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客观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客观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客观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客观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客观题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5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峻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峻的土地兼并现象,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峻,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殊是商业出现空前旺盛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峻,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解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心集权,减弱地方权力,使中心和地方的冲突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解除D项。52.宋代王柏《鲁斋集》中说:“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材料反映了()A.手工业商业获得高度发展B.农村草市已出现C.农夫兼营农业之外的产业D.农工商地位变更解析:选C。材料“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说明宋代的农夫在经营农业的同时,为了生计须要兼营其他行业,故C项正确。53.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解析:选C。歌谣反映了黄道婆教人们纺棉织布的情景。黄道婆是元代民间棉纺能手,曾经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54.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里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古代中国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解析:选A。英文单词“CHINA”可与中国的国名和瓷器、丝绸挂钩,说明中国的瓷器、丝绸对英国影响比较大,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比较发达,闻名于世,故选A项。55.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B解析:宋代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运用煤作燃料,苏轼这首诗名为《石炭》,石炭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56.从苏轼《石炭》诗“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等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木柴照旧是主要燃料B.铸铁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C.城市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已经起先用煤作燃料冶铁解析:D由“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等可知用煤冶铁提高了铁的质量,故选D项。57.如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解体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选C材料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解除A项;自然经济起先解体是在鸦片斗争后,解除B项;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专业化的倾向,故选C项;D项材料并未体现,解除。58.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沟通,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榷场”指()A.贸易场所 B.军事要塞C.竞技场 D.牧场解析:选A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始终进行。当时在北宋与辽、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故答案为A项。59.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特殊大的发展变更,有一位学者特地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 B.《宋代东京的辉煌》C.《汴河两岸》 D.《坊墙倒塌以后》解析:选D北宋时期的城市与唐朝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加,故答案为D项;《长安城的落日》无法精确表述出宋代与唐朝相比在商业上发生的变更,解除A项;《宋代东京的辉煌》《汴河两岸》无法体现宋代的商业活动较唐代有所发展的状况,解除B、C两项。60.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特地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起先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灵敏多样C.官府主动激励商业发展 D.城市商业功能增加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特地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等现象”可知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功能增加,故D项正确;唐朝起先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故A项错误;B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干脆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表述错误。61.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解析:选C海外贸易给南宋政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南宋政府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反映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62.新华社2024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觉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B.铁钱慢慢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削减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解析:D由材料“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觉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可知南宋时期多种货币并用,故选D项;“主要流通货币”材料体现不出,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铁钱和纸币,故B错误;由“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可知商品经济的发达,故C错误。63.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精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起先出现D.纸币阅历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解析:叙述了纸币从北宋至南宋发展的过程,即从富商联合发行到临安府印造,体现了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项正确;到封建社会结束,纸币都没能取代金属货币,A项错误;“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B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在北宋之前早已出现,C项错误。6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旺盛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状况解析:选D。从李充的随船货物可以了解到“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状况,故D正确。65.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许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解析:选D“沙漏倒转”,有利于产出稻米的地区,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确立了南方经济在中国总体经济中的地位,全国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解除。66.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通过海运运抵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南北经济沟通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是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稻米,无法体现出元朝时期南北经济沟通的日益频繁,故A项错误;在明清时期,跨地区的长途贩运比较发达,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水稻种植区域的扩大,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在元世祖时,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以稻米为主,而这些稻米主要来自于南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初年,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经济发展较慢,粮食主要依靠南方的供应,说明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故D项正确。67.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解析:A题干材料反映了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的变更,影响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北方战乱,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68.下图是元朝运输河、海运路途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②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③元朝大运输河变更了隋朝大运输河的航线④促进了南北文化的沟通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B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接受解除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②错误,解除含②的选项即可,B项正确。69.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解析:选C。从“东南最盛……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可知,在地域分布上,才女和才子主要出自南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两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因此反映出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只说到出现大量的才子、才女,但未并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文抑武”,故D项错误。70.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宠爱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首选,“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蔡襄语)。这反映出宋代()A.四民同等关系的确立 B.门阀贵族势力的没落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理学的社会影响势弱解析: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宋代选择儿媳标准变更的缘由是宋代门阀贵族势力的衰落,故选B项。A、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解除。71.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耕者”(农夫)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最终是地主得到收成的一半,农夫得到收成的一半,这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故选D项。72.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用,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加剧了南北科举考试的竞争B.导致了南北录用人数的失衡C.顺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D.制约了科举取士的客观公正D解析:由“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实行南北分卷制度”可知南北分卷制度有失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故D项正确。南北分卷制度并不能加剧南北之间科举考试的竞争,A项错误。B项误读材料。依据“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可知南北分卷制度不是顺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故C项错误。73.下表是中国古代农夫称谓变更表。这一变更反映了()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夫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丢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济下,农夫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租佃经济,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土地经营制度发生变更而导致农夫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出现对农夫称呼的变更,A项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没有小农经济,B项错误;C项与农夫的称呼没有关系,解除;材料无法反映自耕农阶层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D项错误。74.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D.选拔官员更留意公允公正解析: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突出官员的文化素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进士出身比例可知,科举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但官僚贵族家庭出身的仍约占一半,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选拔程序,故D项错误。75.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