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 东罗马帝国_第1页
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 东罗马帝国_第2页
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 东罗马帝国_第3页
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 东罗马帝国_第4页
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 东罗马帝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中世纪史第十讲:东罗马帝国第十讲拜占廷(东罗马帝国)一、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廷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三、拜占廷的衰亡四、拜占廷文化

一、查士丁尼时代的拜占廷

(一)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二)查士丁尼内外统治返回本节查士丁尼(一)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1、拜占廷帝国的奴隶制有其自身特点,奴隶制危机不象西罗马帝国那样严重。2、拜占廷的城市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和稳定。帝国保存了奴隶制时代的工商业城市。3、拜占廷经济的发展,使其保持了稳定的中央政权。(一)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

发展的特殊性(续)

4、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抵御日耳曼人的进攻中处于有利地位,没有象西欧一样被摧毁。5、中世纪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特点。

返回到7世纪的拜占廷帝国565年的拜占廷帝国返回1、拜占廷帝国的奴隶制有其自身特点①奴隶制庄园规模不大,数量不多。②拜占廷可以从东方的奴隶市场购买廉价奴隶。③拜占廷帝国的隶农制比西罗马帝国更为普遍。④拜占廷长期保留有农村公社的残余,有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返回2、拜占廷的城市工商业经济比较发达和稳定。①帝国保存了奴隶制时代的工商业城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亚历山大里亚、尼西亚等。②手工业作坊多是由国家管理,以供应宫廷和政府需要。③拜占廷的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相当发达。④在拜占廷的社会经济中,存在着多样经济形式。

返回5、中世纪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特点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得以暂时保存了奴隶制,延缓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变。②拜占廷在经济发展、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及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和西欧封建社会有所不同。③拜占廷帝国地处三洲要冲,在东欧和西亚的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返回(二)查士丁尼内外统治1、对内

①编纂法典《民法大全》

②对人民起义实行严厉镇压,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

2、对外

①展开一系列征服战争。

②在征服土地上进行恢复奴隶制的统治。

返回对内:①编纂法典《民法大全》A、组成:4个部分:a、《查士丁尼法典》,10卷,529年编成。b、《学说汇篡》(或《法理汇要》)50卷,533年编成。c、《法理概要》(或《法学家指南》)4卷,533年编成。d、《新法典》(或《新律》、《法令新编》),565年编成。

对内:①编纂法典《民法大全》B、内容:《民法大全》规定了奴隶制帝国的统治秩序,从法律上肯定了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a、极力推崇君权,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b、把君权神圣化。c、规定奴隶和隶农的无权地位。d、就拜占廷发达的工商业情况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对内:①编纂法典《民法大全》C、意义:a、法典在加强中央集权和保护私有财产方面,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意义。b、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c、12世纪起西欧重新恢复对罗马法的研究,都以《民法大全》作为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d、对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如《拿破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西法的比较。返回对内:②对人民起义实行严厉镇压,

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

529年,巴勒斯坦人民起来反抗东正教的压迫,被查士丁尼派兵镇压。在当时的起义中,声势最大的是532年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爆发的“尼卡起义”(尼卡希腊语“胜利”之意)。查士丁尼派大将贝利撒留带兵镇压,杀3万人,起义被镇压。

返回对外:①展开一系列征服战争。A、533年贝利撒留远征北非,534灭汪达尔王国。B、536-555,意大利。536年北上进军意大利,攻占罗马。540年进攻东哥特王国首都拉文那,555年灭掉东哥特王国,控制了意大利半岛。C、意大利战事期间,查士丁尼利用西哥特王国的混乱,出兵占领西班牙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达尔马提亚、巴利阿利群岛等地。

565年的拜占廷帝国返回对外:②在征服土地上进行恢复奴隶制的统治查士丁尼力图在被征服的土地上恢复奴隶制度的统治。占领意大利后,查士丁尼马上恢复旧罗马帝国的行政机构,让过去的贵族重新上台。于554年颁布“国务诏书”,以法令形式宣布恢复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和财产。查士丁尼的对外征战虽取得重大成就,但恢复奴隶制却违背历史潮流。返回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拜占廷封建化的开始(7世纪初)(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发展(7世纪中-9世纪中)(三)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确立(9世纪中-11世纪末)返回本节(一)拜占廷封建化的开始(7世纪初)

关于拜占廷封建化开始的时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7世纪初开始,一种认为8世纪初开始。1、希拉克略王朝建立2、希拉克略改革返回1、希拉克略王朝建立

6世纪末7世纪初,拜占廷面临奴隶、隶农和农民起义的高潮。在埃及爆发了伊萨克领导的起义,在多瑙河流域掀起了“斯卡马尔运动”。602年,驻扎在多瑙河的军队也发动进攻,帝国开始长达8年的内战。610年,非洲行省省长希拉克略并拥立为皇帝,建立了希拉克略王朝(610-711)。这样,拜占廷的国家机器保留下来,但性质已发生变化,奴隶制迅速瓦解,封建关系成长起来,日益过渡到封建社会。

返回2、希拉克略改革①把北非和意大利进行的军区制移植到东方各省,全部军队分驻三个大区,各设督军一名。②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③为保证战争需要,希拉克略采取大批动用教产的措施,利用教会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进行“圣战”,以打败异教和敢于入侵之敌。

返回(二)拜占廷封建制度的发展

(7世纪中-9世纪中)

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而实现的。8世纪是拜占廷封建化大发展的时期。1、8世纪初的《农业法》2、8世纪初军区制度改革3、圣像破坏运动(8世纪20年代-9世纪40年代)

返回2、8世纪初军区制度改革

8世纪初,拜占廷推行军事制度改革。为对付外族入侵和镇压人民起义,伊苏里亚王朝(717-802)的建立者立奥三世(717-741),依靠军事贵族来巩固统治,把全国各行省划分为11个军区,亚洲7个,欧洲4个,由总督掌管军区的行政和军事大权。军区制下,政府将大量土地分封给军队上层将领和各级军官,由此形成一个人数众多的军事封建贵族阶层。他们占有大片土地,让破产农民和隶农耕种。这样,构成了拜占廷早期的封建关系。推动了拜占廷封建化的进程。

返回3、圣像破坏运动-1

在拜占廷封建化的过程中,东正教会也积极参与夺取农民的土地。当时,东正教按拜占廷帝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和耶路撒冷四大主教区。到7世纪末8世纪初,东正教会所占土地已占帝国1/3以上,成为最大的封建主。东正教的这种地位,就使得当时人民把反封建斗争的矛头指向东正教会,最具代表意义的是7世纪末在阿尔明尼亚兴起的异端保罗派。

3、圣像破坏运动-2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741-775),在军事贵族支持下,在改革教会的旗帜下,以限制教会势力,没收它的土地为目的,开始了一场“圣像破坏运动”。圣像崇拜是教会扩大思想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圣像崇拜,教会可获得巨额收入。

3、圣像破坏运动-3

726年,立奥三世颁布诏令:禁止崇拜偶像,强迫僧侣还俗,大量削减寺院和修道士的数目,封闭寺院,没收被封闭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分给军事贵族和服兵役的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号召信徒起来反抗,发起暴动,遭到帝国坚决镇压。730年,君士坦丁堡在主教被废黜。3、圣像破坏运动-4

君士坦丁五世时,圣像破坏运动达到高峰。他进一步大规模没收教会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并用重刑强迫修道士还俗,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劳役。到阿摩里亚王朝(820-867)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时,843年,摄政的母后狄奥多拉重新宣布恢复圣像崇拜,历时117年的圣像破坏运动至此终止。

3、圣像破坏运动-5圣像破坏运动使拜占廷封建关系进一步发展。圣像破坏运动是在宗教旗帜掩盖下的社会斗争。通过这一运动,东正教会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军事贵族的势力大大增强,加速了封建大地产的形成和农民农奴化的步伐。返回(三)拜占廷封建制度的确立

(9世纪中-11世纪末)

1、帝国的强盛和国内矛盾的加深2、普洛尼亚制度的实施和封建制度的确立3、拜占廷封建化的特点

返回2、普洛尼亚制度的实施

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1081年,小亚细亚最大的封建主建立起科穆宁王朝(1081-1185)。该王朝代表大封建主的利益,推行“普洛尼亚”(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王国的采邑制相似。由政府把国家土地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终身监领,监领地上的农民受监领人管辖,并向监领人缴纳代役租和服劳役。监领人把所收租税的一部分上缴国库。2、普洛尼亚制度的实施

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普洛尼亚”制度的实行,不仅巩固了大封建主对土地的占有,并且加速了自由农民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过程。到11世纪中叶,拜占廷的自由农民已基本上沦为农奴,拜占廷的封建关系最后确立。

9-11世纪的拜占廷帝国返回3、拜占廷封建化的特点

拜占廷在6世纪奴隶制遭到破坏,逐渐向封建制过渡。7世纪实行的军区制和屯田兵制,在8世纪得到推广,加速了封建化的发展。11世纪,科穆宁王朝实行监领地制度,拜占廷封建制得以确立。拜占廷封建化的特点:①在保存了工商业城市和古代文化,保留了古代国家形式下实现社会变革,即在保留了帝国外壳形式下逐步进行的。②通过改朝换代、自上而下逐步改革而实现。③保留了较多的奴隶制残余。返回三、拜占廷的衰亡(282-289页)

(一)外族入侵和人民起义外族入侵:塞尔柱突厥人;西欧十字军东征。人民起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342-1349年帖撒罗尼加人民举行的“吉洛特”起义(二)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廷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返回本节四、拜占廷文化

(167-179页)(一)形成及其特点1、拜占廷文化发展繁荣的条件2、拜占廷文化的特点3、拜占廷文化的历史地位(二)主要成就(168-179页,略)返回本节1、拜占廷文化发展繁荣的条件①拜占廷由古代罗马帝国延续而来,直接继承和保持了古典文化传统。②它位于东方,便于接触和吸收近东文明古国的先进文化。③拜占廷帝国境内众多民族,都有自己独创的传统文化,为拜占廷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源流。1、拜占廷文化发展繁荣的条件(续)④拜占廷东正教的发展始终没有超越世俗政权,因而没有出现象西方那样由基督教垄断文化的情况。基督教在拜占廷文化的发展中主要是起着参与作用,对异教文化的摧残和限制的作用不大。⑤拜占廷帝国在中世纪早期拥有许多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都是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拜占廷文化有三个主要源泉,即古典文化、近东文明古国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精通这三种文化传统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东方。

返回2、拜占廷文化的特点拜占廷文化是希腊文化传统、基督教思想和东方风格逐渐融合基础上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是多种文化融合和冲突的结果。

返回3、拜占廷文化的历史地位①在西欧由于蛮族入侵,古代文化遭到毁灭,拜占廷不仅保存了希腊罗马时代的古代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它吸收了埃及、西亚等地的东方文明,使拜占廷的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综合的特色。②拜占廷的文化成就远远超出西欧,对后来的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③拜占廷文化对基辅罗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等斯拉夫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返回附:东欧及东南欧封建社会发展的一般主要特点

1、斯拉夫人各部落,在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分为东、西、南三支。6-9世纪,其原始社会解体。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特点和外部影响,在奴隶制尚未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经过奴隶制阶段而直接过渡进入封建社会,先后建立了一些封建国家。其中,属于东斯拉夫人的是基辅罗斯,后来发展成俄罗斯国家;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捷克王国和波兰王国;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