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讲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隋唐时期(练)(解析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讲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隋唐时期(练)(解析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讲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隋唐时期(练)(解析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讲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隋唐时期(练)(解析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5讲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隋唐时期(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5讲隋唐时期:绚烂帝国下的成熟文明(练)1.(·全国·一模)隋初的军事制度沿用西魏、北周时期创建的府兵制,府兵制原来实行的是兵农分离,军人世代为兵,户口由军队管理,不入州县户籍。由于上兵是专业化的,国家统统不分配土地。开皇十年(590),增加了士兵受田。这说明当时A.均田制遭到破坏 B.政治局面趋向稳定C.军人职业化发展 D.运河修建消耗民力【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由于士兵是专业化的,国家统统不分配土地。开皇十年(590),增加了士兵受田”可知,国家原本是不给士兵分配土地,但是开皇十年,士兵可以分到土地。这说明当时战争较少,政治局面趋向稳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排除A项;士兵可以分到土地不能说明军人职业化发展,排除C项;D项是无关项,排除。故选B项。2.(·山东济宁·三模)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 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 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可以看出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藩镇的存在会威胁中央权力,“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河南·模拟预测)尽管以唐朝初期到店朝后期科举入仕者的比重不断格加,但是大士族一方面通过科举延续其政治;另一方面则通过恩荫等途径进入仕途,恩荫入仕的数量叫科举入仕者数量更多。这表明唐代A.中央统治力量有限 B.贵族政治色彩较浓C.权贵升迁途径多元 D.士族依然垄断政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大士族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延续政治地位,而且通过恩荫做官的人较科举入仕者更多,世家大族依然对政治保持很大影响,这表明唐代政治血缘贵族色彩较浓,B项正确;唐代大力推行科举制度,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意义,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贵族可以通过恩荫和科举两种方式做官,不能体现权贵升迁途径多元,排除C项;科举制凭考试而不凭门第选拔官员,使得不少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政治,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影响在逐渐降低,排除D项。故选B项。4.(·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唐初,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左、右仆射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上述变化表明,唐朝A.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 B.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C.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D.中书省的核心地位提升【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初,尚书省可以与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高宗以后尚书省的长官要加上“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玄宗时政事堂被改为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事机构,并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职权逐渐被削弱,不能体现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排除B项;政事堂议政制度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没有体现中书省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5.(·湖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图是1970年在陕西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为唐朝岭南道怀集县地方官将百姓缴纳的庸调折变为银、浇铸成饼后,上交朝廷的赋税银。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白银得以普遍流通【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度,“纳绢代役”为“庸”,依据材料“唐朝岭南道怀集县地方官将百姓缴纳的庸调折变为银、浇铸成饼后,上交朝廷的赋税银”可以看出唐朝庸调的征收上交方式较为灵活,B项正确;唐朝时期,货币地租并没有取代实物地租,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交税的方式比较灵活并不代表不交税,因此不能说明百姓的赋税负担减轻,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出现“赋税银”,但并不能说明白银得以普遍流通,而且白银普遍流通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预测)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A.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 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C.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 D.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答案】A【详解】从材料摘录的诗句内容来看,描写的都是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据此可得出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A项正确;B项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B项;C项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与史实不符,且摘录的诗句也不都是田园诗,排除C项;材料中《观刈麦》《农家》都是现实主义诗作,排除D项。故选A项。7.(·山东德州·三模)如图为唐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密度图。这反映出当时A.户籍管理更加严格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全国人口大幅增长 D.南方开发程度超越北方【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南方人口密度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南方发展,南北方经济发展趋于平衡,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户籍管理情况,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人口密度,并不能证明人口大幅度增加,排除C项;图表信息无法证明南方开发程度超越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关内诸州庸调资课,并宜准时价变粟取米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远处不可运送者,宜所在收贮,便充随近军粮。其河南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这一规定A.体现中央对财政的统筹调配 B.旨在抑制豪强势力发展C.推动政府变革税赋征收标准 D.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关内诸州庸调资课”、“其路远处不可运送者,宜所在收贮”、“其河南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可知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的统筹调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抑制豪强势力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变革税赋征收标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产品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A项。9.(·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唐朝政事堂的演变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 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盘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 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可知政事堂议政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决策的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君权,排除A项;“提高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相劝,排除D项。故选C项。10.(·江西·金溪一中高三阶段练习)如表为唐前期周公、孔子地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时间变化唐高祖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以“遵周公之事”,藏兄夺位,介怀于周公。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唐高宗颁行《五经正义》,以孔子为先师;“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后废周公庙武则天封周公为褒德王,孔子为隆道公唐玄宗如前代国学祀周公,开元改为孔子并不祀周公A.官方的意识形态缺乏稳定性 B.佛道传播动摇儒家正统地位C.孔孟之道日益受到朝廷重视 D.政治统治需要影响人物评价【答案】D【详解】从表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孔子的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统治者的统治策略,利用孔子来回强思想专制,因此政治统治需要影响人物评价,D项正确;官方意识形态是儒学,一直稳定,排除A项;动摇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太绝对,从孔子的地位变化可得出,并不是一直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11.(·广东·金山中学模拟预测)古代赋役材料一

(董仲舒说)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供);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唐会要·租税上》(1)依据材料一,概述秦代农民赋役状况。(2)依据材料二,说明唐中期赋役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答案】(1)赋役沉重,农民负担比古代大大增加;种类繁多、赋役并行,赋税包括田租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包括更卒、正卒和戍卒。(2)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征税的主要依据发生变化,由人丁转为资产;税种简化,取消租庸和各种杂徭,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原因:安史之乱和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税收减少。【详解】(1)根据“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可知秦代赋役沉重,农民负担比古代大大增加;种类繁多、赋役并行,赋税包括田租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包括更卒、正卒和戍卒等。(2)变化:根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得出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征税的主要依据发生变化,由人丁转为资产;税种简化,取消租庸和各种杂徭,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原因主要是安史之乱和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税收减少。12.(·山东菏泽·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安史之乱: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材料

下图是《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的思维导图。该书作者认为,以756年“安史之乱”为标志的历史断裂不仅对王朝命运而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来说,亦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真正的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摘编自陆威仪《哈佛中国史·世界性帝国:唐朝》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的观点加以阐释。【答案】示例:财政体制方面: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唐朝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并被后世沿用,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政府对百姓人身束缚逐渐减弱;文化地理格局方面:安史之乱后,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唐及后世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加深,户口分布南北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已逐步成为文化发展重地,逐渐形成了北方为政治中心,南方在经济、文化上占据优势的局面;对外经贸往来方面,在安史之乱后,海上贸易活动得到新发展,交往地区扩大,中国和一个新生世界经济体系相连接这一贸易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得以延续;思想文化方面:唐朝中后期以来,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开启了儒学复兴运动,对后世宋明理学兴起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唐朝后期,文学艺术出现新流派、新形式(比如词,古文运动等)、新内容等,对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技发展方面:如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战争等;总之,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详解】观点阐释:首先阅读材料并要求,找到要阐释的观点,即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华帝国历史的分界点;然后分析材料层次,特别是其中的思维导图,选择其中多个变化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既定观点进行解释,如用均田制破坏,唐朝改行两税法,说明安史之乱前后赋税制度的改变及影响,从北民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开始超过北方,说明安史之乱后南方日益成为国家经济、文化重心,用海上贸易活动的新发展、复兴儒学、古文运动等说明安史之乱后,中国对外经贸、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最后总结整个论证过程,回扣观点,明确安史之乱对唐朝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1.(·广东·高考真题.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2.(·湖南·高考真题.3)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恢复,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量仍然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3.(·全国·高考真题)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4.(·浙江·高考真题)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答案】D【详解】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5.(·全国·高考真题)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详解】材料信息是,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A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B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C说法错误。6.(·江苏·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答案】B【详解】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李德裕作为士族,同样为寒素开路,政治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项。故选B项。7.(·辽宁·高考真题)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答案】B【详解】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北京·高考真题)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签名机构可知,这里涉及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山东·高考真题)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故选D。10.(·海南·高考真题)如表唐诗(摘录),可见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答案】D【详解】材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士”、“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体现的是劳动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D正确;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A排除;材料是对下层百姓生活的描写,非宫廷文化,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1.(·全国III·高考真题)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正确;A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12.(·全国·高考真题)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13.(·全国·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14.(2019·全国·高考真题)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5.(·全国·高考真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答案】(1)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2)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张九龄生活的年代“678~740”“开元年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初唐,有较为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根据材料“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助推张九龄成为名相;根据材料“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