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3400字(论文)】_第1页
【浅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3400字(论文)】_第2页
【浅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3400字(论文)】_第3页
【浅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3400字(论文)】_第4页
【浅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3400字(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目录TOC\o"1-2"\h\u10783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 127963一.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6993(一)是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131232(二)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130095二、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21218(一)保持教师和家长、学校教育的统一性 214198(二)强化道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 23233(三)创设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载体 323229(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31859(五)注重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432272结论 48640参考文献 4摘要:对中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学生德育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行扎实有效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控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会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文针对这一主题开展探讨,首先阐述了中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更好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给予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启发和借鉴。关键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是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目前在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最重要时期,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关键时期,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父母及中学教师对他们的期待,给当今初中生带来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导致其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厌学心理状态,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问题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进行合作才能解决。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中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品质,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而在于学会自主获得知识的技能。但这些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渐获得。在初中阶段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在熟悉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行为习惯培养重难点基础上,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教育措施,对于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保持教师和家长、学校教育的统一性在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中,保持教育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父母应该和老师的教育目标和意见保持一致。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家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想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时常保持深入的沟通,适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取得父母的合作,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融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应当注意,联系目的应当明确,要有足够的准备,有的放矢地开展联系,一方面,要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所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并争取获得家长的协助和配合,达到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将学生好的表现告诉家长,让家长一起进行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提升。此外,班主任还要和学校保持一致。每所学校均制定了校规,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惯。因此,班主任班级教育要与学校教育规范保持一致。比如,学校指定的午休时间,班主任还是不占为己有为好,良好的作息规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强化道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教师要对中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习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人手,解决存在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学校,家庭和社区等都可以作为德育的阵地,通过这些资源的渗透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另外,教师在学生今后的道路上起着引路人作用,因此要以身作则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并要使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何要遵循,从而彰显公德教育的价值。例如一些中学生在叛逆时期,易受外界影响,从而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因此,道德教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要向同学们介绍不良习惯的害处,及怎样分辨这一诱惑因素,从而使同学们面对相似的问题时能独立判断而不被左右。创设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学校要注重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达到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传统单一形式且重复模式的行为习惯教育,往往使学生反感,并造成逆反心理,也不无法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教育效果。因此,要善于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的发言等、校园广播平台、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新生入学训练、学科渗透等等方式进行。此外,学校和班级还要重视开展"班风比赛"活动,借此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并通过开展主题为“养成教育月"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来推动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多元化载体的实践教育活动,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培育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从规范约束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在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应该重视家校合作。首先,要建立“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机制,家与校之间应相互支持与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环境可采取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座谈会的形式,班主任应采用多渠道的指导和培训,使父母掌握孩子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方法,并应用到实际教育中。同时还要将学校,班级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情况展示给家长,使家长们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班主任也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家校沟通,采取家访、电话、网络平台与家长保持定期且深入的沟通,将学生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及时反馈,鼓励家长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且指导父母应明确教育引导方向,摆正认真诚恳的心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导和劝说,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对那些因家庭关系破裂或因人生不幸而受到伤害的学生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家长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家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优化,引导他们确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大胆参与班级和学校文化娱乐活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协助和引导,逐步强化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自控力培养。注重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心理发展方面,中学阶段是青春发育期,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和指导时,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科学客观的方式进行引导,注重将学生外部的正面学习行为内化为积极正向的心理品质。按照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行为强化论,学习行为正强化比负强化效果好,为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和引导,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同时应避免采用否定、批评和处罚等负面方式。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方面要落实积极心理品质的专题训练。对于心理品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学习适应性),应着重培养,促进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要在多门学科中融入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训练活动。比如,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各学科任教师都要将良好心理品质养成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结论总之,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合力,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本文首先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保持教师和家长、学校教育的统-性;强化道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加强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心理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希望通过这些建议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文献[1]祝有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J].2021.[2]马冠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