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9100字(论文)】_第1页
【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9100字(论文)】_第2页
【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9100字(论文)】_第3页
【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9100字(论文)】_第4页
【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91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TOC\o"1-2"\h\u28005中文摘要 226693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监督管理;法律问题 2166731、文献综述 249361.1国外研究现状 269321.2国内研究现状 347052、正文 4139982.1网络舆论监督概述 5169672.1.1网络舆论监督概念 5238532.1.2网络舆论监督特征 576432.2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法律问题 621442.2.1网络舆论监督立法缺乏系统规范性 6248532.2.2网络舆论监督缺少“把关人” 7297852.2.3网络舆论监督越位与侵权 8286232.3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 9300402.3.1制定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相关法律 10301932.3.2建立和完善“把关人”制度 1155632.3.3明确细化相关范围与界限 1146223、结语 12中文摘要随着连年来信息技术如火如荼扶摇而上的发展进程,社会发展数字化脚步逐渐加快。网络平台逐渐成为民众表达民意的主要渠道,社会民生现象投映成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民众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事宜进行监督,网络舆论监督便应时而生,别具一格,是让人难以忽视的存在。网络舆论监督就像一把匕首,使用恰当是最强的武器,如若使用不当则会对自身或周围造成伤害。笔者以最近几年引发热议的网络门点事件为切入点,对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内的相关容进行分析,并对于现行法律规制中的问题,作出了不太成熟完善的思考,对律法完善之后,公民更好地实行网络舆论监督权利,肩负起监督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力促社会的法制建设满怀期冀。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监督管理;法律问题1、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国家作为网络的领军人,在网络的发展完善中一直处于较早起步的状态,在感触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上也更为提前。在治理网络监管的问题上,西方国家创立的先决条件乃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具体明确性,同时再结合本国的不同国情,对不同的网络形态在律法上做出不同的规定。西方国家根据律法的整体状与散布状分为两种立法形态[[]周丽娜,陈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现状及启示[J].社会治理,2020(09):71-78.]:一种以亚洲日本的立法体态整体性为主,由最主要的基本法自上而下向外扩散分布,各分支之间互相联系关联,便于整体的调控。另一种呈现散布形状态,例如阿根廷就在本国《刑法》中新注网络犯罪,后来又专门设立相关法律;俄罗斯也在其刑法中新添网络安全中相关的违法条款等等。两种形态各有特色,整体统筹规划可以发挥稳定保障但同时又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点;而散布互相关联的法律体系虽然对于不同问题易于作出专门针对性解决方案,但容易出现交叉重合且可能影响整体法制进程的前行。在国外关乎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中,注重对于未发生的犯罪的预防和对于已发生的违法事件的处罚制度,一些国家针对网络安全中容易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并将其引入到整个法律体系中[[]HamidJahankhani.Evaluationofcyberlegislations:tradingintheglobalcybervillage[J].Int.J.ofElectronicSecurityandDigitalForensics,2007,1(1).[]周丽娜,陈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现状及启示[J].社会治理,2020(09):71-78.[]HamidJahankhani.Evaluationofcyberlegislations:tradingintheglobalcybervillage[J].Int.J.ofElectronicSecurityandDigitalForensics,2007,1(1).[]Jahankhani,Hamid(2007).

Evaluationofcyberlegislations:tradingintheglobalcybervillage.InternationalJournalofElectronicSecurityandDigitalForensics,1(1),1–.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政策,适合的监管体系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将网络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分为平行与垂直模式[[]刘恩东.国外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与治理[N].学习时报,2019-06-14(002).[]刘恩东.国外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与治理[N].学习时报,2019-06-14(002).综上所述,国外网络舆论监督适用的律法体系虽然情形不同,但在根本上肯定了肯定了法令规制的必要性。在立法上,对网络舆论监督实行法律控制手段,发挥法律的权威强制性作用,在体系上可以吸收借鉴国外有效监督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深化监控体系健全。1.2国内研究现状“网络舆论监督”的逐步迈进学术界众学者的视野,开始得到认可慢慢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尽管我国网络规制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已经学者对其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学者于志刚认为互联网正在向现实生活化演变,导致传统犯罪网络变异,犯罪活动从过去的入侵攻击计算机系统转变为侵害个人利益,并不断衍生犯罪产业链。网络犯罪模式是“一对多”的关系,造成了社会危害性的聚拢,将大众视线聚焦在某一时间上,导致形成的影响被扩散放大又或减弱,人为制造的群体关注正冲击着法律的评价模式。在日后网络立法中,预备犯罪提前法定化将会是一种普遍的立法模式,形成的新的趋势,法治体系转型无可避免[[]于志刚.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J].中国社会科学,2010(03):109-126+222.]。还有学者认为新型网络犯罪具有“积量构罪”的特征,提出对犯罪相关构成要素作出合理的缩限[[]皮勇.论新型网络犯罪立法及其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8(10):126-150+207.]。学者刘宪权指出应当对网络犯罪类型细化分析,不可一言蔽之。例如将隐私的信息在网上随意散布,随着接触信息的人数增加,受害者受到的伤害愈深,造成的个人损害可能无法简单估算。由于信息的接力传播,与实际中造成的伤害可谓天壤之别,有必要对这种网络犯罪予以充分的重视,目前在信息散布性犯罪问题上的回应还不够,可以对散布的信息规定范围扩大界定[[]刘宪权.从传统到现代:网络犯罪刑事规制对策的建立与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6(09):2.]。学者喻海松认为应当在对公民个人信息主体与客体的把握度上提出要求,且在涉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首先应从保护公民权利的角度出发,既包括个人的专属信息,也包括公民隐私信息;其次应把握信息范畴。还对“情节严重”分级认定,根据不同情形认定数量区别对待,例如定位、行驶轨迹等与公民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应设置较低入罪标准[[]喻海松.网络犯罪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适用[J].法律适用,2016(09):2-10.]。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新型网络舆论监督方式不断推进着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就目的论而言,网络舆论监督确实起到了较为重大的作用[[]于志刚.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J].中国社会科学,2010(03):109-126+222.[]皮勇.论新型网络犯罪立法及其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18(10):126-150+207.[]刘宪权.从传统到现代:网络犯罪刑事规制对策的建立与完善[J].政治与法律,2016(09):2.[]喻海松.网络犯罪的立法扩张与司法适用[J].法律适用,2016(09):2-10.[]汤昊龙.浅谈新时代舆论监督与反腐倡廉[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S1):72.[]吴垚.论舆论监督与司法活动的良性关系构建[J].法制与社会,2020(27).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网络立法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位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到我国网络立法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规范细化相关律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用法律约束网络舆论监督,推动网络立法的特色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进步。2、正文2.1网络舆论监督概述2.1.1网络舆论监督概念我国舆论监督理念在十三大议后陈述中被最早提出,早些被认可定义为大众借助媒介对国家机关包括内部职员或者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事项进行评论或揭露的举动。网络舆论监督乃是新兴时代发展演绎出的词汇,现阶段仍未有统一精确的界说。而我国网络舆论事件在学者们看来以“孙志刚事件”为开端,在法律界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议论,并对陈旧的制度产生了冲击,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深化改革。网络舆论新兴而起,网络舆论监督随即现世,不知不觉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产生巨大影响。在笔者认知中,网络舆论监督的具体含义为民众借助网络平台揭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或是对公共事件或咨询发表见解提出建议,通过网络舆论产生的力量进行线上监督和约束。2.1.2网络舆论监督特征网络舆论监督将数字化时代的特色充分展露开来,公民借助于网络高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隐蔽而又宽阔的传播空间等对时事热点、突发性公众事件以及政府政务进行监督管理,和传统舆论监督较为不同,其自身独有性反映在之下几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中各方面的开放广泛性。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DB/OL].中国网信网,2021年2月3日.]。最为突出的便是主体的广泛性,在过去,舆论监督的主体由媒体记者扮演主要角色,民众通过记者采访或书信方式发表观点看法,公众可以接受的信息还是经过了层层筛选后才被传阅的;与传统的舆论监督方式不同,只需要一部手机,任何人均能以主体身份参加网络舆论监督,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对各种事务发表言论看法,不受限于时间空间影响,并且各处的小讯息通过网络平台汇聚起来形成一张广密的信息网,让网民可以[]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DB/OL].中国网信网,2021年2月3日.网络舆论监督还自带有天生虚拟隐匿性。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社会投影,为网民了供应了隐蔽的外衣,网络的隐匿性减轻了民众的不安感,大众不必顾虑现实生活,在网上敞开心怀展现自己的真切想法;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是否与自持观点有出入,使得网民可以尊崇自己内心充分表达对热点事件最真实的看法;但另一角度也会使部分网民撕下平时佩戴的压抑假面,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发表不当甚至不法言论,特别是当某些事件中展露出的社会问题或者是部分案件的最终结果与自己内心期望值不符时,恶意地抨击整个社会环境,这种言论再吸引盲从人群或其他有着类似看法的群体,严重的话可能造成不法后果甚至阻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网络舆论监督最具时代特征展现的乃是即时交互性。在网络平台上,网民能够在事件发生的最初即可获取资讯,尤其是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事件发出不到几分钟便有千万阅读量,迅速的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到网民的视野中,并且世界各地当下发生的事情可以当下了解,不必在几日后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后才会落后得。网民在接收到信息后可以对信息作出评论看法,其他网民可以在此评论看法之上再作出评价进行互动交流,网络舆论监督的交互性便体现在此处。网络舆论监督还具有便捷性。在网络监管部门无法短时间内管理不利于网络舆论环境的发言时,普通网民发现不良信息可以立即举报,在某些问题网络留言反馈行为中,也可以支持自己赞同的观点,支持的人越多说明该问题普遍待解决,使信息的向上反馈更为便利;网络舆论监督反腐也是当下一大热门,群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政府及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且与政务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这些可操作性使得普通群众逐渐参与到网络舆论监督中,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之一。2.2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法律问题2.2.1网络舆论监督立法缺乏系统规范性我国在《宪法》中对监督权进行了明确定义,伴随着《新闻法》的出台,舆论监督逐渐渗入到大众生活中,对民生热点或不法现象进行宣扬曝光,呼吁群众共同参与对实事的看法,意在增强网民践行自身监督权的意识。但是就现水平看来,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相关律法内容大部分都是散落的规章制度,且立法层面较低,尚未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监管系统,若想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有些欠缺[[]郭锐.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43(04):121-124.]。在笔者看来,诚然如今身处“人人都有麦克风[]郭锐.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43(04):121-124.尽管目前有2017年正规出台的《网络安全法》,国家公安部等部门也发行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构建了网络信息继承、监督、治理、反馈等架构。笔者认为就网络舆论监督,还未落实成一部完备的法律。有些只是对网络安全及网络数据的泛泛之谈,还是缺乏明确的范围界定,规范程度也不足够宽泛深刻,依然存在空白与盲点,并且对于已然实施的违法行为的事后追惩制度还未建立完善。例如近期国家七部门联合宣布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尽管办法对直播间运营人员、直播间营销人员以及直播平台的某些行为作出了规范规定,但还是存在部分对接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多发的匿名举报遭到报复事件,在网络环境中也时而发生,尽管我国对公民在检举揭露后可能受到报复作出了预设,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有对举报人的保护规定,但对于举报人受到的损害概念及程度过于笼统和模糊,在何种界定内算是“报复陷害”并没有明确指出,而且保护范围也过于狭窄。2.2.2网络舆论监督缺少“把关人”“把关人”理论最早是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1.]。笔者看来目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把关人”角色还未找到适宜的扮演者,在网络信息的飞跃传递中不存在固定的中心散布者,网络舆论监督在某种角度能够认为失去了中心化,每一位民众都可以作为传扬者,每一位民众都可能引发信息飓风,主体泛化及责任模糊化扭曲了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与导向性。其次,每日巨额的信息量更是加大了对信息处理把关的难度,虽然各平台有贴吧吧务、微博管理人员、论坛版主等对信息进行把控,有限的人员面对浩瀚信息量难免分身乏术[]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1.由于缺少把关人这一角色,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真真假假信息使得人们对信息的真实可信度降低,尤其是近年来多发的“反转事件”,例如“广州小学生被体罚吐血事件”、“德阳女医生自杀案件”、“榆林产妇跳楼案”、“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等等。或许是民众之前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把关之后的真实性保持信任,在事件初期便先入为主,在事情真相还未完全显露时,依然在心中对其判下处决。并且在舆论有严重倾向时,如果有一群其他角度发声的人,便会被大众愤怒的炮火轰击而销声匿迹。历经这些让广大民众对于今后发生的事件首先质疑其真实性,不敢自随意站队发声,避免自己的善意化作加害者刺向受害者手中的利刃;虽然在网络舆论反映出了发言者自身对事件的思考内容,但也并非所有人都在对事实现象分析职责,有些网民只是借助“正义”的援军随意谴责辱骂、发泄自己的情绪罢了。并且随着“流量”的盛行,网络舆论的自发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据媒体报道,只要花几百元,就能将虚假消息的阅读量短时间内转到成万上亿。例如“广州小学生被体罚吐血”这一话题,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后却发现,是发帖人为了引起关注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而故意编造的谎言。还有日趋猖獗的网络水军,挂着舆论监督的大旗,有偿操控引导舆论风向,甚至敲诈勒索等等并形成灰色不法链条,对井然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构成重大隐患。所以,设立“把关人”制度至关重要。2.2.3网络舆论监督越位与侵权在20年下半年,“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一案最终宣判。这起案件被写入了当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此类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案,司法机关应担追诉之责,不能让受害人畏难维权。”为此,针对网络侵权多发、个人维权困难,最高人民检察院就该起典型案例,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促请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立案侦查,由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还有之前广西10岁“百香果女孩”遭奸杀一案,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力量,被告最终判处死刑。这些案例都展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从正面对司法的反馈。通过网络舆论监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社会实践,了解政务进程,使政府司法工作更加透明公开,打开权力的天窗,让权力滥用和腐败景象等无处可逃,实现司法独立平正。但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网络舆论监督正面推进法律进程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在社会热点时事中,公众舆论总不自觉的站在弱者的一方,如果最后的司法判决没有达到人们心中预计,公众便会怀疑是否存有“黑幕”,给机关部门带来压力。可是司法工作应当着力于事实真相,以法律为支撑点,即便外部舆论滔天,客观与理性仍应是司法工作者的第一遵守要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茨,审理案件期间不去关心外界声音,按照自己的准则审理案件,案件结束后继续日常生活。独立的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又或是集团个体的干扰是本国根本大法规定的重要准则。网民要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角色任务,我们应做的也只能做的是依法监督,而非越界审判。除此之外,由于网民素养良莠掺杂,再加上法律意识淡漠,笔者认为容易使民众先入为主并随意地发表言论,当受到负面情绪的巨大冲击时,在发言内容中还充斥着无端的恶意有时还附带教唆诽谤等性质,可能会滋生“人肉搜索”或造成“网络暴力”等不良后果,不利于捍卫民众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各项人格权。目前在网络上只能通过舆论热议将问题闹大,而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它不具备法律所具备的强制约束力。侵权事件愈发严重正是因为网络舆论监督的权责范围界限还不够明确有力,可能导致网络舆论监督入侵到名誉权、隐私权和知情权等权利的范围内,又或是难以对情绪化过激言论与煽动犯罪的区分;网络舆论监督中,转载传播者的责任应如何分配以及如何抗辩等,这些都具有时代特点。网络舆论传播侵权不能简而言之用一般侵权法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罗斌.传播侵权类型化及其立法体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7):72-91+127.[]罗斌.传播侵权类型化及其立法体例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7):72-91+127.2.3完善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思考依法规制网络舆论监督是我们如今面临的一项挑战性课题,虽然立法具有滞后性,但笔者认为可以针对在监督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以超前性与客观性的态度以下方几处为切入点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2.3.1制定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相关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宪法》在根本上对公民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为网络舆论监督提供了立法基础。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定《网络舆论法》,针对现行法规治理网络舆论监督这一领域中的重合区与盲区进行明确的界定。在立法时可优先注重以下内容:确切规定网络舆论监督中各主体享有承担的权利与责任;参照公平公正公开、公共利益之上、各权利相互制衡、健康发展等原则制定法律法规;此外,在发生侵权行为之后的事后追究制度应进一步严格完善,提高违法成本,预防不法现象的发生;最后应注重现行律法规制彼此的联系并保持稳定。同时也应完善其他相关法律,仅靠一部网络舆论法也是不足以全面顾及到的,将民法、刑法等其他法律也加以完善,借助法律的力量从根本上约束网络舆论监督。自我国《网络安全法》按步施行后,实际上具有一定性的实名制度,但在广泛平台中还未实行,大部分平台只需要一个手机号甚至不需要手机号就可以注册一个账号,且在某些网站甚至还流传着各种身份证信息来躲避网络实名认证制度,有些平台甚至转卖用户的个人信息。应当增加专门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条例并对侵权行为的救济制度进行完善,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同时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更好的保护[[]张蕾.互联网时代基于民法的隐私权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2021(10):85-86.[]张蕾.互联网时代基于民法的隐私权保护研究[J].法制博览,2021(10):85-86.此外要想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管理,除了以法律维护网络舆论监督外,在内部还可以竖立一脉完整规范的监管体系。对于现有管理网络舆论监督的体系而言,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平台或系统,自上而下引导管理,横向将各种事件分门别类划分整齐,可以更好的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对网络舆论监督也有一定规范与引导作用规定网络舆论监管的根源部门,协调其他部门一起完善网络舆论法制化。笔者认为还应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网络舆论监督可视作正处于无中心化阶段,且部分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排斥网络舆论监督,但政府正在不断向积极方面转变,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缺失正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回到人民心中,网络舆论监督配合其他监督手段,在政府的领导下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2.3.2建立和完善“把关人”制度如同在传统舆论监督中,报纸、新闻等载体展现出来的信息经过了背后相关人员的层层把控,记者和审核编辑在发布通道上进行把关,普通民众无法轻易对信息进行传播扩散。但现如今借助着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让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发布或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是“飓风的发源地”,目前急需“把关人”的改革调整[[]张婷婷.网络传播时代“把关人”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与版权,2017(06):115-116+119.]。首先应当发挥政府的权威性,为无底线的网路舆论监督划上一道警戒的红线,将监督行为限制在法律规范的有序框架内。其次虽然有平台管理者在管理监督,但还远远不够,在安全的界限内还应对信息作出进一步筛查。向信息管道与平台之中设立“把关人”对于管控信息真实可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还可以用法规法制明确规定“把关人”的权利义务,明确其在处理信息时依据的准则与界限,“把关人”按照一定的法律道德标准对上传的网络信息予以审判筛选,尤其是对虚假信息、不法信息等有害信息和不符法律法规要求且可能造成损害的发言传播应当不予以上传通过。对于“把关人”的职业素养技能要求也应作出培训与规定,只有让符合更高标准、掌握更高网络技能要求的人才成为“把关人[]张婷婷.网络传播时代“把关人”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与版权,2017(06):115-116+119.[]刘丽亚.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变迁与重塑[J].记者摇篮,2018(08):97-98.在信息传播的前后都应进行规范把控引导,在信息已经开始传播后,应理性看待,提早处理。例如现在依旧存有隐患的疫情讯息,需要做好有关于此网络舆论核实,如果有虚假信息产生并开始蔓延,应在第一时间核实后主动处理,消除民众心中恐慌;并正确引导网民冷静对待,不可轻易受到舆论的鼓动;定期对民众关心热点问题作出回应解答,通过主流媒体和平台,带领民众妥善活动,尽可能避免或缓解矛盾的产生[[]李泽诚.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制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5):150-152.[]李泽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