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解析_第1页
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解析_第2页
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解析_第3页
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解析_第4页
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上第1次月考复习题2(酸碱盐实验探究)姓名:___________1.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先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接着:(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答案】氢氧根离子取3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于试管中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详解】(1)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2)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取3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即①中氢离子部分参加了反应。2.小江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胶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便和小南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南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南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南所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2)为了验证猜想③,小江去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然后滴加,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加此药瓶的目的是。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答案】不正确,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过量的氯化钡检验并除去碳酸钠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详解】(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也能够使酚酞变红,故不正确。(2)验证猜想③,需要先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再去检验氢氧化钠,故可以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用来检验并除去碳酸钠,然后过滤之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来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钠。3.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MgCl2和NaOH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1)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3)上述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①盐酸②氯化钙③氨水④硫酸镁【答案】MgCl2+2NaOH═Mg(OH)2↓+2NaCl280③【详解】(1)步骤c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2)根据题意有:每分钟反应的氯化镁质量:332.5g/L×0.1L=33.25g,x=280。(3)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氨水,是因为氨水是碱,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故填③。4.某同学猜测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为验证自己的猜测,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资料:二氧化硫可使一种叫做品红的红色试剂褪色,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问题:

A.B.

C.

D.(1)为证明反应有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请将实验装置用字母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2)若猜测正确,请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实验中只提供一瓶品红溶液,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答案】DCBBAC+2H2SO4(浓)=CO2↑+2SO2↑+2H2O无法判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不变;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能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详解】(1)为证明反应有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实验过程中,先通过D装置进行碳和浓硫酸的反应,再通过C装置检验是否生成水,再通过B装置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硫,再通过B装置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和品红溶液完全反应,再通过A装置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故装置用字母排序为DCBBA。(2)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3)若实验中只提供一瓶品红溶液,气体通过B装置时,无法确定二氧化硫是否被品红溶液完全吸收,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不能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点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浓盐酸和废旧干电池中的锌以及下图A至F所示装有药品的仪器来制取氢气,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A中仪器①的名称:。(2)用锌和浓盐酸反应制取的氢气中会混有水和氯化氢气体,为了证明其存在,我们常用图(填图的符号)中的试剂来验证水,用图(填图的符号)来验证氯化氢气体。(3)为了制取一瓶干燥、纯净的氢气,图中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F。【答案】长颈漏斗EDC→D→B【详解】(1)图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蓝色;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所以用装置D来检验氯化氢的存在;(3)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除净氯化氢气体,然后再用浓硫酸对氢气进行干燥。6.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氮气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1)浓硫酸的作用是。(2)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①另一个物理量为(填字母)。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填“偏高”、“偏低”或“不变")。【答案】吸收水分,减小误差C偏高【详解】(1)浓硫酸的作用是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2)①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另一个物理量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碳酸钙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钙质量分数,故选C;②若去掉丁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被丙装置吸收,导致测得CaCO3含量偏高。7.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无色气体的化学式。(2)按该加入试剂的顺序,不能验证的物质是,改变上述三步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可以验证是否有这种物质,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填写序号),加入过量盐酸时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答案】CO2NaOH②③①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详解】(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所以无色气体的化学式CO2;(2)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若含有氢氧化钠,被试剂①过量盐酸就中和掉了,不能被酚酞溶液检测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要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存在,需先将碳酸钠除去,因此可先加硝酸钡溶液,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硝酸钡时碳酸钠和硫酸钠都与硝酸钡反应分别产生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此时可加入稀盐酸,若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二者都含有。8.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1)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②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和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C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2)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②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答案】CCONa2CO3确保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尽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详解】(1)②D中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者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生成了碳和一氧化碳;③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2)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确保装置中的空气已经排尽;②前面的探究已说明了猜想中的C、CO和Na2CO3的存在,因此,接下来所设计的探究实验就应该是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固体物质Na2O;根据资料“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可以考虑使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但由于Na2CO3存在影响,所以先使用资料“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中的氯化钙溶液处理溶液中的Na2CO3,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进而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9.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样品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10.6克148.5克146.3克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与的混合物;②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2)称取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表,请计算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要求列式计算)(3)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只要求写出数据)【答案】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其质量为:148.5g146.3g=2.2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x=5.3g,y=5.85g,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详解】(1)根据题意知,该固体溶液中含有CO32和OH,所以这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2)见答案;(3)由(2)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10.6g5.3g=5.3g,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z=7.75g,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氯化钠的质量=5.85g+7.75g=13.6g。10.小徐和小金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小徐的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测出溶液温度为22℃。由此,小明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②小金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省略)。向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红墨水在实验过程中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小天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1)小徐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2)小金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法,他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关键是在装置中增加了导管a,导管a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3)实验结束后,小金同学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认为他的实验中NaOH与稀硫酸两者已恰好完全反应。小滨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是不可靠的,于是他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答案】不可靠,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转换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紫色石蕊试液【详解】(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放热,使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温度升高,不能确定是溶解放热还是反应放热;(2)小金的实验中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转换法,把温度变化的问题转化成观察红墨水的移动情况,烧瓶上导管a的作用是起到连通器(平衡气压)的作用,使液体更好的流下;(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不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为刚好完全反应或者酸过量时酚酞试液都不变色,应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反应。11.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实验原理: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实验装置如下图: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3)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漏斗25%偏大【详解】(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2)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设碳酸钙质量为x,由CaCO3+2HCl═CaCl2+H2O+CO2↑,Ba(OH)2+CO2═BaCO3↓+H2O可知,x=1g,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4)若没有A装置,会导致C吸收通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碳酸钡质量偏大,导致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12.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1实验:(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不成立.②丁中出现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③乙的作用是.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答案】CaO+H2O=Ca(OH)2一黑色固体变红吸收CO2盐酸或HClc【详解】(1)发热主要原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证明假设一不成立;②氢气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丁中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固体变红,可知气体中含有氢气,证明假设三成立;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乙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Ⅱ、实验后,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稀盐酸;[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变质,故正确;b.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水,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所得是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和活性炭的混合物,过滤,可以回收不溶性固体活性炭,故正确;c.不是所有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发热材料,故错误;故选c。1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水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答案】浓硫酸2NaOH+CO2═Na2CO3+H2O设碳酸钙质量为x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偏小【详解】(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吸收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水蒸气。(2)装置D中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见答案。(4)因为水垢本中来就有少量水,只能通过计算D增重的二氧化碳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没有装置A会导致装置D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那么计算出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所以氢氧化镁质量偏小。14.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已知: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请回答:(1)方案一: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2)方案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理由是。【答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理由是: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详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2)方案二:向NaOH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可能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或者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故方案二不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理由是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15.小金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他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反应现象出现了差异呢?(1)小金从微观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差异是不同。他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①Cl-能促进铝片和稀酸反应,SO42-对反应无影响。②Cl-对反应无影响,SO42-能抑制铝片和稀酸反应。③Cl-能促进铝片和稀酸的反应,SO42-能抑制铝片和稀酸的反应。组别12相同的铝片1克铝片1克铝片H+浓度相同的酸5毫升盐酸5毫升硫酸反应片刻后添加少量某试剂Na2SO4NaCl添加试剂后的反应现象无明显变化明显加快结论和对反应无影响对反应有促进作用(2)根据上述探究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3)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将第2组实验添加的试剂由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完成探究任务?请说明理由:。【答案】酸根阴离子Na+SO42-Cl-不能HCl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增加了H+浓度【详解】(1)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时放出气泡的速度,得出的结论是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差异是酸根离子不同。(2)实验1向稀盐酸中加入硫酸钠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无影响;实验2加入氯化钠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3)根据HCl气体溶于水后变成了盐酸,增加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实验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将第2组实验添加的试剂由NaCl改为HCl气体。16.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1)做出假设;(2)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3)查阅资料:该实验小组查阅到: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4)实验:①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这说明

。②实验过程中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此现象说明;装置D内滴入蒸馏水的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③装置E的作用是(5)结论。【答案】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详解】(4)①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说明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②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装置D滴入蒸馏水的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碱性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故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17.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平均分为两等份。【实验证明】往其中一份混合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继续探究】(1)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的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了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②另用试管取3毫升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3毫升水混合,加入等量的镁片。(2)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答案】OHBa(OH)2+2HCl=BaCl2+2H2O①中气体比②中少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详解】实验证明: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继续探究: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即①中氢离子部分参加了反应。微观解释: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猜想二: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猜想三: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讨论交流)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原因是。(设计并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向如图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从(选填a或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所以猜想二错误。(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号试管0.1分红色褪去2号试管5分红色褪去3号试管30分红色明显变浅4号试管120分红色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H2In+2NaOH=Na2In+2H2O【详解】讨论交流:猜想一不正确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设计并实验:(1)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可以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2)从实现现象可以得出,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拓展延伸:H2In与NaOH反应生成Na2In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H2In+2NaOH=Na2In+2H2O。19.小金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组合序号①②③④⑤⑥组合物质H2SO4NaOHH2SO4NaClH2SO4Na2CO3H2SO4Ba(NO3)2NaOHBa(NO3)2Na2CO3Ba(NO3)2【记录和解释】(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实验结论】(2)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交流与反思】(3)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写化学式)。【答案】①沉淀、气体或水NaNO3【详解】(1)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所以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3)所有的钠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所以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是NaNO3。20.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猜想③:可能是OH【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答案】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试管内的溶液变红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详解】实验验证: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会观察到溶液为无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会观察到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讨论反思: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21.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将1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300g;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已知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g.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2)步骤⑤的目的是,若去掉此步骤,实验结果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4)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答案】Na2CO3+H2SO4═Na2SO4+H2O+CO2↑干燥剂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U形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偏小79.5%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一部分会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详解】(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这里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2)为了使装置内残余的二氧化碳也全部进入U型管,应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若去掉此装置,会导致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3)设纯碱的质量为xx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浓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一部分会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对测定结果有影响。22.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据图判断,乙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有,bc段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答案】CaCl2CaCl2、HClCaCl2+Na2CO3=CaCO3↓+2NaClNaCl【详解】(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CaCl2)。(2)由图丁可知,在乙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由酸性到中性再到碱性,ab段发生的是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bc发生的是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所以乙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HCl;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C点是碳酸钠把盐酸和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物NaCl。23.为验证稀H2SO4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图实验:(1)能产生气泡的是(填字母)。(2)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将试管E中的浊液过滤,为探究滤液的成分,小李设计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滤液加入锌粒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H2SO4。方案二:滤液加入Na2CO3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HCl和BaCl2。其中方案(填“一”或“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应将药品更换为(填字母)。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Na2CO3固体

d.金属铝【答案】AD3H2SO4+2Al=Al2(SO4)3+3H2↑一b【详解】(1)酸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产生气体,故选AD;(2)试管A中,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H2SO4+2Al=Al2(SO4)3+3H2↑;(3)试管E中,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滤液中一定含有盐酸,可能含有硫酸或氯化钡中的一种。方案一:锌粒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产生氢气,不能验证是否含有硫酸。应将药品更换为BaCl2溶液,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能确定是否含有硫酸。不能选用硝酸银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铝,因为硫酸、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铝反应。24.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1)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二、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2)图三C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答案】稀盐酸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或溶液的pH由大变小)氯化钠和氯化氢【详解】(1)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则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判定此反应发生的依据分别是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溶液的pH由大变小。(2)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25.(绍兴34)三位同学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1)小敏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选填序号)。A.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漏斗、玻璃棒、烧杯C.酒精灯、试管、玻璃棒(2)小华取10克样品,用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4.6克,根据上述数据,算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发现与事实严重不符,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_。(3)小军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20克稀盐酸加入1.25克样品中,生成的CO2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丙。已知本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8克/升,求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4)求实验所用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79%(1分)B(2分)(2)B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或HCl气体(1分)(3)生成CO2的m=ρV=1.8g/L×0.244L≈0.44g(1分)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则100:44=xx=1g

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分)(4)已知量50g盐酸,对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0g5g=5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则100:73==5g:50g•yy=7.3%(2分)【详解】(1)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被溶解;由题意知:石灰石中杂质为2.1g,故碳酸钙质量为10g2.1g=7.9g,其质量分数为;依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和装置可知: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选B;(2)因为盐酸是溶液且具有挥发性,用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分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碱石灰中的氢氧化钠和生石灰都能吸水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B装置质量增加;(3)详见答案。(4)详见答案。26.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1)写出此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2)在灼烧过程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会有部分沉淀物转化为BaS,这会使x的测定结果(选填“偏低”、“偏高”或“不变”)。【答案】(1)BaCl2+H2SO4═BaSO4↓+2HCl

(2)偏高【分析】误差分析,相应的方程式书写。【详解】a克样品(BaCl2•xH2O)溶解后得到BaCl2,这个时候加入稀硫酸,可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将其过滤后烘干得到的就是干燥的BaSO4,最后可根据这个算出BaCl2的质量,再推断出结晶水的含量。而如果灼烧时有部分沉淀转化为BaS,这样测得的沉淀质量会减少,相应的BaCl2的质量会减少,则结晶水的含量会变高。【点睛】学会找题目中的关键字,来找出答案。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猜想2:Na2SO4、NaCl和;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①猜想3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②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答案】Na2CO3H2SO4+Na2CO3=Na2SO4+CO2↑+H2O溶液变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H2SO4=FeSO4+H2↑【详解】[提出猜想]猜想1: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Na2SO4、NaCl;猜想2:碳酸钠过量时:Na2SO4、NaCl和Na2CO3;猜想3:稀硫酸过量时:Na2SO4、NaCl和H2SO4;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故填:Na2CO3;[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CO3=Na2SO4+CO2↑+H2O故填:H2SO4+Na2CO3=Na2SO4+CO2↑+H2O[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猜想3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填:溶液变红色;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化学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回答问题:(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填字母);书写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A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将其投入试管A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是.(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中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填字母).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C.若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D.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4)假设在0℃、101kPa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质量为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收集并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填表达式)。【答案】Mg+2HCl=MgCl2+H2↑③②④①C【详解】(1)为了测出生成氢气的体积,三个装置的顺序是:ACB,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dcb;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3)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就会组成收集的氢气偏少;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也造成收集到的氢气偏少;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反应生成的氢气偏少。这三种情况根据氢气计算出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若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气体的体积膨胀,氢气的体积偏大,则计算出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故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C。(4)假设在0℃、101kPa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质量为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收集并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该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下同),海螺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下列情况会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可多选)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4)请从实验装置的角度出发,提出该实验的一个改进建议:。【答案】分液漏斗液面不下降m2m1CD①反应前通除去CO2的空气,防止原瓶中CO2干扰;②反应后通空气,让残留在瓶中的CO2被NaOH充分吸收;③在收集前加浓硫酸,吸收CO2中的水分;④烧杯换成集气瓶,玻璃导管末端加放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CO2进入【详解】(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分液漏斗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烧杯中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二氧化碳质量为m2m1;设海螵蛸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3)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时,不影响计算结果;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会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会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故选CD。(4)主要从鼓气和阻气装置出发,如:①反应前通除去CO2的空气,防止原瓶中CO2干扰;②反应后通空气,让残留在瓶中的CO2被NaOH充分吸收;③在收集前加浓硫酸,吸收CO2中的水分;④烧杯换成集气瓶,玻璃导管末端加放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CO2进入。30.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2)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3)当实验结束后,将装置A、B、C上层清液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无色,请选用一种试剂确定溶质成分几种可能情况,写出所加试剂,预期现象和结论:。【答案】先有气泡冒出,后产生白色沉淀B中的稀盐酸进入C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向混合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若无现象,说明只有氯化钠;若产生了沉淀,说明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先产生气泡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钙、稀盐酸【详解】(2)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二氧化碳无法排出,打开止水夹K2,则B中压强增大,会将B中液体压入到C中,氯化钙、盐酸进入C中,盐酸和C中的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反应完后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先有气泡冒出,后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B中的稀盐酸进入C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3)当实验结束后,将装置A、B、C上层清液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无色,说明氢氧化钙、碳酸钠已完全发生了反应,由上述反应可知,混合后溶液中溶液中溶质可能有:氯化钠;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钙、稀盐酸。向混合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若无现象,说明只有氯化钠,若产生了沉淀,说明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先产生气泡后又产生了沉淀,说明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钙、稀盐酸。3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3)SO32、SO42均能与Ba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实验探究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探究II】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填“偏小”或“偏大”)。【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体Na2SO3部分变质时,加稀盐酸也会产生气体10%偏小【详解】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猜想3: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Na2SO4。实验探究I: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实验探究II: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说明反应生成了6.4g二氧化硫,设亚硫酸钠质量为x,x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会导致二氧化硫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32.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问题一]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猜想2:可能是氢气。同学们作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问题二]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查阅资料]①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它们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Mg(OH)2;乙同学猜想:是MgCO3;丙同学猜想: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取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小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正确。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问题三]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镁条与水能缓慢反应生成H2。[作出猜想]可能是Na+、CO32﹣、OH﹣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只有A中产生气泡较快,而B、C中产生气泡很缓慢。(1)该实验说明是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2)C实验的作用是。(3)试剂X是。【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有碳、氢、氧元素将白色不溶物加入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将白色不溶物加入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看到无水硫酸铜变蓝。碳酸根离子(或CO32﹣)与A、B对照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详解】[问题一][作出猜想]镁条掉到碳酸钠溶液,有镁、碳酸钠、水三种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猜想2:可能是氢气。猜想的依据是反应物中有碳、氢、氧元素(或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问题二][进行实验]实验结论是丙同学猜想: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正确,加热Mg(OH)2的反应方程式为Mg(OH)2MgO+H2O,通过硫酸铜遇水变蓝,验证氢氧化镁;加热MgCO3的反应方程式为MgCO3MgO+CO2↑,通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碳酸镁,所以通过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将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问题三](1)依据[作出猜想]可能是Na+、CO32、OH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推知B中试剂应为NaOH溶液,实验A、B、C反应现象是A中产生气泡较快,而B、C中产生气泡很缓慢,A中的滴加试剂是Na2CO3溶液,该实验说明是碳酸根离子(或CO32)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故填:碳酸根离子(或CO32);(2)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都含有水,所以C实验的作用是与A、B对照,故填:与A、B对照;(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试剂X是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33.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反应中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将其投入试管中。②待仪器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上分液漏斗的活塞,逐滴滴加稀盐酸,当镁条完全消失时再关闭活塞。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是。(2)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高的是(填字母)。A.装置C的气密性不够好B.装置A的试管中残留了部分氢气C.装置C中的水未装满D.装置A的试管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答案】③①④②ABE【详解】(1)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进行实验的要求可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连接好仪器后,要先检查气密性,在对镁的质量进行测量,再放入药品,进行反应,然后收集并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上述几步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2),由质量关系可知,测收集氢气的质量偏大,会导致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反之,偏大。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B、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C、进入C中气体的体积等于压入量筒水的体积,装置C中的水未装满对测定氢气的体积没有影响,也不影响测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D、若未将试管A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B中的水的体积要比实际体积大,就造成生成的氢气多的假象,这将会使所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E、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氧化镁会与酸反应,但不生成氢气,使生成氢气比理论上要少,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高;故选ABE。34.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观察与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交流与讨论】(1)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酸B.碱C.盐【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际情况猜想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g36109常温下其稀溶液的pH713119【探究过程】(2)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3)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得出结论】(4)通过以上活动,小刚认为不能确定试剂中的成分,小芳认为能确定试剂中的成分,那么小芳的判断依据是。(5)小科认为如果实验室药品存放规范,则不需要进行操作①就可以确定溶质不是NaCl,他的理由是。【答案】A石蕊试剂变蓝NaOH根据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无法配置出10%的溶液,而Na2CO3溶液可以存放中性NaCl试剂不需要用橡皮塞【详解】(1)根据受损标签中化学式开头是“Na”,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因为酸的化学式通常以“H”开头。碱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除外),盐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开头可能是“Na”,故选A;(2)NaCl、NaOH、Na2CO3和NaHCO3四种溶液中只有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紫色石蕊试液变蓝;(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氢氧化钠;(4)根据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常温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10%,无法配制出10%的溶液,而Na2CO3溶液可以,因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大于10%;(5)小科认为如果实验室药品存放规范,则不需要进行操作①就可以确定溶质不是NaCl,他的理由是存放中性NaCl试剂不需要用橡皮塞,碱性溶液可以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需要用橡皮塞。35.现用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还原性气体来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装置丁中没有明显变化,而装置戊中的溶液里出现了白色沉淀。该还原性气体是(填化学式)。(2)当装置丙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性后,称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装置戊的质量增加了17.6g。FexOy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3)如果没有装置甲,测定结果即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将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没有装置己,可能产生的后果是造成。【答案】CO21:8Fe3O4偏小污染空气,使人中毒等【详解】(1)初中化学中常见的还原性气体有氢气、一氧化碳,其中氢气反应生成水,能使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装置丁中没有明显变化,而装置戊中的溶液里出现了白色沉淀。该还原性气体是CO;(2)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剩余固体为生成的铁的质量。戊装置中盛放的石灰水吸水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是一氧化碳夺取FexOy的氧生成的,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来自化合物FexOy。当装置丙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即生成铁的质量为16.8g,装置戊的质量增加了17.6g,即生成二氧化碳17.6g,则FexOy×=6.4g;FexOy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6g:6.4g=21:8;FexOy中铁、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4,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3)如果没有甲装置,混有的二氧化碳也会在戊装置被吸收,故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相当于一氧化碳夺得的氧的质量增加,故测得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偏小;如果没有装置己,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剩余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空气,使人中毒(合理即可)。36.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5)所示的方案。则图(5)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的混合溶液。写出CO2和NaOH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