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标准操作程序_第1页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_第2页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_第3页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_第4页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01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02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04手部清洁06有毒化合物的处理08虫害控制09环境卫生生产用水的安全卫生控制和监测1.食品企业所有的生产、生活用水需符合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食品企业生产用水需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水质全项检验(38项并出具合格报告。监测频率:一年一次。3.生产用水水龙头按顺序编号,有防虹吸措施,并有供水网络图。化验室对水质(生产用冰)进行感官、pH值、余氯、微生物(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查,要求:Ph值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余氯:0.05-0.3mg/L;菌落总数≤100CFU/mL;大肠菌群不得检出。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月或每季度覆盖一次。4.若有水池,必须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程序为:水池→排干水池→全面清洗→100PPM氯液喷洒→全面清洗。监测频率:每月一次控制和监测4.污水排放4.1污水处理:符合国家环保部门的规定,符合防疫的要求;处理池的地点远离生产车间。4.2废水排放设置4.2.1废水的流向由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4.2.2明沟加盖,于外界接口有水封防虫装置。5.品管部、维修组每月对工厂所有的供水管道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渗漏,各供水管附近是否有污染源。若工厂有使用水塔供水,则需定期对水塔进行清洗消毒。在自来水系统损坏的情况下,公司应停止生产,判定是何时损坏的,暂存这段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只有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时,才可恢复生产。当检测内容出现偏差时,品管部应及时通知厂长停止生产并对已加工的产品隔离评估。相应记录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生产用水检测记录(感官、Ph值、余氯、微生物)纠偏记录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控制和监测1.品管员应对食品接触面经常进行检查,并对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人手表面、包装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并将结果记录。监测频率:生产期间每月/季度至少覆盖一次。2.生产用器具(如:塑料桶、周转筐)必须有专用的栈板承放或放于操作台上,不得直接接触地面。3.每天午餐期间(或换班)和每天收工后,应清除地面、设备和食品接触面附着物,如有必要应拆开设备作全面的清洁,所有表面都应清洗消毒,工具器(如:塑料桶等)统一在工器具消毒间进行清洗消毒后风干。控制和监测4.不同车间或同一车间内不同区域的工器具有明显标示,不交叉使用。5.用于食品接触面的氯液通常浓度为不低于100PPM,如果监测显示浓度低于范围则必须及时纠正和记录。6.加工工人进入生产岗位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带发网)和防水靴,不同岗位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带发网)可用颜色区分。7.高洁净区、低洁净区和维修人员的衣帽应分开清洗消毒,以防交叉污染。存放工作服的房间设有紫外线灯或臭氧设备。8.工具器(如塑料桶等)统一在工器具消毒池进行清洗消毒后风干。清洗消毒程序为:清水→(洗洁精)→清水→100PPM氯液浸泡10~15分钟→流动清水清洗。9.生产期间,操作台要保持干净,每天收工后,操作台要清洗消毒,清洗消毒程序为:清水→(洗洁精)→清水→100PPM氯液喷洒并停留10~15分钟→清水冲洗。纠正措施应维修或替换无法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触面。应维修或替换无法充分清洗的食品接触面。调整氯液的浓度,对不干净的食品接触面进行清洗消毒。对可能成为食品的潜在污染源的工作服、工作帽(带发网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相应记录1.每日卫生检查记录2.消毒液配制记录3.工器具、员工手部、围裙、包装材料、车间清洗消毒效果验证记录4.工作服清洗消毒记录I车间典型图电子秤表面脏污,且使用塑料胶带夹层锅脏污包材上有灰尘I车间典型图工具桶直接接触地面工服、私人服混放,且未开紫外线灯03防止交叉污染控制和监测1.员工的操作过程不能造成交叉污染。(包括头发、个人物品的存放、吃喝、手的清洁、靴子消毒)1.1员工上岗应戴上发网、帽子、口罩等,不得佩戴戒指、项链等饰物,因其可能掉进食品、设备、包装桶中而造成潜在性危害。1.2个人衣服和个人物品不能带入生产车间。1.3员工不得在生产车间内吃东西、嚼口香糖、喝饮料和吸烟。1.4开工前、每次离开工作后重新工作前和每次触碰除食品外的其他活动后,员工都应进行洗手消毒。控制和监测1.5在进入加工车间之前,员工应在浓度不低于200PPM氯液的过脚池中对靴子进行消毒。(防水靴)2.生产过程中由品管员用试纸检查并更换过脚池里的氯液。监测频率:开工前、生产过程中每4小时1次。3.低洁净区的生产员工不得进入高洁净区。如确需调动,需由管理人员指派,按规定更衣、洗手消毒,禁止串岗。课外小知识进出车间时,要在更衣室里穿上或者脱下工作服及帽子、口罩、鞋子等。常见问题有哪些以及合理的更换顺序是什么?A、实际常遇到哪些问题呢?1、员工未按照要求更换私人鞋子,穿着私人鞋子进入生产车间。2、更换私人鞋子后不放到指定位置,与工作鞋混放3、不按照更衣顺序操作,按照自己想法操作4、更衣流程设计不合理,比如有些工厂的员工在更换工作服后,到达洗手区时才佩戴口罩和帽子。5、员工不按照要求洗手消毒,比如换完工作服后直接进入生产区,或者在二次更衣的区域也不按照要求洗手消毒,从旁门进入车间,或者从单向物流通道直接进车间,或者从低洁净区串到高洁净区,不按要求走高洁净区的更衣室流程。6、员工从生产车间出来时,不按照要求脱下工作服,如穿着工作服到厂区露天区域,穿着工作服进入卫生间7、工厂制定了规范,但是没有有效的检查和纠正措施。课外小知识B、穿戴工作服的具体流程是什么?1、进换鞋区,换下私人鞋同时应该换上更衣室专用鞋。2、进入更衣室,脱下外套挂起来,或者放进更衣柜,一切不允许带入车间的物品均要留在此区域,在更衣区内设置分隔设施,私人物品或衣物与工作服分开悬挂或存放,禁止交叉混放。3、更衣室配备全身镜,按照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顺序是发网、工作帽、口罩、工作衣、工作裤、工作鞋,最后进入洗手区洗手烘手消毒、进入风淋室。C、脱下工作服的具体流程是什么?1、出洗手区,进入更衣室,按照从下到上、由外到里的脱衣顺序是工作鞋、工作裤、工作衣、工作帽,悬挂在指定存放区,该区紫外灯必须常开,以确保人员更换下的工作服有充分的消毒,防止二次使用不当,造成交叉污染。2、出更衣室,进换鞋区,换私人鞋,摘下口罩、网帽丢进门口专用的垃圾桶。D、工作服怎么洗?高洁净区、低洁净区和维修人员的衣帽应分开清洗消毒,频率2~3天清洗1次。衣帽→预清洗→加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漂洗二次并脱水→在20-50PPM的氯液中浸泡约10分钟→在流动水漂洗,直至无“氯”味→晾干或用烘干机烘干衣帽→折叠整齐→放入更衣室紫外灯下≥30min。控制和监测4.工厂建筑保修良好,低洁净区、高洁净区分开,并有独立的更衣室和洗手消毒间。5.包装材料,拆包完全,紫外或臭氧消毒(≥30min),存放、领用合理,标记清楚。6.原辅料进车间前,拆包完全,无法拆包应擦除表面脏污再带入车间。禁止外袋或物流箱直接带入车间。7.生产过程流畅,产品不积压;若产品掉落在地,一律按废品处理。8.冷库通道畅通,货物堆放合理,没有寄存有碍食品卫生安全的物品。9.食品工厂尽量不用木栈板,避免木质发霉给产品带来隐患。纠正措施1.员工在束缚毛发、佩戴首饰、清洗手部、存放个人物品、在加工车间吃喝、开工前消毒靴子等方面如存在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2.氯液应及时更换。3.如果某区域所使用的消毒设备不适当,应将其清洗消毒后更换为正确合适的设备。4.品管员对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包括评估产品质量。氯液配制记录 氯液更换记录E每日卫生检查记录氯液配制记录 氯液更换记录E每日卫生检查记录纠偏记录BD员工晨检记录员工晨检记录AI车间典型图个人物品带入车间水杯带入车间I车间典型图垃圾桶未盖头套、口罩不规范04手部清洁控制和监测1.更衣室应干净卫生,并安装紫外线灯,维护良好。2.洗手和消毒设施应安装在车间的入口处,洗手设施包括:非手动开关的流动水,无色无味的洗手液、50PPM-100PPM的氯液、烘干机、75%的酒精、洗手消毒流程图及有明显的标示提醒员工应彻底洗手的警示牌。手的清洗和消毒应在开工前、每次离开工作台后重新工作前、每次接触除食品外其他活动后和连续作业期间每2小时洗手消毒1次,品管员应负责检查洗手消毒设施和氯液浓度。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生产过程中每4小时检查并更换1次。品管员负责更换和调配消毒剂。班组长监督人员洗手消毒规范性品管员负责更换和调配消毒剂。班组长监督人员洗手消毒规范性清洁人员应对厕所设施进行清洁,纠正任何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必要时进行修补。相应记录1.洗手消毒记录2.消毒液配制记录3.消毒液更换记录I车间典型图使用有香味的洗手液烘干设备损坏05防止外部污染防止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触表面被微生物、化学品及物理的污染物污染,例如: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冷凝物等。控制和监测1.加工和包装区域所使用的清洁剂(洗洁精、洗衣粉)、消毒液(次氯酸钠、酒精)、杀虫剂等,必须经批准才能在工厂内使用。其装运车要保持清洁干净。2.化学品应专人专柜存放,有领用记录表。3.包材消毒间安装有紫外灯管,开工前紫外线照射至少半小时以上。4.通风良好,防止冷凝物或水滴滴落到产品、食品接触面和包装材料上。控制和监测5.冷库(保鲜库)卫生控制计划:5.1冷库(保鲜库)每季度至少一次进行清扫除霜管理。5.2冷库(保鲜库)内不得堆放化学物。5.3非仓管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冷库(保鲜库)。纠正措施1.除去不卫生表面的冷凝物。1.除去不卫生表面的冷凝物。2.用遮盖防止冷凝物落到食品、包装材料及食品接触面上。3.清除地面积水、污物、清洗化合物残留。4.评估被污染的食品。5.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使用化合物。相应记录1.化学品资质1.化学品资质2.化学品使用记录3.包材消毒记录4.冷库清洁记录5.运输车辆卫生检查表I车间典型图消毒水未专柜上锁存放紫外灯损坏洗洁精带入车间有毒化学品的处理控制和监测1.原装容器的标签应标明:容器中试剂或溶液名称,生产厂名、批准文号以及使用说明;工作容器的标签应标明:容器中试剂或溶液名称。有毒化学品贮存于加工和包装区外干燥密闭的上锁房间内,与包装材料分开,由专人保管。2.食品处理区内的机器设备所用润滑油应全部采用食品级的。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和GB14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纠正措施1.资料不全或不适的有毒化学品单独存放,暂停入库,直到获得所需资料。无资质的有毒化学品不得使用。2.贮存不恰当的化学品应移至合适的地方,有泄漏的容器应重新密封或更换。3.不恰当使用化学品的员工应接受再培训,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应销毁、丢弃,更正分装容器的不恰当标记。相应记录1.化学品资质证件2.化学品领用登记表3.化学品配制记录4.纠偏记录07员工健康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人员(包括检验人员)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其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产品卫生质量。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凡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获得健康证方能上岗,并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控制和监测1.凡在公司参加工作的员工,一律应有卫生部门签发的健康证。招收新的员工,要通过健康检查,获得健康证后方能上岗。生产工人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健康检查,有健康证的工人才能从事食品的加工。2.对于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健康状况,员工应及时汇报给品管员,品管员将可疑的健康问题汇报给品管部经理,并由品管部经理决定是否存在可能污染食品的情况。3.品管员应检查员工身上是否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受感染伤口。监测频率:每天开工前。纠正措施1.对受伤生病的员工劝其回家治疗休养,直到有卫生部门证明,证明可以从事食品生产操作后才能继续上岗;或重新分给不接触食品的工作。2.将伤口缠上不渗透的绷带,或重新分配工作,或回家休养。健康证汇总表员工健康检查登记表相应记录健康证汇总表员工健康检查登记表纠偏记录纠偏记录08虫害控制控制和监测1.车间窗户可配不锈网的窗纱(通常≥40目窗户一律锁死;出入口安装有塑料软帘;门口设置有光电灭蚊蝇灯,并按顺序编号,以作灭蚊蝇的补助作用。2.沟内出入口都设有不锈网以防鼠进入车间内。3.公司采用捕鼠笼捕鼠的方法,并对捕鼠点按顺序标号,不得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捕鼠,应用物理方法捕捉。捕鼠地点主要设置在仓库、垃圾堆、车间外围以及食堂、机房等有关角落。每天早晨(班前)由专人负责收集鼠笼,并如实记录捕鼠点及捕鼠数量等内容。控制和监测4.虫害控制4.1若需使用杀虫剂,喷洒公司绿化地的杀虫剂则需为专用、低毒杀虫剂,是安全卫生的。4.2喷洒地点为公司的周围环境、车间外围、垃圾堆、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