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探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探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探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探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探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学生为本的S小学教师培养研究目录TOC\o"1-3"\h\u1.引言 12.S小学教师概念界定 13.S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23.1启蒙者 23.1.1知识的启蒙者 23.1.2兴趣的启蒙者 23.1.3人性的启蒙者 23.2研究者 33.2.1研究教育方法 33.2.2研究师生关系 33.2.3研究课程内容 33.3合作者 43.3.1教师间的合作 43.3.2家长和教师的合作 43.3.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 44.

S小学教师的要求 44.1以学生为本 44.2以师德为先 54.3以专业能力为重 55.​S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65.1培养模式落后难以保证小学S教师质量 65.2缺乏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 65.3农村年轻教师引进力度不够 65.4实践实训弱化 75.5现代化设备投入少和利用不到位 76.​S小学教师培养的途径 86.1提高教师资格的门槛 86.2加大引进年轻教师的力度 86.3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 96.4

探寻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模式 96.5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S教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S教师是为了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S小学教师培养是S教师计划培养的一部分,内容是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S小学教师。教育部于2018年10月发布实施《S教师培养计划2.0》。在政策推动的影响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说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内容“空、繁、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等。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实施S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而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与教师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群学生的良好榜样,更是他们未来前进路上的一座明灯,他的培养寄托着万千学子和家长的期望。并且教育部每年还会从财政中拨出专款用来对S教师的培养,因此,怎样才能培养适合学生的S教师,值得我们思考。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政府发布的政策和仔细探寻前人对于S教师的研究中,挖掘出他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并立足根本,紧密联系当代社会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一些自己对于S小学教师培养的一些见解。2.S小学教师概念界定S教师在英文中的表达有,outstanding,brilliant,excellent,remarkable,翻译过来意思是杰出的,极好的,非凡的,S的意思。S在新华字典的意思即优秀杰出,超出一般。“S”和“一般”是有内在关系的,“一般”是“S”的基础,“S”是对“一般”的升华。S小学教师就是超出一般,需要多方面达到优秀,他们在达到《小学教师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在专业,知识,能力,师德等方面都要比普通教师优秀,并且要取得比普通教师更为突出的成绩。对于S教师的概念标准,许多学者有自己的见解。加拿大学者认为S教师应该包括四个标准,一要热衷于教学和学习,二要有博学睿智、接受良好的教育,三具有激励精神,参与性强,四要关心学生、沟通能力强。我国学者杨晓和崔德坤从S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出发,认为S教师应该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通晓教学法以及能够精心备课,具有灵活的教学风格。学者周先进在《S教师:内涵,素质及培养》写到,他认为S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明确的价值取向,熟练你的教学能力,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中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S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认为S教师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不管如何界定S教师的内涵,核心就是这类教师具有优秀,接触,S,先进,出色,高效的特征。如果详细展开来说的话,我所认为的S教师在人格方面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能够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教育科学理念,懂得教育规律。在专业方面,能够具有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先,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平常的生活上能够做到事事为学生考虑。3.S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3.1启蒙者3.1.1知识的启蒙者小学是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开始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和教育,很多基础性知识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小学教师会在这个阶段会教学生基础的英语26个字母,并渐渐的随着年级的递增会慢慢的学习一些简单的单词和一些基础的英语日常沟通。在语文方面,小学教师会教学生学习基本的拼音,之后会学习简单的汉字,慢慢的会让学生造句写作文等等。就连算数,画画和音乐也是由教师在小学阶段一步一步的教学生从简单的往复杂的方向进展。所以说小学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一位合格的S小学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3.1.2兴趣的启蒙者一位S的小学教师应该敏锐的捕捉的学生的兴趣点,进而引领着他们找到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事情。其次我们要保护学生兴趣,初入学校的学生可能对许多事情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不能因为他们年少无知就把他们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成为只会应试教育的学生,不懂得变通,只会一昧的死学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学生的兴趣,并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学生出现不良兴趣的时候及时引导。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烈兴趣的时候因为遇到一些问题就会放弃,作为教师应该一步步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良好的兴趣。3.1.3人性的启蒙者处于儿童阶段孩子,他们的各个方面发展的还不是特备成熟了,缺乏客观认识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且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但是他们的人格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其道德人格对学生的影响非重要,教师的言行正确与否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会盲目的跟从。因此,教师的道德人格状况,道德修养水平,往往会成为学生道德认识的比哦准,并对其人格形成潜移默化的水平。所以作为小学生的S教师而言,需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标杆。3.2研究者3.2.1研究教育方法教师的角色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因此,对于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现代教师如果要胜任本职工作,必须不断进步,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要实现教育创新,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有了此目标,在这种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思想和观点,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也能够促进教师继续学习,有利于潜在的创造力的发挥。总之,教师进行研究教育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读会有很对益处。3.2.2研究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其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关系。首先,教师和学生基本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因此这种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应该研究和学生的这种关系。其次,基于师生关系也有可能衍生其他的关系,如认知,情感方面的心理关系,道德上的互动关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仅仅只是作为学和教的关系而存在的话,学习效果可能就会变得不是理想中的那么美好。因此,作为教师,不仅应该如何学会教学,还应该同学生建立多种关系,能够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密。3.2.3研究课程内容课程是按照一定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主要内容的所有学习科目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其核心是学校中,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媒介。传统中小学的课程均采用分科设计,各个科目相互独立单独教学。由于分科太细科目过多,既缺乏横的联系又缺乏纵的连贯,学生往往只学到零碎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从而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因此,作为S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减少科目,加强课程的统整,以比较大的学习领域取代传统的分科设计,让学生融会贯通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这是作为S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件事。3.3合作者3.3.1教师间的合作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大部分启用的是分科式教学,即每个科目的教师都是教自己的部分,导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大部分是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客观上难以形成合作关系,也就可能会造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精神的缺乏和团队的意思淡薄。但是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要在学校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是教师工作之间的需要,而且也是学分学习的需要。因此不同层次,不学科之间的教师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3.3.2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在学生学习中,光有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工作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孩子除了在学校期间还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就育的效果,没有家长的配合,不仅教师的努力会大打折扣,孩子的学习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无论是是作为在学校的教师还是在家中父母,都应该彼此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进步。3.3.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它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及促进学生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合作学习不仅对对学生个人有益,而且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有益处。其次就是纪律合作,一个教室的学生有几十人,但是教师也许只有几个人每位教师的精力实践都是有限的。教师们要开会,备课,上课和考核等等,因此管教学生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一个班级能够做到纪律严明,认真学习,这样不仅教师的压力会变小,而且整个班集可能会因为这种氛围好好学习,同学之间团结和谐,教师和同学之间也能互相关爱。4.

S小学教师的要求4.1以学生为本首先学生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具有生命尊严生命价值的独立个体,他的生命权利,生命尊严,生命的价值是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的。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独立的人格,需要愿望和尊严,抛弃把教育定位为个人谋生做准备,把学生当作工具看待,只注重逻辑化和系统化教学知识传授,而忽略了人非理性需要的冲突教育观,教育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育灵感的启迪和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从中得到生命,多层次的满足和体验。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的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降,学生只会一昧的听从老师讲课,而缺乏自己的思考,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以往的这种关系错位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因此,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就出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性人才。所以,一位要想成为一名S教师,我认为前提就是要以学生为主。4.2以师德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人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年龄幼小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而言,常常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某一门课,进而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常常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相信自己一定行,从而主动学习,甚至改变人生轨迹。反之,老师的一句伤害,一次打击,或者老师在某方面的不检点,则可能给孩子强调深重而长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会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以德为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对于教师而言,即使学风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师德师风不好就不能够算合格教师。就对教师来说,他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在道德上率先垂范,只有教师的师德良好,家长才能放心把他们的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培养和学习。因此,我认为S小学教师必须要以师德为先。4.3以专业能力为重能力为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发展自我,必须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只有不断地汲取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知识,研究最新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替。学无止境,作为S教师需要培养自己一种终身学习的精神,即古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更要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自己一生。只有教师具备具备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才能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游刃有余,学生因此也会跟随教师受益匪浅。因此,作为S小学教师而已,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对教师本身,而且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5.​S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5.1培养模式落后难以保证小学S教师质量第一,课程内容设置陈旧:中国目前的课程大多数来源于书本知识,基本上就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灵活性和统一性虽然是一对矛盾体,但是两者之间却也是相辅相成的。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不同方面的,如果知识一昧的追求书本知识,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从而影响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如何把课程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值得教师去进一步研究。第二,评估方式途径单一:目前,现在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通过考试和成绩而定,只有这种方式会造成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而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德智体美劳全部是现代学生需要培养的,如果仅仅只依靠成绩去评判学生,学生势必也只会单一发展,沦落为只为成绩学习的“机器”,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而造成身心失衡。教师因此也会忽略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如果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而不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也不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5.2缺乏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在S小学教师培养中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思维惯性使得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三大缺陷

,第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界定不清,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存在不确定。二是专业教育与能力素质教育相互脱节,以至于专业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相对弱化。三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大人才培养平台缺乏互动与融合,从而导致这种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仅缺乏创新,而且培训机制得不到很好的完善。因此,无论是对于刚刚入职的小学教师还是对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应该有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小学教师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其中包括专业素质培训,以及道德培训。对于专业素质培训而言,不同地区的教师可能接受的专业培训不一样。比如说,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的硬件设备很先进,课程种类繁多,因此,学校可能会安排教师定期专业培训,也会相对的重视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学校规模小,分布比较广,对于教师的集中培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并且硬件设备跟不上,教师之间的专业素质差别也会较大。而对于道德培训而言,大部分教师可能是出自示范学校,在系统的几年学习中学校可能也会相应的注重对教师这方面的培养。也有一部分教师可能就只有一个教师资格证书就上岗教学了,也包括有部分人想要通过支教手段获得一些福利的人,他们可能只有专业素质而缺乏相应的道德教育。5.3农村年轻教师引进力度不够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教育的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教师加入教师对的行列,与以前的一些老教师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数有着活跃的思维,有着新式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注重和学生的欢喜,而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教师可能会和学生超越师生关系的朋友关系,他们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是,在农村及一些偏远地区对于引进年轻教师的力度还不到位,比如桃江县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教育系统小学教师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210名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达1227人,占38.2%;40岁-49岁的有693人,占21.6%;30岁-39岁864人,占26.9%;30岁以下的只有426人,占13.3%(此数据来自中共桃江县委举办的《调查研究》)由此可见,年轻教师对于农村的缺乏程度。国家为了平衡此问题虽然已经在农村教师的录取比例上已经大大提高了,但是农村的年轻教师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并且还出现了“骨干教师向东南飞,乡镇教师往城镇挤”的现象,小学教师队伍中主干力量不稳定,教学骨干连年流失。大部分原因可能来自农村的生活环境没有城市方便,农村的福利待遇没有大城市的一些学校好,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和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等等。5.4实践实训弱化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是中等师范学校,学制一般是3-5年,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质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智能教育等。大致分为三大类,“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虽然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学校会安排学生自主实习,但是实习时间一般只有三个月左右,等到实习结束就能拿到毕业证书可以教学了。教书育人是一件伟大而神圣的职业,刚刚毕业的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面对教学时的突发事件难免会有措不及防的时候,教师如果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可能就会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或者不能够及时的应对。再者,现在非师范生也可以报名教师资格,虽然很多非师范生也考去了教师资格证,具备了当教师的资格,但是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非师范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他们没有经过亲身经历的实训可能会导致教师缺乏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时出现长时间的不适应。知识毕竟大都是理性的东西,他的结论毕竟是别人探讨出来的,因而很难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活动,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经过实践不可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在真正进入教学工作岗位是不仅过足够的实践实训,教师不仅不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且知识的运用可能得不到灵活的适用。因此,作为一名S教师我认为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只有经过系统化的实践实训,才能够做到更好的教书育人。5.5现代化设备投入少和利用不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电子设备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之上,这不仅丰富着学生的视野,而且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能够让学生对信息化的世界了解的越来越多。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学生缺少电脑和投屏之类的一些硬件设备,因此,可能就会造成很多农村学生对于外界的一些信息的闭塞,一些基础的电子设备技能的缺乏,教师上课的效率低下和教学方式的单一等等情况。对于此情况,国家以及一些爱心人士可能会捐献爱心物品,首先数量上可能远远不够满足农村孩子的日常教学。其次,我看过一个电视片段,在《山海情》中因为农村学校缺乏电子设备,政府特地划拨资金购买电脑捐献给学校,但是学校却将帮扶项目的电脑卖掉只为了修缮学校的操场,人们都说戏剧是真实生活的映射,可想而知中国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和缺乏资源的学校,没有人可以保证这些资源学校可以能够真正利用上,侧面也反映了农村地区的一些无奈,有时候可能并不是他们不想要,而是生活有许多的无能为力。最后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农村地区和山区他们甚至连正常的网络设施都还没有覆盖完善,更别说设备到他们手上就能利用起来,这也是造成资源的一种浪费。6.​S小学教师培养的途径6.1提高教师资格的门槛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时基础环节,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国家意志所赋予的权威性,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主义中所应有的特殊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及社会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中相继提出并强调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师入职学历标准,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后期想当中小学教师,必须得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最好还是专业相关才行,只有这样在学历上的一批硬性规定才能够使教师资格证书逐渐像律师资格证一样成为专业的证书。其次,可以认定环节或将增加条件-教育教学实践。如果要将“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那很可能以后就需要考生去学校参加教学实习,获得所在学校认可并加盖实习证明后,考生才可以去认定教师资格证。这样一来,大部分的非师范生基本上就没有资格考教师资格证了,除非先去学校实习一段时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在源头上严格控制教师资格证书的门槛,才能够预防一些鱼龙混杂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只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教师,才能够用专业去教育学生。6.2加大引进年轻教师的力度越是基础的教育越是应该由优秀的人来做,新时代教育需要新的新鲜血液填充。首先,我觉得可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且以精神激励为主,因为从对激发人的进取心,责任感和事业心角度来说,精神激励要比物质激励作用大,维持时间长,但是,物质激励也必不可少,如果在偏远地区的年轻教师如果能有更好的福利待遇,他们留在那里的几率就会多一些。其次,教育部门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年轻教师。信任能够启动青年的高级社会性需要,并且能够增强年轻教师客服困难的自尊心。然后,为年轻教师的成才假设台阶,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教学可能会觉得在农村教学进修学习的机会少,因此,政府可以同教育部门制定一些培训计划,可以让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与在农村教学的教师能够有平台互相传授经验,或者让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能够去一些优秀的学校去培训或者听讲座等等。最后,加大支教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年轻教师轮流到相对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但是学校需要严格审核学生去偏远地区支教,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去支教,言语轻视和辱骂学生被传出引起热议,原因是学校有政策估计学生去支教,以此来获得研究生加分。教育部门出此政策原本是为偏远地区的孩子的教育考虑,但是有可能让一些别具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因此,我认为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去支教的同时还需要做好内部审核,让农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6.3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不同与师范院校的教育模式,职前教师的培训越来越符合现代教师的标准。职前教师培养放弃传统的三到四年的混合制转而以“4+X”的专业只模式代替,即学生先需要通过四年的学科专业教育再在专门的教育学院或综合大学里的教学学院,通过一到三年不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方可取得教师资格。首先,必须教育部门发布政策来支撑在职教师的培训。其次,要发展技术。第一,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是平台,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原有中小学的基础上与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合作形成的,融合教师职前培训,在职进修与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强调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学校应当具有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的功能。第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第三,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教师任职的学校应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次,大力开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

其基本内涵是: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

素质”

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

“通识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

为一体,

人才培养途径融

“课堂教学、

实验实训、

校园文化活动”

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开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只有对教师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培训,教师才能够用专业的知识,超凡的素养去更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接受更好的学习。6.4

探寻适合中国本土化的教育模式从古至今,我国教育一直遵循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他是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功能,是一种“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中,升学或为谋取未来较好的职业而获得好文凭是至关重要的,至于一个人的身心是否全面发展无关紧要的。应试教育不仅束缚了教育的视野,而且弱化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的工作负担,最重要的是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其次,很多教师不考虑我国的国情,文化背景及教育实际与国外的差异,盲目的照搬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生搬硬套,导致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适应,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学生在应试考试方面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学生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因此,我国学者提出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宗旨的教育,他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而不是什么固定的模式。他是凸显以提高学生创新力为核心的主体教育,在教育与人的关系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它是造就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在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具有高尚人文精神,拥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素质教育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的有益发展,也是对应试教育影响的纠偏,因此,在现代教育的整个大环境下,S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要学习如何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心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长期实践的抽象和概括。它们之间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各域都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作为教师,需要坚持各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现象

。6.5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是指不断要求个体主动地接受教育熏陶,履行终身接受教育的责任,而且要求社会积极的地提供教育条件,承担提供教育资源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教师只有坚持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才不会落后于时代。“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首先,学习提高内在素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就是终身学习扩展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和敏锐,教师就会变成学生眼中的“老古董”。并且教师的魅力还存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