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勘察工作概况 1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与任务 2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1.4勘察阶段及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 31.5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 7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8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9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92.2区域地质构造 102.3地层岩性 102.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112.5气象与水文地质条件 112.6不良工程地质作用 13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 133.1工程地质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 133.2岩土试验成果统计 133.3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173.4岩土体参数建议值 184工程地质评价 214.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 214.2场地环境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14.3特殊岩土评价 234.4地震效应评价 234.5拟建场地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影响分析 245地基及基础评价 255.1地基均匀性评价 255.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255.3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 265.4成桩可行性分析 27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287结论 288建议 29附图:1、工程地质总图例1张0-12、工程地质平面图1张(1:500)1-13、工程地质剖面图10张(1:200)2-1~2-104、钻孔地质柱状图11张(1:200)3-1~3-115、动力触探图2张(1:200)4-1~4-2附表1钻孔情况一览表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3岩土工程勘察纲要4岩、土试验检测报告5测量技术小结及测量成果表PAGE21.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拟建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通过业主组织的勘察工作招标,由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标,承担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直接详勘)。按规范和业主要求,本次勘察对象为各新建建(构)筑物,要求按现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执行。本次实施勘察区域建设用地面积约为0.03Km2,该区域内拟建物为主要有接待中心、廊道和卫生间,本区总建筑面积约为733.78m2。拟建项目按设计标高整平后环境边坡最大高度7.45m,无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物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设计基本情况见下表1.1-1。表1.1-1拟建物设计一览表拟建物名称设计层数±0标高(m)重要性等级结构类型KN/柱接待中心2F564.50二级框架独立柱基础/2000廊道1F564.50二级框架独立柱基础/1000卫生间1F566.50二级框架独立柱基础/1000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配合施工图设计,在充分搜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确定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各拟建物的岩土工程资料,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3)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判定水和土对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对拟建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价。(5)对场地开挖建设后形成的环境边坡和基坑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支护措施建议。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出边坡设计所需的力学参数。(6)提出地基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基础开挖提出指导方向。(7)提供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8)对场地特殊岩土和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1.3.1勘察工作依据⑴建设工程勘察合同;⑵工程勘察委托书;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⑷业主提供的1∶500建筑总平面图;1.3.2主要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执行技术标准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7、《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8、《建筑与市政工程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9、《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10、《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15、《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6、《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1.4勘察阶段及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业主会同本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规定,拟建物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表1.4-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表1-4-2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条款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拟建项目场地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拟建项目场地无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抗震危险地段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拟建项目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况企业厂区整体迁建。拟建项目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拟建项目不符合不需进行选址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选址勘察”或“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需进行选址勘察”的工程将该表纳入该工程选址勘察文件;3.:“不需进行选址勘察”的工程填写《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二:初步勘察判定表》。表1.4-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形坡角小于2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受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影响。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总建筑规模小于50万m2,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符合。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表1.4-4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场地复杂程度地形、地貌场地属于构造剥蚀浅切割丘陵地貌,地形坡角一般3°~20°中等复杂岩层倾角(°)19°中等复杂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无特殊岩土中等复杂岩体完整程度岩体较完整简单土层厚度(m)一般为0.30~5.50米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不发育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简单简单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简单简单综合确定中等复杂1.5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任务完成情况据乙级勘察在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场地实际和建(构)筑物平面位置,确定本次勘察主要采用钻探、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结合本场地特点,本次勘察沿拟建建筑物边线按18.0-30.0m的间距布置勘探线,每条勘探线上按18.0-30.0m的间距布置勘探点。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1个,其中控制性钻孔8个,占总孔数的1/3以上,本次在构筑物代表性钻孔及边坡处共取岩样8组。控制性钻孔进入持力层以下大于9m,一般性钻孔深度进入持力层以下大于7m。外业工作时间为2023.2.24-2023.2.26,本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5-1。表1.5-1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定测勘探点个211:200地质断面m/条430.44/101:500地面工程地质测绘Km20.03钻探钻探进尺m/孔331.3/21取样及试验岩样组8土样件/水样件/简易水文观测次/孔21/21抽水试验台班/孔/1.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依据委托方提供的3个控制点(见表1.6-1),采用托普康335全站仪进行钻孔孔位及孔口标高测量,测量成果详见“巴南区石龙镇杨氏碉楼景观设计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测量资料”,其成果精度能满足本次勘察要求。表1.6-1工程测量控制点情况一览表控制点编号X(m)Y(m)H(m)YS0236296.05797319.244559.911YS0336596.67797220.551563.48YS0436556.10497460.398572.4811.6.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现场实际勾绘了地层界线,并在场地邻近基岩露头处实测了地层产状与裂隙产状,对拟建工程场地及周边进行了1:500比例尺精度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1.6.3钻探:采用2台XY-150型回转钻机施工,钻孔直径110~91mm。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与钻探技术要求及钻探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准备充分,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故本次勘察中未出现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勘探钻孔施工顺利。钻孔岩芯采取率:第四系土层85~90%;强风化基岩80~85%;中等风化基岩90~95%。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出了孔内循环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记录,以确保钻孔中地下水位观测的准确性。钻探结束后,钻孔洞口均采用黏土、混凝土进行封堵。1.6.4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岩土层取样作室内试验,取样孔数满足规范要求,本项目采取粉砂质泥岩岩石试样8孔,完成单轴抗压强度试及三轴变形实验;对岩样及时进行密封送检,试验时样品保持天然状态,岩样取样质量及测试项目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成果质量良好,取样间距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样品室内测试工作由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重庆卓华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测试承担,试验采用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国家标准《水质分析规范》(YBJ32-1986),其试验数据精度满足岩土测试规范要求,保证了本次勘察成果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1.6.5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情况本次勘察,严格执行了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渝建发「2008」209号文关于加强全市建设工程勘察外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业主委托第三方单位(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对我公司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外业旁站见证,待我公司外业合格后,出具外业见证报告。外业见证员:匡杨,见证编号:YKJZ-2320963-0001。结论:我公司外业质量良好,能满足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要求。1.6.6制图软件本次制图软件采用重庆江北地质工程勘察院设计软件,该软件已通过审查合格,所生成的成果图件格式符合要求,综观,本次勘察工作质量优良。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绍兴村,有公路直接连入场地,交通便利,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整体较为平坦,最高点位于建设场地东北侧,高程约574.81m,最低点位于建设场地西南侧,高程约560.06m,最大高差约14.75m,地形坡角总体介于5~20°。2.2区域地质构造项目区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以往地质工作主要有綦江幅地质图(1:20万)及说明书,以上地质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本次详勘对收集的资料在现场尽可能地验证,使所引用的资料尽量真实、可靠。结合现场调查,场地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洛碛向斜东翼,岩层产状为326°∠19°,勘察区内构造简单,未见断层。场地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局部见少量砂岩,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根据对场地周边基岩出露部位的调查,岩体中主要发育以下二组裂隙:1、层面:326°∠19°,裂面较平直光滑,无胶结,多闭合,少量张开1.2~2.5mm,无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构造裂隙L1:226°∠82°,裂面较平直,张开2.2~12.5mm,内有少量泥质充填,结合很差,属硬性结构面。延伸0.8~3.5m,间距0.4~1.7m,平均间距0.9m。3、构造裂隙L2:164°∠62°,裂面较为平直光滑,无胶结,局部充填少量泥质,延伸1.2~3.2m,结合很差,属硬性结构面,间距0.5~1.8m,平均间距1.3m。2.3地层岩性据钻探揭示及地表地质调查,场地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素填土(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粉砂质泥岩(J2s)(详见附表2场地勘探点数据一览表),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砂岩、粉砂质泥岩块碎石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其中块碎石约占15%~35%,粒径一般20~120mm,粉质粘土充填于其间,稍湿,中密,为古楼院坝回填形成。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灰褐色,灰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刀切面稍有光泽,含5~20%角砾,表层含少许植物根系。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层(J2s)粉砂质泥岩: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偶夹砂岩夹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短柱状。本次勘察钻孔最大揭露厚度为19.30m(ZK19)。2.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工程场地土层较厚,场地地形总体较平缓,地形坡角一般5°~20°,按GB50021-2001和GB50007-2011规范规定,结合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岩块手易折断,局部强风化砂岩呈浅黄色,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风化带厚度较小。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多呈50~260mm长的柱状,少数短柱状与碎块状,质较硬,岩块手折难断,属较完整岩体。据现场基岩露头调查及钻探揭露发现,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2.5气象与水文地质条件2.5.1气象勘察区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副热带东亚季风特点。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8.4℃,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年均无霜期300天以上。2.5.2水文勘察区主要的地表水为场地西南侧有一水塘,最主要为季节性降雨补给,对拟建场区影响不大。2.5.3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和砂岩和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和中风化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场地素填土孔隙较小,连通性一般,透水性一般;粉质粘土中块碎石分布不均,且粉质粘土隔水性能较好,堆积体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短途径流,在地形低点处排出,故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差,富水性极不均一。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沙溪庙组基岩浅层风化带中的网状裂隙及砂岩层间裂隙中,受地形、岩性及构造的控制,同时地表水排泄通畅,致使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粉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因此,场地基岩裂隙水水量甚微,基岩富水性弱。根据钻探揭示,钻探施工结束24小时后,对孔内稳定水位进行了观测,场地钻孔未发现存在稳定连续的地下水位,表明该场地地下水贫乏。但在雨季,地表水易沿土体孔隙及岩体裂隙渗透进入基坑及孔桩内,形成短时性滞水,应加强排水防渗工作。此外,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和拟建场地区域资料,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土对钢结构有微腐蚀,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2.6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据勘察区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区内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断裂和明显的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未发现河道、溶洞、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3.1工程地质分层及试验统计依据本次工程地质分层以现场岩芯鉴别为主,结合室内试验数据作为划分依据。⑴本场地素填土(Q4ml)厚度变化大,场地大部地段均有分布,本次详细勘察选取4个钻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⑵粉质粘土:黄褐色、灰褐色,呈可塑~硬塑状,在本场地厚度分布较小,均在两米以内,本次勘察未取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常规试验。⑶粉砂质泥岩: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取样困难,主要根据岩芯鉴定分层;本次勘察在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中共采取岩芯试样8组进行室内试验,根据现场岩芯鉴别,结合室内试验成果进行分层。3.2岩土试验成果统计3.2.1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公式本次勘察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4至10.2.8条公式计算。其主要计算公式如下:μ0=σ=δ=ψa=1±δk=ψa.0式中:μi—岩土参数的试验值μ0—岩土参数的平均值k—岩土参数的标准值σ—岩土参数的标准差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ψa—统计修正系数3.2.2室内岩土试验成果统计表3.2.2-1粉砂质泥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成果统计表岩性样品

室内

编号天然密度(g/cm3)天然抗拉强度(Mpa)单轴抗压强度(Mpa)三轴抗剪强度指标变形模量104MPa弹性模量104MPa泊松比μ天然值饱和值图解法Φ(°)C(Mpa)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ZK1-12.554.782.872.564.172.522.553.62.262.562.53ZK4-13.522.153.512.443.671.83ZK5-12.543.51.842.564.062.612.533.662.282.542.53ZK10-15.162.714.293.24.072.34ZK11-12.535.573.562.545.923.842.554.822.872.532.54ZK15-14.863.136.054.065.423.1ZK18-10.2832.01.80.07630.07830.30.3320.08460.09020.420.2550.08590.08760.3ZK21-10.17729.31.10.06710.06850.320.2030.04730.050.330.1530.04530.04660.41样本数n156.0018.0018.0022666子样极大值2.560.336.054.0632.011.760.090.090.42子样极小值2.530.153.501.8329.271.060.050.050.30平均值φm2.540.234.482.7630.641.410.070.070.35标准差σf0.010.070.870.640.020.020.05变异系数δ0.000.290.190.230.260.270.16统计修正系数γs0.760.920.900.780.780.87标准值0.184.122.4927.581.270.050.050.24备注:抗剪强度值不足6组,标准值按平均值0.9折减本次勘察共采取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岩样8组,其试验项目为天然及饱和岩块密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三轴变形实验,其统计结果详见表3.2.2-1。3.2.3设计参数的选取3.2.3.1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粉质粘土在本场地厚度分布较小,均在两米以内,本次勘察未取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常规试验。结合现场观察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本场地素填土(Q4ml)厚度变化大,场地大部地段均有分布,本次详细勘察选取4个钻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填土N6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综合成果表(详见表3.2.3.1-1)和触探曲线图(详见钻孔动力触探图)。表3.2.3.1-1重型动力触探(N63.5)实验成果统计表孔号土层名称实验深度试验厚度(m)变异系数未经修正的击数平均值ZK5素填土1.15~2.451.300.0912020ZK6素填土1.20~2.901.700.07020ZK7素填土1.10~2.801.700.04919ZK8素填土1.20~4.603.400.06222根据钻孔的动力触探资料分析,去掉层内异常点,取各孔动探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区填土层的厚度加权动探平均值为17击(见表3.2.3.1-1),变异系数0.049~0.091,变异性很低。根据表3.2.3.1-1统计结果分析,场区填土大小碎石分布较均匀,呈中密状。场地内素填土为修建房屋回填形成,回填年限10年以上。该场地填土为中密填土,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建议天然密度取20.50KN/m3。3.2.3.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⑴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现场观察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⑵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主要以该试验数据为基础,并参照地区经验取建议值。⑶部分参数无实验数据的主要参照地区经验取经验值。3.2.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3.1.1条结合当地经验,本场地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9MPa,为极软岩,岩体较完整,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3.1.7条判断场地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3.3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3.3.1土体:粉质粘土在本场地厚度分布不均,结合现场观察并参考地区经验取建议值,天然重度取19.50kN/m3;饱和重度取19.80kN/m3。建议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素填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观察并参考当地经验,结合钻探进行综合取值:天然重度取20.50kN/m3;饱和重度取21.00kN/m3。3.3.2岩体:中等风化基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中的下列公式计算确定:fak=γ1·fnk式中: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γ1—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对岩质地基取0.33。本次勘察钻孔未揭露稳定地下水位,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对较完整岩体取1.10~1.40,本次勘察地基条件系数取值:1.10。注:当施工或使用过程中被水浸泡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采用饱和抗压强度值计算。3.4岩土体参数建议值根据野外鉴别以及室内试验成果资料,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场地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3.4-1。表3.4-1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天然剪切饱和剪切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承载力特征值(kPa)岩体抗拉强度(kPa)边坡临时坡率允许值(不存在外倾结构面取值)弹性模量MPa变形模量MPa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泊松比基底摩擦系数负摩阻力系数天然饱和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内聚力(MPa)内摩擦角(°)天然饱和H<8m(岩质边坡)H<5m(土质边坡)8≤H<15(岩质边坡)5≤H≤10(土质边坡)天然饱和素填土19.5*20.0*525*(综合)318*(综合)15MN/m4/////1:1.501:1.75////0.250.15粉质粘土19.5*19.8*22.0311.0715.879.96*20MN/m4//150//1:1.251:1.50//40/0.20/强风化粉砂质泥岩25.1*/50*20*//10MN/m3//300//1:0.75///100/0.30/中风化粉砂质泥岩25.425.8*36123.6//60MN/m34.122.49135970/1:0.501:0.754914744000.350.40/L1//9027L2//9027层面//3015备注注:1、本次勘察钻孔未揭露稳定水位,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对较完整岩体取1.10~1.40,本次勘察地基条件系数取值1.10。泥岩采用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采用饱和天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根据规范,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标准值=岩石内摩擦角(粘聚力)×折减系数×时间效应系数;本场地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的折减系数取0.3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σt=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系数×时间效应系数,本场地岩体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4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中等风化页岩、中等风化砂岩抗剪强度试验按统计结果作折减后结合地区经验取值。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按0.7折减。3、本表试验数据由本项目全场地钻孔取样进行实验的参数统计得来。4、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5条确定。5、素填土压实系数≥0.97,压实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荷载试验确定。6、填土层与基岩面抗剪参数按填土抗剪参数的85%取值,粉质黏土与基岩面的抗剪强度按粉质粘土抗剪参数的85%取值。4工程地质评价4.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4.1.1场地稳定性评价经现场地质调查拟建场地未见明显的滑移变形迹象,现状稳定;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河道、溶洞、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稳定。4.1.2场地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除填土外无软弱土、湿陷土、红粘土及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无易液化粉细砂、粉土及震陷性软土等,填土经处理后岩土地震稳定性好。场区内主要持力层(基岩)分布连续,将填土压实处理并检测后层位、性质相对稳定,下卧层无土洞、溶洞、沟浜、墓穴、孤石、破碎带/软弱夹层、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综上,拟建场地现状稳定;当对场地内环境、基坑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4.2场地环境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拟建场地按设计标高进行场地整平后,将在拟场地四周及场地内形成两段挖方环境边坡(编号:AB、BC),各段边坡稳定性分析如下:4.2.1场地AB段边坡稳定性评价AB段环境边坡位于拟建廊道南侧,按设计标高进行场地整平后,将在AB段位置形成一段挖方岩质边坡,最大挖方高度6.67m(参见剖面7-7′、8-8′),边坡坡向350°,边坡长约18.69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由钻探揭露AB段环境边坡现状第四系土层厚度0.3~1.7m,岩土界面坡度0~8°,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26°∠19°,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面LX1:产状226°∠82°,裂隙面LX2:产状164°∠62°。根据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AB段边坡为顺向坡,边坡岩体易沿层面产生整体滑移破坏,本次勘察选择代表性剖面8-8’对该段挖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边坡安全系数根据规范取1.30。边坡稳定性受层面控制。该段岩体类型为Ⅳ类,其破裂角为45°+Φ/2=56.8°(泥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0°。建议AB段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图4.2.1-1AB边坡赤平投影图计算模型:根据剖面8-8’可知,该边坡岩体最可能沿层面(平面滑动)产生整体滑移破坏,其计算模型详见图4.4.5-5。图4.2.1-28-8’剖面(平面滑动)稳定性计算示意图计算方法:该挖方边坡沿层面滑动类型为平面滑动,计算公式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2计算公式,边坡稳定性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FS=R/TR=[(G+Gb)cosθ-Qsinθ-Vsinθ-U]tanφ+cLT=(G+Gb)sinθ+Qcosθ+VcosθV=1/2γWhw2U=1/2γWhwLT--滑体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下滑力(kN/m);R--滑体单位宽度重力及其他外力引起的抗滑力(kN/m);c--滑面的粘聚力(kPa);φ--滑面的内摩擦角(°);L--滑面长度(m);G--滑体单位宽度自重(kN/m);Gb--滑体单位宽度竖向附加荷载(kN/m);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指向上方时取负值;θ--滑面倾角(°);U--滑面单位宽度总水压力(kN/m);V--后缘陡倾裂隙面上的单位宽度总水压力(kN/m);Q--滑体单位宽度水平荷载(kN/m);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指向坡内时取负值;hw--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m),根据裂隙情况及汇水条件确定。据现场地质调查,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约4m,根据计算结果对潜在不稳定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稳定性系数大于1.30为稳定,1.30~1.05为基本稳定,1.05~1.00为欠稳定,小于1.00为不稳定计算过程详见附表4.2.1-1剖面8-8’边坡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汇总表见表4.2.1-2。表4.2.1-2AB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汇总表剖面编号边坡形式稳定系数安全系数剩余下滑力kN/m稳定状态8-8′直立放坡1.251.30116基本稳定据上述计算结果,按设计整平标高垂直开挖后,AB边坡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该段边坡为顺向坡,岩层面为外倾结构面,AB边坡易沿层面产生整体滑移破坏,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其破裂角为45°+Φ/2=56.8°(泥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0°。建议AB段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4.2.2场地BC段边坡稳定性评价BC段环境边坡位于拟建卫生间南东侧,按设计标高进行场地整平后,将在DE段位置形成一段挖方岩土质边坡,最大挖方高度7.46m(参见剖面9-9′~10-10′),边坡坡向22°,边坡长约24.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1.30。由钻探揭露BC段环境边坡现状第四系土层厚度1.0~1.7m,岩土界面坡度3~13°,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26°∠19°,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面LX1:产状226°∠82°,裂隙面LX2:产状164°∠62°。根据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可知:BC段边坡为切向坡,无外倾结构面,LX1、LX2与层面交线组合不外倾,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自身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其破裂角为45°+Φ/2=56.8°(泥岩),等效内摩擦角取55°。建议BC段挖方边坡以1:0.75的坡率值进行放坡,并进行坡面防护,或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基础持力层。图4.2.2-1BC边坡赤平投影图4.3特殊岩土评价拟建场地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场地内素填土厚度约0.30m~5.5m,由粉质粘土、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碎块石组成,中密,稍湿,由修建院坝回填形成,回填时间大于105。填土土质均匀性差,密实度中等,承载力差,力学性质变化大,建议素填土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后,压实系数≥0.9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荷载试验确定。强风化主要为粉砂质泥岩,均匀性一般,承载力差,力学性质变化大。4.4地震效应评价据钻孔揭示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场平后,场区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据有关资料及地区经验,未来填土的剪切波速值160m/s,为中软土;粉质粘土的剪切波速值140m/s,为软弱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500~800m/s;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属岩石。按下式计算覆盖土的等效剪切波速:Vse=d0/tt=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土层的分层数。各建筑按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后的场地类别见表4.6-1。表4.6-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建筑物名称土层厚度(m)剪切波速经验值(m/s)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所处地段未来填土粉质粘土接待中心素填土4.11粉质粘土1.50160140145.4软弱土Ⅱ0.35一般地段廊道素填土5.141600160中软土Ⅱ0.35不利地段卫生间粉质粘土0140140软弱土Ⅰ0.25一般地段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中的有关规定,巴南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抗震设防可按基本烈度6度考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第3.0.3条和第4.0.3条的规定,本项目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存在,岩土体整体稳定,因此,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滑坡、地震液化和震陷的可能性小。4.5拟建场地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及环境的影响分析4.5.1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场地附近及周边无相邻建(构)筑物,因此,本工程建设对周边建(构)筑构影响小。4.5.2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拟建项目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预测与分析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对空气、声环境、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提出建议。(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周期短,工程量小,涉及面不广,无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化学影响小。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爆破、运输等扬尘带来的污染,故应加强防护措施,特别施工车辆应加装车厢防护盖,实现封闭运输,减小扬尘污染。(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噪声产生主要是建设期的工程噪声。分别由建筑施工时的搅拌机、卷扬机、空压机、钢筋切割机以及运输车辆等构成。噪声污染较为严重,项目噪声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施工时应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进行,尽量减小施工噪音,防止影响居临近民的正常生活。(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固体废物主要由边坡开挖产生的土石弃方,由于开挖量较小,因而,将产生少量固体废物,并将占用土地资源堆填,建议对开挖出的弃渣尽可能利用,以作到挖填土石方就地就近平衡,保护好土地资源。对固体废物的堆填应设置好拦挡措施,沟谷堆填特别应注意截排水措施,以免人为造成滑坡、泥石流灾害。5地基及基础评价5.1地基均匀性评价填土中含块碎石,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粉质粘土中含泥岩块碎石,均匀性较差;强风化泥岩网状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均匀性较差;中等风化泥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未见软弱夹层分布,均匀性较好。5.2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内,未揭示连续稳定地下水位,场地地表鱼塘等低洼地段有少量地表水,雨季增加,场地大面积的回填后,可能存在地下水,建议施工期间应做好基础排水措施。5.3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形式建议5.3.1持力层的选择粉质粘土厚度小,承载力较低,不宜作拟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且厚度总体变化较大,不宜作为拟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承载能力较大,稳定性良好,是拟建构筑物良好基础持力层。5.3.2基础形式建议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物的设计特征,各拟建建筑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建议表5.3.2:各拟建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持力层建议按下表选用。采用桩基础时,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桩基础底面落差较大时,嵌岩深度应满足相邻桩基础底面外边缘不大于45°的应力扩散角要求。表5.3.2基础形式建议一览表建筑名称平场后最大土层厚度(m)基础形式持力层接待中心5.60独立柱/桩基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廊道5.10独立柱/桩基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卫生间0独立柱/桩基中等风化粉砂质泥岩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5.3.9条的有关规定及下列公式计算:Quk=Qsk+QrkQsk=U∑qsikliQrk=ξrfrkAp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Qr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