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4)导火线: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3)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表现(1)五四运动前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五四运动后①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3.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思维拓展]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答题术语]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是其直接原因。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对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5.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向预测:思想文化的觉醒新文化运动是基于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革命运动是推动而非冲击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新文化运动只是放弃了直接政治变革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设想,不能推断出新文化运动对民族文化的实际影响,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放弃了直接政治变革的要求,转而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故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思想、新理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大好时机。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几年很少考到,复习要多关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2.局限性:(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主题:新文化运动史料一“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①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②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史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③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史料三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④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自觉的女子》(1)根据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思想背景是什么。其本质意义何在?提示:①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由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①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②指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③指民主和科学。④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5.新成果: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类别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指导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马克思主义主流提倡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阵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反封建阵营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展开论战1.《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解析:选B倡导民主科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和“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是希望青年的进步和成长,故B项正确;反对愚昧迷信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追求新文学平易近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2.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解析:选C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3.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解析:选A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4.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A.推广民间俚语 B.提倡文言文复兴C.否定外来文化 D.抵制白话文运动解析:选D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土语”是指白话文,不是民间俚语,材料也没有推广民间俚语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该学者反对的是“尽废古书”,并没有提倡文言文复兴的意思,同时,“复兴”二字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否定外来文化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据材料“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皆有文法”和“均可用为教授”可知,该学者是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提倡白话文,故D项正确。5.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解析:选B题目要求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属于表现,故错误;之所以出现三个层面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当时的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C项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D项错误。1.蔡元培认为,民族文化如果能贡献于世界者,重要两个条件,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要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材料表明蔡元培()A.已经有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B.思想观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C.对中国的儒家文化非常推崇D.对西方文化有绝对肯定之倾向解析:选B“兼容并包”是允许各种思想同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文化融合与材料中“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要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以为养料”相符,故B项正确;C项、D项明显错误。2.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 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解析:选D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A项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故错误;B项不能与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联系起来,故错误;C项不符合批判儒家思想的现实背景,故错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3.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A.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激励了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解析:选D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改变了部分青年的文风,故A项错误;材料中改变部分青年文风而非激发广大民众对封建文化的挑战,故B项错误;与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无关,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改变部分青年文风有利于推动新文学在青年中的推广,故D项正确。4.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据此可推测胡适()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解析:选BA项与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不符,故错误;“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同时又……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以墨家思想”,与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不符,故C项错误;忽略了“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与题中“据此可推测”不符,故D项错误。5.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解析:选A新文化运动有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材料中“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表明不再是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胡梁”是新派知识分子,而继续批判与材料中“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整理国故的旗号”表明传统文化拥有生命力,但无法看出“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但没有涉及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D项错误。6.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者,势也。”这表明吴虞()A.反对传统儒学 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张尊重孔子 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解析:选A根据材料表明吴虞认识到反对传统儒学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吴虞反对的是“坚执其学”,故B项错误;吴虞承认孔子是春秋战国伟人的同时,更多强调其学说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反对儒学的一面,不能体现学习西方的一面,故D项错误。7.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解析:选B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故不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没有政治领域的巨变,故D项错误。8.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靑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解析:选C根据材料“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结合所学知识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