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小实验探究(解析版)_第1页
5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小实验探究(解析版)_第2页
5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小实验探究(解析版)_第3页
5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小实验探究(解析版)_第4页
5 人教版九上化学期末专项小实验探究(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蜡烛及其燃烧(1)剪去易拉罐的盖,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①蜡烛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性。(2)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①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现象是o②正二十二烷(C₂₂H₄6)是石蜡的成分之一。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的相同。(3)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底部变黑且干燥(如第23题图所示)。资料显示,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具有超疏水性,水滴①蜡烛熄灭的可能原因有②铁质水管覆盖超疏水性材料可提高水管的抗腐蚀性,其原理是(2)①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3)①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支持蜡烛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解析】(1)①由题干信息可知,蜡烛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故答案(2)①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现象是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这是蜡烛受热熔化形成的;②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也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₂₂H₄₆+67O₂=点燃=44CO₂+46H₂O;(3)①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这是因为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持蜡烛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②铁在与氧气和水共存时会发生锈气与铁的接触;故答案为:超疏水性材料隔绝了水、氧气与【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问题二:燃着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物可能还含有0【实验1】(1)用冷而于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2)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0【实验2】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点燃蜡烛至熄灭,利用多功能传感器测量了据如表所示:相对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蜡烛点燃前0蜡烛熄灭后【实验结论】由实验及结果分析,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0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实验1】(1)烧杯内壁出现水珠;(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₂—CaCO₃J【实验2】【实验结论】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氧气的量不足;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吸入食品保鲜袋内(袋内含有少量空气),采集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横坐标为时间(s)C.曲线Y在60s至100s下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为76.66%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3.67%,则人体吸入的氧气体积与呼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不相D、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3.67%,水蒸气的体积含量为2.5%,氧气的体积含量为17.17%,则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为1-3.67%-2.5%-17.17%=76.66%,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气体图一(1)冬天时常可以看到人们呼出的白雾,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更多0(2)图一实验中需要收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各1瓶,其中收集人呼出的气体用法,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含量是否相同。(3)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产物?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猜想与假设】猜想1:猜想2: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产物。【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吸气时打开弹簧夹a,关闭弹簧夹,A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现象,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拓展延伸】若呼气时,打开弹簧夹a,关闭弹簧夹b,可能出现的后果是【答案】(1)水蒸气;(2)排水;氧气;(3)【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原有的;【实验探究】b;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结论】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拓展延伸】A中的水流出瓶外。【解析】(1)冬天时,看到人们呼出白雾,是因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比空气更多的水蒸气;(2)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收集到的气体比较纯净;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是空气燃着的呼出空气燃着的呼出气体AB【实验探究】打开a,关闭b,这样气体才能进入;呼气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故观察到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结论】由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主要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存在的,故二氧化碳是人体代【拓展延伸】如果呼气时,打开a,关闭b,气体不断进入A中,在气压的作用下,A中的水被压出瓶外。2.某同学做“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球形干燥管澄清甲A.实验I中的木条均能燃烧,燃烧较旺的是B瓶B.实验Ⅱ中的石灰水均变浑浊,更浑浊的是甲瓶C.实验II乙装置中干燥管可预防液体被吸入口中D.两实验均可证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高于空气【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剧烈,伸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伸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实验I中的木条均能燃烧,燃烧较旺的是A瓶,故选项说法错误。B、通过甲装置吸气,通过乙装置呼气,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Ⅱ中的乙中石灰水变浑浊,甲中石灰水不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Ⅱ乙装置中干燥管可预防液体被吸入口中,故选项说法正确。D、证明呼出气体中CO₂含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实验I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CO₂含量高于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我们已经知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吸作用确实产生二氧化碳气体。I.知识链接人类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C₆H₁₂O6)在人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II.实验验证(1)初始实验:甲同学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气体食品保鲜袋C(2)改进实验: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在A、B瓶中装入等浓度等体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乙同学对着装置吹气口进行吹气15s,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 现象,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K₁K₁输液带NaOH溶液VmL气体白磷实验一实验二(3)数字化实验:同学们又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3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0o③根据图3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2):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解析】I、葡萄糖(C₆H₁₂O₆)在人体内参与呼吸作用过程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₆H₁₂O₆+O₂CO₂+H₂O,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故答案为:C₆H₁₂O₆+O₂CO₂+H₂O或葡萄糖+氧气酶二氧化碳+水;(3)①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要减小,所以表示O₂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③根据图3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水蒸气冷凝,气体3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3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硫酸铜(白色固体)带火星的木条5%的过氧化氢溶液步骤①步骤②步骤③带火星的木条步骤①木条不复燃;为全部溶解A【讨论交流】大家认为还可以采取另一种方法获取上述实验结论: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m₁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填序号)。A.溶液的起始温度B.催化剂的质量【评价改进】质量和化学性质;【继续探究】160:98(或80:49);氯化钡(或硝酸钡);【讨论交流】m1;【拓展延伸】D。【解析】【实验探究】由实验结论可知“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在步骤③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Cu(OH)2↓+Na₂SO4,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60:98=80:49;硫酸根离【讨论交流】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因此在甲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将乙同学实验时烧杯B中的溶液蒸发、干燥得到白色固体,再称其质量为mig,然后将固体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仍然可以加速过氧化氢分解;【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溶液的起始温度、催化剂的质量、溶液的浓度;无需控制反应起始时间。4.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将氧化铁(Fe₂O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该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氧化铁能不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呢?【作出猜想】氧化铁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气体的制取和测量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过氧化氢溶液温度/℃氧化铁质量/g收集40mL氧气所用时间/s①50②5③④50(1)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2)要比较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可选择对比的实验编号是9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0(3)通过实验对比可知,加入氧化铁后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的和没有发生变化。(4)实验证明氧化铁确实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反应的符号(5)上述实验验证了一些影响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的因素,那么你认为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还可能与因素有关,你的实验验证方案是 0【答案】(1)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②③;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3)①②;质量;化学性质;(5)催化剂的种类;取5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0.1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然后记录反应所需时间等。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要比较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除了溶液浓度改变之外,其它的量必须一样,可选择对比的实验编号是②③,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4)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5)催化剂的种类不同也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所以实验方案:取5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0.1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然后记录反应所需时间等。4分运动【典例5】【典例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的性质,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一些浓氨水(如图所示)。(1)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了 o(2)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同学们的改进实验的优点有(写一条)。(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内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如图所示)。白烟橡皮塞白烟浓氨水浓盐酸已知: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氯化铵)。①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物理性质是;②实验中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为C处的无色酚酞溶液依次变为红色(合理即可);分在不断地运动;(2)环保(或节约药品)(3)①易挥发;②氯化氢+氨气→氯化铵。【解析】(1)实验结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1~2滴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滴一些浓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同学们的改进实验密封、所用药品量更小;(3)①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物理性质是易浓氨水挥发;②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文字表达式:氯化氢+氨气→氯化铵。浓氨水5.回答问题(1)图I是晓娟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佳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酚酞溶液丙图I(改进前)浓氨水浓氨水D酚酞溶液酚酞溶热水一ACBE图Ⅱ(改进后)【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①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②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③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2)如图是有关分性质的实验,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每隔1.5-2cm滴一小滴酚酞溶液),将试管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脱脂棉上。酚酞试液脱脂棉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这一实验说明分的性质是②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O【答案】(1)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运动速度越快;(2)从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分在不断运动;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脱脂棉【解析】(1)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E试管单独放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起到对比的作用;A试管是常温,D试管放在热水中,温度不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同,分的运动速率不同,故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根据反应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运动速度越快;(2)由于分在不断运动,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速度加快,运动到与酚酞试液接触,由于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滤纸条上滴加酚酞试液的点由试管口向内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在不断运动;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运动速度加快,运动到与酚酞试液接触,由于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化,而试管口塞的脱脂棉花却变成红色说明氨水滴到了滤纸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团上。BAB(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反应时间电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26分26秒12分14秒(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9分26秒(填“大干”或“小干”)。(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即可)。太慢;小于;(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解析】(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A管生成氧气、B管氢气两者的体积比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3)由数据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4)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故填: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6.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1)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为了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实验室中可通过使硬水转化为软水。(2)目前,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o(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C(4)图为实验室电解水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0(5)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得出水是由组成的化合物。活塞活塞活塞电源【答案】(1)肥皂水;蒸馏。(2)生活污染。(3)洗菜水浇花等。。(6)氢元素和氧元素。【解析】(1)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吉林)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室可通过蒸馏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吉林)化学兴趣小组用气密性良好的不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2)目前,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3)列举一种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及时关水龙头,淘米水浇花。(4)电解水实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气体是氢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产生气体是氧气,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2:1.(5)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6)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定律。个个(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i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o,m₁与m,的大小关系是:m₁m2;(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质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答案】(1)=。(2)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天平示数减小。(3)倾斜瓶,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4)反应前后原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解析】(1)实验一: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i保持装置密闭。使红磷燃烧,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m₂,m₁与m₂的大小关系是:m₁=m₂。(2)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气球膨胀,电天平示数减小(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为克服实验二中气球受浮力的影响。在实验三中利用硬质塑料瓶改进实验装置,用电天平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倾斜瓶,使稀盐酸和碳酸钠混合,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电天平示数不变。(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其微观原因是反应前后原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变式专练】【变式专练】7.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查阅资料】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个蒸馏水(1)如图所示,上述实验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序号);(2)实验③中的实验现象是玻璃棒(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保持平衡”);(3)实验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4)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A.分种类B.原种类C.分数目D.原数目(1)②③。(2)左端下沉。【解析】(1)上述实验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②③,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酒精与水(2)用酒精灯加热铜丝后,铜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过程中有气体参与反(3)反应生成的气体逸出装置,质量减少,天平不再平衡,故实验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种类、原数目,可能改变的是分数目,一定改变的7碳的化学性质7碳的化学性质【典例8】【典例8】A图一B(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确定氧化铜和木炭已经开始反应,原因是,当观察到BN₂③实验结束撤掉酒精灯后要继续通一会N,④实验中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填字母)效果较好,这是由于玻璃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用方程式表示)。(3)①在实验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因12,故选B;玻璃管中碳和氧化铜高温下生成铜单质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8.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说明有CO气体生成,证明该同【实验反思】(5)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反应放出产生CO。②原因二: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 0澄清湿润的石灰氯化钯(3)玻璃管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拿出导管。(4)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5)C+CuO=高温Cu+CO个或;(6)末端放一盏酒精灯,进行尾气处理。【解析】(1)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B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₂+CO₂=CaCO₃v+H₂O;(3)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玻璃管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束后应该先拿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4)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生(5)碳和氧化铜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方(6)一氧化碳污染环境,此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末端放一盏酒精灯,进行尾气处理。8二氧化碳的性质 氧化碳ABC(1)如图A所示,点燃两支蜡烛,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火。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2)如图B所示,将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除了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图C所示,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少许蒸馏水倒入瓶中,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瓶变瘪且紫色石蕊变红色,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化学式是o【答案】(1)不可燃,也不助燃;(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₂=CaCO₃↓+H₂O;(3)H₂CO₃。【解析】(1)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不可燃,也不助燃。(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还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₂=CaC(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使石蕊变红的物质化学式是H₂CO₃。9.(房山区期末)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点燃酒精灯,湿润纸花又变为紫色的原因是(4)实验结束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澄清湿润紫色ABC【答案】(1)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Ca(OH)2+CO₂—CaCO₃√+H₂O:【解析】(1)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₂—CaCO₃↓+H₂O。(3)点燃酒精灯,湿润纸花又变为紫色的原因碳酸易分解,方程式是:H₂CO₃=CO₂+H₂O。(4)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先将导管移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所以顺序是②①。9一氧化碳的性质9一氧化碳的性质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加特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氧化铁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b片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片D.一氧化碳有毒,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解析】A、一氧化碳不纯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则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再点燃酒精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能与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和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现象为a处固体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时,应该停止加热之后继续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有毒,但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₂,并验证CO₂和CO的性质的实验,看图后回答问题。稀盐酸稀盐酸大理石石灰水CD0(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B装置出来的气体是组成的混合气。(2)C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3)D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2)除去二氧化碳;检验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3)黑色固体变为红色:(4)淡蓝;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解析】(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个;B装置中,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因此从B装置10.(遂平县模拟)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炼铁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澄清B.应先加热Fe₂O₃,再通入COC.红棕色的Fe₂O3逐渐变黑分解产物中既有CO又有CO₂,小明设计如下实验装置。(1)B中实验现象是,写出其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红磷或白磷做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3)小华认为,在D装置后再增加装置B才能验证CO的存在,小明认为不加装置B就可验证,小明的理由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红磷或白磷做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o(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3)能看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解析】(1)草酸钙(CaC₂O₄)加热易分解:,产生了CO₂气体,CO₂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中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氧可得:2x+(-2)×3=0,则x=+3价,所以Fe₂O₃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3)氧化铁颜色为红棕色,如果CO存在,则氧化铁会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粉,玻璃管中的现象为由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所以不加装置B就可验证;(4)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该实验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会污染环境,所以要在该实验的最后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者扎一个气球等尾10燃烧的条件弹簧夹弹簧夹—80℃热水红磷图1气球红磷红磷细沙图2【实验1】利用W型玻璃管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图1)。己知: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着火点40℃。(1)向W型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段O(2)已知W型玻璃管的容积为200mL,待白磷熄灭,将W型玻璃管移出热水,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实验2】如图2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实验步骤:I.锥形瓶内装入红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Ⅱ.拔下瓶塞,将瓶塞上的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红磷,并立即塞紧瓶塞;III.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到(4)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5)实验结论: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P₂O5质量。(6)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OA.实验中红磷的量一定要过量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先变大后变小且比原来小C.若装置漏气,天平最终向右偏D.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会影响实验结论【答案】(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W型玻璃管内的氧气被消耗完全后,白磷不再燃烧。(2)量筒中的水回流到W型管中,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60mL。(3)天平平衡。(4)起缓冲作用,防止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使瓶塞被弹起。(5)参与化学反应的红磷和氧气。【解析】(1)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故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W型玻璃管是密封的,管内氧气有限,则一段时间后白磷熄灭的原因是:W型玻璃管内的氧气被消耗完全后,白磷不再燃烧。(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9故200mL玻璃管中的空气中应有氧气,反应结束后应有40mL水倒流进入玻璃管中,故量筒中还剩60mL水,所以实验现象应为:量筒中的水回流到W型管中,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60mL。(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要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故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到天平平衡。(4)由于反应放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则小气球的作用是:起缓冲作用,防止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使瓶塞被弹起。(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此可知,参与化学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P₂O₅质量。(6)A、该反应是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红磷的质量不一定非要过量,故A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粉末,燃烧过程中放热,压强增大导致气球增大;待完全反应结束,恢复到室温,因为氧气的减少,导致左侧装置内的压强减小,使最终气球的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则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先变大后变小且最终比原来小,故B符合题意;C、若装置漏气,左侧装置最终的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则天平最终向右偏,故C符合题意;D、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实验过程中气球膨胀不会影响实验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80℃80℃12.(宜州区期末)某学习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字母序号)。A.发光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热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实验I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2)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3)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4)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80℃ 【答案】I【任务一】(1)ACD。Ⅱ【任务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2)证明燃烧需要氧气。【解答】【任务一】(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发光、放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任务二】(1)实验I粉末A.该实验装置中主要有4个反应发生D.为了节约能源,可以将最右侧的酒精灯撤去铜片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靠近外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靠近外回推拉活塞【解析】A、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故A错误;B、对比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故B正确;C、对比铜片上的小木块和小煤块,铜片上的木块先燃烧,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正确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白磷与空气(氧气)接触燃烧,而水中白磷不与空气(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故D正确。故选A。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气体浓度气体浓度采集信息形成图像C时间传感器反应容器3b实验一实验二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解析】A.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来回推拉注射器时,二氧化碳进入注射器,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一”中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可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证明产生水,选项说法错误;C.石蜡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密闭容器内氧气的浓度减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增大,因此“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珠,所以“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4.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测定塑料袋中O2和CO₂的浓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气,一段时间后压瘪塑料袋,向瘪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气体。测定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开关开关传感器电脑图1A.40s时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C.50s时O₂的浓度等于CO₂的浓度D.呼气时塑料袋内壁有水珠【解析】A、由图2可知,30s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氧气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从该时刻开始向塑料袋中吹气,故A说法错误;B、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了二氧化碳,随着呼出气体的增多,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故B说法错由图2可知,50s时两曲线交于一点,但是二者的单位不一致,因以此时O2的浓度不等于CO₂的浓度,故C说法错误;D、呼出气体的过程中,从体内携带有水蒸气,即呼气过程中塑料袋内有水珠,故D说法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实验2(1)仪器a的名称为(填“烧杯”或“试管”)。(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填标号)。A.可燃物B.氧气(或空气)C.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₂O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故答案为:烧杯;(2)白磷和红磷均为可燃物,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006.天宫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产生。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实验装置图。(1)图中试管A连接电池极,实验前需要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其目的是0(2)实验过程中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o(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4)在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说明该水样属于(填“硬水”或“软水”)。(5)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答案】(1)负;增强水的导电性。(2)氧气。(3)氢元素和氧元素。【解析】(1)图中试管A连接电池负极,实验前需要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2)实验过程中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说明该水样属于软水。(5)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6)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7.如图为探究粒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填操作),推动注射器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度加快,说0注射器注射器气球湿润的酚热水气湿润的酚酞滤纸条止水夹冷水【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3)左侧;温度越高分(粒)运动越快。【解析】(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在不断运动,运动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处,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滤纸条变红色,8.(2023秋·东城区期中)用如图装置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2(1)实验1,点燃蜡烛后,电秤示数减小。蜡烛减少的质量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填写“等于”或“不等于”)。(2)实验2的实验现象是有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电秤示数不变。(3)分析实验3中,电秤示数改变的原因是(4)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4)反应前后原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解析】(1)实验1,点燃蜡烛后,电秤示数减小。蜡烛减少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因为蜡烛减少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质量和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2)实验2的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现象是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电秤示数不变。(3)分析实验3中,电秤示数改变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4)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种类、质量和个数都不变。9.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1)实验过程中,B中的现象是(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4)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D处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的的目的是(6)D处导管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CO₂+Ca(OH)2—CaCO₃v+H₂O;(5)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6)【解析】(1)实验过程中,B中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B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实验过程中,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C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由上述分析可知,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₂+Ca(OH)2—CaCO₃↓+H₂O;(5)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所以D处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的的目的是: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6)D处导管口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10.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9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实验验证】(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条即可)。棉花玻璃管ab调成的糊状物图1图2【交流讨论】炭黑;(4)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解析】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空气澄清呼出的空气澄清呼出的气体【交流讨论】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实验验证】(1)由于生成的炭黑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故加入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应该先撤酒精灯,然后再撤蜡烛,【拓展应用】为了充分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1.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对比实验。燃着的燃着的木条呼出的丙A。澄清石灰水呼气BⅡ丁(1)实验甲:观察到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选填“>”、“=”或“<”)空气中氧气含量。(2)实验乙:向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3)实验丙: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4)【装置创新】实验丁: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呼气时,应打开弹簧夹B(选填“A”或“B”,下同),关闭弹簧夹,吸气时相反。I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II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2)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3)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4)B;A;除去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解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含量;(2)向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等体积、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a氧气C(4)呼气时,应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可使呼出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现象比较明显,吸气时相反;Aa氧气C的试剂也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为了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12.如图有关探究氧气的性质的实验,请回答:【探究一】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加压就会发生状态的改变:星的木条(2)实验I,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o(3)实验IⅡ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₂,。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非基本反应类型为(4)实验Ⅲ为铁丝的燃烧实验。步骤a中,要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状。步骤c中,写出铁在氧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实验Ⅱ,可观察到步骤b中铁丝不能燃烧,步骤c中铁丝能燃烧,说明铁丝燃烧的剧烈程度(5)上述实验,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答案】(1)物理;(2)复燃;(3)防止污染空气;氧化反应;(4)螺旋;;氧气的浓度;(5)比较(2)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实验I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实验Ⅱ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硫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二碳,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铁丝局部的温度;步骤c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实验Ⅱ,可观察到步骤b中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少,铁丝不能燃烧,步骤c(5)上述实验,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13.人体呼出气体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面装置进行实验。NaOHB铜网C①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可观察到,目的②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④E装置的作用是,尾气的主要成分是【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可观察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目的是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2)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是因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同时会带出水蒸气,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水蒸气。14.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实验验证】(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刚开始预热时,B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