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第一单元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
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
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
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
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习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学习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单元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
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
造的过程.
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
是自主的,
六、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第三课时和0有关的计算
第四课时括号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第1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_四年级
课题:力口、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
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
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
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课前准备
课件
(三)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
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力口、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五)学习难点
力口、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
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
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
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
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
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
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
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
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七)随堂练习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
=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八)教学后记:
第2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_1_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
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
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
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二)课前准备
课件
(三)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
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
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
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指名两生板书)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
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
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
用加法:3+3+3+3=12
用乘法:3X4=12o
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简便在哪里?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
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课件出示定义、齐读。
(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3X4=12
因数因数积
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
12+3=4(瓶)124-4=3(枝)
积因数因数积因数因数
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
算。
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数。
(七)随堂练习:1.教材第6页“做一做”;
2.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o
(八)教学后记:
总第3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课题:《和0有关的计算》
课时:1
课型:新授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一)教材分析:
和0有关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学
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为后面运算打下基础。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
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五)学习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43-00X135
0+5052-2504-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4-3X2112-47X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456+0=567-0=234+0=125X0=
04-27=76X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X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4-7=0
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
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7
4-0=
(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被除数;除数X商
提问: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结: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4-0=04-0=
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39+2=19....11844-12=15...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十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132+78)X0+6343X(12-12)X5
2.根据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1)64+28=924X92=368
(2)227-176=5144X4=176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是:
被除数=商乂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七)随堂练习:
①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②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
③任何数与0相加,都是;
④一个数减去0,得.
(A)教学后记:
总第4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括号
课时:]
课型:新授课(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教材分析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
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
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属于整数混合运算中的最后
一节,对它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将整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告一段落,它
占据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
概括和总结。由此,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
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
备。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
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
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
细致的计算习惯。
(四)学习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学习难点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
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
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4-12+4X2
说说运算顺序。
如在96+12+4X2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X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4-(12+4)X2=964-16X2=6X2=12
如果在96+(12+4)X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X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
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号里面的)
964-[(12+4)X2]
=964-[16X2]
=964-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
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
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4-[(12+4)X2]
=964-[16X2]
=964-32
=3
(七)随堂练习
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
是()
A、47+334-36-16
B、(47+33)+(36-16)
C、(36-16)4-(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
确列式是()
A、(750-25)X(20+13)
B、(20+13)X(750-25)
C、750-25X20+13
(八)教学后记
总第5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租船问题
课时:—1—
课型:新授课_(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二)课前准备
课件
(三)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
意见;通过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
用意识。
(四)学习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主
交流、探索、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主
交流、探索、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内容?
【新课讲授】
师: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结合刚才这位同学从这幅图找到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
题?
让学生自己讨论,看有哪些租船方案
生1:全租小船。
304-4=7(只)...2(人)
7+1=8(条)20X8=160(元)
生2:可以全租大船.
304-6=5(条)35X5=175(元)
师:还有其它的更好的租船方案吗?从第一个同学租船方案中,
有一条小船只坐了2人,能否把这2人换到一只大船上,再少租一只
小船,一起坐到大船上,这样是不是更省钱了。
生3:8-2=6(条),20X6=120(元),120+35=155(元),
这样租比上面两种租法都要划算一些。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根据具
体情况列出几种不同方案,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同时也必须考虑安全
因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随堂练习: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2.教材第12页第5、6题。
(A)教学后记: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
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
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学习难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自探法练习法
单元课时分配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2.乘法运算定律..............................6课时
总第6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课时:一一课时
课型:_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
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课件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
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
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
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课
件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
0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78+64=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
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
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出示(88+104)+960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
(a+b)+c=+(+)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1题。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
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作业
教材练习五1.2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88+104)+96=88+(104+96)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七)随堂练习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口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0+29128+D=15+D
□+□=323+186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o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o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J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验算:
307+348=验算:
123+2847=验算:
(八)教学后记:
总第8课时
停课不停学**市第*小学数学网上授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送(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一)教材分析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
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
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原来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
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学习加法运
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应用练习。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继续不断地发
挥它的基础作用。
(二)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
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
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
受国家法律保护。
(四)学习重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
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
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五)学习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计算能力,能用简便运算
灵活解决一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_+130374++518=+(482+)
125X=X8X25X=4X73X
123X103=X+X
2、计算:875-137-63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40页的例题2.
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左边图(略)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
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这是
一个组合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
大)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加以板书、整理。
总结: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学生相对较困难,第二种是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
路,比较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略)
(1)根据画面的内容,一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有几种方
法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讨论后,进行汇报。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元,所以
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3、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注意:学生容易只看数据能否“凑整”,而忽略算式的整体。常见错误如:
672-36+64=672-(36+64)25+75-25+75=100-100
对此,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连加运算。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个运算。
4、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5、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7题。
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之
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
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及时、准确的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的实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2003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传染病(也是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
过的一种传染病,这种传染病科学家们把他成为“非典”)最为严重的一年。这
种病如果不及时控制,让带有这种病的人随意流动,可能造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
人都会染上这种病毒,造成全人类的死亡。因此,我国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
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
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治、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
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分析后学生独立解答。
6、完成课本第42页“练习七”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题的简便的根据。
三、布置作业
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
(七)随堂练习
课时全练第一课时全部。
(八)教学后记:
第9课时
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数学基础理论中,自然数乘法的定义有多种方式。
用“同数连加”定义乘法,相对于其他各种定义,比较直观,容易描述,所以一直被小学数
学教材所采用。既然是同数连加,那么“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就是客观存在的,
非人为的,至于分别叫做被乘数、乘数,还是统称为乘数或因数,则是人为的,它们的书写
位置也是人为的。因此,尽管我们在引进乘法时,不再规定两个乘数的书写位置,但同数连
加的定义本身与其他定义一样,都没有包含乘法的交换律,所以教材在这里正式概括乘法交
换律还是有必要的。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除了从形式上抽象地加以证明之外,也可以依据“同数连加”的
定义,借助直观作出说明。例如对于乘法交换律,可以通过直观说明b个a连加与a个b连
加的结果相等。
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
算的规律。
教材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为载体设置主题图,由图引出例1、例2,为概括乘法交
换律、结合律提供具体的事例。这样编排,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感悟、描述
规律。
这一课时,虽然没有专设例题讲解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在得出乘法运算
定律的例题中已有所孕伏,在练习中也有所体现,使学生初步体验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到
下一节,再集中学习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
算。
2.培养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3.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良教学旦程
【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或公式,或者举一个
例子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运算定律(板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新课讲授】
(一)分析主题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7页看主题图,从图中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看图汇报:
(1)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2.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同桌说说)
(1)负责挖坑、种树共有多少人?
(2)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人?
(3)他们一共种多少棵树?
(二)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先说思路再列式。
2.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X25=100(人)25X4=100(人)
2X25=50(人)25X2=50(人)
5X25=125(棵)25X5=125(棵)
3.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这三组的算式都是交换因数的位置,而积没有变。
你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X4=8;4X2=8;24X5=120;5X24=120
4.上面的两组算式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来连接?(等号连接)
2X4=4X2;24X5=5X24
5.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样的规律就是乘法定律中的乘法交换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手势、图形、字母等形式表
示)
用字母表示:aXb=bXa
(三)应用规律
1.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验算、可以简
便计算)
2.同学们看看你在做题中是否能用到乘法交换律?
【课堂练习】
1.对号入座78X15=15X()273X463=()X273
aXc=()Xa☆><△=()X()
2.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发现在验算时更加简便)
200X267=400X269=
3.我们刚才做的习题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
积会变吗?(自己举例子验证)
4.谈谈你的发现(无论是两个数、三个数、多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
们的积都是不变的)
5、出示主题图,提问例6的问题。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摘出有用的信息:一共有25组,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会做吗?
全班同学做在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做完后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一种思路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树,再求一共用多少桶水。另一种思路是先求
每组用多少桶水,再求25组用多少桶水。
(师板书)
25x5x225x(5x2)
=125x2=25xl()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浇250桶水。
提问:(1)这两个算式都有道理,请你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两个算式中的3个因数一样都是25、5、2,三个因数的排列顺序一样,运
算符号都一样都是X,结果一样。
(2)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么不同?
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算式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右边算式是先算后两数的积。
(3)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什么符号连接?
相等的关系,用等号连接。(板书“=”)
师概括并启发提问:这两个算式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这
种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2.出示一组题找规律。
(3x6)x5=3x(6x5)=
(7x4)x2()=7x(4x20)=
(8x25)x4=8x(25x4)=
每组算一道,订正得数后,得出每组两个算式之间是相等的。
启发提问:
(1)三个等式中每组的因数一样吗?(一样)
(2)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不一样)
(3)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前两个
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
(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
数相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背篓投球教案及反思
- 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 化学的说课稿
- 木工包工协议范本
- 工程监理资料管理
- 办公用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 情侣旅行民宿管理细则
- 森林资源开发护林员合同
- 外交用章制度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资产处置操作手册
- DZ∕T 0262-2014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正式版)
- 大学生数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 2024燕舞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10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
-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表(修订版)
- 专题08 上海卷作文(课件)-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评析+素材拓展+名师下水文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温湿度计的原理说明 温湿度计工作原理
- 建筑垃圾清运及处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MOOC 设计原理与方法-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