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1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2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3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4页
感染科护理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

二、肺结核护理常规..................................................1

三、麻疹护理常规....................................................2

附皮疹护理常规..................................................4

四、水痘护理常规....................................................4

附发热护理常规..................................................5

五、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6

六、手足口病护理常规................................................7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8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9

九、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n

附1惊厥护理常规.................................................12

附2腹泻护理常规.................................................13

十、伤寒护理常规...................................................14

十一、猩红热护理常规...............................................15

十二、布氏杆菌病护理常规..........................................16

十三、破伤风护理常规...............................................17

十四、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常规......................................18

十五、艾滋病护理常规...............................................19

十六、狂犬病护理常规...............................................21

十七、肝硬化护理措施...............................................22

十八、重型肝炎护理措施............................................24

1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分别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疾病播散。

(二)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及疾病知识宣教。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评估患者发热、出疹的性质、特征、持续时

间等症状。

(四)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疾病恢复期与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

(五)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安静,病室空气要流通,空气消毒每日两次。定时

进行空气污染情况和消毒消毒效果监测。

(六)根据病情或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饮食。

(七)根据各种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八)根据护理等级做好患者护理,防止并发症。

(九)严密观察用药后情况、有无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

医师。

(十)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和药品。

(十一)患者出院后按病种进行终末消毒。

二、肺结核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TB)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

染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

(1)全身症状多为长期午后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盗汗。

(2)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2.体征病变范围大者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有湿啰音。

(三)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痰多或咯血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有关。

1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肺结核消耗增加,摄入不足有关。

4.焦虑与疾病病程长有关。

5.恐惧与咯血或疾病恶化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肺结核防护知识与医疗知识缺乏有关。

7.遵守治疗方案无效与长期化疗、及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痰涂片转阴者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轻症患者在坚持化学治

疗的同时,可进行正常工作,做到劳逸结合。

2.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药物治疗的知识,强调早期、联合、

适量、规律和全程化学治疗的重要性,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时,重视强调药物的

治疗效果。

3.制定全面的饮食营养计划,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进食

欲,监测体重。

4.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有关的病情、治疗、

护理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增强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保证家属既能做

好消毒隔离,又能关心爱护患者。

(五)健康宣教

1.教育与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

告知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原则,讲明不遵医嘱服用药物会导致的严重后

果,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确保规律服药。

2.消毒隔离知识的教育。

嘱患者不要随地吐痰,有痰吐在卫生纸里,后放入收集袋,统一焚烧或者深

埋。切不要对他们咳嗽或者打喷嚏。房间每日通风半小时,单独使用餐具定期煮

沸消毒,其他物品在阳光下暴晒杀菌,外出时注意佩戴口罩。

3.生活指导。

告知患者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

三、麻疹护理常规

(一)定义

麻疹是指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麻疹患者是唯

2

一传染源。

(二)症状、体征

典型麻疹临床过程分三期:

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的前驱期一般3-4日。此期主要为上呼吸道炎症

及卡他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氏斑及皮肤

出现斑丘疹等。

2.出疹期:发热第3-4日,发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开始出现皮疹,

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

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3.恢复期:出疹3-5日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

疹的先后顺序消退。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形成有关。

3.恐惧与麻疹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有关。

4.知识缺乏与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接触的

易感人群隔离观察21天。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患者个人用品应阳光裸晒2-4小

时。

2.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麻疹并发症。

3.皮疹护理(见皮疹护理常规)

3.饮食指导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忌刺激性食物。足量饮水,利于排毒、退热、出疹。恢复期给予高蛋

白、高维生素饮食。

4.休息与活动发热时应卧床休息,直至出疹后5天体温正常时,热退后

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5.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麻疹预后情况,消除顾虑。

(五)健康教育

1.呼吸道隔离指导患者及家属空气、物品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2.观察病情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尤其注意体温、皮疹情况。

3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增强抵抗力。

4.皮肤、口腔护理皮疹脱屑时,须保持皮肤清洁,勤用温水清洗,勤换

内衣。禁用肥皂或化妆品。勿撕皮屑,防出血感染,应让其自然脱落。做好口腔

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附皮疹护理常规

1.休息:皮疹较重、伴有发热等症状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

化,伴随症状的变化,治疗及护理效果等。

4.病室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定时空气消毒。

5.皮肤护理:

(1)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擦皮肤,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2)有皮肤瘙痒者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感染,注意修剪指甲,幼儿自制

能力差,可将手包起来,皮肤剧痒者可涂5%碳酸氢钠或炉甘石洗剂等。

(3)皮肤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不要强行撕破,翘起的痂皮可用消毒剪刀

剪去。疹退后若皮肤干燥可涂以液体石蜡油润滑皮肤。

(4)对大面积淤斑的坏死皮肤应注意保护,翻身时注意防止皮肤擦伤,并

应防止大、小便浸渍,可使用保护性措施,如皮肤保护膜、气垫等,不使其发生

破溃。

(5)若皮疹发生破溃后,应注意及时,处理,小面积者可涂以龙胆紫或抗

生素软膏,大面积者可用消毒纱布包扎,防止继发感染,如有感染者定时换药。

(6)衣着应宽松,内衣裤应勤换洗,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7)有些发疹性传染病可伴有口腔粘膜,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后用温水擦

拭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粘膜湿润。

6.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

7.教患者及家属皮肤护理的方法。

四、水痘护理常规

(一)定义

水痘是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

4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

2.体征:躯干、头部、颜面及四肢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等;疱疹呈单发性,

有红晕,壁薄、透明,继而浑浊,1-2天疱疹干枯结痂,1周脱痂愈合。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形成有关。

3.恐惧与水痘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有关。

4.知识缺乏与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消毒与隔离水痘传染性强,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皮疹内的水痘病

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等方式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衣服等间

接传染。水痘患者从发病至全部脱痂,均需呼吸道和接触隔离,时间不少于发病

后2周。病室内定期紫外线消毒,避免易感者接触。

2.发热的护理(见发热护理常规)

3.皮疹的护理(见皮疹护理常规)

4.注意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注意患者神志、体温、食欲及有无呕吐等。

如患者出现高热不退、咳喘、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如有口腔疱疹溃烂,影响进食,应及时补液。

(五)健康教育

1.积极宣传水痘预防知识。有接触史的免疫功能下降者,可遵医嘱注射丙种

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2.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以预防感染。

3.指导家属对患者污染物、用具进行煮沸或暴晒等消毒。

4.指导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居家隔离的要注意通风。

附发热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弱,此时应减

少活动。

2.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进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3.尽早留取大小便标本及血培养送检。

5

4.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每日

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患者遵医嘱静脉补液;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流质饮

食。

5.每4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待体温连测4次正常后可改为每日测量1

次。

6.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测量降温后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7.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8.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

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患者行口腔护理。

9.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10.高热出现澹妄,应及时用床档防止坠床。

五、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指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额骨弓或耳部疼痛。

2.体征:唾液腺肿大,腮腺最常受累,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

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肿痛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

多不发红。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腮腺炎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形成有关。

3.恐惧与腮腺炎病毒极强的传染性有关

4.知识缺乏与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应实行单间隔离,最好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2.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

3.饮食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勿进食酸性食物,以避免加重疼痛。

4.病情观察

6

(1)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腮腺肿胀情况。

(2)评估口腔粘膜,是否清洁卫生,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3)其它腺体、器官受累的表现。

5.对症护理

(1)发热的护理(见发热护理常规)。

(2)局部疼痛,可选用中药制剂局部外敷以减轻受累组织的胀痛。

(3)嘱患者保持口腔黏膜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五)健康教育

1.宣传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知识,要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在流行期间,

儿童较集中的机构应加强空气消毒等。

2.宣传“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

疱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

2.体征: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

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疹形成有关。

3.恐惧与手足口极强的传染性有关。

4.知识缺乏与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多饮水。

2.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

激。保持口腔清洁。

3.保持皮肤完整、清洁。

4.并发症观察: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嗜睡、肢体抖动、呼吸及心率增快等

7

表现时,提示有神经系统受累或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积极

配合治疗,给予相应护理。

5.定时消毒病房内空气及用物。注意手卫生。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并做好

陪护宣教。

(五)健康教育

1.宣传手足口的预防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勤洗手,居室通风,勤晒衣被。

在流行期间,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较集中的机构应加强空气消毒等。

2.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做好疾病有关的知识教育,应向家属介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

现及预防措施。不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可在家中隔离,教会家属做好口腔护理、皮

肤护理及病情观察,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公

共场所。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

2.体征:深浅反射改变、机体强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

(三)护理问题

1.躯体运动障碍与意识障碍、感觉运动缺失、瘫痪、长期卧床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昏迷、长期卧床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抽搐发作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休息应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

3.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意识变化、出入量情况。

(2)观察惊厥或抽搐发作先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抽搐

部位和方式。

(3)观察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先兆,重点应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

8

否对称、对光反应等。

(4)并发症观察,如有无肺部感染及褥疮等症状及体征。

4.对症护理

(1)发热(见发热护理常规)。

(2)惊厥或抽搐尽早发现惊厥或抽搐的患者先兆,及时处理(惊厥先兆:

烦躁、眼球上翻、口角抽动、肢体紧张等),对因处理。

(3)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呼吸道分泌物梗阻引起者,应及时、

彻底吸痰,并加强翻身、拍背引流等以助痰液排出。遵医嘱吸氧。

5.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护理

(1)恢复期患者应注意增加营养,防止继发感染。

(2)观察患者神志,各种生理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3)对遗留有精神、神经后遗症者,可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给予

心理疏导和功能训练指导。

6.心理护理刚清醒的患者其思维能力及接受能力均较差,易激动,应保

持安静,避免刺激,帮助患者适应环境,直至恢复正常。对肢体活动受限或由于

言语障碍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治疗,使残疾减低到最低程度。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搞好牲畜饲养的卫生环境。对猪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宣

传,消灭蚊虫滋生地。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2.保护易感人群对重点人群及家属加强预防接种的教育。

3.疾病知识指导大力宣传乙脑的疾病知识及防治知识,使群众认识乙脑

的临床特征,及时就诊治疗。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经呼吸道传播的

疾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2.体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三)护理问题

9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呕吐导致丢失过多,昏迷导致营养

摄入不足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惊厥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保持空气流通、舒适、安静。

3.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

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保证入量2000-3000ml/d,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及意识障

碍者应按医嘱静脉输液。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流脑发病急骤,可在住院24小时内从普通型转爆发

型。

(1)生命体征,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

(2)意识、瞳孔、皮疹、面色、出入量。

(3)抽搐先兆及表现。

5.对症护理

(1)发热(见发热护理常规)。

(2)头痛:较重者可按医嘱给以止痛药物或进行脱水治疗。

(3)呕吐:呕吐时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呕吐后及时清洗口腔,保持床单元

清洁。呕吐频繁者可给以脱水剂,并观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表现。

(4)皮疹:流脑患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坏死。

6.药物治疗的护理

(1)遵医嘱应用青霉素类、磺胺类、氯霉素,注意预防观察不良反应。

(2)脑膜脑炎型流脑患者常用脱水剂治疗,应按规定时间输入药物,(250ml

液体应在30min内完成)。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表

现及注意患者心功能状态。

(3)爆发性流脑并发DIC:遵医嘱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注意观察出血征

象,如发现皮肤及粘膜出血、注射部位渗血、血尿及便血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五)健康教育

1.流脑流行期间应进行预防知识的教育,预防流脑传播。

2.在冬、春季节,如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及皮肤瘀点患者,应及早送至医

院诊治。

10

3.指导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皮肤自我护理及预后。

九、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一)定义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精神萎靡、里急后重、

呕吐。

2.体征: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皮肤出现花斑、发组、脉搏细数、血压

下降。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刺激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

中枢导致体温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性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与中毒性痢疾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疼痛:腹痛与细胞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引起肠痉挛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腹泻、摄入不足有关。

6.潜在并发症:惊厥、脑疝。

(四)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神志状态、面色。

(2)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

(3)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

2.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见发热的护理常规)。

(2)惊厥的护理(见附1)。

(3)循环衰竭:

①体位:休克患者应采取头部与下肢均抬高30°的体位。也可采取平卧位

与上述体位相交替的方式。

②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氧流量约2-41/min,必要时4-61/min。

③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补液,以尽快补充血容量。在快速扩容阶段,

11

注意观察急性肺水肿先兆:脉率、呼吸次数、肺底罗音等。

④注意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在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遵医嘱应

用血管活性药。特别应注意区分阿托品化和阿托品中毒。

⑤循环衰竭患者末梢循环不良,应注意保暖。

(4)腹泻的护理(见附2)

3.病原治疗的护理:中毒性菌痢的抗菌治疗常需要静脉滴注喳诺酮类药物,

护士应注意给药剂量、用法,间隔时间及观察不良反应。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做好饮水、食品、粪便的卫生管理及防蝇灭蝇工作,改

善环境卫生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2.保护易感染人群在痢疾流行期间,易感者可以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疫

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3.疾病知识指导及时隔离治疗,粪便管理消毒对于传染源的控制极为重

要,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慢性痢疾患者可因进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过度紧

张和劳累、受凉、情绪波动等诱发急性发作,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

附1惊厥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置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

2.饮食要求视原发病而定,不能进食者给鼻饲,注入速度宜慢。必要时先

使用镇静剂再鼻饲。惊厥发作时禁食。

3.遵医嘱用止痉剂。

4.用牙垫或压舌板缠纱布置上下臼齿间,防止舌咬伤。如牙关紧闭,切勿

强行撬开。

5.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详细记录惊厥次数,发作前后各系统表现。

协助医生寻找惊厥原因。

6.严重惊厥可发生喉痉挛而窒息,要密切注意,如有喉鸣、呼吸困难、青

紫等现象,应立即开口拉舌,给氧、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

7.高热引起的惊厥,在遵医嘱用止痉剂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8.颅内压增高,反复惊厥不止,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并

观察瞳孔、呼吸、预防脑疝的发生。

9.注意安全,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12

10.病室及周围环境要安静,光线暗淡,避免声光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尽

量集中进行,动作应轻柔,敏捷,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11.加强皮肤护理,以防皮肤感染及压疮。

附2腹泻护理常规

1.休息:腹泻频繁、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并应避免精神紧张、烦

躁,必要时按医嘱应用镇静剂,有利于减轻腹泻症状,腹泻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

动。

2.饮食护理:频繁腹泻并伴有呕吐的患者,可暂禁食,给予静脉补液,能

进食者应给以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脂肪

不宜过多,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饮食,少量多餐,腹泻好转后应逐渐增加饮食量,

对食欲差的患者应注意变化食物品种,鼓励患者进食,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避免发生营养障碍。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

(1)生命体征、出入量、伴随症状、营养状况及体重、治疗效果。

(2)排便情况:每日大便次数,每次大便量及性状均应详细记录。

(3)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如皮肤弹性是否下降、口腔粘膜是否干燥,

神志状况及有无四肢无力、腹胀,心律不齐,腱反射减低等低钾表现。

(4)肛门周围皮肤有无破损。

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每日吐、泻情况,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已发

生脱水时应予以及时补液。对轻度及中度脱水者可采用口服补液,少量、多次给

患者喂服。对呕吐、腹泻严重并发生重度脱水者,则应按医嘱给以静脉补液,并

注意补充电解质,快速输液过程中,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

报告。

5.肛门周围皮肤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擦拭,注意勿损伤肛门

皮肤。脱肛者可以手隔一消毒纱布轻揉局部,以助肠管还纳,可每日用温水坐浴,

然后局部涂以消毒凡士林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应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

6.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反应。

13

十、伤寒护理常规

(一)定义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

咽痛、咳嗽。

2.体征:腹胀、便秘、精神恍惚、反应迟钝、脑膜刺激征、肝脾肿大、玫瑰

疹、蛋白尿、脱发。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伤寒杆菌感染、释放大量内源性致热原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高热、纳差、腹胀、腹泻有关。

3.腹泻/便秘与内毒素释放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中毒性肠麻痹、低钾、长

期卧床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

(四)护理措施

1.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热退后1周才能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发热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蛋汤、

清肉汤、新鲜果汁等,要每日有足够的液体量2500-3000mL鼓励患者少量、多

饮水。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

(1)生命体征、面色、神志变化;

(2)大便颜色、性状、有无血便,如有出血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

体征;

(3)观察有无腹痛及肠穿孔体征。

4.对症护理

(1)腹胀:腹胀时停食牛奶及糖类食物,并注意钾盐的补充。可用松节油

热敷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以免引起剧烈蠕动,诱发肠穿孔或肠出血。

(2)便秘:伤寒患者应保证至少间日排便1次。如有便秘可用开塞露或生

理盐水低压灌肠,忌用泻药。并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防止因剧烈肠蠕动或腹腔

压力过大造成不良后果。

5.进行有关并发症的知识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伤寒并发症的发生

14

时间、临床表现,鼓励患者有症状时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特别是向患者讲述饮

食与并发症的关系,并及时进行指导。

(五)健康教育

1.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以减低伤寒发病率,讲述本病的消毒、隔离知识,预防传播。

2.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伤寒疾病知识教育,如疾病过程、治疗药物、疗

程、药物副作用、预防等。重点讲述并发症知识及饮食管理的重要性,以预防或

减少并发症。伤寒如不发生并发症则预后良好。

十一、猩红热护理常规

(一)定义

猩红热是由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主要是急性

起病,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患者在出疹后出

现心、肾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二)症状体征

症状:发热、头痛、咽痛、吞咽痛、呕吐。

体征:咽部充血并可有炎性渗出液、皮疹、粟粒疹、草莓舌、杨梅舌。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疹有关。

3.恐惧与猩红热传染性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呼吸道隔离

2.卧床休息

3.饮食发热期给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

入量

4.病情观察应注意:

(1)体温变化;

(2)咽痛症状及眼部分泌物变化;

(3)皮疹变化;

15

(4)并发症观察: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注意定时检查尿常规,及时

发现肾脏损害。

5.对症护理

(1)发热的护理

(2)皮疹的护理

(3)咽痛:注意口腔卫生,常规口腔护理,咽痛明显者可用洗必泰或硼酸

液漱,口含溶菌酶含片。

6.药物治疗的护理:应用青霉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过敏反应。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加强疾病知识宣教,使群众能早期识别疾病,能够及时

去医院就诊,有利于疾病早期治疗。

2.保护易感人群对于重点患者,应指导其接受疫苗注射。

3.注意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十二、布氏杆菌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症状:发热、纳差、头痛、乏力、多汗、肌痛、烦躁或抑郁。

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布氏菌引起脓毒症有关。

2.疼痛:骨关节、肌肉、神经痛与布氏菌病变累积骨关节、肌肉和神经

有关。

3.焦虑与持续发热、头痛反复发作、知识缺乏、担心预后有关。

4.躯体运动障碍与慢性期骨、关节、肌肉受损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出汗过多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休息和体位:急性患者疼痛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注意保暖,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嘱患者缓慢活动,避免受伤。

2.疼痛的护理:可用短波透热疗法、水浴疗法以减轻疼痛。

16

3.加强体温监测,更换床单、被罩、衣裤,保持皮肤整洁。

4.心理护理:应理解、同情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建立良好的护患

关系,解除别人的焦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健康教育

1.加强卫生防疫严格管理传染源,对接触牛、羊、猪等牲畜的饲养员、

屠宰工人、兽医、皮毛加工人员等,在工作中加强防护,对可能感染的人员和牲

畜进行菌苗接种。

2.疾病预防指导开展有关布氏菌病的知识宣传工作,宣传对象主要是与

牲畜密切接触的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加强预防接种的执行力度。

3.疾病知识指导本病除急性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外,一般可在

家中护理治疗。家属应关心、体谅患者,鼓励患者接受并坚持康复治疗,保证患

者休息、增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十三、破伤风护理常规

(一)定义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在感染伤口中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神经系统中

毒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头痛、肌痛、咀嚼不便、吞咽困难、全身不适。

2.体征:颈项强直、阵发性痉挛、苦笑面容、顽固性便秘、尿潴留。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破伤风杆菌产生外毒素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2.有室息的危险与破伤风杆菌引起全身骨骼肌肉痉挛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4.知识缺乏与患者未接受此类医学教育有关。

(四)护理措施

1.发热(见发热护理常规)。

2.患者宜住单人病室。病室应保持安静、温暖,避免各种刺激和不必要的检

查。各种护理和治疗应简化集中。

3.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防清除口鼻分泌物,

注意口腔清洁,按时翻身,预防吸入性肺炎。对痉挛发作频繁者,口内应放置牙

17

垫以免舌咬伤,并防止患者坠床。

4.伤口处理宜在镇静剂、肌肉松弛剂、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后「2小时进

行。

(五)健康教育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劳动防护,避免工伤事故。规范处理外伤伤口,

及时就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新生儿破伤风。

2.婴儿自生后3个月开始接受破伤风自动免疫。

3.对未接受过破伤风预防接种而又易于受伤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士兵等,

可采用磷酸铝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十四、肾综合征出血热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

2.体征:三红(颜面、颈部、胸部皮肤潮红),粘膜三红(眼结膜、软腭、

咽部充血),腹部有压痛、反跳痛。

(三)护理问题

1.组织灌注无效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

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

3.体液过多与肾损害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

(四)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和预防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等并发症。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且不易搬动,以免加重组织脏器的出血。恢复期患

者仍要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3.饮食给予清单可口、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对症护理

(1)发热(见发热护理常规)。

18

(2)肾功能衰竭: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限制蛋白质(见低蛋白饮食)的摄

入。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协助排尿排便,观察其颜色、形状及量,并及

时做好记录。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者,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使患者

取半坐位或坐位,双下肢下垂。

(3)循环衰竭:

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扩充血容量,并应用碱性液及血管活性药,迅

速纠正休克。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②给予吸氧。

③因出血致循环衰竭,做好输血准备。

④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⑤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设备。

5.皮肤及粘膜的护理:

(1)做好皮肤护理,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2)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用软垫适当衬垫,并及时变换体位。

(3)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护理。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群众意识到灭鼠和防鼠是预防该

病的关键。野外作业、疫区工作时应加强个人防护。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

泄物污染食物和水。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鼠类咬伤。

2.保护易感人群对于重点患者,应指导其接受疫苗注射。

3.疾病知识指导肾功能恢复需要很长时间,患者出院后应休息『3个月o

生活要规律,保证足够睡眠,安排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十五、艾滋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临床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

咽痛、腹泻、肌痛、关节痛。

2.体征: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三)护理问题

19

1.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纳差、慢性腹泻及艾滋病期并发各种机会

性感染和肿瘤消耗有关。

3.恐惧与艾滋病预后不良、疾病折磨、担心受到歧视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HIV感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消耗有关。

5.腹泻与并发胃肠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关。

6.社交孤立与艾滋病患者实施强制性管理,采取严格血液和体液隔离,被

他人歧视有关。

(四)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艾滋患者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可逐

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以

静脉输液。

4.对症护理

(1)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

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患者体弱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预

防发生感染。

(3)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

5.药物治疗的护理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AZT,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骨髓

抑制,可出现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应

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

6.心理护理艾滋病预后不良,且人们对艾滋病怀有恐惧心理,患者会出现

各种等心理障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做好家属及周

围人的工作,使其得到家庭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五)健康教育

1.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使群众了解其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进行有关本病知识的教育。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患者常由于机会性感

染使病情恶化,教给患者及家属预防或减少机会性感染的措施。

3.对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应逐级每3飞个月做一次临床及免疫学检查,如出

20

现症状及时就诊,及早治疗。

十六、狂犬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传

染病。

(二)症状体征

1.症状:恐水、怕风、畏光、恐惧不安、发热、头痛、流涎、呕吐。

2.体征:咬肌痉挛、进行性瘫痪、血压升高。

(三)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犬、病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患者兴奋、狂躁、出现幻觉等精神异常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病毒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呼吸肌痉挛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不能进食和饮水有关。

5.恐惧与疾病引起死亡的威胁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接触隔离

2.休息应卧床休息,狂躁患者应注意安全,必要时给予约束。

3.饮食应给予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如插鼻饲管有困难,插管前可在患者

咽部涂可卡因溶液,必要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出入量。

(2)恐水、恐风表现及变化;

(3)抽搐部位及发作次数;

(4)麻痹期应密切观察呼吸与循环衰竭的进展情况。

5.对症护理

(1)减少肌肉痉挛的措施:

①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暗淡,避免风、光、声的刺激。

②避免水的刺激:不在病室内放水容器,不使患者闻及水声:不在患者面前

提及水字;输液时注意将液体部分遮挡;操作过程中勿使液体触及患者。

③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巧,以减少对患

21

者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做好气管切

开的准备工作。

6.心理护理加倍爱护与同情,对待患者应关心体贴、语言谨慎,做好治疗

与专人护理,使患者有安全感。

(五)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严格犬的管理,捕杀野犬、狂犬、狂猫及其他狂兽并应

立即焚烧或深埋。对家犬应进行预防接种与登记。进口动物必须检疫。

2.保护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如接触狂犬病的工作人员、兽医、山洞探险者、

动物管理员,应进行暴露前的预防接种,每次2nli肌注,共三次,与0、7、21

天进行,2-3年加强注射一次。若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应进行全程预防

接种。接种期间应戒酒,多休息。

十七、肝硬化护理措施

(一)定义

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

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二)症状、体征

1.肝硬化早期症状:

(1)全身症状: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

素沉着。

(2)慢性消化不良症状。

(3)脸消瘦、面黝黑,物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

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

(4)还可能出现乳房胀、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睾丸萎缩。

(5)少数早期症状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

2.肝硬化晚期症状:

(1)肝硬化晚期症状多伴有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是最常见肝硬化晚期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

吐。

(3)门静脉高压: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脾大和腹水,尤以食道静脉曲张

22

最危险。

(4)肝硬化腹水形成:肝硬化晚期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

隆,腹壁绷紧发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

疝。

(5)出血倾向及贫血:肝硬化晚期常有鼻蚂,齿龈出血,皮肤淤斑,胃肠

粘膜糜烂出血,鼻腔出血,呕血与黑粪,女性常有月经过多等症状。

(6)内分泌失调:肝硬化晚期时,雌激素分泌量上升,同时伴有雄性激素

受到抑制等现象。

3.体征:

(1)肝触诊:早期:表面尚平滑;晚期:表面颗粒状,可触及结节,常无

压痛。

(2)其他:黄疸、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腹壁静脉曲张等。

(三)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水钠潴留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引起食欲减退、

消化和吸收障碍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减退、大量腹水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干燥、瘙痒及长期卧

床有关。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

6.焦虑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长期住院担心预后有关。

(四)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代偿期患者应适当减少活动,从事轻劳力工作;失代偿患者

以卧床休息为主。大量腹腔积液,腹部膨隆可导致患者更换体位困难,腹腔积液

流往胸腔,甚至引起呼吸困难,应帮助患者抬高床头30°。

2.饮食与营养: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活

动性出血时禁食、禁水有利于止血,出血停止2d后,从进流质在到半流质,一

周后可逐渐过渡到少量多餐至正常,以免胃急性扩张引起再出血。指导患者减少

或控制进食海鲜、龟鳖、鱼肉、牛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合理休息、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