职业教育资源的通知,组建龙游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统领全县职业教育资源,各类职业培训统一管理,

为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2016年9月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龙

政办发(2016)89号《于印发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实施意

见》关的通知,2016年12月中共龙游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5部

门联合下发龙人社(2016)119号关于加强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师资

队伍建设的意见,2019年7月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龙政办发

(2019)63号关于印发《龙游县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的通知,相关文件的下发实施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2.行业协会联姻,丰富产教融合的内涵

学校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高

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与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

容、工作流程脱离,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欠缺实际操作的能力,

行业协会是连接企业的桥梁,学校相应专业的骨干教师结合自身专业

发展的需要,融入行业协会,担任相应职务,如:方荣华老师任市

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龙游网商协会副秘书长,制浆造纸、机电技术

应用、旅游与管理、护理、现代农艺等相关专业也分别由专业骨干教

师担任兼职行业协会的相应职务。融入行业协会为学校专业与企业建

立更好的桥梁,加深了双方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新"商”珏造制薄

■namae«>M*a

图1方荣华任市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图2专业教师引领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校组建的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产教融合的内涵更为突出。目前,学校聘请了来自高校专家、行业专

家、企业技术能手、省市中职名师等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分析产业结构情况、职业岗位能力,

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步完

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并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结合当地产业发

展的现状,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实践得到了龙游县政府的支

持与认可。

3.产业环境创设,夯实产教融合的基石

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在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也

无力承担新技术带来的实施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脱离产教融合的教

学过程还是凸显不足,教学过程很难还原企业的工作流程,对此我校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设立企业课堂

对于生产过程的教学项目实施企业课堂,如:纸浆造纸专业,大

型的设备只能存在生产企业,学校借助于行业协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

的力量,专业教学过程进入生产企业,学生与企业师傅一对一把手教

学,专业建设介入全程,企业课堂的实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图3企业课堂

(2)引入企业项目

电商专业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的不断出现,带来专业建设内

涵不断更新,企业课堂难以实现专业教学,为此我们采用校园设置企

业场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教师与学生、企业与师傅在校园内相互

交融,以项目的实施为纽带,项目的操作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真正

实现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的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的一致,产教融合

得以真实体现。

图4企业入校真实项目

4.双元主体育人,凸显产教融合的要素

招生即招工,校企深度合作,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

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

招工即招生,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

部安排进入学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须与

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职业学校就读,修满学分

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上课即上岗,学校实行灵活学分制,进入职业学校的企业员工,

不固定学习时间和期限,随到随学,修满学分为合格。学历教育学生,

也可以根据企业订单要求,灵活安排学习,传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作

息制度被打破;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毕业即就业,学生在学徒期间,如果学徒和企业双方满意,即可

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毕业后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

图5双元主体育人图6课堂实战模式

5.校企双师共育,展现产教融合的本质

校企双师共导使学生由专业技能零起点逐渐成长为技能熟练,熟

悉生产流程,完全具备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基于技能优化的双师教学载体

对单项技能的学习传授提升的技巧与经验,或者针对核心技能的

学习引进新的工作方法。企业技工和学校专业教师形成合力,根据学

生阶段性的学习特点指导开展实践工作,在过程中记录、量化、考核,

给出阶段性的工作方案和应该调整工作的方法,从而达到优化学生技

能学习效果。

(2)基于实践生产的双师教学载体

在仿真型任务环节,将真实的岗位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通过项

目引领、任务驱动开展实践活动;在生产型任务中,将教学与生产紧

密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即生产的过程,教学的作品即生产的产品,

教学的评价即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在实践的过程中由双师全程监管、

指导,双师共测形成双导师评价体系。

(3)基于工匠精神的双师教学载体

企业技能导师,以德为先,言传身教,律己律人,结对指导,以

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指导学徒学习技能;专业教学导师,

围绕技能学习目标和阶段性的技能学习计划,做好校内专业理论和基

础实训课程的指导,打好学生基础的专业知识,协同企业技术骨干做

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针对学习内容,在专业技能上、心理上、工作纪

律、工作态度等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同时突出了“人”的概念,将职

业素养渗透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力促学生德技双修。

图7校企双师共导

6.校企双进共赢,绽放产教融合的魅力

教学过程是漫长的过程,教师的成长经历需要不断接受知识的熏

陶,还得接受企业新技能的锤炼。

(1)教师入企实践

每年暑假,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现入企跟岗实践,接

受更新的企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师技能得以提升,教师在企业的实

践过程明显感觉教材滞后于企业现状,在企业的学徒经历更是最好的

教学课例,既真实又新鲜;同时,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教师团队能深

入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以知识讲解培训换取企业技能的帮扶,双方收

益提升,增加了产教融合的粘度,校企合作得以深入开展,持续发展。

图8教师入企岗实践

2021年浙江高考

月日开始报名

1114AViAM.tR4«MftM

艺术类专业国统考12月3B启动快累参加首届人工0畿

方少年云SIPK建的安

明天开蛤埴报啰期了

这~破了X一下

决定人生的,

从来不是某一场考试

图9媒体相关报道

(2)师傅入校讲解

企业技术能手经常入校的专业技能讲解或者专题讲座,给学生带

来全新的视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岗位工作任务的理解,教

材以外的专业知识体系、技能体系更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认知

度,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获取专业工作岗位的区分、岗位工作流程和岗

位工作内容,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定位奠定基础。

图10企业导师入校授课

三、成效与影响

1.专业设置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要求

学校立足于龙游县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围绕“工业强县、文旅

名县、商贸大县”,紧扣县政府确定的“五大百亿”产业(高端装备

制造、高端家具制造、特种纸、绿色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以

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护理为三大主体专业,以制浆造纸工艺、

现代农艺技术为二大特色专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会计、

数字影像技术为三大拓展专业,深化校企、院校多方合作,推进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为加快龙游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也使得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积极的生命力。

2.校企合作助力专业教学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学生能更好掌握企业生产岗位的关键技术;具

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

创新创业精神等。

3.合作专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要求

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教师与

导师联合进行技术开发,专利获取,改善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

解决企业生产过程的难点,提高企业效益,产教融合更为深入,校企

互动更加实效、高效。

4.专业设施满足产教融合办学条件

学校迁入新校区后,通过学校自行采购、三名项目建设、合作企

业赠送等方式,不断完善校内专业实训设施设备,满足校内专业教师

教授基础专业技能、理论和企业师傅入校带教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

5.学生成长体现产教融合特有成效

(1)实行双向选择,组班组考。

依循课改理念,以“校中企”“选修教学”形式开展理论与实践

教学,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师傅的建议下制定符合学生特点和现阶段

能力的教学内容流程。选择考评结合,组建“实验班”。入企专项

训练,打造“专培班”,第二学年度学生入企进行三个月的专项训练。

双方根据共同制定的考核制度,进行联合考评,通过考核的学生也可

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是否继续留企。师徒正式结对,开启准员工班顶

岗实习。结成师徒关系,学习岗位技能,完成任务后由企业做出考评,

签订实习协议。从“统招班”到“准员工班”的组班组考的过程中,

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贯穿始终,既然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也考

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有校内的教学评价,也充分发挥企业自主考核。

图11学生学习进程

(2)技能进阶打磨,练技练能

围绕企业岗位要求,实施学员技能进阶升级的锻造路径,分为五

阶段六层次:统招班从生手到新手的技能“萌芽”阶段,实验班从新

手到练手的技能“初恋”阶段,专培班从练手到熟手的技能“热恋”

阶段,准员工班从技能熟手到高手的技能“磨合”阶段,再从准入

员工的高手身份转向老手的“稳定”阶段。

♦生手到新手一一基础阶段初识技能

企业技工和专任教师根据阶段性培养目标进行技能基础教学,引

导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企业文化,夯实基础技能。

♦新手到练手一一分批入企磨练技能

学习成品检测、产品打点、车床、磨床、削床等工作项目,考查

学生岗位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

♦练手到熟手一一双师共教熟练技能

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反复练习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强

化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熟手到能手一一双师共导精练技能

企业师傅提出生产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失误

率、合格率等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记录考核。

♦能手到老手一一准员工身份独当一面

正式接受岗位任务,能高质量的完成企业产品。与师傅共同完成

岗位工作,包括创新研究、调试检测等。

实验班练手

理论学习

图12学生成长进程

四'经验与讨论

1.贴近县域产业特色

依托县域产业的职业教育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专业支撑,学

校开设的专业都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行业、产业吻

合程度高,如县电子商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纸浆造纸专业、

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数字影像技术专业、现代农艺专业都能对接政府

工作报告的具体提升标准,为行业、企业发展助力。

2.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状态下,教师的工作热情得以有效发挥,师生参与企业

转型升级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增强,如制浆造纸专业教师赵利的新型

实用专利一一竹纤维匀浆设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徐明新型实用专

利种机电设备用搬运抗震运输板车、发明专利种适合绿

茶制作的多槽锅,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企业设计的产品外包装等都有

效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xi切A<en

“H,)!2LiWfm.i

。刊中请H,2Dt®^0JIJ«H

G利枇人:

地址>3SM00l号

授权公21H,200048月11日技Ft令吉9,C2U47VMXI

玛卡4伙:林为传1«+*人艮.关之&:*七就.愠文文用

*&线.♦,1***口》+

♦.•♦康□«£.

♦fli£B£A*«4MHZX4az(.«.峰上.**加«

nUA0«CA.A4.8•.Atttt«f4«,KC*n»C*±

图13教师专利

3.加快专业建设进程

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高效推进,企业与学校能再同一高度平

等对话,相互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建设在企业参与下,从人才培养标

准研制、教学课程标准设置、专业教材合作撰写等方面进行升华,专

业建设的步伐更加精准高效,如:电子商务专业囊括所有省级建设项

目。

4.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学生在真实产业情景下真实项目的实际操作训练,学生能更有效

的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最大化发挥,企业直接从人才培养到使用纳

入企业资本运行的链条之中,既提高了就业效益,又降低了引进人才

又留不住人才或人才浪费而带来的“投资”风险,学生就业的无缝对

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企业的投入。

5.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就能清晰了解自身未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明

确,定位精准,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了更好选择,中考失败的阴影快

速摆脱,如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涂寒威就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创业者的

传奇之一,年仅25岁的他已经是一名创业成功者,杭州梢嘿贸易有

限公司、杭州科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公司旗下有

棵树天猫旗舰店上榜天猫权威发布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