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一宋明理学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学以致用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宋代时期,思想家们使儒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建立了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考点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2.概况(1)“离经叛道”的李贽①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②作用: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三位进步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影响(1)在对传统儒学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构建起新的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学以致用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指什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想。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9页主题一“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视点]一、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1.三大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影响(1)积极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品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二、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2.发展(1)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2)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3)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汉朝——官方化;宋明——世俗化;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三、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1.相通之处(1)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3)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分歧之处(1)在思想内容上: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2)在修养方法上: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四、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战国时期针对春秋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改造儒学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魏晋隋唐时期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基础上,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史料研读](一)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中寻找”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史料二史料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根据史料二,指出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史料研读](二)史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史料二“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史料三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此也,程朱以为须以心及物而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二程”从自然和伦理的角度指出“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即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史料二史料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与儒家传统道德一致,要通过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等途径实现史料三史料第一句话强调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贯通明理;第三、四句话说明王阳明反对外在探究,主张内心反省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程与朱熹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都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理,所谓“天理”即封建的伦理道德。2.史料三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同观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题二开时代之新风——明清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出现了思想活跃局面,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开时代之新风。[综合视点]一、四大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发展政治批天理——理性存人欲——民本批君主和三纲——平等限制君主专制——民主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经济-工商皆本文化经世致用——务实否定权威,独立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评价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三、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史料研读](一)史料一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李贽《明灯道古录》史料二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专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史料信息史料一史料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作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史料二史料的关键句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史料三史料中“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1.根据史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现象,李贽认为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专题训练5题型整合整式化简求值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幼儿户外活动案例分析
- 水灾应急演练
- 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
- 火灾逃生演练AE
- 红领巾说课稿
- 城市道路人行道铺设合同模板
- 农村耕地租赁合同:农业营销
- 桥梁建设杂工施工合同
- 办公园区耐磨地面施工合同
- 图书馆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汇报
- 加强县域存款保险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2021
- 现场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 乐视融资汽车ppt
- 新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文语文园地七和大人一起读》优质课教案_9
- 中止探视权书面申请范本
- 中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目录
- 汽车制动系统论文_图文.
- 三聚磷酸钠技术规程与岗位操作法
- 行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
- 万科集团营销费用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