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一里桥排洪沟位于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位于友谊支渠与东风渠之间,属安家河下游段。由于现有渠道上下游未联通,同时不能满足大丰镇城镇规划,因此需要对现有渠道进行迁改以符合规划区地块综合利用要求。本次沟渠迁改后将对城市排洪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大丰镇的居民远离城市内涝带来的不良后果。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位于甫家二路南侧,起点为大丰城市公园西侧已建渠道,终点位于甫家二路与利民路路口北侧箱涵下游,同时对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进行改造,改造后将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一路段向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分洪的洪水收集汇入主渠道。一里桥沟现状断面为土渠,渠道中间段(约610m)因当地房地产开发建设而中断,每当雨季来临时,上游部分洪水通过一些宽度很窄的小沟排向下游,无法全部顺畅的排向下游,造成上游积水形成内涝,沿线居民饱受洪涝灾害影响。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是打通区域行洪通道的需要,是区域防洪的需要,是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需要。为了解决渠道上下游连通问题,保证上游洪水顺畅排向下游,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2)工程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大丰街道地处成都市外北、新都区西南,位于成都火车北站的正北边,在绕城高速公路与三环路之间,素有成都“北门门户”之称,距成都主城区5公里,离新都城区16公里。北接新都区龙桥镇、斑竹园镇,东依金牛区天回街道,南连金牛区沙河源街道,西靠郫县安靖和团结两个镇。大丰道路发达,交通便利,城市服务功能齐备,完全能够满足广大市民生活的需要。主要有人民北路北延线、成彭路、三元大道、西一路、西二路和大天路、南丰大道、东一路、东二路、皇花大道等,形成了“五纵五横”的交通网络。街道辖区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本项目位于甫家社区。甫家社区地处大丰南部,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628余人。(3)工程任务与规模①工程任务本工程的任务主要是依照防洪法和防洪规划,结合城市建设需求,通过修建本工程渠道打通上下游行洪通道,提高渠道的过流能力和两岸的防洪标准,保证上游洪水顺畅的排向下游,避免发生设计洪水时对保护区造成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防洪体系,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新都区城市防洪规划(2020~2035)》,一里桥排洪沟为排洪渠道,无灌溉功能。本工程防洪保护范围主要为一里桥排洪沟流经区域,保护对象主要为河道沿线的市政景观设施、居民用房等建筑物。②工程规模由于河道沿线周边路网已经形成,且路线内有已建大丰城市公园、规划居住用地,河道保通线路内无明渠设置条件,根据前期方案研究,并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后,本次对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采取暗渠+明渠相结合的型式。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位于甫家二路南侧,起点为大丰城市公园西侧已建渠道,终点位于甫家二路与利民路路口北侧箱涵下游,同时对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起点处进行改造,改造后将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一路段向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分洪的洪水收集汇入主渠道。本工程设计全长1308米,起于大成路已建箱涵(X=29158.887,Y=19707.781),止于利民路东侧现状河道(X=29237.805,Y=20910.196)。主渠道长1254米,其中箱涵总长688.7m,明渠总长484.3m,倒虹吸圆管涵总长81米;改造段箱涵54米。(4)建设依据一里桥排洪沟是大丰街道办事处南片区重要的城市排水通道,按相关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大丰街道办事处、区水务局、区规自局、区发改局十分重视一里桥排洪沟工程建设,先后多次推动一里桥排洪沟改造工作。1、根据《新都区2022年有建设需求的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情况表》,建议立即启动本项目的设计工作。2、2022年9月23日:通过区水务局方案审查,审查通过函审形式,审查本工程规模为:设计全长1313.6米,起于大成路已建箱涵,止于利民路东侧现状渠道。新建渠道1259.6米,其中箱涵758.6m,明渠414.5m;新建倒虹吸圆管涵86.5米;改造箱涵54米。3、2022年12月9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区发展和改革局审批,批复为成都市新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一利民路)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新都发改审批[2022]100号),项目拟迁改渠道全长1308.00米,包括主渠道长1254.00米,其中箱涵总长688.70米,明渠总长484.30米,倒虹吸圆管涵总长81.00米;改造段箱涵54.00米。项目总投资为5705.22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4、2023年3月20日:初步设计通过区水务局审批。(5)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2022年8月19日,我单位作为联合体(勘测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单位与成都市新都区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改迁工程建设工程勘察及设计合同》,合同服务范围为本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后续相关服务及各阶段勘察等工作。合同签订后,我院立刻组织设计力量进行勘察设计,于2022年9月完成本工程方案设计工作,于2022年10月完成本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于2023年3月完成初步设计审定版,于2023年4月完成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工程规模由于河道沿线周边路网已经形成,且路线内有已建大丰城市公园、规划居住用地,河道保通线路内无明渠设置条件,根据前期方案研究,并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后,本次对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采取暗渠+明渠相结合的型式。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位于甫家二路南侧,起点为大丰城市公园西侧已建渠道,终点位于甫家二路与利民路路口北侧箱涵下游,同时对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起点处进行改造,改造后将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一路段向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分洪的洪水收集汇入主渠道。本工程设计全长1308米,起于大成路已建箱涵(X=29158.887,Y=19707.781),止于利民路东侧现状河道(X=29237.805,Y=20910.196)。主渠道长1254米,其中箱涵总长688.7m,明渠总长484.3m,倒虹吸圆管涵总长81米;改造段箱涵54米。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成都市成都市平面坐标系、成都高程系。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回复——周建忠1、完善设计依据。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设计依据,详见设计报告1.1及4.1节。2、补充工程等别和标准。补充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砼标号、挖深、抗渗要求等。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详见设计报告5.1节。3、补充可研阶段水工审查意见及本阶段响应情况。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详见设计报告5.1节。4、工程平面布置:补充工程河段现状情况介绍及进出边界条件;完善布置情况;箱涵段宜明暗渠结合;布置成果列表。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工程河段现状情况介绍及进出边界条件,补充布置成果列表,详见设计报告5.1节。5、完善纵断面设计,上下游高程衔接等。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完善纵断面设计,补充沿线管道要素。6、横断面设计:按初设要求不超过100m一个断面(特殊地段加密);对断面方案进行比选;倒虹吸段复核水力计算,纵断面单独出图,本段方案比选等;补充相关工程造价、地基处理等;横断面应展示与建筑物、钢板桩等的相对关系。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断面比选于设计报告5.3节,完善横断面设计见《渠道典型土方横断面图》和《钢板桩横断面图》,展示与钢板桩的相对关系,复核倒虹吸段水力计算,纵断面单独出图详见《渠道纵断面设计图》第七页和《渠道结构设计图》第一页。7、补充工程观测设计。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工程观测设计。8、复核工程量。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工程量。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回复——邱成龙1、方案问题(1)建议改沟河段箱涵改为明沟。回复:本次改沟采用明暗渠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在有条件河段采用明渠,保证河道后期检修及维护;在已建市政设施河段采用暗渠保证已建设施的完整和功能使用。(2)建议取消倒虹管,改为箱涵或明沟。回复:本次改沟与现状兰成渝输油管线正交,且高程冲突。兰成渝输油管线是国家能源供应大动脉和国民经济的重点工程,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重要责任。为保证输油管线的正常使用,经前期方案讨论,改沟采用倒虹吸下穿临时保通,待后期有管线迁改条件后,河道再按照规划永久建设。2、综合说明应按规范编写(1)补充绪言(概述);主要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与规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审查和审批意见、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等。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绪言,详见设计报告1.1节。(2)补充相关附件和工程特性表。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附件和工程特性表,详见设计报告附件及1.19节。3、水文(1)基本同意设计洪水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其中设计暴雨应根据邻近雨量站实测雨量资料计算(本项目可选择新都站),并与《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2010年)查算成果比较后,合理选定采用成果。补充设计洪水计算的主要参数。计算成果应与可研阶段的计算成果比较。补充说明甫家一路分洪流量17m/s的来源。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本项目洪水计算成果与可研成果一致,补充甫家一路分洪流量17m/s的来源于2.4.1节。(2)分期洪水以石堤堰水文站为参证站,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基本可行,但应先扣除上游从岷江引入的水量后再移用(面积比指数不宜采用1.0),分期时段前后矛盾补充石堤堰水文站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和分期洪水频率曲线图。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石堤堰分期洪水计算时仅算石堤堰区间洪水,已扣除岷江进入石堤堰洪水,调整面积比指数于2.5节。(3)基本同意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绘制方法,复核计算成果(图与表不符)。回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控制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于2.7节。4、工程任务和规模(1)工程建设依据不当,应以批准的可研报告为依据,补充可研的审查审批情况。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补充可研的审查审批情况于4.1节。(2)迁改理由不成立。回复:根据专家意见,调整迁改理由于4.4.2节,迁改段上下游均已实施,每当雨季来临时,上游部分洪水无法全部顺畅的排向下游,易形成内涝。(3)防洪标准应以可研批复为准。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防洪标准与可研一致。(4)基本同意水面线计算方法,复核边界条件和计算成果表,起算断面不合适。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边界条件,倒虹吸上、下游河道分段计算水面线。(5)复核倒虹管水力计算成果。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复核倒虹管水力计算成果,满足近期保通过流需求。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及回复——康忠东1、跨兰成渝输油管采用倒虹吸管形式,运行期间容易淤积,影响过流能力,而且维护清理工作难度大,可否优化?建议协调输油管改线让道排洪沟。回复:本次改沟与现状兰成渝输油管线正交,且高程冲突。兰成渝输油管线是国家能源供应大动脉和国民经济的重点工程,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重要责任。为保证输油管线的正常使用,经前期方案讨论,改沟采用倒虹吸下穿保通。2、跨大丰城市公园采用暗涵,长达500多米,运行期清淤难度大,建议增加清理措施或采用明暗分段结合,便于清理、维护。回复:大丰城市公园为近期新建公园,公园内有较多市政景观设施。本次改沟采用明暗渠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在有条件河段采用明渠,保证河道后期检修及维护;在已建市政设施河段采用暗渠保证已建设施的完整和功能使用,为便于清理维护,暗渠段设置5座检查井。3、建议在平面图中增加周边建筑物布置情况,具备放坡开挖的尽量采用放坡开挖,减少施工难度和造价。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平面图中增加周边建筑物布置情况。4、工程施工期3个月,太紧张,复核。回复:根据专家意见,工程施工期调整为6个月。供排水中心审定意见及回复1、初设图应提交国家2000坐标系统CAD图回复:根据测量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本项目采用成都市成都市平面坐标系、成都高程系(补充于5.1节),国家2000坐标系统待图纸审定后由测量单位转换坐标。2、采用50年一遇洪水引用标准有误;回复:根据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本工程防洪标准应以可研批复为准,补充洪水引用标准于4.8节。3、本项目设计起点、终点处与现状沟渠关系未交待清楚;回复:本项目起终点与现状渠道平顺衔接,具体详见报告5.1和5.2节,起点顺接大丰城市公园西侧已建渠道,设计终点顺接已建钢筋砼矩形槽。4、水利项目危大工程设计未提出有效措施;回复:本项目危大工程主要为基坑支护,具体设计详见基坑支护专项图纸。5、设计依据引用不合理;回复:根据初步设计评审专家意见,本工程设计依据应以批准的可研报告为依据,补充可研的审查审批情况。调整于1.1节。6、补充设计洪水成果对照表、各断面流量组合成果统计表,本次设计和规划成果对比并分析。回复:于2.4.2节补充设计洪水成果对照表,与规划成果对比分析。7、工程概况里面要完善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内容,交待本次工程和以前项目之间关系等内容;回复:于1.1节补充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内容。8、文本中工程规模章节补充本次工程工程量统计表。回复:于4.7节补充工程量统计表。9、平面图补充坐标,补充坐标系及高程系。回复:根据意见补充与平面设计图。水文、地质情况水文设计洪水一里桥排洪沟上无水文站,在毗河上有石堤堰水文站,青白江上有新桥水文站,但该两水文站集雨面积均与工程河段集雨面积相差较大。不宜采用水文比拟法。推理公式适用于小流域的设计洪水计算,该方法在小流域运用非常成熟,计算结果也较为精确。因此本次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1-1设计洪水成果表(推理公式法)断面集雨面积(km2)各频率设计值Xp(m³/s)p=1.0%p=2.0%p=5.0%p=10%p=20%p=50%工程末端4.6034.529.422.817.912.96.93工程上游甫家一路分洪流量17m³/s,扣除后,进入迁改段的洪峰流量为12.4m³/s。分期洪水表3.1-2工程河段分期洪水成果表月项目12~3月4~5月6~9月10~11月一里桥排洪沟3.777.0512.907.82注:1洪水在季节上的变化有较大的随机性,为安全计,各分期洪水应提前或错后5-10天使用。2石堤堰分期洪水计算时仅算石堤堰区间洪水,已扣除岷江进入石堤堰洪水。根据成都市新都区水务局《关于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的情况报告》《关于甫家二路东段一里桥排洪沟迁改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新都水务复[2021]7号)及甫家二路东段一里桥排洪沟迁改工程初步设计成果,工程上游甫家一路设置挡水坎,在枯水期上游区间来流量全部由甫家一路箱涵截流走,工程河段基本无区间洪水。本工程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永久性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工程结构较简单,河道可分段施工,施工导流拟选用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气象新都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冬、夏无酷暑、气压低,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够稳定;夏季雨水集中,易出现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绵雨天气偏多,冬季霜冻较少,干冬现象较普遍。据新都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mm,汛期6~9月,四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5.8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1%。12~2月降水量最少,三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99.1mm,4~9月水面蒸发量最大,六个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71.2mm,占全年水面蒸发量的70.2%。多年平均气温16.1℃,最高年平均气温29.3℃,最低年均气温4.2℃,每年7、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5.4℃,绝对最高气温达36.0℃,每年1、2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6.1℃,绝对最低气温-5.7℃。无霜期27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冬季多雾日,多年平均雾日为23.2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41.3小时。多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12m/s。工程地质区域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工区新都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海拔高程490~520m,相对高差约50m左右。地表大都覆盖厚度0~40m不等第四系全新统近代冲积堆积(Q4al)砂土、卵砾石夹砂层。在工程区河流向总体为近WE向。经勘察,工程区内未发现滑坡等危及工程安全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2、地层岩性工程区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覆盖层(Q4~Q1),以及白垩系(K)、侏罗系(J)红色砂、泥岩互层。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地处扬子地台四川台拗北西侧边缘,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与龙门山前山断裂(彭县—灌县断裂)之间。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发育和演变历史,最早经历过晋宁运动,形成于印支运动,定型于喜山运动。晋宁运动是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壳运动,使前震旦系地层发生强烈的变形、拉裂。加里东期扬子地台解体,龙门山以西四川西部地区因拉张、沉降而逐渐形成地槽褶皱系,东部地区只有振荡性质的运动,为相对稳定的扬子准台地。海西期沿整个龙门山构造带拉张裂陷作用加剧,龙门山成为一巨型断陷带。印支运动是本区主要造山运动,使西部地槽全面褶皱回返成山,龙门山发生褶皱变形,从扬子准台地的稳定大陆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演化,成为现今崛起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山脉,而川西地区剧烈沉陷。喜山期由于青藏块体的强烈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北西~南东向的挤压,龙门山地区在现成构造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三个巨型推覆逆掩的构造带,即龙门山后山断裂带、主中央断裂带、前山断裂带。这三条断裂带依次向南东逆冲,致使沿龙门山前分布的隐伏断裂重新活动,导致沿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天然建筑材料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砼用粗细骨料、大卵石料及一般土回填料。根据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及SL251-2015《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的要求,对设计所需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详查。1、填堤料及原状砂卵石回填夯实料砂砾卵石料(简称砂石料)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其厚度达数米至数十米,埋深一般为1.0-4.0m。总体呈由北西向南东砂石料埋深由小到大,含泥量由少到多,砂石比由小到大,粒径由大到小。砂石层之上部大部分为填土、耕土、黏性土及粉土覆盖,覆盖层之上均有农田或建构筑物,不易开采。但沿河流两侧的河漫滩及河床呈带状分布的砂石料裸露于地表,无农田或建构筑物覆盖,在枯水期时易于开采。据《长江流域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资料,场区内沱江水系的毗河、青白江、鸭子河与石亭江的砂石储量为10-100万m3/km,交通运输方便,质量与数量均能满足其设计与施工要求。在新都区内的砂卵石基本已停止开采,一般只能从彭州、温江、大邑等地购买,运距40-100km。工区河道砂卵石储量丰富,工程开挖料中的砂卵石可优先直接作为填堤料和堤脚原状砂卵石回填夯实使用,不足部分需从外地购买。2、混凝土料根据《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散装水泥使用管理实施全域禁止现场搅拌的通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31日,以下简称《通知》),新都区全区城镇规划区域内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使用袋装水泥,所有报建工程(含国有投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得在工地现场设置各型搅拌机(搅拌站),违规使用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根据现场调整,项目区最近的商品混凝土站为成都隆立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地址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林泉社区18社,距本工程项目区约15km。此商品混凝土站年产量可达90万m3,拥有25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8台输送泵和一台汽车泵,可为工程提供施工所用的混凝土和砂浆。。3、一般土回填料场地内素填土和粉质黏土主要为黏性土,经处理后可作为一般土回填料。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工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确定以室内试验成果及原位测试成果为依据,并经工程类比取值,其建议结果见下表。表3.2-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土名天然密度挡墙基底摩擦系数抗剪强度(快剪)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允许承载力土体与锚固体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开挖坡比允许水力比降内摩擦角黏聚力ρfφkCkEsEo(R)frbk临时永久g/cm3(°)(kPa)(MPa)(kPa)杂填土1.75—75————水上1:1.75水下1:2.00水上1:2.00水下1:2.50—素填土1.950.301010——70—水上1:1.50水下1:1.75水上1:2.00水下1:2.5—粉质黏土1.970.2612205.9—15046水上1:1.00水下1:1.50水上1:1.50水下1:1.755粉土1.860.3014155.4—10042水上1:1.50水下1:1.75水上1:1.75水下1:2.002细砂1.850.3220—8.17.58060水上1:1.75水下1:2.00水上1:2.00水下1:2.500.20中砂1.920.3626—10.08.011080水上1:1.75水下1:2.00水上1:2.00水下1:2.500.18松散卵石1.950.4030—16.515.0190110水上1:1.25水下1:1.5水上1:1.5水下1:1.750.11稍密卵石2.100.4435—23.520.03001400.12中密卵石2.200.4740—41.532.0550180水上1:1.25水下1:1.5水上1:1.5水下1:1.750.14密实卵石2.300.5045—52.040.08002400.15结论及建议(1)堤防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西部成都凹陷东侧,龙泉山褶皱带东侧,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成果,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根据《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35098-2017)判断,本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场地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一级阶地,地形总体平缓,局部起伏较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达10-20米,基底(白垩系砂泥岩)较稳定。场地及周边无重大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存在。(2)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场地类别为Ⅱ类。(3)场地内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4)场地内粉土、中砂和厚度小于1.0m的细砂不具液化性。(5)堤基地质结构为多层结构,堤基需要考虑渗透稳定问题,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堤岸边坡稳定问题和渗透稳定性,堤基为C类堤基。(6)、建议将钢筋砼矩形槽及箱涵基础放置于卵石层上,若基底软弱土可采用级配砂卵石换填处理。存在软弱下卧中砂层地段,可先进行验算,若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级配砂卵石换填处理。(7)、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砂卵石料,应优先在开挖料中选用,不足部分可从周边料场购买。需要的一般土回填料可以采用经处理后的场地内的素填土和粉质黏土。(8)、基槽开挖形成的基坑边坡建议北侧邻近道路段采取钢板桩或排桩支护,南侧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对地下水采取人工管井降水。(9)、加强拟建河堤施工质量监测工作,分层分段及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文件依据①1:500实测地形图;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③《新都防洪规划(终稿2017)》④《新都区全域水系规划(2019~2035)》⑤《新都大丰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方案》⑥现场踏勘资料规范标准①《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②《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③《防洪标准》(GB50201-2014);④《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⑤《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⑦《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⑩《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⑪其他现行相关规范。防洪标准及工程等级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新都防洪规划(终稿2017)》和《新都区全域水系规划(2019~2035)》,成都市城市防洪采用按水系分区防护的原则,府河、清水河、沙河三条较大河道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摸底河、江安河为100年一遇,其它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按照国家标准(GB50201-2014)《防洪标准》规定,新都区属中等城市,防护等级属于III等,防洪标准应不低于50年一遇重现期。本次一里桥排洪沟服务人口在20万人以下,为中小河渠,且受地形限制,洪灾损失难以波及、扩大至相邻区域,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要求,确定本次设计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同时,根据《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一利民路)迁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本次设计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表3.1.3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表2.1.2,本工程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永久性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地震工程区地处扬子地台四川台拗北西侧边缘,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与龙门山前山断裂(彭县—灌县断裂)之间,具有第四系全新活动性,其地震活动性和发震能力相对较强,属龙门山断裂带的相对活动段。工区紧邻北川—映秀断裂断裂带,地表地质构造复杂。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成果,工程区新都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Ⅱ类场地地震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根据《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35098-2017)判断,本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工程设计工程平面布置遵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整治与综合利用结合”的总原则,结合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防洪规划和规划道路进行工程布置。力求做到工程布置合理,建筑物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效益显著。渠线布置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渠线走向尽量顺直,与洪水主流大致平行,以利行洪,渠道宽度不能突然放大或缩小。(2)渠线力求平顺,明渠和涵洞平缓连接;不采用折线或急变。(3)渠线应符合城市排洪规划,符合城市未来发展要求。(4)渠道布置于规划道路中部,渠顶高程应满足道路排水要求。(5)渠道高度应结合规划道路路面高程综合确定,在满足防洪要求的情况下,确保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根据上述原则,本次设计堤线在保证行洪宽度的条件下,尽可能保证原河道堤岸走势,弯折有度,满足行洪的要求。鉴于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进行沟渠改造,渠线原则上尽量符合城市道路规划与发展要求。考虑到现有(规划)道路、周边小区的修建,在“少占地”的原则下对渠线进行局部修整,对渠道形式做部分调整,渠道布置应在满足防洪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布置。根据《新都区2022年有建设需求的政府性工程建设项目情况表》及成都市新都区水务局《关于甫家二路一里桥排洪沟(大成路-利民路)迁改工程的情况报告》,新都区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根据区上安排启动了甫家一路建设工程(含沟渠迁改),因成德大道、兰成渝输油管线等高程问题,沟渠迁改规划设计遇到很大困难,经区规自局、区水务局、新都区兴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数十次邀请专家、技术人员规划设计迁改路线,形成了目前可行的迁改工程线路,并经专家评审通过。由于河道沿线周边路网已经形成,且路线内有已建大丰城市公园、规划居住用地,河道保通线路内无明渠设置条件,根据前期方案研究,并与相关主管部门对接后,本次对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河道结构采取暗渠+明渠型式。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二路段位于甫家二路南侧,起点为大丰城市公园西侧已建渠道,终点位于利民路保利城四期东侧箱涵下游,同时对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起点处进行改造,改造后将一里桥排洪沟甫家一路段向大成路已建雨水箱涵南段分洪的洪水收集汇入主渠道。本工程设计全长1308米,起于大成路已建箱涵,止于利民路东侧已建明渠。主渠道长1254米,其中箱涵总长688.7m,明渠总长484.3m,倒虹吸圆管涵总长81米;改造段箱涵54米。河道沿线地形情况复杂,本次设计根据场地条件,设置如下:(1)已建大丰城市公园段:顺接上游已建箱涵,总长603.8m,采用单孔箱涵结构,主渠道长549.8m,结构尺寸宽×高=5.0m×2.5m;改造段长54m,结构尺寸宽×高=4.2m×2.2m。(2)下穿诚信路段:总长81m,因兰成渝限制采用顶管施工,采用双孔倒虹吸圆管涵结构,管涵内径均为2m。(3)北星大道至诚信路段:总长292.3m,主要采用矩形明渠结构,结构尺寸宽×高=5.0m×3.0m;设置长10m箱涵接入倒虹吸进口井。(4)诚信路至利民路段:总长212m,主要采用矩形明渠结构,结构尺寸宽×高=5.0m×3.0m;设置长10m箱涵接出倒虹吸出口井。(5)下穿利民路段:总长118.9m,主要采用单孔箱涵结构,结构尺寸宽×高=5.0m×2.2m接入下游已建明渠。河道布置成果详见下表,具体见《渠道平面设计图》。表5.1-1河道布置成果表序号结构型式结构尺寸(净宽×净高)起始桩号终点桩号长度(m)备注1箱涵4.2m×2.2m1K0+0001K0+05454改造段2箱涵5.0m×2.5mK0+000K0+549.832549.8323矩形明渠5.0m×3.0mK0+549.832K0+832282.1684箱涵5.0m×2.5mK0+832K0+842105顶管2*D2000K0+842K0+923816箱涵5.0m×2.5mK0+923K0+933107矩形明渠5.0m×3.0mK0+933K1+1352028箱涵5.0m×2.2mK1+135K1+253.834118.834纵断面设计本次设计河道纵断面主要受上下游接入点现状河底高程控制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①设计河道坡度应考虑河道过流能力的要求,保障片区防洪安全;②周边地块排涝要求对河底高程的控制;③区域已建跨河建筑物及河道两侧建筑高程,本项目需考虑大丰城市公园设计相关资料、设计河道两侧地块场坪设计高程。通过现场实测接入点渠底高程、涵洞的涵底高程等因素限制,经综合考虑,设计河道坡降如下:主渠道设计河道起点高程508.05m,终点高程506.00m,设计纵坡为0.08%~0.204%;桩号K0+842-K0+923为倒虹吸管涵,管底高程503.0m。改造段设计河道起点高程508.05m,终点高程508.007m,设计纵坡为0.08%。横断面设计(1)箱涵断面1——单孔4.2m×2.2m适用桩号:桩号1K0+000—1K0+054(支沟汇入)箱涵采用单孔结构,尺寸长×宽=4.2m×2.2m,壁厚40cm,涵顶允许填土厚度不得小于0.5m,若不满足,需增设搭板。箱涵采用C35钢筋砼结构,HRB400E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取30mm,角点处设置掖角减少应力集中,每9m分缝一处,缝间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基底设置10cm厚C20砼垫层。涵洞直立式开挖,台背采用砂砾石回填,回填相对密度不小于0.70。(2)箱涵断面2——单孔5.0m×2.5m适用桩号:桩号K0+000-K0+549.832箱涵采用单孔结构,尺寸长×宽=5.0m×2.5m,壁厚50cm,涵顶允许填土厚度不得小于0.5m,若不满足,箱涵两侧开挖需采用C20砼回填。箱涵采用C35钢筋砼结构,HRB400E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取30mm,角点处设置掖角减少应力集中,每9m分缝一处,缝间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基底设置10cm厚C20砼垫层。涵洞直立式开挖,台背采用砂砾石回填,回填相对密度不小于0.70。(3)箱涵断面3——单孔5.0m×2.5m适用桩号:桩号K0+832-K0+842、K0+923-K0+933箱涵采用单孔结构,尺寸长×宽=5.0m×2.5m,顶板、底板厚度40cm,侧墙厚度50cm,涵顶允许填土厚度不得小于0.5m,若不满足,箱涵两侧开挖需采用C20砼回填。箱涵采用C35钢筋砼结构,HRB400E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取30mm,角点处设置掖角减少应力集中,每9m分缝一处,缝间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基底设置10cm厚C20砼垫层。涵洞直立式开挖,台背采用砂砾石回填,回填相对密度不小于0.70。(4)箱涵断面4—单孔5.0m×2.2m适用桩号:K1+135-K1+253.834箱涵采用单孔结构,尺寸长×宽=5.0m×2.5m,顶板、底板厚度40cm,侧墙厚度50cm,涵顶允许填土厚度不得小于0.5m,若不满足,箱涵两侧开挖需采用C20砼回填。箱涵采用C35钢筋砼结构,HRB400E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取30mm,角点处设置掖角减少应力集中,每9m分缝一处,缝间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基底设置10cm厚C20砼垫层。涵洞直立式开挖,台背采用砂砾石回填,回填相对密度不小于0.70。(5)矩形明渠断面——5.0m×3.0m适用桩号:桩号K0+582.065-K0+831.132、K0+937.559-K1+102.986C20砼矩形断面,尺寸宽×高=5.0m×3.0m。挡墙顶宽100cm,底板厚30cm,明渠每隔10m设一道变形缝,缝内填塞沥青麻絮。明渠底板0.9m以上墙身设置排水管,排水管采用PVC管,管后包裹两层50cm×50cm反滤土工布,土工布采用400g/m2规格,排水管间距2.0m,布置1排。挡墙直立式开挖,墙背采用开挖合格土回填,回填压实度不小0.95。(6)圆管涵断面——双孔D2000适用桩号:K0+842-K0+923新建2根管涵内径均为d2m,采用顶管段采用顶管专用的C50钢筋砼预制管,顶管施工,壁厚20cm。新增管涵净间距为2m。堤防结构计算1、明渠挡墙结构计算本次设计河堤挡墙采用软件(理正岩土计算6.0版)计算河堤稳定性。河堤挡墙按抗震区浸水挡墙考虑,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分别计算其各工况下的抗滑和抗倾安全系数。1)挡墙基底应力计算其中,—挡墙基底应力的最大或最小值(kPa);—作用在挡墙上的全部竖向荷载(kN);—作用在挡墙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力矩(kN·m);—挡墙基底面的面积(m2);W—挡墙基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型心轴的截面矩(m3);本次计算考虑的竖向荷载主要有墙体自重、岸边堆积荷载等;水平荷载主要有水压力、土压力、水平地震惯性力等。2)抗滑稳定计算其中,—沿挡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挡墙基底面与岩石之间的摩擦系数;—作用在挡墙上的全部竖向荷载(kN);—作用在挡墙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3)抗倾覆稳定计算其中,K0——挡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对挡墙前趾的抗倾覆力矩(KN·m);——对挡墙前趾的倾覆力矩(KN·m)。计算安全系数如下表:表4.4-1明渠挡墙结构计算成果表荷载组合计算情况KC(抗滑)K0(抗倾覆)σmax(KPa)σmin(KPa)基本组合完建情况1.645.39248.1正常水位情况1.533.568740.5设计洪水位情况1.622.3477.235.4设计洪水位+水位骤降0.5m1.482.3287.826.7特殊组合正常水位+7度地震1.353.3293.939.22、箱涵结构计算作用于暗渠的主要荷载有:土压力、水压力、车辆荷载及箱涵自重等。土压力包括洞顶垂直压力及侧向水平土压力,水压力包括内水压力和外水压力,车辆荷载按成-A级考虑。暗渠顶部设计覆土厚度按最大厚度3.5m考虑。取单位长度,建立计算模型,对暗渠进行平面受力分析,并对其截面抗弯、抗扭、抗剪、裂缝宽度进行验算。1)计算简图:2)计算结果表4.4-2节点弯矩、轴力计算及荷载效应组合汇总表荷载种类M(kN·m)N(kN)MAMBMCMDN1N2N3N4恒载a-145.99-145.99-145.99-145.9900246.13246.131.2×∑结构、土的重力-175.18-175.18-175.18-175.1800295.35295.35b-5.52-5.52-5.52-5.5231.3031.3000c-3.00-2.52-2.52-3.0010.2721.03001.4×∑土侧压力-11.94-11.26-11.26-11.9458.2073.2600车辆荷载a-9.06-9.06-9.06-9.060015.2815.28d-2.111.27-1.671.721.133.39-0.540.541.4×∑汽车-15.65-10.90-15.03-10.281.584.7420.6422.14荷载效应组合-202.77-197.35-201.47-197.4059.7878.00315.99317.49表4.4-3构件内力计算成果表构件MdNdVdMdNdVdMdNdVdB-CBB-CC-197.3559.78315.99236.1159.780.75-201.4759.78317.49A-DAA-DD-202.7778.00315.99235.4378.00-1.84-197.4078.00317.49B-ABB-AA-197.35315.9959.78-148.39315.99-1.85-202.77315.9978.00C-DCC-DD-201.47317.4959.78-150.14317.49-5.01-197.40317.4978.00根据结构受力配筋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暗渠设计满足规范要求。堤防渗流稳定计算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渗流计算选取堤防运行期的最不利工况;临水侧为水位至设计护岸顶(护岸工程),背水侧无水进行计算。典型断面堤身、堤基渗透稳定按透水堤基上的均质土堤计算。堤防渗流视为平面渗流,采用河海大学研制的《水工结构有限元分析系统》程序,用流网法分析堤防的渗流稳定,其基本模型为:∂式中:H—渗流场中任意点的总水头函数,实用上可视为测压管水头;Kx,Ky——分别为X和Y方向土的渗透系数。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结合护岸高度和填筑料等因素,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渗透稳定计算。根据计算结构,典型断面堤身均能满足渗透稳定要求,计算成果见下表。表4.5-1堤防渗流稳定计算成果表序号堤防断面迎水坡水位(m)背水坡水位(m)堤身出逸高度(m)计算水力坡度允许水力坡度1K0+700509.224无水00.080.15渠道起终点衔接设计为保证水流顺畅,阻挡填土滑落及防止基础冲刷,涵洞进出口两端需设八字翼墙。本次设计涵洞进口与现状矩形箱涵顺接,翼墙可取消设置。实施前需对现状涵洞尺寸及底高程进一步核实,设计涵洞与现状涵洞应平顺衔接,接触面需进行清洗后按照涵洞变形缝进行处理,缝宽2cm,缝内设橡胶止水。基础处理箱涵与明渠地基承载力要求应不低于150kPa,若现场开挖基础过程中,局部不符合要求则需换填砂卵石处理,砂卵石采用开挖材料,换填范围应超过结构基础外边线不少于20cm,具体换填深度根据基础情况确定,换填压实度不得小于0.95,换填开挖沟槽应分段跳挖,不得全段拉通开挖。当基础为淤泥地层时,淤泥厚度小于3m采用挖除换填砂卵石方式处理,砂卵石采用开挖材料;当淤泥厚度大于3m时直接抛填大块石挤淤的方式进行处理。其质量控制采用压实沉降差法,即两次碾压沉降不超过5mm。同时其上部与河堤结构基础间设置50cm厚砂卵石垫层。抛石挤淤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量为准。附属设施设计栏杆设计鉴于人行安全方面的考虑,应在明渠沿线、涵洞出口及其他临空面设置防护栏杆,栏杆样式为钢栏杆,栏杆样式可参照《栏杆结构设计图》或由建设单位选定,栏杆需综合考虑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生态美观、便于维护等因素。钢板桩支护设计工程下穿大丰城市公园,目前公园已经建成,现状游步道、植物、照明、监控、桥梁设施完善,原定沿人行步道布设的河道线路会对现状设施造成较大破坏;排洪沟下穿北星大道(已建)、诚信路、利民路三条已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会对现状道路设施进行破坏,对现状交通影响较大。因此,本项目采用钢板桩支护直立开挖,详见基坑专项设计。顶管工作井设计根据本次设计管涵长度及地形条件,共设置2座顶管工作井,其中一座顶坑井,一座接收井。本次设计2根管涵考虑布置于同一工作井内,工作井内径根据2根管涵平面宽度及井内放置管节、千斤顶及后背墙等,综合确定工作井内直径取10m。顶管施工完成后,工作井内设置检查井及进人孔,作为永久检查井使用。检查井与工作井间空隙小于1m时,采用C20素混凝土回填;检查井与工作井间空隙大于1m时,采用砂卵石回填。顶管机选型顶管施工应主要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要求等,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的前提下,合理选用顶管机型。根据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和地质纵剖面图,了解顶管机所要穿过的有代表性的地层条件,同时研究特殊的地层条件和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顶管机选择时应结合地面沉降控制要求及周边环境要求确定其形式及对应的沉降控制技术措施。在饱和含水地层中,特别是在含水砂层、复杂困难地层或临近水体,需充分掌握水文地质资料,为防止开挖面涌水或塌方,应采取防范和应急措施。项目穿越多种地层:泥质砂岩、填土、卵石层等,建议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机或混合式顶管机以适应多种地层。注浆减阻长距离顶管施工中,为降低顶进阻力应进行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顶进时的摩阻力,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选择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2)在管子上预埋压浆孔,压浆孔的设置要有利于在管道周围形成均匀的浆套。(3)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听取供应商的建议但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前必须先进行试验。(4)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在顶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各推进段的桨液形成情况。(5)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注浆孔中设置一个单向阀,使浆液管外的土不能倒灌而堵塞注浆孔,从而影响注浆效果。(6)注浆工艺由专人负责,质量员定期检查。(7)注浆泵选择脉动小的螺杆泵,流量与顶进速度相应配。若顶管线路长,为使全程注浆压力不致相差过大,可每隔400m增设压浆泵以增大压力。对于松散的无粘性或是粘性较小的土层中(如砂层和砂土层),在管道壁和土层间注入具有触变性的悬浮液(如膨润土浆液)将大大减小管道和土层间的摩擦力。注入的润滑液应均匀地覆盖于整个管道表面。注浆压力和注入的浆液量应该随时进行监控,以避免对管道和邻近的建筑物造成破坏。要达到注浆减阻目的,应满足如下要求:地层和管线之间的环状间隙要足够大,在松散地层最小应为20mm;在岩层中环状间隙要达到30mm,并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和整个施工管段都要保持这样的间隙;注浆材料在任何施工阶段都要保持其流动性,不能通过孔壁漏失到地层中(对于损失的注浆材料应及时在量上给以补充)。一般采用具有触变性的悬浮液(如膨润土浆液或膨润土浆液+聚合物等)作为润滑材料。顶管施工优先选用钠基膨润土。顶管施工所用触变泥浆的性能主要由以下指标来控制:(1)比重:用于顶管施工的泥浆比重宜为1.1~1.16g/cm3并与顶管工艺适应。(2)粘度:现场施工一般采用漏斗粘度,用漏斗粘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秒(s)。顶管施工采用的触变泥浆粘度较大,一般大于30s。(3)失水量:用于顶管的泥浆要求有较小的失水量,大于25cm3/30min的,不宜用于顶管施工。(4)稳定性:指泥浆性能保持不变的持久性,以24小时后从泥浆中离析出来的水分与原体积的比作为稳定指标。用于顶管的泥浆要求无离析水。(5)PH值:以不对掘进机及管道产生腐蚀为宜。一般情况下,在现场按重量进行泥浆的配制,所有的主要材料包括:膨润土、水、Na2CO3和CMC,有时也可以加入其它掺合剂,如废机油、粉煤灰和其它高分子化合物等。材料的配比通常为:水:土=(4~5):1,土:掺合剂=(20~30):1。在注浆过程中,应尽可能使浆液均匀地分布于管道的外表面,对于注浆压力、浆液的粘度和用量要经常进行检测,在选择这些参数时,要避免对管道和相邻的建筑物造成损害。润滑站(带有注浆装置的管道)之间的距离,一般可以在9~15m之间选择;对于渗透性比较高的地层,润滑站之间的距离应相应地小于渗透性小的地层;其中第一个润滑站要尽可能地靠近顶管机布置。注浆孔的位置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于管道周围,其数量和间距依据管道直径和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性能而定。每个断面可设置3~5个注浆孔,均匀地分布于管道周围,要求注浆孔具有排气功能。采用触变泥浆减阻时,应编制施工设计,并应包括以下内容:(1)泥浆配合比、压浆数量和压力的确定;(2)泥浆制备和输送设备及其安装规定;(3)注浆工艺、注浆系统及注浆孔的布置;(4)顶进洞口的泥浆封闭措施;(5)泥浆的置换。触变泥浆的压浆泵宜采用活塞泵或螺杆泵。管路接头宜选用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活接头。触变泥浆的配合比,应按照管道周围土层的类别、膨润土的性质和触变泥浆的技术指标确定。触变泥浆的注浆量,可按照管道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环状间隙体积的1.5-2.0倍估算。监测要求工作井开挖和使用期间应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1)警戒值:工作井护壁位移:无管线侧最大值30mm,报警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有地下管线侧,最大值20mm,报警值1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地面沉降最大值30mm,报警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2)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3)监测应由业主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担任,监测单位应按照上述原则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编制详细的监测方案,并经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4)变形警戒值尚应符合周边建构筑物权属单位的要求。人孔检修井设计为便于后期检修,在主体结构的顶板上设置人孔井室及井筒,人孔井室主体为抗渗等级P8的C40砼。人孔位于道路时,井口与路面齐平;位于绿化带时,高出地面不低于20cm。人孔检修井左右洞交错布置,于K0+040、K0+120、K0+220、K0+320、K0+440共布置5座。管线迁改及保护工程管线迁改及保护工程量详见《施工管线迁改和保护平面图》。开挖恢复设计工程下穿已建大丰城市公园,箱涵开挖会对现状游步道、植物、照明、监控设施进行破坏;排洪沟下穿北星大道(已建)、诚信路、利民路三条已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会对现状道路设施进行破坏。本次排洪沟迁改工程施工对现状市政设施可能导致的破坏,需原状恢复。由于北星大道已建成箱涵,本次建设直接利用,不会破坏路面结构,诚信路交叉段采用顶管方式,不会直接破坏道路结构,本次建设直接破坏的道路只有大成路和利民路,开挖后按照原道路结构进行恢复,宽度不变,大成路和利民路的道路结构形式如下所示:道路名称结构层名称设计厚度(cm)总厚度(cm)大成路上面层:细粒式SBS改性沥青AC-13C476.6粘层:改性乳化沥青-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6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6封层:ES-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0.6透层:改性乳化沥青PCR-2(1.0L/m2)-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含量5%)20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含量4%)20垫层:20cm级配砂砾石20道路名称结构层名称设计厚度(cm)总厚度(cm)利民路上面层:细粒式SBS改性沥青AC-13C476.6粘层:改性乳化沥青-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6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6封层:ES-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0.6cm0.6透层:改性乳化沥青PCR-2(1.0L/m2)-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含量5%)20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砾石(水泥含量4%)20垫层:20cm级配砂砾石20人行道地砖铺装断面形式如下:5cm厚地砖面层3c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接层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15cm厚碎石碾压密实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3%)人行游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如下:无色透明密封层5cm厚C30灰色强固透水混凝土面层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15cm厚碎石碾压密实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3%)

施工注意事项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注意事项1)箱涵采用现浇工艺。全箱可采用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底板以上50cm,第二次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浆等),在二次浇筑前,施工缝先浇2cm纯水泥浆或高标号水泥砂浆,再浇筑新砼。2)侧墙背后回填砂砾石,应在涵身混凝土强度达到80%(7天龄期)时方可进行,要求分层夯实,且须在箱涵两侧对称进行。3)为了减少箱涵两侧填土的沉降量,要求箱涵两侧回填砂卵石应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6%,且不允许有偏压现象出现。4)箱涵每9m设置一道沉降缝,连同涵身及基础,缝内设橡胶止水,橡胶止水带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施工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5)箱涵基础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得小于96%,压实回填后地基承载力须达到设计要求,并须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箱涵基础施工,如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及时与设计方联系,进行现场变更处理。6)基坑开挖应注意降排水,及时砌筑基础,避免基坑暴露过久或受水浸泡而影响地基承载能力。管涵施工注意事项1)管涵施工设计和施工放样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及洞口端墙的准确位置。2)管涵施工放样时,须结合雨污水管设计高程,避免管道之间的交叉。顶管施工注意事项顶管施工中各地下管线范围的安全保护距离,需满足《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等现行相关规范要求,且施工前必须对各管线的位置进一步确认。材料技术要求砼要求明渠:C20;箱涵:C35;检查井:C40。钢筋要求钢筋采用HPB300及HRB400型号,箱涵保护层厚度取30mm,检查井保护层厚度取40mm。(本工程涉及的钢筋砼结构均采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筋,保证重要结构构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回填要求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施工导流导流标准本工程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永久性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工程结构较简单,河道可分段施工,施工导流拟选用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导流时段及流量本工程较简单,结构布置也不复杂,结合水工建筑物布置及河床洪枯流量等条件,本项目采用分段施工,设置横向围堰,利用原河道导流,本次施工导流标准采用5年一遇,施工导流时段选择1月至6月,上游来流量被甫家一路一里桥沟截流走,工程河段无上游来流量,不考虑导流措施。施工围堰堤防工程跨汛期施工时,其度汛、导流的洪水标准,应根据不同的挡水体类别和堤防工程级别,按下表采用。表6.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