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两套)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两套)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两套)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两套)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两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让你的语言更精美1、炼字炼句,让语言精美简洁。唐朝诗圣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宋朝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其中“绿”字先用“到”,再改“过”,又换“入”、“满”字,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才选下“绿”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不仅把静止的景物变为动态景物,而且似乎使我们既感到了春风的温暖,又看到了春光的明媚,更感觉到了春意的欢腾,显示出春意蓬勃的景象。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启发:

古人在创作中对语言的锤炼是非常重视的,越是出色的作家,越不肯放松,那些精美简洁的流传千古的名言莫不是经过反复锤炼才得来的。写作中重视炼字炼句,为自己的作文语言进行精心包装,才能写出具有精美亮丽语言的文章。校园的天空格外清净,只有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小试牛刀:2、运用修辞,让语言美丽多姿。

俗语说,人要衣装马要鞍。其实,文章亦如此,文句更要装点。作文时,通过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美丽多姿。如《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缓缓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历来被奉为通感手法经典之作,朱自清先生运用通感,把本来是嗅觉的清香,大胆新奇地比作听觉感受的歌声,充分表现了荷香的似有若无、丝丝缕缕、断断续续,达到了通常的表达手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同样,写人也可以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诗化美。

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嫂一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一段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质朴、清新,读后只觉水生嫂就如“新鲜的荷花香”般扑面而来,极富艺术感染力。启示:

巧用修辞,仿佛为文章语言穿了一件美丽的衣裙,增强了形象性,语言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改变作文语言枯燥乏味,可以学用修辞之法,但切忌滥用。小练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像歌唱家一样高声鸣唱。(改成拟人句)鹅毛般的雪花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改成拟人句)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唱起了欢乐的歌。鹅毛般的雪花撑着小伞、扭着腰身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种让语言更具生命力的修辞:

----移就所谓“移就”,就是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

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一、移人于物。

把描写人的词语移用来描写物,从侧面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她们被幽闭在宫闱里,戴个花冠,穿着美丽的服装,可是陪伴着她们的只是七弦琴和寂寞的梧桐树。”(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寂寞”本是人的一种感受,现在用来描写物“梧桐树”,以正面衬托“被幽闭在宫闱里”人的孤寂。

②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唐弢《琐忆》)“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移物于人。

把描写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人。①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酱紫色的脸皮上泛出来。(茅盾《子夜》)“铁青色”本是用来写物的,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苦闷和失望”,将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语句显得简洁生动、深刻有力。

②将最初的叹息

最后的悲伤

一齐投入生命的熔炉

铸炼成金色的希望(陈敬容《铸炼》)“金色”本是用来修饰物的词语,现在用来修饰人的“希望”,形容希望的无限美好。

三、移物于物。

把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修饰乙事物。①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这个苍白的日子(李瑛《一月的哀思》)“苍白”本来是用来修饰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色彩,现在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日子”。这是移用修饰甲事物的词语来修饰乙事物,使没有感情色彩的事物具有感情色彩。

②辽阔的呼伦贝尔,甜蜜的湖光山色。(杨志美《草原牧歌》)“甜蜜”本来是描述形容物品的味道,这里移用来修饰另一种事物“湖光山色”,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赏心悦目。

小结:

总之,移就看着好象用词不当,但正是这种不当,却创造出了一种美丽,创造出了一种意境,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修辞效果。试一试:请将下面这句话改成用移就修辞手法的句子。妈妈的手里提着一网兜红艳艳的西红柿。3、巧用借用,让语言富有文采。

巧用化用诗词名句,恰当引用俗语谚语,甚至优美歌词,学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常规句、变式句等句式,能使文章语言充满活力,内涵丰富,富有文采。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了一个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替主观主义者画像,既形象,又透过现象揭示了本质。

可以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示矢志不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为国为民堪忧的境界等等。4、标新立异,让语言有个性色彩。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的语言都是富有个性特点的。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朴实,鲁迅的犀利,朱自清的清丽,老舍的京腔京韵等等,每一个语言运用大师的作品,都展示着他们标新立异的特色,透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定下自己欣赏的个性化语言的基调:或阳刚豪放,或阴柔婉约,或通俗质朴,或俊秀雅丽,或幽默睿智,或冷峻泼辣,或明白晓畅,或朦胧含蓄……力求增强语言表述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展示个性色彩,让语言富有生命力。语言的新鲜、个性化,决定于思维的灵活,要善于运用反向、多向思维,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去创造性地结构使用语言。让你笔下的语言,插上任意飞翔的翅膀,去融入那一片湛蓝的天空。例如:“记忆化作一只多情的蝴蝶,盘旋在童年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把记忆比作“一只多情的蝴蝶”,新奇、形象生动。又如:“夏天是一个公开出版的读物,你读我读大家读,夏天是球场上漂亮的射门,疾如星驰,谁也不能拦阻。”“秋天是一杆称,公平公正是它的准星,秋天是一轮将离去的夕阳,落下时也落得辉煌。”这些语言新鲜别致,让人满口生香。

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从课本上,从读物上,从生活中积累些有个性的语言,作文时,加上自己的感悟运用在文章中,使其放出异彩。因为,蕴含了作者的文化教养、知识积累和生活思考的语言,才是最有个性的。当然,追求语言的美,不能矫饰造作,卖弄文采,不能以追求华丽的词句来炫人眼目。若用奢华的“外包装”来掩盖内容的苍白和枯槁就失却了文章的真实,污染了语言美的意蕴。文辞的绚丽,必须制约于文章的主题和感情基调,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写出语言的意蕴美。这样的语言深沉、厚重,包容量大耐读;凝炼优美,含蓄隽永。这样特点的语言,如同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它的一角,它的主体部分,深藏在水中。如:“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滑润的石板儿,此时泛着别样的光辉。每块石板儿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份对往昔的思念。”石板儿中包含着多少故事?凭你想去吧,能想到多少就有多少。再如:“沉重的木屐敲击着江南沉重的风雨,新燕北归衔来三月的明媚。”语句中每一个意象,“木屐”、“风雨”、“新燕”、“明媚”都不是单指自然现象,而是蕴含着作者独特审美意义的象征指向。让你透过自然的表象,去思索其深层的内涵。是对亲朋的思念,还是对命运的的叹息,任凭你想象的帆影,在心海的广阔中漂荡。这些凝炼优美,念蓄隽永的语言,留给你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让你通过思考,获得某种哲理的启迪或人生的感悟。

技巧总结:要想使语言更精美,首先锤炼自己的思维。其次,要多读名家名篇,其中的经典语句反复阅读,直至熟练成诵,以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作业:请以“我的校园生活”为主题,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如何让作文文采飞扬?导入:拜伦和乞丐的故事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拜伦在维也纳大街上瞥见街角有一位盲人在乞讨。盲人身穿破烂衣裳,胸前挂一张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流落乞讨。盲人很可怜,但乞讨用的破盒子却空空如也。路人匆匆而过,似乎没人注意盲人的存在。拜伦决定帮助盲人,于是,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话:……。路人一看,纷纷解囊。

提问:猜猜拜伦写了一句什么话?第一部分:什么是作文的文采?高考对作文文采的三大要求:

一、用词贴切

二、句式灵活

三、善用修辞字典中关于文采的定义:

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适当地修饰语言是可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的。一、用词贴切就是要求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二、句式灵活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句式,长短相间,骈散结合。一篇文章,一段话,选择句式,要根据表达的目的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变换,综合使用,这样,能使语段更为和谐流畅,从而达到文采飞扬。三、善用修辞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第二部分:如何让作文有文采?第一招:引用诗词歌赋(一)直接引用1.高考满分作文:《因为磨砺宝剑锋利》古往今来,伟大人物在成名之前,都历经磨砺。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因为磨砺,他们的怯弱逐渐消退,刚毅日渐凸显,随着时间流逝,终成一柄柄坚硬而锋利的利剑。(描红句子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属于直接引用。)(一)直接引用2.高考满分作文:《如天空之博大》如天空之博大,要拒绝高而空,选择博而大。高而空,除了空气什么都不能容纳。博而大,星河日月和壮丽山河尽在其中。胸怀如天空之博大,譬如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才是真正的如天空之博大。(描红句子出自李斯《谏逐客书》,属于直接引用。)(一)直接引用3.考场高分作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李太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超脱,生命就是杜少陵“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欣,生命就是贺梅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闲适,生命就是白乐天“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的怡然!这些都是生命的内涵,但是,绝不是全部。(描红句子引用了各大诗人的名篇,属于直接引用。)万能直引句某概念是什么?某概念就是/可能是/可以说是/应该是某诗人+“某句诗”+某性质。示例:亲情是什么?亲情应该是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关怀,亲情应该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应该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造句练习:请运用万能直引句,用相关诗人的诗词描述一下“语文”这个话题。(二)间接化用1.李老师一周随笔:《月在心中》真的属于从前吗?月光静静的流淌着,我走在月光下,心静如水,飘忽不定的思绪随着光影流动,虚幻与真实相隔于身后月夜叹息似的渐近足音。我听得清,这声音不是竹叶和夜风的私语,却犹如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蹄声。回头四顾,不见来人,但见月光如水,悄然流淌,朗朗乾坤一片空灵。(描红句子化用了何其芳的《预言》,属于间接化用。)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提问:阅读了这首诗歌,在句子结构方面,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招:句式灵活多变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语序分,有正常句和倒装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

示例:高考满分作文之《人生如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一杯淡淡的清茶!激情燃烧,总有烧完的时候;青春洋溢,总有溢满的时候。人生不能永远打鸡血,荣耀和成就,终将淡去。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可以削平人的棱角。削不掉的,是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的人生态度。好比一杯热茶,总有凉去的时候——即便人不走,茶也会凉。凉茶可以品出内在的风味:清淡。人生如茶,本该清淡。

怎么做到句式灵活?1.注意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相间。2.注意标点符号的变换。3.注意适当运用变式句。

李老师随笔:《月在心中》

带着遐思走出竹林,拐个弯,小街跃入眼帘。时值岁末,小街华灯初上,街道却如月色一般冷清。稀稀落落的行人,踩着青石板,蹬蹬有声。灯光七成,月色三分,迷离街道的夜景颇有些清淡。或许,小街正是因为清淡,才显得迷人——熙熙攘攘只是人多拥挤的热闹,冷冷清清才是街道内敛独特的个性。我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街道的清净夜色,聆听青石板在月下喘息的声音……第三招:巧妙堆砌修辞第一类:比喻、拟人《人间最美五月天》

风轻云淡的五月天,春的繁华似尘埃落定。浅夏如烟,带着季节的沉静之美,如约而至,用一袭轻盈将岁月的痕迹浅淡刻画。清晨的阳光爬满窗棂,清新而温暖,窗台上的花儿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喜欢这样的静好,这阳光不是我的,却也有我的一米;这花不是为我开的,却也芬芳我的心房。第二类:排比、用典《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第二类:对比、双关《在一起》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愿用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换取今生的擦肩而过;愿在三千弱水之中,独取一瓢之饮。你是我的唯一,我是你的皈依。真理,让我们永远在一起!第四招:巧用意象营造意境(一)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不同的意境,要让文章有文采,要选择“文艺”类的意象,营造“文艺”的意境。(二)文章选用的意象,首先要契合主题,其次尽量新颖独特,惟其如此,方能营造别具韵味的意境,进而使文章文采飞扬。一、古典意象1.《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3.《红尘客栈》天涯的尽头是风沙,红尘的故事叫牵挂。封刀隐没在寻常人家,东篱下,闲云,野鹤,古刹。檐下窗棂斜映枝桠,与你席地对座饮茶。我以工笔画将你牢牢的记下,提笔不为风雅。

二、禅理意象1.《心如明镜台》那是一朵盛开在菩提树下的白莲,冰清玉洁,不染尘埃。月明天心,花枝摇曳,西方灵河中出现白莲的重重幻影,众生见之皆默然,唯有佛祖能拈花一笑。2.《问佛》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曰: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三、小清新意象1.《梦开始的地方》背上青春行囊,寻觅梦开始的地方!也许会有青葱的失败,也许会有紫色的迷茫,也许会有明媚的忧伤……但请坚定前行的脚步,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你嘴角边的甜甜的笑……2.宋婧翾同学——《既然选择了远方》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你的理想是地平线,而你必须不顾一切地去奔赴,那里凝结着守望人永不尽的目光,背景是浓血一般的夕阳。3.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三月,我们从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影时现的悲喜和无常。我们站立在时光的外面,他们平躺在河流的下面,而我们的青春,埋藏在洞穴的最里面。我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看不到他们的脸.只看到他们寂寞的背影,像在说再见。

小结:优美的意象可以创造优美的意境,优美的意境能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赏析考场佳作《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语文科写作的要求与2017年相同,具体如下: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E级(表达应用)。(一)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级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

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

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深意(二)作文评分标准依据考试大纲,新课标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如下表:【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②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4项“特征”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③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④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要在第四等级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一、新材料作文

1.(2017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2017年新课标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反而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思路一: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

思路二: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思路三: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思路四: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村”的必要。思路五: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

思路六: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2.(2017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阅卷专家组根据争论,再召集相关人员研判,最后一致定性为: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的作文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年的题目,审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六句话意旨,建立逻辑联系

材料所给出的六句名言是这道题的核心素材。所有的任务都是建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之上的。简单来说:第一句是自强,第二句是乡愁,第三句是自信,第四句是开放,第五句是担当,第六句是责任。写作时,从中选择的两至三个句子一定要有逻辑联系。比如,第一、三、六句就可以总结为自强、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初始态度和基本动力,自信是人生不懈追求的保障,自立是人生勇猛奋斗的目标,三点正好涵盖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以此为例,建立起六句话之间的联系,是作文成功的基础。2.明确任务要求,不容一丝马虎试题任务要求非常具体:

任务①:要求考生从六句话里生发“感触与思考”。

任务②:必须“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也就是说,这次作文的主题立意,应该是来自于六句话中的某两三句话,不能只是引用句子,而立意另起炉灶。

任务③:要求“合理引用”,这一点有一些争议,“引用”是否仅指“直接引用”,“化用”可不可以?在考场上,为稳妥起见,建议考生一定要直接引用。思路一:深入探讨个人的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1.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与敢作敢为的问题。2.以③④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现实的问题。3.以③④⑤为基础,探讨开放与积极进取的关系。思路二:深入研析个人、国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1.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2.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等。思路三: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生发新的感触与思考。1.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个性化地阐发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2.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3.(2017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写作指导】

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命题非常接地气,选取了为所有人熟知的“车”为核心话题,既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到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又紧跟时代的变迁,关注社会,体现时代特征。不过这道作文题甫一面世,没有以往那种石破天惊的冲击感,反而给人一种平易好写,易于上手之感。但这样的感觉并不能实实在在地在写作过程中落实和应验,以至于有很多专家连称,今年高考作文“大路货”满天飞,并指这是今年江苏卷作文命题的失误之处。

同时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又有了创新。往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用的关键词一般是如青春、智慧、个性、时尚、忧与爱等抽象词汇,考生写作往往需要由虚到实,才可把握。而今年命题用的核心词为“车”,是一具象词汇,考生如果能够由实到虚,就能使作文写得有台阶,从而走向深刻。

作文材料的三句话,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车引出“车”的话题,从车的种类、形态这些车本身具有的特点,拓展到车作为载体见证时代发展、承载世间真情,进而提升到车具有的形而上的意义:折射观念变迁、蕴含人生哲理。可以说材料本身就是一段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发人思考的“纳米”文章。

看到这个作文题,考生第一时间唤起的是与车相关的记忆。例如第一次坐车的经历,第一次骑车的遭遇,或是家里发生的与车有关的故事等。所以跑题现象几乎不会发生,关键是要写出车承载的世间真情从而打动阅卷老师,这是写记叙文和抒情散文的着力点。本道作文题便于考生由实到虚进行发散思维立意。

思路一:由眼下越来越快的车速想到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高速的世界中,呼唤人们放慢脚步,欣赏途中的风景。

思路二: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时代像一辆永远向前奔驰的列车,一路行来我们沿途抛弃了许多落伍的东西,可是那些传统经典的文化如何好好传递、带向远方?思路三:命运让我们乘上同一辆列车,我们如何沟通交流、共创美好的旅途时光?4.(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指导】

今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命题者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立意和文体。总体来看,作文命题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达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问题。

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思路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思路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5.(2017年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预测”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对这一题目都有话说,但“话”说得好与坏恰恰是考生不同作文水平的体现。“预测,是指预先推测”,题目先给预测进行界定。“预先”突出超前性,“推测”有推理的意思,意为所做的思考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空穴来风,因此“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由于是“推”,意味着还没有发生,所以必然会有一定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此,对于预测,我们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哪些能信,哪些不能信,需要考生辩证地去思考。

再次,“生活充满变数”为思辨创造了至少一个方面的可能。既然充满变数,那还有没有必要预测生活?反过来,因为充满变数,所以预测就更具挑战性,更富有魅力。“变数”与“预测”互为矛盾,相生相克。

还有,两类“有的人”对预测的不同态度体现了社会的多元与包容。差异既缘于个人秉性趣味的不同,也在于既往预测的准确与否。“乐于接受者”是预测的主要市场,“不以为然者”则倒逼预测不断提升质量。在已经列举的两种情况之下,存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可能性,比如在某些领域,面对不在少数、泛滥成灾、意图不轨的预测,相比略显轻描淡写的不以为然,决绝的批判和驳斥恐怕是更加正确的态度;还有更加隐晦的,比如对“预测”,除了一般的接受者,存在着实施者和推波助澜者,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接受”,目的或阳光或阴暗,显示着大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这道评论体作文题,评论的对象是“人们对预测的不同态度”。对于这种现象,考生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部分肯定或否定。考生在立意时可就其中一个方面立意,也可两者结合辩证立意,以体现写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

思路一:从肯定的角度立意:尽人事,顺天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借助于大数据可以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科学而理性的预测,可以让人们制订短期乃至中长期的规划和计划,做出相应的预案和行动准备。预测的不断更新与修正,会使预测的结果更为精准。而所谓的“生活充满变数”“不要预测”的观点,可能是为自己随波逐流寻找的借口。

思路二:从否定的角度立意:生活因变数而美丽。虽然现在的科技已经比较发达,但生活中处处时时充满了各种变数,完全精准的预测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有相对准确的预测,生活如果完全拘泥于预测,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或大众对某人某事所做的夸大其词的预测,也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干扰,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过于倚重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也会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当下的生活与感受。

思路三: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偏重一者、兼顾“预测”与“变数”的角度辩证地来谈。在肯定或否定“预测”时,文章的主体部分肯定“预测”后,兼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变数”的尊重;同理,文章的主体部分否定“预测”后,兼顾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对“预测”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文章需要有主体部分的偏重。另外,还可以从两者相互影响的角度辩证地来谈。6.(201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材料作文。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

2017年高考浙江卷的这道材料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突出了时代性;而从考试的角度上看,它既考虑到了广大考生又有利于部分写作尖子特长的发挥。考生写作时,要考虑到三个方面:①领会这“三本大书”各自的含义。

“有字之书”常指各类纸质书籍(而今也包括电子书籍),从四书五经到当今的各类专业书籍,它可以给人知识,拓人视野,让人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无字之书”重指阅历,即考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历的人与事,并从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方式,提升积极工作的才干,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心灵之书”则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更倾向于较高层次的人生的信仰,它是支撑一个人、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三本大书在内涵上呈层层递进的关系,在内容上则呈交叉和层递式关系。总之,这三本书,要做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要在读万卷书的前提下,行万里路,并能每天三省吾身,反求诸己。论证时能说清这三者关系最好。②懂得这“三本大书”背后的危机。

现今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中小学生如此,大学生毕业后也如此——他们只看与其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书,那些能怡人心情、提人精神的书,几乎无人问津。他们最多也就看看新闻,浏览下微信或报刊上的东西,阅读从整体上呈现零碎、肤浅和娱乐化的特点,现如今,他们看得最多的,是有字的“心灵鸡汤”或“养生汤”,对于其他方面几未涉及。由此导致他们的思考浅薄、人文情怀缺失、家国理想了无、处世之道随意,更不要说我们与大师的距离是如何的远离。若能关注到这一点,则是有质疑能力、有创新性的作文了。③思考这“三本大书”潜藏的评说价值。

这则材料导向的仍然是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题干中“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句话,引导考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材料的审题能力,也体现出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较好地引导了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关注自然与社会到关注人的内心,提升生命的质量。考生可以从内涵解说、原因分析、对策探寻三个维度中自定一个,展开论述。当然,如果写作功底比较深厚,还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论点,横向上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纵向上则可以写“不同阶段的人生会读不同的大书”“不同阶段的人生读同一本大书会有不同的感悟”等。7.(2016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有一个学生,手里拿着带有考试分数的试卷。左边学生试卷上标明100分,面带微笑,而且脸上还有一个吻痕以示受到了表扬与肯定。而右边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是55分,他神情沮丧,脸上挨了耳光,说明他受到了惩罚。第二幅:仍然是由两幅画面组成,可左边学生手里的分数变成了98分,脸上印记随之变成了耳光,学生神情落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边的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变成了61分,脸上的印记换成了亲吻的痕迹,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左边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一点儿退步,就受到家长的惩罚;右边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一点儿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题中漫画意在说明,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是论。思路一:(紧扣内容)岂能让分数成为孩子的命根。

分析:这幅漫画反映了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普遍现象。他们不问试卷的深浅,不问不同孩子在考试中的成绩,更不问孩子成绩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情况。以为分数比上次高就是进步,分数低了就是退步;进步了就要奖励,退步了就要责罚。分数成了孩子的命根,一切唯分数论,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是错误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成人成才。

思路二:(结合寓意)要奖励后进,但莫要鞭打快牛。

分析:为了激励后进,我们有时会想出各种举措,对于后进的进步,我们也不会吝啬溢美之词。但对于先进,却总以为理所当然,如果稍微出现一点退步,就加以责罚,甚至上纲上线。其实,先进者要想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比那些后进者获得进步要难得多。进步的过程总会有瓶颈,进步的顶峰也无法超越。所以,你可以奖励后进,但莫要鞭打快牛。

思路三:(结合寓意)对事物的评价要注意标准、方式。

分析:对孩子的评价,如果只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为标准,教育出来的人才就不会是真正的人才。在社会生活中同样如此,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应该且必须是多元的。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简单地采取鼓励或责罚的方式。比如帮孩子分析原因,疏导思想等。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对于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我们也应该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促进他的成长。8.(2016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材料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思路一: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思路二:哪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9.(2016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思路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将“规范”“诚信”等由“市场”推及至“为人”“做事”等方面,这样就可以打开思路了。①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②诚信是诚实不欺,讲求信用。③待人以诚,纳人以信,方为真正的诚信。④创新和权威的丧失,使严格的规范显得异常脆弱。

思路二:可以由果溯因,挖掘小羽成功成为致富带头人的原因,并以此立意。①分享精神成就更美好的人生,共同富裕彰显更大的人生价值。②变“苦守”为“放手”,规范市场,遏制假冒伪劣。③用胸怀和眼界开拓市场;用规范为发展开路等。④用观念引领全新发展;创新观念,拓宽发展之路;政府可在市场规范与发展上做得更好等。

思路三:小羽的成功有多种因素,既有创新开放,又有规范合作,更有分享与共享的时代正能量。还可以从如何规范市场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心系民众、弘扬分享共赢精神、利人利己的双赢观念、开放的思想与在共同富裕中体现更大人生价值的时代先锋精神等角度思考并写作。二、半命题作文

(2017年新课标Ⅲ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三、命题作文(2017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与前两年一致,仍然以两则材料加命题的作文形式出现。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一下201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的特点:①开放性与定向性。

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与前两年一致,仍然沿用议论文与记叙文双轨制,二选一的形式增加了作文的开放性,使得擅长不同文体的考生都能有发挥空间。开放的同时又具有定向性,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限定文体有利于节约考生选择题目的时间。多数考生在考试前以练习议论文为主,这会让一部分善于描写、精于抒情的考生无处发挥,增加一道记叙文的题目就给考生增加了一次选择的机会,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得以体现。擅长理性思维的可以写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的可以写记叙文。②历史性与社会性。

2017年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